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的泾阳县耕地定级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团胜 赵丹 石玉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4-328,共5页
该文基于美国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对陕西省泾阳县耕地进行了定级研究。把整个定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土地的自然质量特征评价;后一部分为土地的社会经济质量特征评价,在这两... 该文基于美国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对陕西省泾阳县耕地进行了定级研究。把整个定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土地的自然质量特征评价;后一部分为土地的社会经济质量特征评价,在这两部分的评价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这两部分评价的基础上,对这两部分评价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定级单元总指数,这两部分的权重确定采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结果表明,泾阳县耕地质量较高,全县耕地分为5级,一级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43%,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6.23%、26.07%、19.39%和13.88%。该文认为,LESA方法是土地定级的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级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ESA)法 泾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郭战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37-43,共7页
研究目的: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耕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方面建... 研究目的: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耕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界定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研究结论:耕地整理潜力可分为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耕地整理自然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耕地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与调整产权关系5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耕地整理现实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待整理土地所处的社会经济区位、待整理土地本身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理 指标体系 自然潜力 现实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1 Rb和Sr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牛东风 李保生 +3 位作者 魏建国 温小浩 舒培仙 司月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3,共9页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全新世地层MGS1层段记录了11个由风成砂与河流相或湖沼相构成的沉积旋回。对该层段63个样品的Rb、Sr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沙丘砂至上覆河湖相Rb和Sr含量由低增高,而Rb/Sr比值的分布则显示出与Rb和Sr含...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全新世地层MGS1层段记录了11个由风成砂与河流相或湖沼相构成的沉积旋回。对该层段63个样品的Rb、Sr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沙丘砂至上覆河湖相Rb和Sr含量由低增高,而Rb/Sr比值的分布则显示出与Rb和Sr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三者与平均粒径Mz(?)的相关系数都在0.43以上。研究表明MGS1至少经历了11次冷干和11次暖湿的气候波动。米浪沟湾剖面MGS1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既是对东亚季风环流演变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1层段 Rb和Sr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全新世 米浪沟湾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肥对塿土生化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瑞 夏枣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859-11860,11889,共3页
[目的]研究连续施肥对塿土生化强度的影响。[方法]在小麦-玉米轮作区进行有机肥改土长期定位试验。设置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无肥、化肥、低秸+化肥(休闲)、低秸+化肥、中秸+化肥、高秸+化肥和厩肥+化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 [目的]研究连续施肥对塿土生化强度的影响。[方法]在小麦-玉米轮作区进行有机肥改土长期定位试验。设置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无肥、化肥、低秸+化肥(休闲)、低秸+化肥、中秸+化肥、高秸+化肥和厩肥+化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的呼吸作用强度、氨化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纤维素分解强度均明显提高,其中氨化作用强度提高了41.67%-404.17%,硝化作用强度提高了56.78%-388.39%,纤维素分解强度提高了25.52%-98.64%。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化肥、厩肥+化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较好。[结论]连续施肥可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供应强度,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施肥 土壤生化强度 塿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行业地质风险与HSE宏观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5
作者 王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6,共3页
中国原油生产区、炼化企业、销售企业所处地域多与地质灾害多发地域重合,增加了石油行业HSE宏观管理的难度。建立与地质灾害管理相匹配的宏观风险管理系统,将对HSE所需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带来便利。
关键词 地质风险 HSE 宏观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