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的晶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武利顺 王敬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1,共3页
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不同晶型的晶格结构以及大分子在不同晶型中所采取的构象。不同的成形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晶型,主要论述了温度、拉伸、电场以及与不同材料共混对PVDF不同晶型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晶型 构象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在Mg_2SnO_4中的绿色长余辉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中新 陈美凤 +2 位作者 苗云霞 闫循智 李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7,127,共3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2SnO4:Mn2+绿色发射长余辉发光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色坐标、热释发光以及发光寿命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250℃下烧结6 h的Mg2SnO4为单相产物,所得Mg2SnO4:Mn2+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发...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2SnO4:Mn2+绿色发射长余辉发光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色坐标、热释发光以及发光寿命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250℃下烧结6 h的Mg2SnO4为单相产物,所得Mg2SnO4:Mn2+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270nm紫外线激发下发出最强发射位于498nm的宽带发射并具有优良的长余辉发光特性,其色坐标值分别为x=0.11,y=0.58。余辉发光在暗场环境下肉眼可观察的持续时间超过3 h。通过热释光谱对陷阱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辉发光 热释光谱 锡酸镁 锰离子 绿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共掺杂对Zn_2GeO_4:Mn^(2+)绿色长余辉发光性能增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中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9-1233,共5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2GeO4∶Mn2+以及Zn2GeO4∶Mn2+,Yb3+绿色发射长余辉发光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色坐标、热释发光以及发光寿命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 050℃下烧结3 h的Zn2GeO4为单相产物,所得Zn2GeO4∶...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2GeO4∶Mn2+以及Zn2GeO4∶Mn2+,Yb3+绿色发射长余辉发光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色坐标、热释发光以及发光寿命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 050℃下烧结3 h的Zn2GeO4为单相产物,所得Zn2GeO4∶Mn2+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灯激发下发出最强发射位于528 nm的宽带发射并具有优良的长余辉发光特性,其色坐标值分别为x=0.145,y=0.773。Yb3+共掺杂对其长余辉发光性能提高明显。余辉发光在暗场环境下肉眼可观察的持续时间超过2 h。通过热释光谱对陷阱进行了分析。对Yb3+共掺杂的长余辉发光增强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辉发光 热释光谱 锗酸锌 锰离子 绿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对聚偏氟乙烯/聚醚砜共混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利顺 宋本效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采用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为致孔性添加剂,研究了PVP的浓度对聚偏氟乙烯/聚醚砜(PVDF/PES)共混膜的收缩率、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和膜结构的影响。在PVP含量为5%时,共混膜的收缩率最低,水通量取得极大... 采用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为致孔性添加剂,研究了PVP的浓度对聚偏氟乙烯/聚醚砜(PVDF/PES)共混膜的收缩率、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和膜结构的影响。在PVP含量为5%时,共混膜的收缩率最低,水通量取得极大值,截留率有一极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偏氟乙烯 聚醚砜 收缩率 水通量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温度对PVDF/PES-C共混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利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569,590,共5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酚酞型聚醚砜(PES-C)共混膜,考察了不同凝固浴温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结构,测试了膜的纯水通...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酚酞型聚醚砜(PES-C)共混膜,考察了不同凝固浴温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结构,测试了膜的纯水通量。运用DSC和XRD方法检测了膜的结晶性能。将制备的膜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运行测试了膜的污水通量和出水指标。随凝固浴温度的升高,共混膜的最高熔融温度上升,膜中α晶型的含量增加。在凝固浴温度为25℃时,膜形成了较为致密的皮层结构和较为疏松的支撑层结构,此时共混膜的纯水通量和污水通量达到最大值,且MBR出水COD和NH4+-N含量达到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凝固浴温度 热致相分离 污水通量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酞型聚醚砜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利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1-664,700,共5页
以二苯甲酮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为稀释剂,酚酞型聚醚砜(PES-C)为添加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结构,测试了膜的纯水通量。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测试了膜的污水通量和出水的化学需... 以二苯甲酮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为稀释剂,酚酞型聚醚砜(PES-C)为添加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结构,测试了膜的纯水通量。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测试了膜的污水通量和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指标。该法制得的膜具有较为致密的皮层结构和疏松的支撑层结构,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ES-C制备的PVDF膜与PVDF膜相比纯水通量增加60%,污水通量增加37.8%,出水COD去除率增加了3.32%,NH4+—N去除率增加了2.2%,且MBR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 聚偏氟乙烯 膜生物反应器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