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型碳捕集吸收塔填料支架有限元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冰 陆诗建 +3 位作者 马妍 孙文坛 陆胤君 张婕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7,共5页
2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吸收塔有金属圆形塔和混凝土方形塔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的塔器壳体在设计方面不存在技术难题,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大跨度的填料支架能否达到要求。填料支架需使用有... 2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吸收塔有金属圆形塔和混凝土方形塔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的塔器壳体在设计方面不存在技术难题,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大跨度的填料支架能否达到要求。填料支架需使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对选型提供计算支持。基于有限元法分别建立圆形塔和方形塔的弹线性静力学模型,对两者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填料支架结构在圆形塔器方案中是可行的,但在方形塔器方案中表现更优异,方形塔的填料支架质量仅为圆形塔的4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吸收塔 填料支架 有限元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韧性变形与流变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梁琛岳 刘永江 +5 位作者 李伟民 杨书艳 温泉波 李婧 米晓楠 张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56-2676,共21页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张家堡地区出露两套花岗质岩石: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含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以及晚期侵位钾长花岗片麻岩与花岗岩脉。详细宏微观构造分析发现,花岗质岩石遭受了两期变形事件:晚侏罗世高温韧性剪切和早白垩世...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张家堡地区出露两套花岗质岩石: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含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以及晚期侵位钾长花岗片麻岩与花岗岩脉。详细宏微观构造分析发现,花岗质岩石遭受了两期变形事件:晚侏罗世高温韧性剪切和早白垩世低温韧性剪切变形。早期韧性变形温度约550-600℃,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此次韧性变形以单剪作用为主,岩石为L=S和LS构造岩,具有右行剪切特征。晚期韧性变形温度约400-450℃,绿片岩相,变形以纯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岩石以L=S构造岩为主,具有左行剪切特征。利用动态重结晶及亚颗粒粒径估算岩石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高温剪切带具有较低差异应力,较高应变速率,低温剪切带恰好相反。早期晚侏罗世韧性伸展变形与伊泽那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NNW向俯冲共同作用于欧亚大陆东缘相关,进入早白垩世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深部板块后撤(Roll-back),导致华北岩石圈发生大规模减薄,医巫闾山地区发生晚期低温韧性伸展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 韧性变形 应变分析 EBSD 流变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连续条件对沥青路面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嫄嫄 焦彦鹏 +1 位作者 王鹏 刘志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41,共6页
沥青路面结构由于各结构层间材料性能存在差异且施工技术水平存在限制,路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层间接触条件并非完全连续,但在沥青路面设计时仍将其视为完全连续。为探究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积分变换将偏微分方程... 沥青路面结构由于各结构层间材料性能存在差异且施工技术水平存在限制,路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层间接触条件并非完全连续,但在沥青路面设计时仍将其视为完全连续。为探究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积分变换将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组并建立传递矩阵,引入转换矩阵表征层间连续状态;依据边界条件和两类积分逆变换获得层间非完全连续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解析解;通过参数变化模拟层间接触状态的改变,分析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面层与基层间的接触条件对路表弯沉的计算结果影响最大,提高面层与基层间的层间黏结强度可有效降低沥青路面的弯沉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层间接触条件 Hankel积分变换 Laplace积分变换 路面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CO_(2)捕集吸收剂腐蚀性分析与缓蚀剂开发 被引量:5
4
作者 陆胤君 陆诗建 +3 位作者 郭伯文 胡黎明 刘玲 陈浮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05,111,共5页
在化学吸收法中,吸收剂对设备和管材的腐蚀性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因素。针对开发的AEP-DPA-ACT相变吸收体系,研究了吸收剂对挂片的腐蚀性能,并合成了MV-1、MV-2和MV-33种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结果表明,恒定工况下,吸收剂对挂片的腐蚀是... 在化学吸收法中,吸收剂对设备和管材的腐蚀性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因素。针对开发的AEP-DPA-ACT相变吸收体系,研究了吸收剂对挂片的腐蚀性能,并合成了MV-1、MV-2和MV-33种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结果表明,恒定工况下,吸收剂对挂片的腐蚀是均匀腐蚀;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溶液腐蚀性显著增强,且有CO_(2)负载时溶液腐蚀性明显强于相同工况下的无CO_(2)负载溶液。对于100℃的无CO_(2)负载溶液和120℃的有CO_(2)负载溶液,在MV-3加入量为1000 mg/L时,缓蚀率达到99%以上,显著降低了腐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CO_(2)捕集 吸收剂 腐蚀性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移式土质滑坡下输气管道力学响应及路由优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兰旭彬 蒋宏业 +2 位作者 杨雅冰 朱海瑞 赵连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0-229,共10页
为分析土质滑坡下管土作用对横穿敷设的输气管道所带来的影响,探讨滑坡影响区内管道路由选取,本文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与有限单元耦合法(SPH-FEM),构建滑坡下管道受力分析模型,从设计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管道敷设位置,探讨管道壁厚、... 为分析土质滑坡下管土作用对横穿敷设的输气管道所带来的影响,探讨滑坡影响区内管道路由选取,本文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与有限单元耦合法(SPH-FEM),构建滑坡下管道受力分析模型,从设计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管道敷设位置,探讨管道壁厚、埋深等因素影响,分析土体大变形下管道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针对推移式滑坡,管道敷设于滑体内时,位于滑体前缘处管道所产生的应力、位移较小,而后缘处管道更易发生损坏,当提高管道壁厚时,可有效提高管道承载能力,但对于埋深的增加,管道有效屈服应变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管道敷设于滑体外时,位于滑坡前缘管道产生应力小于后缘处管道,且呈现出不同应力状态,均满足运行安全,同时壁厚的增加可降低管道应力。所得结论可为设计阶段滑坡区管道路由优化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滑坡 输气管道 SPH-FEM 力学响应 敷设位置 路由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胶程度对压裂返排液水力旋流器内流场及分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华健 周彤旭 +5 位作者 孙伟华 王新龙 徐丽萍 肖小龙 张华 刘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9,共9页
针对破胶程度对水力旋流器复杂内流场的影响,分离效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基于雷诺应力模型(RSM)和Mixture模型,将守恒方程分别应用于石英砂与水,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水力旋流器内流场中的空气柱、速度场、压力场进行数值... 针对破胶程度对水力旋流器复杂内流场的影响,分离效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基于雷诺应力模型(RSM)和Mixture模型,将守恒方程分别应用于石英砂与水,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水力旋流器内流场中的空气柱、速度场、压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分离效率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破胶程度的降低,压强值降低22 354Pa;切向速度平均值减小0.84m/s;轴向速度值增大并且零速包络面向壁面移动。外特性上表现为分离总效率由粘度为1mPa·s时的72.19%减小到粘度为6mPa·s的32.59%。分离效率与能量的损耗随着破胶程度的减小而减小,并得出不同破胶程度下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关系,可为返排液分离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分离效率 数值模拟 内流场 破胶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水平管和垂直管降膜蒸发器蒸发含盐污水过程中传热系数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肖小龙 张华 +2 位作者 孙伟华 王新龙 刘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1期16-20,共5页
采用降膜蒸发器处理含盐污水,考察了进料量、蒸发温度和传热温差等对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和垂直管降膜蒸发器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料量的增加,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进料量为2t·h^(-1)左右时... 采用降膜蒸发器处理含盐污水,考察了进料量、蒸发温度和传热温差等对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和垂直管降膜蒸发器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料量的增加,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进料量为2t·h^(-1)左右时,传热系数最大,约为2.48kW·m^(-2)·℃^(-1);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两种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呈增大的趋势,但是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的含盐污水浓度越高,传热系数越小;另外,在同样的蒸发温度下,垂直管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小于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且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两种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差别越明显;随着传热温差的增大,两种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料状态 含盐污水 降膜蒸发器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管下沟管道力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兰旭彬 杨雅冰 +2 位作者 房茂立 赵连学 朱海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18,共7页
为解决传统吊管法在水网、沙漠及沼泽等地段管道下沟所面临的实际施工难题,以大管径为研究对象,基于面面接触算法,实现管土耦合作用,构建单向及背向沉管法下沟管道模型,综合考虑管道与压袋自身重力及沟内积水带来的浮力作用,并以节点载... 为解决传统吊管法在水网、沙漠及沼泽等地段管道下沟所面临的实际施工难题,以大管径为研究对象,基于面面接触算法,实现管土耦合作用,构建单向及背向沉管法下沟管道模型,综合考虑管道与压袋自身重力及沟内积水带来的浮力作用,并以节点载荷形式间接实现流固耦合影响,对一般工况、含支墩及沟内积水工况进行分析,获取不同工况下管道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沉管法施工,管道下沟过程可分为沉管下沟前期、稳定期、后期3个阶段;当管道刚接触沟底时,其位移、应力达到极值,相比于一般工况,含支墩工况下管道应力极值点位于临近管沟开挖边界的支墩处;为提高沉管法施工适用性,可在管土接触处铺垫胶皮、减小管沟深度及采用分层开挖管沟等措施,降低管道应力极值;当沟内积水深度大于临界深度时,优先建议采用抽排水措施,当不可避免采用平衡压袋时,建议以沉管下沟稳定期时管道悬空长度作为评判基准,控制压袋与管沟开挖边界间距,以保证管道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可为大管径管道设计及施工阶段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沉管法 施工 数值模拟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伸展变形构造样式及成因机制分析——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林龙 唐宏宇 刘惠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9-130,共2页
众多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构造自中生代以来受到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以及印度板块远程效应的影响,形成了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种相互关联却又相互独立的构造现象(李三忠等,2018;任建业,2018... 众多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构造自中生代以来受到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以及印度板块远程效应的影响,形成了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种相互关联却又相互独立的构造现象(李三忠等,2018;任建业,2018)。渤海湾盆地的北缘和东缘受控于郯庐断裂带,其走滑构造样式、变形时间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斜向伸展 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