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舞台演奏为导向,探索艺术教学的新途径——小提琴系列教学音乐会研究报告 |
刘玉霞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3 |
2
|
|
2
|
音乐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双重性功用 |
宫富艺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4
|
|
3
|
一份残存的珍贵音乐教育史料——刘质平“文革日记”解读 |
孙继南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1 |
8
|
|
4
|
浅谈舞台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
肖成玉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4 |
8
|
|
5
|
山东民歌与东北民歌旋法之异同 |
李云涛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3 |
4
|
|
6
|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 |
王东涛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3 |
3
|
|
7
|
大自然孕育的新音乐缔造者:印象派音乐创始人德彪西——德彪西的创作风格及其钢琴作品的演奏 |
王瑶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2 |
2
|
|
8
|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原因之我见 |
马晓鹃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2 |
1
|
|
9
|
山东省第一届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综述 |
彭丽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2 |
1
|
|
10
|
萨拉萨蒂的小提琴艺术 |
周明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1
|
小提琴演奏的音乐表现 |
刘甲男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2
|
历史的幻影——神话——民俗学范畴中的神话对中国远古音乐研究的作用 |
王东涛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3
|
解读刘德海“金三角”理论的立体艺术观 |
杨秀玉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4
|
关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的思辨——兼谈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观 |
张旭冬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
3
|
|
15
|
试论中国音乐的“神韵”内涵 |
盛晖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3 |
3
|
|
16
|
笙的改良与笙音乐的发展——37簧圆斗笙的思考 |
牟楠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2 |
2
|
|
17
|
我国宋代声乐艺术的发展状况 |
王忠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8
|
20世纪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特征 |
于洋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9
|
“视界融合”对声乐演唱艺术的启示 |
宋伟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20
|
试论古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
王今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