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瑾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9-220,共2页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基于文化背景下开展语言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茶文化在中国传承了4700多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基于文化背景下开展语言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茶文化在中国传承了4700多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英语课堂内容,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高校英语教学体系,推动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本文对英语教学中茶文化融入现状以及相关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茶文化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英语教学中茶文化实证性研究
2
作者 王瑾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0-281,共2页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也显得更加重要。从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情况来看,文化部分的教育缺失问题比较严重,由此而引发的学生语感交叉,交际困难等问题也比较普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高校英语...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也显得更加重要。从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情况来看,文化部分的教育缺失问题比较严重,由此而引发的学生语感交叉,交际困难等问题也比较普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渗透茶文化,深入研究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融入茶文化,使茶文化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本文对此进行几点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英语 茶文化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思路分析
3
作者 王瑾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1-222,共2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极具教育价值以及人文价值。在当代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以茶文化为视角,合理渗透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强化学生文化感知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语言驾驭能力以及综合英语素养的提高。本文就以...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极具教育价值以及人文价值。在当代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以茶文化为视角,合理渗透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强化学生文化感知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语言驾驭能力以及综合英语素养的提高。本文就以茶文化为视角,对高校英语教学思路进行几点教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高校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设计理念与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春 王朝军 +1 位作者 邓翠翠 张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对我国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设计理念与演变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发展经历了发展初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其设计理念演变特征:标志设计主题更加明确,标志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标志的设计风格更加成熟... 对我国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设计理念与演变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发展经历了发展初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其设计理念演变特征:标志设计主题更加明确,标志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标志的设计风格更加成熟。大运会标志的价值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运动会 标志 设计理念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有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2,共5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市场化经济浪潮、西方价值观念及互联网时代的多重挑战,因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市场化经济浪潮、西方价值观念及互联网时代的多重挑战,因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内涵诠释和方法创新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展开,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诠释 方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瑞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8-271,共4页
2013年中国实现了建国后粮食产量的首次"十连增",但是,不能就由此认定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事实上,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国际粮食生产情况等都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一定要认识到这些挑... 2013年中国实现了建国后粮食产量的首次"十连增",但是,不能就由此认定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事实上,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国际粮食生产情况等都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一定要认识到这些挑战,坚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此,要坚守"中国人的饭碗应主要装中国粮";节约用粮;实现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实施科教兴粮战略;加快粮食生产走出去步伐,建立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开展粮食外交;加强粮食质量监管,确保口粮安全。这样才能全方位构筑起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粮食安全 粮食外交 科技兴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