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与对策:当前山东省电影企业发展现状研究
1
作者 殷昭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5,共6页
电影企业是电影制作的行为主体,是电影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到电影企业实地考察、采访,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摸清山东省电影企业的基本概况,厘清其商业模式与经营状况,找出其存在问题与困难,问... 电影企业是电影制作的行为主体,是电影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到电影企业实地考察、采访,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摸清山东省电影企业的基本概况,厘清其商业模式与经营状况,找出其存在问题与困难,问清其对政策的诉求,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受新冠病毒疫情及新媒体冲击影响,当前山东电影企业面临着规模小、融资难、补贴少、回报低等多方面问题,各大企业呼吁政府能够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助其走出低谷,本文也尝试给出一些对策建议,期待能够对山东电影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电影企业 发展现状 调查研究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新论与AI艺术的现实生成
2
作者 李磊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8,158,共10页
现实主义的定义与论争总是伴随着媒介环境更迭被不断重视与提及。人工智能时代也不例外,并存着两种现实主义:一种是经典现实主义,指向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另一种是网络现实主义或媒介现实主义,形塑着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相对应的是,现... 现实主义的定义与论争总是伴随着媒介环境更迭被不断重视与提及。人工智能时代也不例外,并存着两种现实主义:一种是经典现实主义,指向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另一种是网络现实主义或媒介现实主义,形塑着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相对应的是,现阶段的AI艺术基本上是以网络艺术的形式呈现的,既有经典艺术形态的一面,也有新艺术形态的一面。于是,网络现实主义关联虚拟层现实,经典现实主义关联经验层现实。一方面,创作过程和结果自动生成的特点增加了现实世界的更多未知与可能,对应的是混合的、无限的、游戏的虚拟现实,适用智能化的网络现实主义。另一方面,AI艺术用一种间接反映现实的方式重建了经典现实主义的认知规律,从而完成三种结合:人机交互的迭代升级与媒介的科幻性结合;艺术想象的指令化与题材的现实性结合;创作素材的数字化与转码的准确性结合,并最终深度探索国产大模型的现实主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人工智能 AI艺术 现实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山东民间艺术的文化经济价值与产业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2,共7页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活态密码。山东民间艺术资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衍化,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经济价值。针对山东民间艺术的特点,坚持保护与产业开发并重,探索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的“民间艺术+旅游”“民间艺术+制造...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活态密码。山东民间艺术资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衍化,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经济价值。针对山东民间艺术的特点,坚持保护与产业开发并重,探索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的“民间艺术+旅游”“民间艺术+制造”“民间艺术+演艺”等模式,使民间艺术“活”在当下,从而作为模式效应统一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 文化经济价值 产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纪录电影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艺术呈现
4
作者 牛光夏 张尚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07,共4页
中国纪录电影自诞生以来,一代代纪录电影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把握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自觉记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赓续中华文明血脉,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题的艺术传统。并立足... 中国纪录电影自诞生以来,一代代纪录电影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把握文化精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自觉记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赓续中华文明血脉,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题的艺术传统。并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意识,以中华文明中包容性的理念、“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自觉讲述向内凝聚的民族故事,不断挖掘中华文明高度统一性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电影 中华文明 精神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狮少年2》:场域、资本与惯习交织下的观众共鸣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光夏 张晓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2》以现实主义题材拓展动画创作空间,突破动画电影以往惯常的神话IP局限,契合大众对文化传承、现实映照及平凡崛起的诉求,在国家大力复兴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中华优...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2》以现实主义题材拓展动画创作空间,突破动画电影以往惯常的神话IP局限,契合大众对文化传承、现实映照及平凡崛起的诉求,在国家大力复兴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开辟独特发展路径,堪称一部成功之作。本文从场域理论出发,剖析该多元化作品中场域、资本和惯习相互交织成就的有口皆碑,进而探究观众精神共鸣的缘由,并揭示其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批判层面的积极意义,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提供范例,彰显文化传承的多元价值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文化资本 惯习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的冲突与“共生关系”的寻找:中西方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叙事比较研究
6
作者 孔令强 于宜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6-53,共8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于科技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尤其反映在对人工智能的探讨上。社会环境的变革影响着人,更影响着人类艺术——“电影”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西方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叙事特征,揭示两者在“主体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于科技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尤其反映在对人工智能的探讨上。社会环境的变革影响着人,更影响着人类艺术——“电影”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西方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叙事特征,揭示两者在“主体性”与“共生关系”上的文化分异。研究发现,西方电影侧重人工智能对人类主体性的挑战,折射出个体焦虑与技术失控的悲观伦理;而中国电影更强调人机共生的和谐逻辑,体现整体性文化价值观对技术叙事的渗透。本研究为人工智能题材电影的哲学阐释提供新路径,揭示中西方叙事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在全球化与文明互鉴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将探究中国科幻电影如何通过融合本土文化特色与现代科技元素,塑造独特的叙事风格,以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幻电影 电影叙事 中国电影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语境下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理念、关系与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昂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5,共5页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从1978年起北京电影学院五个系科恢复招生,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业已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图谱,为影视产业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学科发展的交叉融合,高校影...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从1978年起北京电影学院五个系科恢复招生,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业已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图谱,为影视产业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学科发展的交叉融合,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结构更为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不断建构着中国特色的影视艺术理论体系,创作生产出独具中国精神风貌的优秀影视作品,形成蔚然壮观的影视文化新景观和融合共生的文化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教育 媒介技术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式现代化 招生规模 影视产业 交叉融合 影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私影像”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79-82,共4页
近年来,“私影像”在中国独立电影领域引起了一定关注,它不是一种新兴的创作方式,但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创作趋势。“私影像”作为纪录片的类别之一来说是一个异数,它以私人的生活与观点为内核,以影像纪实为载体。打破了直接电影中“客观... 近年来,“私影像”在中国独立电影领域引起了一定关注,它不是一种新兴的创作方式,但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创作趋势。“私影像”作为纪录片的类别之一来说是一个异数,它以私人的生活与观点为内核,以影像纪实为载体。打破了直接电影中“客观的真实”这一限定,实现了一种主观的、完全的真实。本文梳理了“私影像”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结合经典的中国“私影像”作品,从主观的视角、真实的介入、内心的传达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私影像”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私影像 第一人称纪录片 隐喻蒙太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电影艺术性反思:从阐释危机到专业精神
9
作者 邵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7-14,共8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一大突出问题是专业精神的流失,电影的商品性、产业性、媒介性被持续放大,艺术性话题愈发失语。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所面临的当代危机,与其说是艺术表征模式危机,不如说是电影美学的阐释危机;在商业资本的把持下,中...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一大突出问题是专业精神的流失,电影的商品性、产业性、媒介性被持续放大,艺术性话题愈发失语。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所面临的当代危机,与其说是艺术表征模式危机,不如说是电影美学的阐释危机;在商业资本的把持下,中国电影出现了从工业资本主义到审美资本主义的变异;艺术感染力缺失表现为叙事文本的弱化,掀起一场能指的狂欢;当资本逻辑逐渐替代艺术逻辑,中国电影亟待唤回“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危机 审美资本主义 叙事弱化 资本逻辑 工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与文化的互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光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03,共1页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纵观百年中国电影史,既有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也有对苏联等国家电影的借鉴;既有照搬国外电影而无视中国实际的无奈,也有对本国电影文化自主性的探索与追求。从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从文化研...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纵观百年中国电影史,既有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也有对苏联等国家电影的借鉴;既有照搬国外电影而无视中国实际的无奈,也有对本国电影文化自主性的探索与追求。从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从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结构主义与“葛兰西”转向,我们看到电影与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密切关联。艺术来源于现实,中国电影的发展始终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的文化传承演变同步。本期专题通过对电影与文化的再审视,意在阐明电影与文化之间的相互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文化自主性 伯明翰学派 国家文化软实力 好莱坞电影 结构主义 国外电影 法兰克福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力消费理论述评:演变进程、范式革新、争鸣焦点与未来思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强 袁雨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4,共7页
“想象力消费”自2015年被正式提出后,其理论的演变进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想象力消费”的范式革新着重体现为艺术美学与经济的融合、本土文化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电影本体与文化研究的泛文化交融。其理论建构解决了国产电影生产的“阐... “想象力消费”自2015年被正式提出后,其理论的演变进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想象力消费”的范式革新着重体现为艺术美学与经济的融合、本土文化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电影本体与文化研究的泛文化交融。其理论建构解决了国产电影生产的“阐释理论”缺席、受众消费心理的意识形态剖析、社会学意义对文化消费如何生成身份区隔、理论自身“可批评与可实践”等问题。作为“经世致用”的“中间理论”,陈旭光的反思与自校以扩展“想象力消费”为发展路径,提供了建构中国理论话语体系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力消费 范式革新 综述 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主流电影叙事模式的守正与创新
12
作者 张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222,共9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日渐成熟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广阔人生的主旋律影片开始寻求自身转型与创新,逐步从主旋律影片升级为新主流电影。回望主旋律影片的影史来路,延安电影团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日渐成熟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广阔人生的主旋律影片开始寻求自身转型与创新,逐步从主旋律影片升级为新主流电影。回望主旋律影片的影史来路,延安电影团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话语职责,开启了用影像形式表述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历史。新主流电影承接了主旋律影片的文化使命,传递主流价值观念,书写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史诗,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与记忆符码。新主流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焦点不仅是青史留名的伟人或领袖,还包括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家国叙事对个人情感的重视再度凸显,形成了新型电影表达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主旋律影片 叙事模式 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魅、重塑与整合:追光动画“电影宇宙”的叙事伦理透视
13
作者 刘强 徐婧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从2019年的《白蛇:缘起》到2023年的《长安三万里》,追光动画公司致力于对中国古典文本的挖掘,成功打造了“新传说”“新神话”“新文化”三大电影宇宙。一方面通过故事层面的叙事机制、人物塑造完成了现实伦理指涉;另一方面通过叙述层... 从2019年的《白蛇:缘起》到2023年的《长安三万里》,追光动画公司致力于对中国古典文本的挖掘,成功打造了“新传说”“新神话”“新文化”三大电影宇宙。一方面通过故事层面的叙事机制、人物塑造完成了现实伦理指涉;另一方面通过叙述层面的视听呈现和空间建构实现了观众的民族情感认同。因此,基于叙事伦理视角分析论述追光动画公司在古典文本改编过程中的伦理内核植入,有助于召唤受众主体情感与价值意识的回归,进而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进程提供内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追光动画 电影宇宙 叙事伦理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野下的批评延展与知识生产——“影游融合”研究综述
14
作者 宋法刚 陈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1,共7页
“影游融合”具有跨学科的研究特质,可以在视野延展与知识拓展的维度上增益影视批评良性发展。学术脉络上,这一问题牵扯到版权、技术、营销等多重因素,经历了“电影与游戏”“影游联动”“影游融合”的概念演变轨迹,形成了以陈旭光为主... “影游融合”具有跨学科的研究特质,可以在视野延展与知识拓展的维度上增益影视批评良性发展。学术脉络上,这一问题牵扯到版权、技术、营销等多重因素,经历了“电影与游戏”“影游联动”“影游融合”的概念演变轨迹,形成了以陈旭光为主导,涉及学术合法性、新美学特征、跨界差异、产业发展、媒介结合体、接受主体等多方面的研究现状。在促进交叉研究的新文科理念下,重新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发现与补足短板,为“接着讲”提供有益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影游融合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拉·马科斯的触感视觉理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华浩 刘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作为电影现象学理论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劳拉·马科斯将电影视作“感官媒介”,以感官-记忆作为其电影论述的主脉络,以全球性的跨文化电影为范本,提出了“电影皮肤”“垂死影像”等一系列以具身感官作为媒介的触感视觉理论。在后电影时... 作为电影现象学理论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劳拉·马科斯将电影视作“感官媒介”,以感官-记忆作为其电影论述的主脉络,以全球性的跨文化电影为范本,提出了“电影皮肤”“垂死影像”等一系列以具身感官作为媒介的触感视觉理论。在后电影时代,劳拉·马科斯的触感视觉理论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后电影时代的电影经验转向,同时也为电影观看范式与本体之思提供了一种观者知觉与文化反思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拉·马科斯 触感视觉 知觉感知 感官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驰人生2》:青春想象及其文化表征
16
作者 张楷 张星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春节档是中国电影特有的电影档期,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凭借80.16亿元的电影票房与1.63亿的观影人次,创造了中国新的档期纪录。^([1])纵观春节档电影,基于春节是合家团聚的传统节日,拥有喜剧风格的电影更能满足观众普遍情感需... 春节档是中国电影特有的电影档期,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凭借80.16亿元的电影票房与1.63亿的观影人次,创造了中国新的档期纪录。^([1])纵观春节档电影,基于春节是合家团聚的传统节日,拥有喜剧风格的电影更能满足观众普遍情感需求,而备受观众青睐。《飞驰人生2》(韩寒,2024)、《热辣滚烫》(贾玲,2024)等电影既契合了观众在春节期间对合家欢的情感需求,又呼应了观众个人逐梦的价值诉求,最终收获不俗口碑与高额票房。《飞驰人生2》以赛道景观建构返归青春的通途,将喜剧、动作、青春等类型相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档 电影票房 文化表征 喜剧风格 档期 情感需求 景观建构 价值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早期电影放映活动考察(1904—1927)
17
作者 张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近代以来,南京城市聚合的内在动力主要是国家因素,这一方面成就了发达的官营经济与浓厚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导致民间资本薄弱。在电影不被官方力量所认可的情况下,个人力量创办电影事业实属困难。这便决定了南京早期电影在非电影空间中... 近代以来,南京城市聚合的内在动力主要是国家因素,这一方面成就了发达的官营经济与浓厚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导致民间资本薄弱。在电影不被官方力量所认可的情况下,个人力量创办电影事业实属困难。这便决定了南京早期电影在非电影空间中进行放映,以营利性放映与非营利性放映两种放映形态呈现于世。基于市民的现代性视觉思维养成,南京早期电影活动主要聚集于下关—城北之地,并非作为城市商业中心的城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寄居式电影放映 双重放映形态 下关—城北之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华金香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68-71,共4页
2014年开始,移动短视频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社交手段,人们用它记录、分享当下的生活,其还成为某些新闻事件的记录方式和传播方式。由于移动短视频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和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到2016年,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 2014年开始,移动短视频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社交手段,人们用它记录、分享当下的生活,其还成为某些新闻事件的记录方式和传播方式。由于移动短视频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和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到2016年,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对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研究,探寻其兴起的深层原因、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具有充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社交应用 发展策略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实影像对乡土中国的书写与观照 被引量:18
19
作者 牛光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禀持纪实理念和纪录片人的社会责任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纪实影像对社会转型期乡土中国的书写,真实记录了乡土中国亦喜亦忧的现实状况,生动而直观地反映了乡土中国的现实图景,记录了比人们刻板成见中更为丰富立体的农民形象,为中国... 禀持纪实理念和纪录片人的社会责任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纪实影像对社会转型期乡土中国的书写,真实记录了乡土中国亦喜亦忧的现实状况,生动而直观地反映了乡土中国的现实图景,记录了比人们刻板成见中更为丰富立体的农民形象,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变迁留下了鲜活的影像注脚。从民族文化主题统摄下乡土人情初露端倪、平民意识和纪实主义大旗下展示多姿乡村、于时间积淀中呈现剧烈变迁成为纪实影像观照乡土中国的三个人文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影像 乡土中国 人文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主流大片“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与思辨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2,共12页
在"产业化生存""技术化生存"以及"媒介化或网络化生存"的语境下,中国新主流大片从观念到实践都正在建构一种"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从故事层面、技术工业层面和电影的运作、管理、生产机制三个... 在"产业化生存""技术化生存"以及"媒介化或网络化生存"的语境下,中国新主流大片从观念到实践都正在建构一种"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从故事层面、技术工业层面和电影的运作、管理、生产机制三个层面可探究中国新主流大片"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策略及美学表征,并作出思辨性分析,从而探索建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电影工业美学的核心思想既有电影产业观念,又尊重电影艺术规律和文化需求;既服从电影工业化生产机制,又在体制内顽强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艺术和商业间寻找某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大片 电影工业美学 制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