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不同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改良土壤效应
1
作者 芦月 杨静 +5 位作者 李仕辉 刘文静 徐海东 高芳磊 赵西梅 夏江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碳汇潜能以及改良土壤能力,明确经济林对土壤有机碳、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规律。选取黄河三角洲典型经济林树种沾化冬枣(ZJ)、油桃(PN)、鸭梨(PB)、油桃+鸭梨混交林(PNPB)作为研究对象...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碳汇潜能以及改良土壤能力,明确经济林对土壤有机碳、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规律。选取黄河三角洲典型经济林树种沾化冬枣(ZJ)、油桃(PN)、鸭梨(PB)、油桃+鸭梨混交林(PNPB)作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典型防护林树种白杨(PA)作为对照,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水分物理和速效养分指标。结果显示:1)0~4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别为3.85~10.76 g/kg和0.97~3.00 kg/m^(2),与PA相比,经济林分别增加49.76%和51.12%;土壤蓄水性能为PNPB>PA>单一林分经济林;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为PB最高,PA最低。2)土壤有机碳、蓄水性能和速效养分质量分数为0~20 cm>20~40 cm。3)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土壤蓄水性能、pH、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研究发现,土壤碳汇潜能和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均为PB最好,其次是PN和ZJ;土壤蓄水性能PNPB最好,其次是单一林分;PB和PNPB是提升土壤碳汇潜能和改良土壤效果较好的栽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经济林改良土壤效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土壤改良 经济林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柽柳防护林伴生草本植物对盐渍土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闫凌骁 杨红军 +4 位作者 郭瑾昊 崔倩 宋爱云 孙景宽 马金昭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55-5969,共15页
选取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大致相同密度柽柳林下伴生草本植物群落土壤为对象,测定分析了其pH、电导率、盐分、养分含量、草本植物群落α、β多样性指数等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定量评价了不同草本植物群落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解析了不... 选取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大致相同密度柽柳林下伴生草本植物群落土壤为对象,测定分析了其pH、电导率、盐分、养分含量、草本植物群落α、β多样性指数等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定量评价了不同草本植物群落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解析了不同因子在滨海盐渍土改良中的作用和贡献。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柽柳防护林下引入不同草本植物群落对降低土壤盐分、缓解土壤碱化、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帮助,并且不同草本植物群落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以芦苇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在抑盐培肥、防止碱化等方面效果最佳。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对土壤改良效果有较大影响。土壤化学性质分析表明不同草本植物群落对盐渍土改良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功能:在降低土壤盐分、提升有效氮方面,以灰绿藜作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效果最好;在提升土壤全磷养分方面,芦苇群落效果最好;在提升土壤全钾、有效磷、速效钾方面,以盐地碱蓬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效果最好。在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柽柳防护林构建过程中,以芦苇作为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搭配碱蓬、灰绿藜、鹅绒藤、盐地碱蓬、狗尾草)建议被优先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耐阴草本植物 柽柳防护林 土壤质量 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柽柳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霞 杜振宇 +5 位作者 董爱新 马丙尧 魏海霞 曹琪琪 张军 李永涛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探讨滨海盐碱区柽柳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3 a、8 a、12 a)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毗邻的无林地(CK)为对照,研究了林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DOC、MBC、EOC... 为探讨滨海盐碱区柽柳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3 a、8 a、12 a)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毗邻的无林地(CK)为对照,研究了林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DOC、MBC、EOC)、惰性有机碳(ROC)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能够影响不同土层SOC及其组分含量,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林龄对SOC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一致,均表现为12 a>8 a>3 a>CK,其中3种林龄SOC平均含量(0-60 cm)较CK分别增加23.95%、46.38%和111.03%,DOC、MBC和EOC平均含量则以12 a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127.06%、68.99%和78.49%,明显高于其它林龄,而ROC分别为CK的1.22倍、1.59倍和1.87倍,增加显著;不同林龄0-20 cm表层SOC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除3 a、12 a土层20-40 cm与40-60 cm土壤MBC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土层间均差异显著(P<0.05);林龄的增加提高了各层土壤的CPMI,其中以12 a最高、8 a次之,且8 a与12 a提高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SOC及各组分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土壤EOC、DOC、MBC及ROC碳组分分别解释了SOC变化的93.50%、83.00%、53.82%和91.89%。综上,在滨海盐碱地区,林龄的延长有利于林地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积累和CPMI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柽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永涛 王振猛 +5 位作者 杨庆山 张子龙 董爱新 周健 曹琪琪 张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93,共14页
【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评价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后期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无林地(WLD)和3种不同林龄(TC3a、TC8a、TC12a)的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评价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后期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无林地(WLD)和3种不同林龄(TC3a、TC8a、TC12a)的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种林龄及无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随着林龄的增加,优势菌群未发生改变。林龄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有限,其中细菌Chao1index、ACE index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TC8a>TC3a>TC12a,而真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表现为TC3a>TC8a>TC12a。细菌的群落组成数量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与真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细菌的群落组成在各个分类水平上均表现为TC12a>TC8a>TC3a>WLD,而真菌则表现不规律,但均以TC3a数量最多。土壤微生物优势群落和主要群落组成基本一致,但在相对丰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unidentified Bacteria相对丰度均超过10%,是优势菌门,而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均超过45%,是绝对优势菌门。林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均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均高于WLD,而土壤含盐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林龄的微生物群落受养分影响明显,细菌群落中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真菌群落中盐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分别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柽柳人工林调控了滨海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但对林龄的响应变化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柽柳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不同宿根花卉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盐分和养分的影响
5
作者 李仕辉 赵西梅 +6 位作者 王元波 陈为峰 芦月 夏江宝 陈印平 张子涵 李怡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0,56,共9页
[目的]探究种植不同宿根花卉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宿根花卉进行盐渍土生态改良提供物种参考,助力黄河国家战略和盐碱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方法]以种植马蔺(Iris lactea)、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 [目的]探究种植不同宿根花卉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宿根花卉进行盐渍土生态改良提供物种参考,助力黄河国家战略和盐碱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方法]以种植马蔺(Iris lactea)、紫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subsp.purple)、常夏石竹(Dianthus plumarius)、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a)和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种植宿根花卉的裸地土壤为对照,分析花卉种植对土壤含盐量、电导率、Na^(+),Cl^(-),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①种植宿根花卉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具有一定的生态调控效果。种植马蔺和紫穗狼尾草可显著降低0—10 cm土层的含盐量,同时马蔺对10—20 cm土层的含盐量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电导率与含盐量趋势一致。②天人菊、常夏石竹可显著降低0—10 cm土层的Na^(+)和Cl^(-)含量;马蔺和天人菊对土壤中Cl^(-)去除效果较好。③不同宿根花卉对表土层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而种植不同宿根花卉可降低10—20 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紫穗狼尾草降低效果较小。[结论]种植马蔺、紫穗狼尾草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较好,在选择宿根花卉进行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的生态改良时可优先考虑;大花萱草居中;常夏石竹、天人菊、八宝景天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渍土 宿根花卉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不同水盐生境下芦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及其环境解释
6
作者 董林水 刘京涛 宋爱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全球变暖后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进一步影响滨海湿地的地下水位和土壤水盐条件,明确滨海湿地植物应对土壤水盐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策略,可为滨海湿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因而,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优势植物芦苇... 全球变暖后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进一步影响滨海湿地的地下水位和土壤水盐条件,明确滨海湿地植物应对土壤水盐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策略,可为滨海湿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因而,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优势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地下水位梯度下芦苇的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指标,探讨芦苇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芦苇叶片N含量与N/P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生长季中期,芦苇叶片14<N/P<16,表明该地区芦苇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芦苇群落土壤剖面由表层向下C、N、P含量及N/P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芦苇群落土壤C、N含量均显著低于全国土壤C、N含量的平均值,但是土壤P含量与全国平均值比较接近,说明本地区土壤N含量相对缺乏,而P含量相对丰富。相关分析表明,叶片C含量与土壤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叶片N含量与地下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叶片P含量与土壤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叶片P含量与土壤C、N、P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叶片C/P、叶片N/P与土壤C、N、P也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第一轴的环境因子解释量可达73.22%。相关分析结合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含量、土壤P含量、土壤电导率及地下水位是影响芦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芦苇 化学计量 土壤环境因子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丘陵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改良土壤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启鑫 杨静 +4 位作者 赵振宇 刘文静 芦月 高芳磊 夏江宝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选取胶东半岛昆嵛山森林公园缓冲区的刺槐+白杨+麻栎混交林(CBM)、油松+柞树混交林(YZ)、板栗经济林(BL)、黑松防护林(HS)4种不同林分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以裸地(CK)作为对照,分析土壤容重、孔隙度和蓄水量等10个土壤物理指标,土壤有机碳... 选取胶东半岛昆嵛山森林公园缓冲区的刺槐+白杨+麻栎混交林(CBM)、油松+柞树混交林(YZ)、板栗经济林(BL)、黑松防护林(HS)4种不同林分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以裸地(CK)作为对照,分析土壤容重、孔隙度和蓄水量等10个土壤物理指标,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等8个养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林分对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4种林分类型对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和养分特征均有改良效应,降低土壤容重,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不同林分类型对0~20 cm土层的改良效果优于20~40 cm土层,阔叶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纯林;综合改良效果以刺槐+白杨+麻栎混交林最好,其次是黑松林和油松+柞树混交林,板栗林改良效果相对较差。为减少研究区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涵蓄水分能力,增加土壤养分积累,应选择多树种混交方式进行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养分 林分类型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蒙脱土改性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永晖 贾新磊 +2 位作者 许兰娟 马博宇 王可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2,17,共6页
环氧树脂由于其结构特性,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烟雾及一氧化碳,不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为降低环氧树脂的火灾危险性,合成了碳球、KH550-GO及有机MMT(OMMT),分别通过改变碳球、KH550-GO和OMMT的配比设计实验,研究其对环氧... 环氧树脂由于其结构特性,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烟雾及一氧化碳,不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为降低环氧树脂的火灾危险性,合成了碳球、KH550-GO及有机MMT(OMMT),分别通过改变碳球、KH550-GO和OMMT的配比设计实验,研究其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阻燃材料均对环氧树脂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阻燃作用。当碳球与有机蒙脱土的添加比例为4:1时,Cs/OMMT/EP-2复合材料的LOI值明显提高,与纯EP相比,提高了6.5%。同时,2种阻燃材料均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温度,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温度最大提高了30℃。此外,与纯EP相比,Cs/OMMT/EP-2的残炭量提高了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阻燃 碳球 氧化石墨烯 有机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地区不同经济林种植模式的改良土壤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兹箕 王启鑫 +4 位作者 赵振宇 芦月 刘文静 高芳磊 夏江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目的]探明鲁中南地区不同经济林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为该区域水土保持经济林种植模式筛选和栽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鲁中南地区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崮小流域的桃树纯林(Amygdalus persica L.)(TS)、山... [目的]探明鲁中南地区不同经济林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为该区域水土保持经济林种植模式筛选和栽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鲁中南地区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崮小流域的桃树纯林(Amygdalus persica L.)(TS)、山楂纯林(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SZ)、苹果+樱桃混交林(Malus pumila Mill.+Prun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PY)、板栗+花椒混交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BH)4种经济林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CK)作为对照,测定分析土壤容重、孔隙度和蓄水量等水分物理指标,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等养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改良土壤效应。[结果](1)经济林种植可提高土壤孔隙度和蓄水性能。与CK相比,4种经济林种植模式可降低土壤容重7.3%~22.1%,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14.2%~42.0%,提高土壤最大贮水量16.5%~43.8%。土壤持水性能表现为TS>PY>BH>SZ>CK。除PY外,其他经济林种植模式均可有效增加土壤涵蓄量与蓄涵降水量,表现为BH>TS>SZ>CK。经济林种植对0—20 cm土层涵蓄降水量与有效涵蓄量提高效果更明显,与0—20 cm土层相比,20—40 cm土层孔隙度与最大贮水量均有下降,TS变化幅度最小。(2)经济林种植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与CK相比,4种经济林种植模式可提高土壤有机碳6.9%~270.4%,表现为TS>PY>BH>SZ>CK;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为TS>PY>BH>SZ>CK。经济林种植对0—20 cm土层养分含量提高效果更明显,与0—20 cm土层相比,20—40 cm土层养分含量均有下降。(3)反映经济林种植模式改良土壤效应的指标可归纳为3类,一是土壤毛管持水特征和养分特征,二是土壤蓄水特征,三是土壤非毛管持水特征。[结论]不同经济林种植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综合评价为桃树>板栗+花椒混交林>苹果+樱桃混交林>山楂纯林>荒草地。与荒草地相比,经济林种植可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提高土壤养分性能,但随种植模式的不同其改良土壤效应差异较大。在鲁中南干旱瘠薄山地桃树纯林种植模式对土壤改良效应最好,其次为板栗+花椒混交林,山楂纯林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物理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经济林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径级绒毛白蜡矿质养分再吸收特征比较研究
10
作者 董林水 宋爱云 马翠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探讨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系统分析了不同径级绒毛白蜡雄株N、P、K、Ca、Mg的养分再吸收特征。研究表明,落叶前绒毛白蜡叶片N、P、K发生了明显的养分回流,而Ca和Mg则在叶片中进一步的富集。绒毛白蜡植株个体N元素的养分再吸... 为探讨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系统分析了不同径级绒毛白蜡雄株N、P、K、Ca、Mg的养分再吸收特征。研究表明,落叶前绒毛白蜡叶片N、P、K发生了明显的养分回流,而Ca和Mg则在叶片中进一步的富集。绒毛白蜡植株个体N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集中分布在40%—60%之间, Ca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则集中分布(–10%)—(–40%)之间,而其他元素的养分再吸收效率取值范围则相对分散。对比表明,绒毛白蜡小径级植株N元素再吸收效率高于中大径级植株,而其K元素再吸收效率则明显低于中大径级植株。相关分析表明,绒毛白蜡N与P的养分再吸收效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落叶前叶片的有机N、P组分在分别被水解为氨基酸和无机P之后再转运出来,而这两种生理过程是同时进行且存在密切关联的。Ca与Mg的养分再吸收效率也表现为显著正相关;Ca和Mg分别为细胞壁和叶绿素的重要结构性元素,落叶期这两种元素在植物叶片中经常出现持续积累的“负转移”现象,说明这两种元素的养分再吸收生理过程存在相似性和关联性。绒毛白蜡幼树成熟鲜叶N/P比值大于16,而当绒毛白蜡直径在10 cm以上时, N/P多小于14,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逐步由P限制转变为N限制;因而,建议随着人工林林龄的增长逐步增加氮肥的施用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系统认识绒毛白蜡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白蜡 养分再吸收 径级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NHX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功能分析
11
作者 朱红梅 王新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82-2591,共10页
【目的】鉴定并分析苹果NHX基因家族的生物学信息、盐碱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及其功能。【方法】利用氨基酸特异序列和关键词在苹果基因组中检索到17个NHX基因家族候选成员;通过Pfam数据库和SMART数据库最终确认10个苹果NHX基因家族成员,并... 【目的】鉴定并分析苹果NHX基因家族的生物学信息、盐碱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及其功能。【方法】利用氨基酸特异序列和关键词在苹果基因组中检索到17个NHX基因家族候选成员;通过Pfam数据库和SMART数据库最终确认10个苹果NHX基因家族成员,并分别命名为MdNHX1~MdNHX10;利用TBtools、MEGA-X、PlantCARE和MEME等软件对这10个苹果NHX基因家族成员做进一步分析,并利用RNA-seq测定MdNHX基因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MdNHX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539~634 aa;分子量为59278.40~69769.84 Da;等电点为5.08~8.99,其中,只有MdNHX2和MdNHX4的等电点小于7,为酸性蛋白,其他成员的等电点均大于7,为碱性蛋白;不稳定系数为33.44~45.41,其中,MdNHX1、MdNHX4、MdNHX7和MdNHX8的不稳定系数小于40,属于稳定蛋白,其他成员均为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101.48~115.52;平均亲水系数为0.364~0.583,均大于0,因此MdNHX可能均为疏水蛋白;它们具有10~11个跨膜螺旋结构,且均定位于液泡膜上;染色体定位和复制事件分析显示有4对MdNHX基因存在片段重复,这4对MdNHX同源基因的Ka/Ks值均小于1,表明苹果NHX基因家族进化过程存在较强的纯化选择;在盐碱胁迫下,多数MdNHX基因的表达被上调;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显示,MdNHX蛋白主要与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水孔蛋白、质膜ATP酶、乙醛脱氢酶等存在相互作用;GO功能分析表明MdNHX可能在调节苹果K^(+)和Na^(+)转运及盐碱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在苹果基因组GDDH13 v1.1中检索并鉴定得到10个完整的苹果NHX基因家族成员,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苹果NHX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植物对胁迫、光以及植物激素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NHX基因家族 盐碱胁迫 基因表达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