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口页岩油中压加氢精制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唐勋 李术元 +1 位作者 岳长涛 何继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139,144,共6页
利用小型滴流床反应器和NiW/Al2O3商业催化剂对全馏分龙口页岩油进行中压(≤9 MPa)加氢精制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压力、液时空速和氢油比对加氢产物的硫含量、氮含量、密度、颜色和裂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降低液时空速... 利用小型滴流床反应器和NiW/Al2O3商业催化剂对全馏分龙口页岩油进行中压(≤9 MPa)加氢精制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压力、液时空速和氢油比对加氢产物的硫含量、氮含量、密度、颜色和裂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降低液时空速,增大反应压力有利于加氢脱氮(HDN)反应进行;氢油比高于1000之后,增加氢油比对加氢脱硫(HDS)和HDN影响较小;当反应温度为420℃、压力为7 MPa、液时空速为0.5 h-1、氢油比为1000时,页岩油的脱硫率和脱氮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9.6%和99.9%;龙口页岩油加氢精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0℃、压力为9MPa、液时空速为0.5 h-1、氢油比为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馏分页岩油 加氢精制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两软煤层沿空巷道冲击地压成因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潘立友 陈理强 张若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4-1489,共6页
针对两软煤层的地质条件,建立了两软煤层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力学分析与现场实践,得出了深部两软煤层条件下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受上部力源层和下部稳定层夹持下的软弱冲击层出现应力集中和能量积聚,采动活动诱... 针对两软煤层的地质条件,建立了两软煤层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力学分析与现场实践,得出了深部两软煤层条件下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受上部力源层和下部稳定层夹持下的软弱冲击层出现应力集中和能量积聚,采动活动诱发积聚的能量向破碎缓和区突然释放,造成煤岩块瞬时喷出,形成冲击地压。从深部两软煤层冲击地压发生的应力条件、能量条件、物质条件和冲击地压诱发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了转移应力、保持护巷煤柱稳定性、巷帮加固、松动帮部、形成顶板支护体阻挡结构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实践,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无冲击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煤层 沿空巷道 冲击地压 力学机制 防治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毅博 任怀伟 +1 位作者 陈士松 赵国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由于支架焊接制造离散化,工艺柔性化特性,要求资源统一调配,生产节拍合理控制,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焊接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智能焊接车间优势,研发适用于生产工艺的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首先对支架生产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由于支架焊接制造离散化,工艺柔性化特性,要求资源统一调配,生产节拍合理控制,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焊接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智能焊接车间优势,研发适用于生产工艺的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首先对支架生产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建立其软件功能架构;基于B/S架构开发各功能模块并研究系统安全管理策略;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并分析支架焊接车间生产节拍,最终建立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控制流程。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已应用于山东能源重型装备集团高端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实现焊接车间资源统一化管理及数字化生产。系统运行期间,焊接效率提高100%,人员减少70%,保证了液压支架生产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焊接 机器人生产线 制造执行系统 流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加氢脱氮集总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勋 李术元 +5 位作者 岳长涛 侯吉礼 温海龙 蒙涛 陈振宇 滕锦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4-1362,共9页
针对页岩油加氢改质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特点,将原料油中氮化物依据脱除活性划分为2、3、4或5个集总,建立4种相应的加氢脱氮集总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反应压力、液时空速、氢/油体积比及氮化物自阻碍因素对不同集总加氢脱氮反应的影响。... 针对页岩油加氢改质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特点,将原料油中氮化物依据脱除活性划分为2、3、4或5个集总,建立4种相应的加氢脱氮集总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反应压力、液时空速、氢/油体积比及氮化物自阻碍因素对不同集总加氢脱氮反应的影响。以60个实验数据点为基础,求解得到动力学模型参数。对比4种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和外推效果,并选用最佳模型预测原料油加氢脱氮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4种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3,均方差均小于1.9,较为合理。五集总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相对误差小于5%,可以较好地描述页岩油中氮化物脱除反应。五集总模型预测的龙口页岩油加氢脱氮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93.15 K、反应压力9 MPa、液时空速0.5h^(-1),与工艺条件考察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加氢脱氮 集总动力学 动力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油页岩上行卸荷联合开采破坏行为及模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左建平 孙运江 +3 位作者 姜广辉 王泮飞 王文波 史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7-573,共7页
基于龙口北皂煤矿工程背景,提出了煤与油页岩上行卸荷联合开采方法。指出了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油页岩破坏机理与峰后强度特性、油页岩工作面布置与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的非连续破断数值分析等。研... 基于龙口北皂煤矿工程背景,提出了煤与油页岩上行卸荷联合开采方法。指出了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油页岩破坏机理与峰后强度特性、油页岩工作面布置与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的非连续破断数值分析等。研究认为油页岩在下部煤层开采后处于峰后破坏阶段,之后被重新压实,强度有所回升,油页岩开采应处于中间某一合理强度区间。研究表明北皂矿煤2与油页岩联合开采的合理层间距范围为[13.2 m,32.9 m],且油页岩开采工作面应滞后煤层开采工作面大于125 m。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在龙口北皂矿成功进行了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油页岩联合开采 卸荷破坏 重新压实 时空效应 全空间协同控制 MD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装车站自动化系统防雷技术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华 吴义祥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77,共3页
通过对雷电存在形式的分析,论述了防雷技术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过电压保护所采取的措施,为煤矿装车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雷技术实施方案。
关键词 煤矿 装车自动化 防雷技术 等电位联接 过电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53
7
作者 侯吉礼 马跃 +1 位作者 李术元 藤锦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3-1190,共8页
油页岩是一种非常规能源,世界储量巨大,作为石油的补充能源,开发前景广阔。油页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500℃左右,会热解生成页岩油,经加工处理后可以制得汽油、柴油等油品。油页岩也可直接燃烧,产生蒸气、发电,目前利用油页岩燃烧发... 油页岩是一种非常规能源,世界储量巨大,作为石油的补充能源,开发前景广阔。油页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500℃左右,会热解生成页岩油,经加工处理后可以制得汽油、柴油等油品。油页岩也可直接燃烧,产生蒸气、发电,目前利用油页岩燃烧发电的国家有爱沙尼亚、中国、德国等。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油页岩国家的油页岩储量和加工利用情况,目前世界上利用油页岩干馏制取页岩油的国家主要有3个,中国(产量80万吨)、爱沙尼亚(产量50万吨)和巴西(18万吨),其他国家略有生产。中国页岩油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目前有将近10座油页岩干馏厂投入运行,其中抚顺矿业集团年产页岩油35万吨,全国居首,该公司引进的日处理颗粒油页岩量6000t的ATP干馏工艺,目前已经在调试中阶段性运转,并逐渐延长连续运转时间,山东龙口等其他地方的油页岩加工利用也取得很大进展。美国目前没有进行油页岩干馏炼制页岩油的工业化生产,但有多所大学、公司和研究所已经对油页岩进行了长期的地上和地下干馏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文中还介绍了国内外油页岩干馏的3种主要炉型,分别为块状页岩气体热载体干馏炉、颗粒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炉和粉末页岩流化干馏炉,并对比了不同国家的干馏炉型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页岩油 资源量 开采 干馏 燃烧 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巷道围岩岩性结构特征及回采巷道支护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宋文德 王文波 曲志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了解决龙口北皂海域煤系典型的三软地层开采巷道变形较大、支护困难、支护费用较高等问题,在充分考虑海域煤系地层岩性松软、胶结程度差、强度低、具有较强的膨胀性和蠕变现象等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海域围岩的物质构成和结构特征、物... 为了解决龙口北皂海域煤系典型的三软地层开采巷道变形较大、支护困难、支护费用较高等问题,在充分考虑海域煤系地层岩性松软、胶结程度差、强度低、具有较强的膨胀性和蠕变现象等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海域围岩的物质构成和结构特征、物理以及力学性质,分析了海域采煤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变化及显现规律,对海域采煤材料巷、运输巷(运输巷转载机段巷道)的支护形式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采煤 地质软岩 岩性特征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巷道支护设计自动生成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庆娜 王泮飞 +2 位作者 曲培臣 徐永俊 尤春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为提高软岩巷道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工作效率,将数据库技术与Auto CAD二次开发相结合,实现巷道断面支护设计CAD图的自动生成。以山东龙口矿业集团矿区为例,以其工程地质资料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地应力、软岩性质及巷道支护的数据... 为提高软岩巷道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工作效率,将数据库技术与Auto CAD二次开发相结合,实现巷道断面支护设计CAD图的自动生成。以山东龙口矿业集团矿区为例,以其工程地质资料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地应力、软岩性质及巷道支护的数据管理系统。根据巷道围岩类别、地应力、巷道用途等信息,通过系统智能分析和人工干预的方式获得支护参数;继而利用参数化绘图思想完成软岩巷道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化绘图依靠Auto CAD内嵌的Auto LISP编写绘图程序,再配以DCL语言编制的人机交流对话框完成,如此,最终完成软岩巷道支护设计自动生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数据管理系统 AUTOLISP 人工智能 自动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及冲击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翟明华 刘金海 +2 位作者 田昭军 王永 郭信山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22,29,共5页
为得到深井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和评价邻近区域冲击危险性,采用钻孔、地震CT等方法对某矿1300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进行了探测,结合应力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对距该采空区80 m处的1301运输巷冲击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 为得到深井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和评价邻近区域冲击危险性,采用钻孔、地震CT等方法对某矿1300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进行了探测,结合应力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对距该采空区80 m处的1301运输巷冲击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工程案例对探测与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300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155 m,低应力区宽度小于20 m,1301运输巷具有强冲击危险,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的滞后性易造成邻近区域发生滞后性冲击地压。研究结果揭示了深井综放工作面邻近区域发生冲击地压的原因,为邻近区域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综放工作面 侧向支承压力 冲击危险性 地震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SVM与小波指数阈值结合的振动信号降噪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亚靓 林郁 +2 位作者 纪俊卿 孟祥川 许同乐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5,共5页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持液压泵轴承振动信号的峰形,解决软阈值函数存在的恒定偏差和硬阈值函数存在间断点的问题,引进了一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与小波指数阈值结合的振动信号降噪方法。首先对液压泵的机械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小波阈值...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持液压泵轴承振动信号的峰形,解决软阈值函数存在的恒定偏差和硬阈值函数存在间断点的问题,引进了一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与小波指数阈值结合的振动信号降噪方法。首先对液压泵的机械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分解,进而采用LS-SVM方法将小波系数分为与噪声相关的及与噪声无关的小波系数,采用小波指数阈值函数将与噪声相关的小波系数滤除,将处理后的信号重组,提取微弱的振动信号特征。不仅实现了振动信号的降噪,也利于轴承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阈值函数 小波指数阈值函数 信号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