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用电设备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万庆 赵丙庆 +2 位作者 田锦钊 孟祥忠 尹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76,共4页
针对煤矿井下用电设备分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基于MCGS组态软件设计了矿井用电设备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智能仪表-分站-上位机3层结构,实现了井下电能数据的在线监测,通过组态软件可对用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统计、查... 针对煤矿井下用电设备分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基于MCGS组态软件设计了矿井用电设备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智能仪表-分站-上位机3层结构,实现了井下电能数据的在线监测,通过组态软件可对用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统计、查询和分析,为企业提高能源效率水平,实现节能增效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用电设备 能源管理 设备驱动 MCGS组态 多功能电度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矿区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治理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尹经梅 张寿利 王衍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共2页
介绍了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治理的技术措施, 以及FSWZ-11B型矿用塑料外电机抽出式轴流局部通风机在抽排工作面隅角瓦斯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工作面 回风隅角 瓦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企业集团的法务管理体制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5,共3页
认为大型企业集团法务管理体制的选择,要与集团体制架构相结合,与法务管理预防型、独立性的要求相结合,与质量效率相结合,与法律人才队伍现状相结合。提出煤炭企业集团在由原来的U型组织结构逐步向M型组织结构进行转变的情况下,以采取... 认为大型企业集团法务管理体制的选择,要与集团体制架构相结合,与法务管理预防型、独立性的要求相结合,与质量效率相结合,与法律人才队伍现状相结合。提出煤炭企业集团在由原来的U型组织结构逐步向M型组织结构进行转变的情况下,以采取法务人员委派制的法务管理体制模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委派制 法务管理 煤炭企业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煤柱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结构模型及运动规律 被引量:75
4
作者 陈绍杰 郭惟嘉 +1 位作者 周辉 温国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1-1086,共6页
以岱庄煤矿2351膏体充填工作面为例,研究了条带煤柱膏体充填开采覆岩时空结构模型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覆岩由"C"型空间结构逐渐转化成不等高支撑的铰接岩梁;工作面的直接顶板即为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33.6... 以岱庄煤矿2351膏体充填工作面为例,研究了条带煤柱膏体充填开采覆岩时空结构模型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覆岩由"C"型空间结构逐渐转化成不等高支撑的铰接岩梁;工作面的直接顶板即为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33.6 m,前4次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18.3、8.8、13.7、9.0 m;覆岩重力主要作用在工作面前方煤壁和充填膏体上,顶板超前应力和影响范围较小,主要影响范围小于15 m;2351工作面在现行工艺技术条件下,最大合理控顶距为8.8 m,充填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为27 MPa、合理初撑力为2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煤柱 充填开采 覆岩运动 结构模型 开裂 来压步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成像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鸿泉 孙希奎 +4 位作者 张华兴 陈钢 张刚艳 徐乃忠 曹宝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9-42,46,共5页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双源型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物探系统 ,它是MT和CSAMT的结合体 ,适合地面 2D连续EMAP张量式电导率测量。本文介绍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原理、特点和该系统初次在煤矿进行的采空区、断层和钻孔位置等物探实...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双源型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物探系统 ,它是MT和CSAMT的结合体 ,适合地面 2D连续EMAP张量式电导率测量。本文介绍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原理、特点和该系统初次在煤矿进行的采空区、断层和钻孔位置等物探实例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电磁成像系统 视电阻率 采空区 断层 钻孔位置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冲击矿压机理、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窦林名 周坤友 +4 位作者 宋士康 曹安业 崔恒 巩思园 马小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7-932,共16页
随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矿冲击矿压灾害形势严峻,冲击矿压机理、监测预警技术及防控技术的研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论文系统总结了团队多年来研究成果及进展,提出了动静载叠加诱冲机理,基于动静载力源和能量主体划分了冲击矿压类... 随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矿冲击矿压灾害形势严峻,冲击矿压机理、监测预警技术及防控技术的研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论文系统总结了团队多年来研究成果及进展,提出了动静载叠加诱冲机理,基于动静载力源和能量主体划分了冲击矿压类型。提出了冲击危险"应力-震动-能量"三场耦合监测原理,建立了冲击危险应力场-震动场-能量场三场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构建了多参量带权重的时空预警模型,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技术,开发了冲击矿压风险智能判识与多参量监测预警云平台,实现冲击危险监测数据与防治措施信息的融合,提高了冲击危险监测预警效能,提出了冲击危险强度弱化减冲原理和巷道围岩强弱强结构原理,并给出了基于动静载的冲击矿压分类监测预警和防治方案。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冲击矿压研究进展,可为深部冲击矿压防治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动静载叠加 三场耦合监测 云平台 强度弱化减冲 强弱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贾凯军 冯光明 +1 位作者 李华健 李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67-271,共5页
以山东某矿煤岩赋存条件为原型,取线性比C l=1/150、时间比C t=1/150、强度比C R=1.43×10-3进行了薄煤层(厚度1.2 m)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相似模拟试验研究。设计了试验参数及超高水材料在模型采空区的充填方法,揭示了薄煤层超高水... 以山东某矿煤岩赋存条件为原型,取线性比C l=1/150、时间比C t=1/150、强度比C R=1.43×10-3进行了薄煤层(厚度1.2 m)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相似模拟试验研究。设计了试验参数及超高水材料在模型采空区的充填方法,揭示了薄煤层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采场覆岩及地表活动规律,并与类似条件下的垮落法开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垮落法开采相比,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缩小且峰值明显降低,工作面后方上覆岩层稳定时间缩短,没有出现垮落带与明显断裂带;该技术能将地表移动和变形控制在规定要求的范围内,提高充填率有助于降低覆岩活动与地表变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水材料 充填开采 相似模拟试验 薄煤层 覆岩 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新国 刘伟韬 +4 位作者 孙希奎 刘进晓 刘兆平 李飞 庞振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16-3023,共8页
针对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粉煤灰高水材料特性、充填工艺和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2008年第2批)"巷道式采煤"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 针对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难题,在系统分析粉煤灰高水材料特性、充填工艺和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2008年第2批)"巷道式采煤"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粉煤灰高水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计及围岩控制下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包括:①对粉煤灰高水充填材料发泡机理、材料特性、充填工艺进行了分析;②提出了短壁部分充填工作面设计方法及采-充程序及工艺,数值模拟表明50 m充填联合支撑体与20 m采空区底板塑性区范围为6-8 m,顶板塑性区范围10-12 m;③充填体密实性、原位强度和安全系数表明,充填体与顶板接顶率大于95%,原位强度1.93 MPa,安全系数6.8,粉煤灰高水充填体联合支撑体系能够保持围岩稳定;④充填体和底板变形监测表明,短壁部分充填采场顶板最大下沉量80 mm,底板最大破坏深度8 m,底板隔水层厚度在安全范围之内。在埠村煤矿9111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施,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类似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水上建筑物下开采 短壁部分充填 充填联合支撑体 底板破坏深度 地表沉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体充填开采条带煤柱覆岩稳定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唐维军 孙希奎 +3 位作者 王恒 施现院 李向阳 李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115,共7页
针对膏体充填开采回收矿井条带煤柱中的覆岩稳定性问题,以许厂煤矿建筑物下条带煤柱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膏体充填回收煤柱时的覆岩"活化"机理、顶板运移规律及覆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针对膏体充填开采回收矿井条带煤柱中的覆岩稳定性问题,以许厂煤矿建筑物下条带煤柱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膏体充填回收煤柱时的覆岩"活化"机理、顶板运移规律及覆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在外力扰动下会产生空洞、裂隙,随着岩块结构的演变,其对采场覆岩支护体系造成破坏,可通过控制充填体强度、充填率、充填步距及支护强度来改善采场围岩支护体系,要求充填体早期强度应大于0.13 MPa,而后期强度可按照与充填体宽度变化规律进行适当调整;模拟试验结果发现:覆岩及地表下沉曲线峰值位于条带煤柱中部区域,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 200 mm,邻近采空区覆岩"活化"程度达到最大;采取膏体充填开采回收煤柱,巷道矿压显现不明显,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条带开采 顶板稳定性 覆岩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膨胀性泥岩巷道底鼓治理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洪涛 吕强 +2 位作者 韩国安 陈方明 杜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6,93,共4页
为了解决亭南矿井西翼轨道大巷底板揭露铝质泥岩、底鼓变形严重、巷道底板难以控制的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位移量观测分析变化规律,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经过反复论证采用底角锚杆、反底拱控制技术进行底板加固,使底鼓量由500mm降低到10mm... 为了解决亭南矿井西翼轨道大巷底板揭露铝质泥岩、底鼓变形严重、巷道底板难以控制的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位移量观测分析变化规律,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经过反复论证采用底角锚杆、反底拱控制技术进行底板加固,使底鼓量由500mm降低到10mm。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膨胀性泥岩底鼓治理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两帮收敛和底板鼓起、封闭水源,提高了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使巷道底板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矿井进一步研究无底煤开采技术提供了基础技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性泥岩 底鼓 底角锚杆 反底拱 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煤层底板破坏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希奎 许进鹏 +1 位作者 杨圣伦 时艳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5,59,共4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的难题,采用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现场观测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工作底板应力分布及底板破坏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电阻率变化与开采对工作面底板扰动的关系,以唐口煤矿4309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电阻率监测资料为基础数据,得...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的难题,采用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现场观测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工作底板应力分布及底板破坏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电阻率变化与开采对工作面底板扰动的关系,以唐口煤矿4309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电阻率监测资料为基础数据,得出工作面底板扰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采扰动在时间上具有压缩—膨胀—恢复的动态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随底板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法动态监测 底板扰动 底板突水 电阻率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矸石膏体充填管道安全输送压力预警系统研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新国 郭惟嘉 +2 位作者 王恒 李杨杨 曹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9-233,共5页
借助KJ216煤矿顶板压力在线监测系统和自主研制的液压控制卸料阀门及MPM480型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研制了管道压力预警系统,实现了管道沿线压力实时监测及管路堵塞早期预警。结果表明:通过采用RS485传输监测分站与主站通讯,主站与地面服务... 借助KJ216煤矿顶板压力在线监测系统和自主研制的液压控制卸料阀门及MPM480型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研制了管道压力预警系统,实现了管道沿线压力实时监测及管路堵塞早期预警。结果表明:通过采用RS485传输监测分站与主站通讯,主站与地面服务器采用光纤传输,压力数据能在一个充程内及时更新,并通过自动控制实现管道阀门自动卸料,实现了长距离管道的安全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膏体 管道输送 堵管卸料阀门 压力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北矿区地应力测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卫东 杨永杰 +2 位作者 马金宝 马德鹏 孙文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7,共6页
地应力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得到济北矿区的地应力分布特征,在济北矿区选取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原岩应力测点,采用应力解除法对该矿区进行三维地应力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济北矿区最大水平应力、最小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均随... 地应力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得到济北矿区的地应力分布特征,在济北矿区选取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原岩应力测点,采用应力解除法对该矿区进行三维地应力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济北矿区最大水平应力、最小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均随深度增加呈线性增加,最大与最小水平应力比值为1.83~2.68,最大与最小应力之差较大,导致岩体内部剪应力增大;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似NW-SE向,倾角近水平方向;矿区中西部的局部区域受褶曲影响,地应力近东西方向,最大水平应力为垂直应力的1.36~1.82倍,且构造应力对矿区西部区域的影响高于东部区域。基于地应力测量结果,可以合理布置济北矿区井下巷道,巷道掘进方向应为NW-SE向,并局部地点巷道应根据相应的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北矿区 地应力 现场实测 地质构造 巷道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膏体充填矿压显现规律的充实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希奎 李秀山 +2 位作者 施现院 常庆粮 李向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了研究充实率对采场覆岩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岱庄矿为工程背景,首先对充填体特性进行了测试,然后利用Midas/GTS-FLAC^(3D)耦合模拟技术构建了2351工作面膏体充填开采的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采场在充实率为0、80%、85%、90%、95%、100... 为了研究充实率对采场覆岩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岱庄矿为工程背景,首先对充填体特性进行了测试,然后利用Midas/GTS-FLAC^(3D)耦合模拟技术构建了2351工作面膏体充填开采的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采场在充实率为0、80%、85%、90%、95%、100%时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充填体能有效抑制采场覆岩的移动和变形,充填采场的覆岩一般只出现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充实率越高,支承压力同比越小,前方煤体和后方充填体的峰值应力位置距离工作面越近;当采场充实率为100%时,与非充填开采相比,采场塑性区宽度约为原来的5%,支承压力为原来的50%以下。可见,采场覆岩运动的充实效应非常显著,工程实际中应尽可能地使采场充填接顶,以保证充填质量和开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岩层控制 充实率 充填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煤矿冲击地压监控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姜福兴 曲效成 +4 位作者 王颜亮 魏全德 刘军 赵庆民 刘维信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9-206,244,共9页
为研究冲击地压各监测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准确性,通过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各监测手段的监测原理进行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云平台技术,开发了一种多参量联合监测的冲击地压监控预警平台。研究结果表明:该... 为研究冲击地压各监测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准确性,通过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各监测手段的监测原理进行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云平台技术,开发了一种多参量联合监测的冲击地压监控预警平台。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台提高了各监测参量的兼容性和同步性,实现监测数据深度挖掘和远程分析;平台可对矿井进行分区分级预警,对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无明显采动扰动区域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预警指标,提高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预警算法中各指标、各参量所占比重,均可根据冲击地压类型、影响因素、监测指标活跃程度等调整,提高预警算法对采掘和地质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经10余个矿井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监测数据对安全生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多参量 监控预警平台 大数据分析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近距离采空区下交错开采顶板灾害防治 被引量:8
16
作者 蒲志强 车明 +1 位作者 张磊 刘德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通过对岱庄煤矿4300采区工作面的顶板结构分析,得出了上部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后,下部煤层顶板形成极易漏冒的"块体-散体-梁"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下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上部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共同作用下的高应力状态进... 通过对岱庄煤矿4300采区工作面的顶板结构分析,得出了上部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后,下部煤层顶板形成极易漏冒的"块体-散体-梁"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下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上部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共同作用下的高应力状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前方煤体易失稳变形。针对工作面过采区前及采空区下开采易出现的顶板灾害事故,提出了工作面局部充填等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 采空区 破坏规律 顶板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燃煤层封闭采空区瓦斯火灾双重灾害治理技术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希奎 刘金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为解决已封闭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和瓦斯超限的问题,以葛亭煤矿2311工作面封闭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空区气体成分、地面大气压力变化、漏风通道等监测分析得出,采空区气体波动的主控因素是地面大气压力变化,以103.2 kPa为分界点,地... 为解决已封闭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和瓦斯超限的问题,以葛亭煤矿2311工作面封闭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空区气体成分、地面大气压力变化、漏风通道等监测分析得出,采空区气体波动的主控因素是地面大气压力变化,以103.2 kPa为分界点,地面大气压力的高或低均引起采空区发生"喘息"现象。基于此,采取氮气置换法治理采空区瓦斯,并实施了密闭墙集成堵漏风技术、注入氮气置换抽采瓦斯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该措施,既实现了采空区有害气体抽采,消除了采空区有害气体对安全生产的威胁,又保持了采空区的惰化状态,防止煤层发生自然发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层自燃 瓦斯治理 置换抽采 组合式密闭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控制的释能吸能支护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希奎 吕卫东 +1 位作者 赵庆民 孙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6,共6页
为了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以高强度释能吸能支护系统为研究方向,选取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深井冲击倾向性煤层的采掘活动为试验对象,分析了围岩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围岩支护特性曲线,结合冲击地压能量传播特性,提出了冲击地压条件下的... 为了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以高强度释能吸能支护系统为研究方向,选取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深井冲击倾向性煤层的采掘活动为试验对象,分析了围岩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围岩支护特性曲线,结合冲击地压能量传播特性,提出了冲击地压条件下的支护系统"工况点漂移假说"和"漂移功"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安装载荷、支护强度、锚杆长度、围岩表面位移和冲击功的支护系统五维工况设计,开发了释能吸能抗冲支护五维工况点图解法,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工况参数。高家堡煤矿203回风巷进行工业性试验,工作面采掘期间未发生强动力现象,矿压参数观测结果与设计一致,验证了释能吸能支护系统设计对冲击地压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释能吸能支护系统 漂移功 五维工况点 矿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半圆拱煤巷围岩松动圈厚度测定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希奎 常庆粮 +1 位作者 施现院 李向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为研究直墙半圆拱煤巷松动圈的分布规律,运用力学分析和应力波理论对松动圈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以某矿11713回风巷为工程实例,采用Midas/GTS-FLAC^(3D)耦合模拟技术对松动圈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该类型巷道松动圈呈"蝴蝶"... 为研究直墙半圆拱煤巷松动圈的分布规律,运用力学分析和应力波理论对松动圈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以某矿11713回风巷为工程实例,采用Midas/GTS-FLAC^(3D)耦合模拟技术对松动圈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该类型巷道松动圈呈"蝴蝶"形,同时定义了数值模拟中松动圈厚度的计算方法。为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运用超声波测试法对该巷松动圈厚度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松动圈厚度实测值为1.8~2.0 m,与数值模拟得到的2.0 m非常接近,围岩类别为Ⅳ,巷道支护方式由U型棚支护改为锚联网支护,支护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可以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圈 声波法 半圆拱煤巷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后充填膏体监测技术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新国 李秀山 +2 位作者 张保良 江兴元 江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实现对充填膏体性能的井下现场实测.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KJ216顶板压力在线监测系统,使用耐高温、高压、防水的充填体变形监测仪、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膏体应力、应变和水化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充填体在采空区后方80 m... 实现对充填膏体性能的井下现场实测.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KJ216顶板压力在线监测系统,使用耐高温、高压、防水的充填体变形监测仪、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膏体应力、应变和水化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充填体在采空区后方80 m左右逐步被压实并趋于稳定;上覆岩层的总变形量在300 mm左右,其中充填体的变形量在104.3 mm左右,充填体压缩率为5%;充填体的水化温度最高达54℃,对充填体早期强度有促进影响,水化反应在第2天最为强烈,4天以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后充填膏体 监测技术 充填体变形 压缩率 早期强度 水化反应 力学性能 充填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