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融合网络的井下人员行为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雷 冉凌鎛 +2 位作者 代婉婉 朱永红 史新国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2,共8页
井下人员行为识别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针对现有井下人员行为识别研究缺少对感知机理的研究与分析且特征提取手段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网络的井下人员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构建和判识网络构造... 井下人员行为识别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针对现有井下人员行为识别研究缺少对感知机理的研究与分析且特征提取手段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网络的井下人员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构建和判识网络构造3个部分。数据预处理:通过信道状态信息(CSI)商模型、子载波去直流和离散小波去噪对采集的CSI数据进行处理,以降低环境噪声、设备噪声等的影响。特征构建:将处理后的数据利用格拉姆和/差角场(GASF/GADF)转换成图像,从而保留数据的空间和时间特性。判识网络构造:根据人员动作的特点,提出一种由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编解码网络和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组成的融合网络,利用GRU保留前后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利用注意力机制的权重分配策略有效提取关键特征,以提高行为识别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行走、摘帽子、扔东西、坐、抽烟、挥手、跑动、睡觉8种动作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7.37%,对睡觉和坐的识别准确率最高,最容易发生误判的动作是行走和跑动;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作为评价指标,得出融合网络的性能优于CNN和GRU,人员行为识别准确率高于HAR系统、WiWave系统和Wi−Sense系统;正常速度下行走和摘帽子2种动作的平均识别精度为95.6%,高于快速动作情况下的93.6%和慢速动作情况下的92.7%;收发设备之间的距离为2 m和2.5 m时,识别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行为识别 无线感知 深度学习 信道状态信息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作用下预应力锚杆锚固阻裂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祖国利 王俊 +4 位作者 宁建国 蒲志强 闫立恒 任志伟 胡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43-1753,共11页
在采动应力、冲击动载作用下,深部巷道围岩原生裂隙进行发育、扩展、失稳是深部围岩动力灾害的重要诱因,通过锚杆支护增加破碎围岩完整性,抑制原生裂隙的再度扩展是预防围岩动力灾害的重要手段。为此,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开... 在采动应力、冲击动载作用下,深部巷道围岩原生裂隙进行发育、扩展、失稳是深部围岩动力灾害的重要诱因,通过锚杆支护增加破碎围岩完整性,抑制原生裂隙的再度扩展是预防围岩动力灾害的重要手段。为此,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开展端锚、全锚、让压+端锚3种锚固方式及端头锚固不同预紧力矩条件下预应力锚杆CCNBD试件的冲击动载试验,分析了预应力锚杆对岩体动态断裂韧性、裂纹起裂时间、裂纹扩展速度的影响规律,揭示冲击载荷作用下预应力锚杆锚固阻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预应力锚杆阻裂效应表现为提高岩体动态断裂韧性、延缓裂纹起裂时间与降低裂纹扩展速度;(2)高预紧力端头锚固与全长锚固均有助于锚杆发挥锚固阻裂效应,其强化顺序依次为全长锚固>端头锚固>让压+端头锚固,后者因让压结构补偿了裂纹扩展空间,弱化了锚固阻裂效应;(3)冲击载荷作用下加锚岩体变形破坏过程具有裂纹孕育阶段、裂纹扩展阶段、锚杆承载阶段3个阶段,高预紧力矩与全长锚固时锚杆轴向应力在裂纹扩展阶段增速最明显,锚杆锚固阻裂效应最明显。研究成果对深部动载巷道锚固支护工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预紧力 锚固方式 动态断裂韧性 阻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A-ResNet的人员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雷 鲍蓉 +1 位作者 朱永红 史新国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7-302,311,共7页
视频监控作为最常用的监测方法,由于存在监控死角以及侵犯人员隐私等问题,存在许多应用瓶颈。针对视频监测无法用于敏感场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iFi的人员入侵感知方法。该方法利用WiFi信号覆盖范围大、易获取的特点,实现无隐私侵犯与... 视频监控作为最常用的监测方法,由于存在监控死角以及侵犯人员隐私等问题,存在许多应用瓶颈。针对视频监测无法用于敏感场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iFi的人员入侵感知方法。该方法利用WiFi信号覆盖范围大、易获取的特点,实现无隐私侵犯与无死角监控。基于人员入侵对传输路径的影响,分析WiFi感知机理,建立基于WiFi状态信息的人员入侵检测感知模型,并设计子载波选择算法获取人员感知敏感子载波。通过离群点滤波、离散小波去噪等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人员入侵对信号的影响构造人员感知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将特征信号和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作为输入信息,放入基于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残差网络的人员入侵检测模型中进行判识,并在多种场景下对该方法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影响检测精度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种场景下平均检测准确率达到97.8%,能够满足多场景下人员入侵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感知 子载波选择算法 人员入侵检测 信道状态信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道状态信息的生命体征检测算法
4
作者 代婉婉 张雷 +3 位作者 薛潘 史新国 梁逍 丁恩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M0004,共9页
针对传统的接触式呼吸检测设备易脱落、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生命体征检测算法。该算法以菲涅尔区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商用无线保真(Wi-Fi)设备采集呼吸信道状态信息。首先,利用Hampel滤波器滤除信号衰落和多... 针对传统的接触式呼吸检测设备易脱落、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生命体征检测算法。该算法以菲涅尔区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商用无线保真(Wi-Fi)设备采集呼吸信道状态信息。首先,利用Hampel滤波器滤除信号衰落和多径效应引起的高频噪声;然后,以改进的阈值函数选取方法即开方法解决软硬阈值偏差恒定、不连续等问题,进一步滤除环境噪声;最后,通过去除直流分量、子载波选择和交叉平移点算法获取呼吸频率。此外,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正常、异常和暂停3种不同呼吸状态的分类,全面反映了被检测人员的呼吸运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生命体征检测算法准确率达到了92.5%,能够作为人体生命体征日常检测系统为用户提供健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与信息处理 无线通信 信道状态信息 生命感知 频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强膨胀泥岩底板煤层少留底煤综放开采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连良 张玉军 +2 位作者 王洪涛 孙文亮 褚卫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24,共4页
为解决亭南矿井留2m左右的厚底煤开采导致的矿井丢煤严重的问题,分析了304综采工作面煤层底板岩层特征及底板膨胀性能分级。并从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回采巷道支护方式、回采工艺等方面研究了少留底煤综放开采的关键技术,最终确定亭南矿30... 为解决亭南矿井留2m左右的厚底煤开采导致的矿井丢煤严重的问题,分析了304综采工作面煤层底板岩层特征及底板膨胀性能分级。并从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回采巷道支护方式、回采工艺等方面研究了少留底煤综放开采的关键技术,最终确定亭南矿304工作面回采巷道采用留设2.0m底煤的布置方式,在开采期间分两次落底1.5m,工作面留设0.5m底煤推进。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在304综放工作面多回收煤炭62万t,占留设2.0m底煤资源量的25.7%,大幅提高了工作面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强膨胀泥岩 落底 综放开采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