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重意识:老舍五六十年代
被引量:
3
1
作者
石兴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四重意识:老舍五六十年代石兴泽五六十年代的老舍是难以认识、不易把握的多元复合体。老舍研究界曾有“滑坡”、“上坡”之争,但讨论刚刚开始,就受到非学术性的干扰,研究也就因此搁浅。近几年来,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课题。这...
四重意识:老舍五六十年代石兴泽五六十年代的老舍是难以认识、不易把握的多元复合体。老舍研究界曾有“滑坡”、“上坡”之争,但讨论刚刚开始,就受到非学术性的干扰,研究也就因此搁浅。近几年来,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课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牵连着敏感的神经,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文学思想
思想意识
意识形象
作家意识
普通公民
角色意识
知识分子
思想理论
理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诗论“入出”说的审美接受意蕴
被引量:
1
2
作者
樊宝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4-67,共4页
“入出”说是中国诗论对审美接受活动的一种独特概括。所谓“入”就是读者设身处地进入诗作之中,再现其境,体验其情,深观其意,其审美机制在于求同。具体表现为:“瞻言见貌”、“披文入情”、“得意忘言”。所谓“出”就是读者在体...
“入出”说是中国诗论对审美接受活动的一种独特概括。所谓“入”就是读者设身处地进入诗作之中,再现其境,体验其情,深观其意,其审美机制在于求同。具体表现为:“瞻言见貌”、“披文入情”、“得意忘言”。所谓“出”就是读者在体验诗作的基础上,还应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读者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审美期待视野”,从而对诗作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其审美机制在于见异。具体表现为:“熟读玩味”、“想象自得”。“入出”说揭示了阅读和接受活动的审美规律,透视着中国诗论的接受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接受
中国诗论
审美期待视野
得意忘言
《文心雕龙·知音》
审美机制
“自得”说
披文入情
语言符号
“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立群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本文探讨了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结构层次,所含的历史精神及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人民意识是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总体意识,构成总体意识的是政治、伦理和哲学三个意识层次,仁道意识、利他意识和本体意识是三个层次的内...
本文探讨了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结构层次,所含的历史精神及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人民意识是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总体意识,构成总体意识的是政治、伦理和哲学三个意识层次,仁道意识、利他意识和本体意识是三个层次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人民意识实质上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精神,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人道主义是其最完备的体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历史的进步性、一贯性和悲剧性;人民意识虽是历史的精神,但归根结蒂是现实的反映,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产生的以人民为本位的时代精神在历史人物心灵中的反射。这种反射在读者心灵上的反映,便是强烈的现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人物
人民意识
郭沫若
历史精神
以人民为本位
时代精神
本体意识
意识构成
三个层次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创作主体的解放——郭沫若前期文艺美学思想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光东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2期52-55,共4页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文学创作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文学创作主体摆脱封建理性的束缚,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自由.郭沫若作为一个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家,感应着五四时代潮流,以"文学创作主体"为核心,论述了艺术...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文学创作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文学创作主体摆脱封建理性的束缚,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自由.郭沫若作为一个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家,感应着五四时代潮流,以"文学创作主体"为核心,论述了艺术美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性、无目的与有目的等重要问题,虽然他的理论充满了困惑和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文艺美学思想
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
艺术美
情感与理性
直接影响
五四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
情感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
1
5
作者
古今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3-48,共6页
“悲喜交错”是中外戏剧史上共有的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戏曲固有的表现方法,“团圆之趣”并非中国悲剧的民族特征的体现;判定一个剧作是悲剧、喜剧还是悲喜剧,主要应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着眼。
关键词
悲剧
悲喜剧
悲喜交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者得于心 览者会以意──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自得”说研究之一
6
作者
樊宝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自得”说
中国古典诗学
袁宏道
江西诗派
个性解放
欧阳修
拟古主义
自我意识
诗歌创作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常用汉字中的有效表音字符及其谐声字表
7
作者
陈黎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3,共2页
常用汉字中的有效表音字符及其谐声字表□陈黎明说明:1本表是在现代汉字形声字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形声字的范围,一依倪海曙先生所编《现代汉字形声字字汇》(语文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2本表收国家语委汉字处编《...
常用汉字中的有效表音字符及其谐声字表□陈黎明说明:1本表是在现代汉字形声字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形声字的范围,一依倪海曙先生所编《现代汉字形声字字汇》(语文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2本表收国家语委汉字处编《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出版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声字
常用汉字
现代汉语
字符
次常用字
形声字
表音
现代汉字
汉字教学
汉语拼音字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重意识:老舍五六十年代
被引量:
3
1
作者
石兴泽
机构
山东聊城师院中文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文摘
四重意识:老舍五六十年代石兴泽五六十年代的老舍是难以认识、不易把握的多元复合体。老舍研究界曾有“滑坡”、“上坡”之争,但讨论刚刚开始,就受到非学术性的干扰,研究也就因此搁浅。近几年来,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课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牵连着敏感的神经,另...
关键词
公民意识
文学思想
思想意识
意识形象
作家意识
普通公民
角色意识
知识分子
思想理论
理论家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诗论“入出”说的审美接受意蕴
被引量:
1
2
作者
樊宝英
机构
山东聊城师院中文系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4-67,共4页
文摘
“入出”说是中国诗论对审美接受活动的一种独特概括。所谓“入”就是读者设身处地进入诗作之中,再现其境,体验其情,深观其意,其审美机制在于求同。具体表现为:“瞻言见貌”、“披文入情”、“得意忘言”。所谓“出”就是读者在体验诗作的基础上,还应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读者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审美期待视野”,从而对诗作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其审美机制在于见异。具体表现为:“熟读玩味”、“想象自得”。“入出”说揭示了阅读和接受活动的审美规律,透视着中国诗论的接受美学意蕴。
关键词
审美接受
中国诗论
审美期待视野
得意忘言
《文心雕龙·知音》
审美机制
“自得”说
披文入情
语言符号
“入”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立群
机构
山东
省
聊城
师
院
中文
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文摘
本文探讨了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结构层次,所含的历史精神及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人民意识是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总体意识,构成总体意识的是政治、伦理和哲学三个意识层次,仁道意识、利他意识和本体意识是三个层次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人民意识实质上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精神,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人道主义是其最完备的体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历史的进步性、一贯性和悲剧性;人民意识虽是历史的精神,但归根结蒂是现实的反映,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产生的以人民为本位的时代精神在历史人物心灵中的反射。这种反射在读者心灵上的反映,便是强烈的现实感。
关键词
悲剧人物
人民意识
郭沫若
历史精神
以人民为本位
时代精神
本体意识
意识构成
三个层次
人道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创作主体的解放——郭沫若前期文艺美学思想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光东
机构
山东聊城师院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2期52-55,共4页
文摘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文学创作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文学创作主体摆脱封建理性的束缚,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自由.郭沫若作为一个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家,感应着五四时代潮流,以"文学创作主体"为核心,论述了艺术美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性、无目的与有目的等重要问题,虽然他的理论充满了困惑和矛盾。
关键词
郭沫若
文艺美学思想
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
艺术美
情感与理性
直接影响
五四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
情感表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
1
5
作者
古今
机构
山东聊城师院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3-48,共6页
文摘
“悲喜交错”是中外戏剧史上共有的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戏曲固有的表现方法,“团圆之趣”并非中国悲剧的民族特征的体现;判定一个剧作是悲剧、喜剧还是悲喜剧,主要应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着眼。
关键词
悲剧
悲喜剧
悲喜交错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得于心 览者会以意──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自得”说研究之一
6
作者
樊宝英
机构
山东聊城师院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自得”说
中国古典诗学
袁宏道
江西诗派
个性解放
欧阳修
拟古主义
自我意识
诗歌创作
主体意识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常用汉字中的有效表音字符及其谐声字表
7
作者
陈黎明
机构
山东聊城师院中文系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3,共2页
文摘
常用汉字中的有效表音字符及其谐声字表□陈黎明说明:1本表是在现代汉字形声字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形声字的范围,一依倪海曙先生所编《现代汉字形声字字汇》(语文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2本表收国家语委汉字处编《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出版社,1...
关键词
谐声字
常用汉字
现代汉语
字符
次常用字
形声字
表音
现代汉字
汉字教学
汉语拼音字母
分类号
H193.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重意识:老舍五六十年代
石兴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诗论“入出”说的审美接受意蕴
樊宝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特征
韩立群
《学习与探索》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学创作主体的解放——郭沫若前期文艺美学思想论
王光东
《江汉论坛》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几点质疑
古今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作者得于心 览者会以意──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自得”说研究之一
樊宝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常用汉字中的有效表音字符及其谐声字表
陈黎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