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经济学初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长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6,共8页
 支持工业文明的种种形态的失衡经济学与和谐文明不兼容,只有和谐经济学才能成为和谐文明时代和谐发展视野下的主流经济学。和谐经济是将和谐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和消费诸环节以及诸环节之间的经济形态;以和谐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支持工业文明的种种形态的失衡经济学与和谐文明不兼容,只有和谐经济学才能成为和谐文明时代和谐发展视野下的主流经济学。和谐经济是将和谐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和消费诸环节以及诸环节之间的经济形态;以和谐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就是和谐经济学。作为和谐经济初始环节的和谐生产,是低耗高效型的适度生产模式;作为和谐经济中间环节的和谐分配,是体现和谐正义的分配;作为和谐经济末端环节的和谐消费,是理智、适度、合生态性消费;而作为使和谐生产、和谐分配、和谐消费诸环节平衡并有机衔接的和谐循环,则是宏观经济和谐的必要条件;追求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的和谐统一,和谐经济学的宽广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经济学 外部经济性 和谐文明 工业文明 和谐发展 文明时代 经济形态 生产模式 中间环节 有机衔接 必要条件 宏观经济 和谐统一 消费 分配 作为 高效型 生态性 适度 失衡 才能 内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天作之合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长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6-142,共7页
科学发展,强调的是科学意义上的进步;人文发展,侧重的是人文意义上的升华。厚科学精神、薄人文精神的科学发展与厚人文精神、薄科学精神的人文发展都会产生一系列发展悖论。作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的和谐发展,是... 科学发展,强调的是科学意义上的进步;人文发展,侧重的是人文意义上的升华。厚科学精神、薄人文精神的科学发展与厚人文精神、薄科学精神的人文发展都会产生一系列发展悖论。作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天作之合。此种"三和"发展模式蕴涵着厚重的和谐精神。和谐发展内涵的和谐精神,既包容了鲜明的科学精神,也囊括着厚重的人文精神。因而,回归和谐,以和谐发展统领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以和谐发展内涵的和谐精神统领科学发展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发展的人文精神,走和谐发展之路,已成为期望发展的人类的必然选择。经由和谐发展之路,方能不断逼近天地人心和合共生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 人文发展 和谐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发展蕴涵的美学“圆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长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和谐发展蕴涵的美学意韵是和谐美学。和谐生美,是万有存在共同体内生的奥秘美学。万有存在同和的大美法则,描绘的是天道和美、魅力四射的美丽之圆。和谐生美的大美法则,诠释了和谐美学的至高境界,体现了圆通和美的大道。首尾相衔的每一... 和谐发展蕴涵的美学意韵是和谐美学。和谐生美,是万有存在共同体内生的奥秘美学。万有存在同和的大美法则,描绘的是天道和美、魅力四射的美丽之圆。和谐生美的大美法则,诠释了和谐美学的至高境界,体现了圆通和美的大道。首尾相衔的每一个圆都是一个相对完满的整体,周期分明,界限清楚。正是在圆圆相谐的和谐生美之圆中,万有存在不断佐证圆满大美的和谐美学原理,孕育和谐发展的美丽、魅力与威力。天道和美,和美无痕,大美与日月同辉,与环圆同转。和谐美学即圆美之学,这一和谐美学"圆理"要求我们顺延和谐生美之道,绘制万有和美之圆,达浑然天成与天地同春、与万物同化的"尽善尽美"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和谐美学 圆理 圆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的和谐之思
4
作者 刘长明 袁洁 《山东经济》 2010年第6期30-36,共7页
循环经济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初探循环经济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发现循环经济内涵着奥妙无穷的"圆道哲理"。圆道思维是一种以圆润通变、回归和谐、螺旋式上升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它勾勒了事物发展的圆润轨迹。而生生不息... 循环经济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初探循环经济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发现循环经济内涵着奥妙无穷的"圆道哲理"。圆道思维是一种以圆润通变、回归和谐、螺旋式上升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它勾勒了事物发展的圆润轨迹。而生生不息的和谐生物法则,演绎的是一个周流往复的恢弘圆道。圆道思维与和谐生物智慧可以抽象为循环经济的文化DNA,从而丰富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对循环经济进行和谐思考,使我们认识到:只有修循环化生之道,使其成长为万有存在和谐生物的左右手,才能绘好和谐发展之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圆道思维 和谐生物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学的革命——从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再到双向和谐伦理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长明 苏宝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基于增长性发展观而构建的林林总总的传统伦理观归根结底是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的单向“霸王伦理”,在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之后,这种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单向伦理观已将人类文明导入死胡同;基于可持续发展观而构... 基于增长性发展观而构建的林林总总的传统伦理观归根结底是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的单向“霸王伦理”,在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之后,这种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单向伦理观已将人类文明导入死胡同;基于可持续发展观而构建的环境伦理、大地伦理等新兴生态伦理观,虽然实现了由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的升级,但是,深深地打着人类中心主义烙印的双向不对称伦理,无助于人类从根本上摆脱危机四伏的困境;基于和谐发展观而构建的和谐伦理观将促使伦理学实现由双向不对称伦理到双向和谐伦理的升级,彻底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实现所有存在的和谐互动。建立在万有价值定律基础上的和谐伦理观既承认万有存在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又关注人类对万有存在应负有的责任,认为万有存在拥有与生俱来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伦理资质,人类与万有存在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双向度伦理关系。从传统的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再到双向和谐伦理,无疑将引发伦理学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伦理 双向不对称伦理 双向和谐伦理 伦理学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文明论纲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长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105,共27页
人类历经坎坷 ,走过漫长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之路 ,进入工业文明的殿堂。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文明中 ,人与自然之间只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天人合一”式的原始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农业文明中 ,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 人类历经坎坷 ,走过漫长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之路 ,进入工业文明的殿堂。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文明中 ,人与自然之间只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天人合一”式的原始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农业文明中 ,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大大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 ,人与自然之间仍然是一种“天人相依”式的古朴的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自以为掌握了征服自然的利器 ,“天人二分”式的冲突代替了和谐 ,于是 ,在创造出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把人类导入了危机四伏的失衡陷阱中。工业文明即将终结 ,拯救人类的唯一文明型式无疑是和谐文明。和谐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 ,人类融通 ,“天人合意”。和谐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是和谐文明的生态基础 ;和谐生产力是和谐文明的生产力平台 ;和谐发展是和谐文明的基本发展模式 ;和谐伦理是和谐文明的主流伦理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和谐文明 文明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有价值论——以万有存在和谐共同体的名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长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129,共8页
天地和谐而衍生万物,错落有致的自然万物,展示了大自然奥秘无穷的生化智慧。天生万物必有用,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都是生态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价值——尽管有些存在的价值目前尚未被人类认识到或者永远不可能认... 天地和谐而衍生万物,错落有致的自然万物,展示了大自然奥秘无穷的生化智慧。天生万物必有用,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都是生态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价值——尽管有些存在的价值目前尚未被人类认识到或者永远不可能认识到。就本原的内在价值而言,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没有价值等级之分,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种价值属性不以人类是否认识到为转移。各种人类和非人类存在虽然在质上没有价值等级之分,在量上却有价值大小的差别,其价值大小与该种属在万有存在链条中的级次成负相关,与关联系数成正相关,这就是万有价值定律。存在本身就是存在的理由,一些看似"恶"的存在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自然界内置着万物价值的自平衡机制——"和谐剃刀"。大自然的"和谐剃刀"有时会为了保全一种存在而剔除另一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有存在 万有价值定律 存在有理论 “和谐剃刀”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的和谐使命与和谐教育思想的重构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长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52,共10页
在和谐文明时代,教育必须实现由谋职教育向和谐教育的转型,担负起应有的和谐使命。而和谐教育要履行其固有的和谐使命,必须进行教育思想的重构,确立和谐教育思想,向和谐化方向发展。两个和谐发展战略———人类自身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人... 在和谐文明时代,教育必须实现由谋职教育向和谐教育的转型,担负起应有的和谐使命。而和谐教育要履行其固有的和谐使命,必须进行教育思想的重构,确立和谐教育思想,向和谐化方向发展。两个和谐发展战略———人类自身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人类与身外自然和谐发展,是和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使受教育者自身自然———德、智、体、美、情诸方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人文使命;使受教育者自身自然与身外自然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社会使命和自然使命。为了使和谐教育思想由理念层面尽快进入实践层面,有必要确立“三进一出”的教育方略,将和谐教育思想贯穿教育全过程,以便使受教育者习自然之智、学自然之德、感自然之恩,逐渐养成和谐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 自身自然 身外自然 “三进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周易》和谐思想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兴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由此,《周易》和谐思想对民族精神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发展方式变革、思维方式优化、化解文明冲突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和谐 阴阳 三才 人文化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伦理之圆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长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7,共6页
和谐伦理,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调适指向的金规则。善道呈圆,圆善之道的伦理向度是善善互动,圆圆相映。一个个的向善之圆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有机构成了和谐发展的圆善之道。这种基于东方文化的伦理向度是伦理智慧的集大成,演绎的是一... 和谐伦理,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调适指向的金规则。善道呈圆,圆善之道的伦理向度是善善互动,圆圆相映。一个个的向善之圆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有机构成了和谐发展的圆善之道。这种基于东方文化的伦理向度是伦理智慧的集大成,演绎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向善、达美之圆。其终极价值是万有存在的协同演进,相得益彰。正是在这个善善互动、圆圆相映的和谐伦理之圆中,万有存在共同体得以编织出天道酬善、万有向善的因果之网,展示出和谐发展的圆善之道。和谐生善,大德象圆,和谐伦理"圆理"要求我们师法大自然和谐酬善之道,描述万有向善之圆,与万有存在同忧同乐,确立"己所不欲,勿施于物"的和谐理念,不断逼近与万象同乐的大德之化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伦理 和谐发展 圆理 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易之复:一种生生不已的和谐循环智慧——从《易》之“复”卦的圆润通变图式谈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兴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宇宙万有在时与位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无不体现出和谐循环特征。易学阴阳相反相成的和谐思维形式,隐含着生生之道。大易之复的和谐提升机制属循环型,具有强大的化生之德。先哲认为,复是亨通,是往复不已的自然之道,是整体系统的形态、属... 宇宙万有在时与位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无不体现出和谐循环特征。易学阴阳相反相成的和谐思维形式,隐含着生生之道。大易之复的和谐提升机制属循环型,具有强大的化生之德。先哲认为,复是亨通,是往复不已的自然之道,是整体系统的形态、属性、功能方面的往复性转换,是在和谐发展中向着对立面转化。《周易》把宇宙万有看作是整体圆润、广大和谐、旁通连贯、生生不已的系统。此种和谐循环观念自从被《周易》系统地表达出来以后,成为中国文化成长壮大、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内在生命力,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复”卦 循环 和谐 天地之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的革命——从工具生产力到和谐生产力
12
作者 刘长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92,共11页
由工具理性主导的工具生产力升华为价值理性主导的和谐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以和谐为指向的革命。和谐生物,乃自然生产力的和谐之维;和谐生产,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和谐之道。和谐生产力,是和谐发展背景下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构思。和谐生产... 由工具理性主导的工具生产力升华为价值理性主导的和谐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以和谐为指向的革命。和谐生物,乃自然生产力的和谐之维;和谐生产,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和谐之道。和谐生产力,是和谐发展背景下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构思。和谐生产力是和谐社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和谐的自然生产力,是大自然和谐生物的力量,因而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力量;和谐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力量。和谐生产力的鲜明和谐指归,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都运行在坚实的和谐之道上,彰显了生产力的和谐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生产力 自然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和谐生物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管理学论纲 被引量:10
13
作者 管斌 刘长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10,共5页
管理中的简单性原则既是大自然简单性法则在管理学领域的投影,又代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的简单性方向。简单管理不等于浅薄、简陋、粗放,简单是深刻、丰富、厚重、精细的升华,丰富才能简单,精细才能简约。简单管理之道的简单性思... 管理中的简单性原则既是大自然简单性法则在管理学领域的投影,又代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的简单性方向。简单管理不等于浅薄、简陋、粗放,简单是深刻、丰富、厚重、精细的升华,丰富才能简单,精细才能简约。简单管理之道的简单性思想其实并不简单,其在形式上的简单和在内涵上的深刻、丰富并行不悖。走向简单化,要求管理者有不简单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简单不是贫乏,也不是贫穷,而是一种浮华过后的质朴追求,是一种去繁就简的明了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道从简 至道不繁 简单性原则 简单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学视野下的传统文化创新基因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兴明 刘长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2,共4页
"易为大道之源、众学之本"是学界之共识,但尚需深入理解。《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既是创生之源,也是创新之源。由阴爻、阳爻两种简单符号所构成的《周易》符号系统,因其抽象性、具象性、元点性、容摄性而成为古典科... "易为大道之源、众学之本"是学界之共识,但尚需深入理解。《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既是创生之源,也是创新之源。由阴爻、阳爻两种简单符号所构成的《周易》符号系统,因其抽象性、具象性、元点性、容摄性而成为古典科技与人文的原始增长点;由此符号系统与卦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共同絪缊而成的大易思想在科技与人文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其"生生"之创新精神成为大易文化之核心理念,其天地人三才和谐的思想成为创新之内在标尺,其独到的"象"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方式的主线,其阳刚、阴柔、中和之美的不懈追求是传统文化创新中超越层面的主要致思,其元亨利贞、贞下起元的循环智慧更是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支持。由此,大易之生、大易之和、大易之象、大易之美、大易之复,构成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基因总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传统文化 创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