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1
作者
冯翰林
林宇渊
+4 位作者
杨厚邦
李银金
孙希宁
任小玉
王立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治理的新型空间类规划,在开展规划环评时需要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创新应用。在现有规划环评理论方法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关系理论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明...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治理的新型空间类规划,在开展规划环评时需要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创新应用。在现有规划环评理论方法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关系理论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明确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必要性。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技术框架,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方面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用于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体系;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建立了空间适应性评价方法,用于解决空间单元和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冲突问题;给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跟踪监测、执法督察等管理制度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全过程的主要路径。结合海南省部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案例,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技术框架在不同类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环评过程中的应用特点,强调了建立部门间互动交流的工作机制和规范评价技术方法是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环评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资源环境承载力
技术框架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探讨
被引量:
20
2
作者
王文燕
冯翰林
郭二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82-1889,共8页
现阶段,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尚处于探索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管理机制和技术方法还需完善。通过厘清各制度环节中的责任主体、边界范围、职能定位等,梳理分析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面临的主...
现阶段,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尚处于探索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管理机制和技术方法还需完善。通过厘清各制度环节中的责任主体、边界范围、职能定位等,梳理分析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基于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框架。运用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制度环节中的管理和技术要素,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了在源头防控上,根据减污降碳相关试点内容,需完善“三线一单”、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中碳评的边界范围、工作内容和管理机制;在过程控制上,进一步构建排污许可数据一体化管理;在执法督察上,探索建立全国碳监测网络等方式,提升监察执法运行效力,强化督察问责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减污降碳协同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三线一单
环境影响评价
排污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的制备及其在污泥制氢系统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鹏
张梦雪
+3 位作者
李鸿江
马媛
吴祖召
顾莹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4-1450,共7页
微生物光电化学池(BPEC)系统是一种将生物阳极与光阴极耦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进行产氢的新型绿色技术。以较廉价的Cu_(2)O纳米线为基底,通过C层与稳定的BiVO_(4)构建异质结,添加助催化剂合成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
微生物光电化学池(BPEC)系统是一种将生物阳极与光阴极耦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进行产氢的新型绿色技术。以较廉价的Cu_(2)O纳米线为基底,通过C层与稳定的BiVO_(4)构建异质结,添加助催化剂合成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以剩余污泥为底物,构建了BPEC系统及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与BPEC耦合(MFC-BPEC)系统,研究其污泥减量及产氢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在-0.8 V(vs Ag/AgCl)偏压下达到了-5.20 mA/cm^(2)的光电流密度。构建的BPEC系统和MFC-BPEC系统可利用污泥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蛋白质及多糖为底物产氢,与BPEC系统相比,串联两个MFC的MFC-BPEC(DMFC-BPEC)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污泥降解速率和氢气产率(分别为377.75 mg/(L·h)和15.50 mg/g)。研究为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实现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C-BPEC系统
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
生物阳极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1
作者
冯翰林
林宇渊
杨厚邦
李银金
孙希宁
任小玉
王立成
机构
山东纵横德智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海南省
环境
科学研究院
山东
师范大学
山东
省建设项目
环境
评审服务中心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文摘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治理的新型空间类规划,在开展规划环评时需要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创新应用。在现有规划环评理论方法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关系理论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明确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必要性。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技术框架,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方面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用于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体系;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建立了空间适应性评价方法,用于解决空间单元和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冲突问题;给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跟踪监测、执法督察等管理制度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全过程的主要路径。结合海南省部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案例,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技术框架在不同类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环评过程中的应用特点,强调了建立部门间互动交流的工作机制和规范评价技术方法是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环评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资源环境承载力
技术框架
PSR模型
Keyword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co-environment zoning control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echnical framework
PSR model
分类号
X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探讨
被引量:
20
2
作者
王文燕
冯翰林
郭二民
机构
生态
环境
部
环境
工程评估中心
山东纵横德智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82-1889,共8页
文摘
现阶段,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尚处于探索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管理机制和技术方法还需完善。通过厘清各制度环节中的责任主体、边界范围、职能定位等,梳理分析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基于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框架。运用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制度环节中的管理和技术要素,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了在源头防控上,根据减污降碳相关试点内容,需完善“三线一单”、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中碳评的边界范围、工作内容和管理机制;在过程控制上,进一步构建排污许可数据一体化管理;在执法督察上,探索建立全国碳监测网络等方式,提升监察执法运行效力,强化督察问责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减污降碳协同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三线一单
环境影响评价
排污许可
Keywords
reduction of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hree Lines One Permi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ollutant emission permit
分类号
X3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的制备及其在污泥制氢系统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鹏
张梦雪
李鸿江
马媛
吴祖召
顾莹莹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山东纵横德智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科技处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学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4-145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20130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ZR2017QEE016)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o.20CX02409A)
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No.201904100030)
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微生物光电化学池(BPEC)系统是一种将生物阳极与光阴极耦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进行产氢的新型绿色技术。以较廉价的Cu_(2)O纳米线为基底,通过C层与稳定的BiVO_(4)构建异质结,添加助催化剂合成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以剩余污泥为底物,构建了BPEC系统及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与BPEC耦合(MFC-BPEC)系统,研究其污泥减量及产氢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在-0.8 V(vs Ag/AgCl)偏压下达到了-5.20 mA/cm^(2)的光电流密度。构建的BPEC系统和MFC-BPEC系统可利用污泥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蛋白质及多糖为底物产氢,与BPEC系统相比,串联两个MFC的MFC-BPEC(DMFC-BPEC)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污泥降解速率和氢气产率(分别为377.75 mg/(L·h)和15.50 mg/g)。研究为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实现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MFC-BPEC系统
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
生物阳极
污泥
Keywords
MFC-BPEC system
NiO_(x)/BiVO_(4)/C/Cu_(2)O NWs photocathode
bioanode
sludge
分类号
TQ116.2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O646.541 [理学—物理化学]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冯翰林
林宇渊
杨厚邦
李银金
孙希宁
任小玉
王立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纳入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探讨
王文燕
冯翰林
郭二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NiO_(x)/BiVO_(4)/C/Cu_(2)O纳米线光阴极的制备及其在污泥制氢系统中的应用
刘鹏
张梦雪
李鸿江
马媛
吴祖召
顾莹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