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动态破煤岩效应演化机制
1
作者 刘彦伟 张世禧 +4 位作者 左伟芹 贾浩杰 韩红凯 苗健 龙丽群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3-113,共11页
为探究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破煤岩动态过程,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建立淹没状态下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冲击煤岩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讨围压、泵压和射流类型等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研究... 为探究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破煤岩动态过程,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建立淹没状态下环空流体自激脉冲射流冲击煤岩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讨围压、泵压和射流类型等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研究冲蚀煤岩过程中损伤机制及应力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围压条件下,自吸脉冲射流相较于自激脉冲射流和普通射流,冲蚀深度显著提升,表明自吸脉冲射流能一定程度上更好破除水垫效应。围压由0增加到0.4 MPa时,自吸脉冲射流冲蚀坑深度及体积呈线性减小趋势,冲蚀坑深度减小了36.36%,冲蚀坑体积减小了17.18%。冲蚀坑深度和体积随泵压增长呈线性增加,在2~8 MPa为快速增长阶段,冲蚀坑深度增长650.00%,冲蚀坑体积增长847.86%;在8~12 MPa为缓慢增长阶段,冲蚀坑深度增长了23.33%,冲蚀坑体积增长了41.92%。通过冲蚀过程的煤岩损伤及应力传播规律发现,沿径向方向,从煤岩冲击中心到远端,损伤及有效应力程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的极限范围;沿轴向方向,测点损伤和有效应力快速积累相继达到峰值,煤岩单元迅速积累至完全损伤,形成冲蚀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流体 冲蚀煤岩 水垫效应 应力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打击力时频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左伟芹 武圣杰 +4 位作者 刘彦伟 龙丽群 贾浩杰 苗健 张世禧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0-311,共12页
为量化分析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的打击力,提高下向孔淹没水射流的冲击性能,利用脉冲射流高频打击力测试系统对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进行了打击力试验,得到了射流脉动压力信号,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后小波变换和Wigner-Vi... 为量化分析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的打击力,提高下向孔淹没水射流的冲击性能,利用脉冲射流高频打击力测试系统对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进行了打击力试验,得到了射流脉动压力信号,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后小波变换和Wigner-Ville时频分布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的时频特性,研究了不同腔长、工作压力以及围压对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能量时频分布和脉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装置产生的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能量时频主要集中在30~50 Hz频带,腔长对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能量时频分布影响较大,当腔长18.6 mm时,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的能量密度最大,能量时频分布三维曲面存在明显波峰,射流脉动效果最好;自吸脉冲射流的打击力时均值、波动大小、频率以及总能量都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工作压力越大,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的能量时频分布三维曲面波峰峰值越高,射流的脉冲效果越好;随着围压的增大,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能量密度减小,射流的脉冲效果变差,射流能量在围压大于0.1 MPa时大幅度减小,减小幅度在47.14%~62.96%,在围压为0.1 MPa的试验条件下与自激脉冲射流和普通射流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自吸脉冲射流的脉动峰值和脉动幅值分别为自激脉冲射流的1.15倍和1.16倍、普通射流的1.25倍和2.7倍,表明了自吸脉冲射流在淹没条件下能够持续产生较好的脉冲射流,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自吸脉冲射流的时频特性试验研究可为提高下向孔淹没水射流冲击性能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射流 自激脉冲射流 时频特性 能量时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中面向用户体验质量的触觉编码与网络资源分配联合方案
3
作者 张旭光 陈鸣锴 +1 位作者 康彬 王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9,共12页
融合听觉、视觉和触觉交互的多模态应用有望为用户提供高度沉浸式的体验和丰富的交互功能,即将成为下一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关键服务。然而,IoT中网络资源的碎片化和分布式特性给触觉通信的高时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巨大... 融合听觉、视觉和触觉交互的多模态应用有望为用户提供高度沉浸式的体验和丰富的交互功能,即将成为下一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关键服务。然而,IoT中网络资源的碎片化和分布式特性给触觉通信的高时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触觉编码和网络资源分配的联合方案。首先,设计了一种灵活可伸缩的触觉编码方法,结合人类触觉感知机制,能够自适应IoT复杂多变网络环境下的传输需求;其次,构建了一种基于用户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的网络资源按需分配机制,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提升触觉通信服务的QoE和网络资源效能方面效果显著。该研究成果为未来IoT场景下的高效多模态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用户体验质量 触觉通信 触觉编码 网络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小波去噪卷积与稀疏Transformer的调制识别方法
4
作者 郑庆河 刘方霖 +3 位作者 余礼苏 姜蔚蔚 黄崇文 桂冠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1-2374,共14页
针对Transformer模型处理时域信号长度受限以及忽略有序特征元素相关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小波去噪卷积与稀疏Transformer的方法用于调制识别。首先,提出可学习的小波去噪卷积帮助深度学习模型提取合适的去噪信号表征,并将自适应... 针对Transformer模型处理时域信号长度受限以及忽略有序特征元素相关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小波去噪卷积与稀疏Transformer的方法用于调制识别。首先,提出可学习的小波去噪卷积帮助深度学习模型提取合适的去噪信号表征,并将自适应的时频特征纳入目标函数的泛函策略中。然后,设计稀疏前馈神经网络替换传统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用于对元素关系进行建模,并根据信号域中的少量关键元素对训练过程的梯度进行有效优化。在公开数据集RadioML 2016.10a和RML22的实验结果表明,稀疏Transformer模型能够分别取得63.84%和71.13%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与一系列深度学习模型对比,整体分类准确率提升了4%~10%,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超参数消融实验验证了模型组件在复杂移动通信环境中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分类 深度学习 稀疏Transformer 小波去噪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融合的电池组电流传感器多故障模式综合诊断
5
作者 杨启帆 康永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9,共9页
为解决电池组电流传感器偏置、漂移、增益、粘连和突变故障模式难以检测、识别和评估的问题,提出基于模型融合的电池组电流传感器综合诊断策略。建立以电流为输入、电压为输出(CIVO)的正常电池模型,利用电流传感器和组中电池一对多的关... 为解决电池组电流传感器偏置、漂移、增益、粘连和突变故障模式难以检测、识别和评估的问题,提出基于模型融合的电池组电流传感器综合诊断策略。建立以电流为输入、电压为输出(CIVO)的正常电池模型,利用电流传感器和组中电池一对多的关联,将各电池电压残差对数似然比的累计和作为检测指标;建立以电压为输入、电流为输出(VICO)的偏置/漂移故障模型和增益故障模型,基于故障电流的残差方差对各故障模式进行模型匹配;通过向故障模型中引入故障参量,实现对偏置、漂移和增益模式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基于CIVO,5种故障模式均能得到可靠检测,其中粘连模式检测时间最短,而漂移模式所需检测时间最长,归因于漂移模式下故障电流的缓变特点;基于VICO,5种故障模式均能得到准确识别,同时偏置、漂移和增益模式的定量评估准确度高,评估结果分别为0.3962A(试验值0.4A),1.6417×10^(-4)(试验值1.5×10^(-4))及0.2016(试验值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组 电流传感器 故障模式 综合诊断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olmogorov-Arnold混合卷积神经网络的调制识别方法
6
作者 郑庆河 刘方霖 +4 位作者 余礼苏 姜蔚蔚 黄崇文 李斌 束锋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4-2597,共14页
针对苛刻通信场景下调制方式识别精度低且泛化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Kolmogorov-Arnold混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KA-CNN。首先,通过双树复小波包变换将信号分解至多维小波域,结合不同频率分量构建多尺度信号表征,促使神经网络模型学习... 针对苛刻通信场景下调制方式识别精度低且泛化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Kolmogorov-Arnold混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KA-CNN。首先,通过双树复小波包变换将信号分解至多维小波域,结合不同频率分量构建多尺度信号表征,促使神经网络模型学习各频率下的一致性特征;然后设计集成样条函数和非线性激活函数的深度学习结构,利用样条函数解决维度诅咒问题,增强周期性特征的持续学习能力;最后,采用Lipschitz正则化约束的多级网格训练,改善模型面对不同信号参数的适应性,增强跨通信场景的泛化能力。在公开数据集RadioML 2016.10a,RadioML 2018.01a和CSPB.ML.2023的实验表明,KA-CNN具有优异的调制识别精度,当信噪比在16 dB时能够取得90%以上的识别准确率。相较于其它深度学习方法,整体识别精度提升3%~10%,并在各种信噪比条件下具备更强的特征学习能力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识别 深度学习 Kolmogorov-Arnold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楼弧形出口安全通行等级区域划分 被引量:1
7
作者 贺飞 王继仁 +3 位作者 郝朝瑜 张春华 王旭 于治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4-249,共6页
为有效提升教学楼弧形出口学生通行的安全性,通过现场数据测定并借助Pathfinder数值模拟软件,对出口不同区域内学生的疏散时间、路线等情况进行仿真模拟,掌握出口人员疏散的规律与特点,结合仿真模拟及现场拥堵人群的分布情况划分安全通... 为有效提升教学楼弧形出口学生通行的安全性,通过现场数据测定并借助Pathfinder数值模拟软件,对出口不同区域内学生的疏散时间、路线等情况进行仿真模拟,掌握出口人员疏散的规律与特点,结合仿真模拟及现场拥堵人群的分布情况划分安全通行等级区域、制定疏导管理方案。结果表明:在疏散过程中,拥堵人群后方的人员会选择出口两侧的路线进行疏散,并非紧跟在人群的后方;出口大厅有效通行区域的学生密度达0.56人/m2(约25人)时,若后续学生继续增加,将使出口逐渐拥堵;将出口扇形区划分为3个安全通行等级区域,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与管理方案,提升了出口拥堵时通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高校教学楼 弧形出口 安全通行 等级区域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事故循环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婷 贺飞 +2 位作者 赵璇 葛欣月 白云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989-6997,共9页
为有效提升公交车行驶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明确司机与乘客(以下简称司乘)冲突对公交车事故发生的影响作用,通过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回路对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引发事故的相关因素及事故发展与演变过程,并借助微分博... 为有效提升公交车行驶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明确司机与乘客(以下简称司乘)冲突对公交车事故发生的影响作用,通过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回路对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引发事故的相关因素及事故发展与演变过程,并借助微分博弈从微观角度对比分析冲突中止与持续进行对事故发生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司乘双方均可成为事故的引发者,但司机可引发事故的因素较乘客多,更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司乘一方产生不满情绪后,这种情绪既会对自身也会对另一方的情绪与行为产生影响;一定时间内若司乘冲突停止,会降低事故风险,若持续进行,这种情绪与行为会在两者间形成循环性的影响,使双方的情绪反应程度循环累加,导致冲突升级最终引发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 司乘冲突 循环影响 微分博弈 交通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人工心脏泵及其在体外循环系统上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淑琴 边忠国 +4 位作者 李瑞建 刘凯 林本涛 赵思鹏 宗清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0-826,862,共8页
体外循环生命支持系统(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可替代人的心、肺工作,为挽救生命创造机会,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屡建奇功,被称为“救命神器”.针对作为ECMO动力源的磁悬浮人工心脏泵,本文对其磁悬浮系统和无接触高... 体外循环生命支持系统(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可替代人的心、肺工作,为挽救生命创造机会,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屡建奇功,被称为“救命神器”.针对作为ECMO动力源的磁悬浮人工心脏泵,本文对其磁悬浮系统和无接触高效率磁耦合驱动装置进行了研究;在多入多出智能控制系统控制下实现了磁悬浮人工心脏泵变速稳定运行,并开展了磁悬浮人工心脏泵的压力、流量和转速实验;用所研制的磁悬浮人工心脏泵进行了3 d的动物实验后自主撤机.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循环磁悬浮离心血泵表现出良好的稳定运行特性,保持转速不变,在流量变化较大时,进出口压力差变化不大;体外循环磁悬浮离心血泵在转速为5000 r/min时,进出口压力差可以达到750 mmHg,具有较宽的工况范围;持续进行了15 d可靠性试验后,各项测试参数符合特性曲线规律;试验期间,羊生命体征持续存在,撤机后羊的生命体征平稳,验证了所研发的磁悬浮人工心脏泵在ECMO系统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人工心脏泵 磁耦合 EC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淹没水射流调制与破煤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彦伟 龙丽群 +6 位作者 左伟芹 李怀珍 韩红凯 史进 李运强 苗健 贾浩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93-3404,共12页
针对下向孔淹没水射流卸压增透技术的瓶颈问题,即冲击力弱、破煤效率低、冲割煤量少、适应性差等,提出了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下向孔破煤增透思想和原理,以破除孔底压持效应和水垫增阻效应,提高淹没状态水射流的冲击力和破煤效率... 针对下向孔淹没水射流卸压增透技术的瓶颈问题,即冲击力弱、破煤效率低、冲割煤量少、适应性差等,提出了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下向孔破煤增透思想和原理,以破除孔底压持效应和水垫增阻效应,提高淹没状态水射流的冲击力和破煤效率。采用大涡模拟、打击力测试和冲击釜破煤实验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淹没条件下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的高效调制和破煤特性。首先建立了适用于煤矿下向孔增透的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喷嘴物理模型,优化了喷嘴结构参数;然后研制了淹没脉冲射流高频打击力测试系统和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喷嘴,量化分析了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喷嘴在淹没环境中的打击力和流场特性;最后研发了淹没水射流破煤实验系统,开展了淹没水射流破煤实验,揭示了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的破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矿下向孔工程条件下,由两侧带有自吸口的亥姆赫兹型自激脉冲喷嘴能够有效产生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最优喷嘴结构参数为上喷嘴直径d1=3 mm、壁面碰撞角α=120°、下喷嘴直径d2=3.6 mm、振荡腔腔长L=10.5 mm、振荡腔腔径D=27 mm、引入口直径d3=4.2 mm,泵压为10 MPa时卷吸环空水量最大值为0.28 L/s,平均0.19 L/s;泵压相同时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与自激脉冲水射流主频相近,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的主频为253~285 Hz,而自激脉冲水射流的主频为251~282 Hz;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的峰值打击力分别为自激脉冲水射流、连续射流峰值打击力的1.05~1.08倍和1.63~1.89倍,平均打击力是自激脉冲水射流的1.09~1.16倍,反映了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在淹没状态下能够持续产生较大的打击力,具有良好的脉冲射流特性;相同泵压和靶距条件下,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比自激脉冲水射流、连续水射流对煤样的破坏效果更强;环空流体强化自激脉冲水射流具备良好的冲蚀煤体破坏效果,约88.65%的煤渣粒度在8 mm以下,当泵压为10 MPa,靶距为10d1时,冲蚀时间为10 s,射流对煤样的冲蚀作用最佳,冲蚀深度47.32 mm,冲蚀体积15.7 cm3。研究成果不仅可破解煤矿下向孔水射流增透的瓶颈问题,同时具有少掘岩巷、节省成本的优势,有望替代和超越上向孔水射流卸压增透,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气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脉冲射流 喷嘴结构 卸压增透 流场特性测试 破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耦合分支的两转动两移动并联机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如凤 方跃法 叶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2-410,共9页
提出了具有耦合分支的两转动两移动并联机构。基于李群理论分析了机构自由度,该机构动平台能输出两个转动运动和两个移动运动;采用闭环矢量法对机构进行了位置分析,求得位置反解;通过速度分析得到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在雅可比矩阵基础上... 提出了具有耦合分支的两转动两移动并联机构。基于李群理论分析了机构自由度,该机构动平台能输出两个转动运动和两个移动运动;采用闭环矢量法对机构进行了位置分析,求得位置反解;通过速度分析得到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在雅可比矩阵基础上对机构的奇异位形进行了分析;采用虚功原理建立了机构的刚度模型,并进行了刚度性能分析;为消除内部奇异产生的刚度退化,在机构上增加了冗余驱动分支,并对添加冗余驱动分支前后机构的刚度、工作空间等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工作空间内刚度平均值为目标对冗余驱动机构进行了尺度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冗余驱动机构的刚度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分支 并联机构 李群理论 刚度 工作空间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妆容迁移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伟光 钱祥利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9-1562,共4页
人脸妆容迁移是指将参考妆容迁移到素颜人脸上,在保持面部特征不变的同时尽可能展现参考妆容的风格的一种任务。为了进一步实现人脸妆容自动迁移技术,避免现有妆容迁移方法没有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五官差异而导致提取的人脸信息不足等... 人脸妆容迁移是指将参考妆容迁移到素颜人脸上,在保持面部特征不变的同时尽可能展现参考妆容的风格的一种任务。为了进一步实现人脸妆容自动迁移技术,避免现有妆容迁移方法没有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五官差异而导致提取的人脸信息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妆容迁移算法。该算法首先自动定位素颜人脸和参考妆容的五官,提取重要部位的特征信息。然后通过妆容传递网络和损失函数,经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自主训练,最终实现了参考妆容向素颜人脸的自动迁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的主流算法进行对比,该算法耗时更短、运算性能更具优势,同时在不改变原图五官细节的基础上,妆容迁移效果更为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妆容迁移 图像风格迁移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S的三端口混合直流断路器仿真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玉书 王旭 屈谛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7,共7页
唐家湾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成功应用了世界首套±10 kV三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可实现多端换流站的联络及故障快速隔离,从而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珠海唐家湾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中三端口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设计RTD... 唐家湾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成功应用了世界首套±10 kV三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可实现多端换流站的联络及故障快速隔离,从而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珠海唐家湾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中三端口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设计RTDS仿真模型,结合直流输电工程控制保护功能性能试验要求分析设计RTDS与控保系统接口,最后,对三端口混合直流断路器中Path2混合直流断路器断流能力及换流过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RTDS仿真系统可在3 ms内开断故障电流2 kA。目前,三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RTDS仿真系统已接入唐家湾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物理层)控制保护RTDS试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DS 直流配电网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故障隔离 控保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系统的多障碍实时规避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伟光 尹健 +1 位作者 钱祥利 周子航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11-115,共5页
机器人自主操控的应用日益广泛,工作区域动态干扰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针对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存在的障碍实时规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系统的多目标实时规避算法。首先构造动力系统调制模型,其次设置调制矩阵,然后构建障碍规避路径,... 机器人自主操控的应用日益广泛,工作区域动态干扰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针对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存在的障碍实时规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系统的多目标实时规避算法。首先构造动力系统调制模型,其次设置调制矩阵,然后构建障碍规避路径,最后提出多障碍动态规避模型。该算法不再以障碍物的事前分析作为先决条件,而是根据当前场景中的障碍物直接计算出调制矩阵,采用动态系统调制方法实现了障碍物的不可穿透性表述,且不改变动力系统的平衡点。在仿真实验中,针对空间依附障碍规避问题,用连续调制算法(CM)与所提算法进行比对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最后进行多类障碍环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静态多障碍以及动态多障碍的实时规避路径规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实时规避 多障碍 路径规划 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