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娄鹏宇 刘心雨 +3 位作者 王艳霞 董志伟 赵忠涛 于兆锋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改善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方法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山东省6所高校4036名大学生开展调查,采用随机森林、线性回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健康相关行为得分(3.94±0.87)分。健康投资、宣传制度、健康实践、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平台建设和... 目的改善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方法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山东省6所高校4036名大学生开展调查,采用随机森林、线性回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健康相关行为得分(3.94±0.87)分。健康投资、宣传制度、健康实践、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平台建设和反馈制度等重要因素得分依次为608.08、374.04、311.48、284.46、263.12、262.78和200.87分。心理健康(β=-0.072,P<0.001,95%CI:-0.093~-0.051)、健康实践(β=0.021,P<0.001,95%CI:0.011~0.032)、平台建设(β=0.013,P<0.05,95%CI:0.002~0.025)显著调节了健康投资与健康相关行为关系。结论健康投资是关键因素,行为心理层、政策环境层重要性大。人际网络层与健康投资未互动。完善机制提高政策效果,多措并举促进健康投资,强化社会支持、应用智慧数据促进人际网络层与健康投资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生态学 健康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对医学生获得感的影响:课程思政认可度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9
2
作者 岳林琳 王波 +4 位作者 张倩 李鑫 王涛 姜雁杰 邴龙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基于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育人要求,了解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新医科背景下的... 目的:基于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育人要求,了解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新医科背景下的育人目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的1865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较高(4.30±0.742);大一年级的医学生比大三和大四年级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分别高0.227和0.545;担任学生干部、中共党员身份的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分别比非学生干部、非党员身份医学生高0.1和0.276。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态度因素、课程思政教学因素对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在教学因素对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未来应从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各维度均衡、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开发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重视提升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态度尤其重视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重视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等方面来提升医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建设 课程思政 医学生获得感 课程思政认可度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浊行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机制
3
作者 陈萌 杜玥瑾 +6 位作者 郭春莉 王娜娜 侯非 张雨辰 刁子朋 郑娟尔 付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1470,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验证,探讨化浊行血汤(HZXXD)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BATMAN-TCM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HZXXD的化学成分及靶点蛋白,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通...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验证,探讨化浊行血汤(HZXXD)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BATMAN-TCM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HZXXD的化学成分及靶点蛋白,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再利用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HZXXD对氧糖剥夺/复氧细胞模型炎症相关核心靶点表达的影响。最后利用Autodock将关键有效成分和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评估其结合活性。结果筛选出76个活性成分,33个活性成分-疾病共有靶点。KEGG富集结果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化学致癌-活性氧、HIF-1等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通过氧糖剥夺/复氧细胞实验发现TNF-α是HZXXD发挥作用的核心靶点。通过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和分子对接筛选得到山柰酚、芹菜素、芦荟大黄素、黄芩素、豆甾醇5个与TNF-α结合力最强的化合物。结论HZXXD可能通过下调核心靶点TNF-α的表达从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其活性成分可能为山柰酚、芹菜素、芦荟大黄素、黄芩素和豆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行血汤 缺血性脑卒中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氧糖剥夺/复氧细胞模型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bo-Flash模式CT扫描用于婴幼儿动脉导管韧带钙化
4
作者 朱世元 逄铭源 +2 位作者 刘汉卿 李林坤 于文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观察Turbo-Flash模式CT扫描对于显示婴幼儿动脉导管韧带钙化(CL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62例临床疑诊肺部、气管及支气管病变婴幼儿(月龄1~36个月)Turbo-Flash模式胸部CT资料,按月龄以3个月为间隔将患儿分为A~L组;判断有无CLA并... 目的观察Turbo-Flash模式CT扫描对于显示婴幼儿动脉导管韧带钙化(CL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62例临床疑诊肺部、气管及支气管病变婴幼儿(月龄1~36个月)Turbo-Flash模式胸部CT资料,按月龄以3个月为间隔将患儿分为A~L组;判断有无CLA并观察其CT表现,比较各组CLA发生率及CLA密度,分析二者与月龄的相关性。结果1762例中,于912例检出CLA(912/1762,51.76%),各组CLA发生率为34.29%(12/35)~59.35%(92/155)。CLA均位于肺动脉干左侧至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起点水平之间的动脉韧带内,其形态各异,密度为(183.36±50.16)~(295.80±105.91)HU。CLA发生率在A~F组与月龄呈正相关(r=0.945,P=0.002)、在F~L组与月龄呈负相关(r=-0.765,P=0.045);其密度在A~F组与月龄呈正相关(r=0.775,P=0.020)、在G~L组CLA与月龄无明显相关(P=0.593)。结论Turbo-Flash模式CT扫描对于显示婴幼儿CLA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儿童 学龄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导管韧带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ora-A过表达通过激活NF-κBp65/ARPC4信号轴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5
作者 岳雅清 牟召霞 +1 位作者 王希波 刘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7-843,共7页
目的探索敲低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基4(ARPC4)对Aurora-A过表达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以及Aurora-A表达调控ARPC4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CDH-NC、pCDH-Aurora-A、pCDH-Aurora-A+shRNA-ARPC4、pCDH-A... 目的探索敲低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基4(ARPC4)对Aurora-A过表达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以及Aurora-A表达调控ARPC4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CDH-NC、pCDH-Aurora-A、pCDH-Aurora-A+shRNA-ARPC4、pCDH-Aurora-A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中,并在第4组细胞中加入NF-κBp65抑制剂,RT-PCR检测转染效率。根据Aurora-A、ARPC4的表达情况及NF-κBp65通路的抑制状态将其分为4组:Vector组、Aurora-A过表达质粒组、Aurora-A过表达+ARPC4敲降组、Aurora-A过表达+NF-κBp65抑制剂组。EDU免疫荧光检测Hela细胞增殖情况;结晶紫染色检测Hela细胞细胞集落形成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ela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基质胶检测Hela细胞侵袭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Hela细胞上皮间充质化(EMT)情况、NF-κBp65及ARPC4的表达。结果Aurora-A敲低的细胞中ARPC4表达下降,Aurora-A过表达的细胞中ARPC4表达上升(P<0.05)。过表达Aurora-A的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而敲低ARPC4拮抗其作用(P<0.05)。Aurora-A过表达组NF-κBp65磷酸化水平增加,ARPC4表达水平增加(P<0.05)。Aurora-A可直接与NF-κBp65相互作用。与Aurora-A过表达组相比,Aurora-A过表达+NF-κBp65抑制剂组ARPC4表达下降(P<0.05)。结论Aurora-A通过激活NF-κBp65信号通路上调ARPC4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AURORA-A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基4 增殖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AD及mp-MRI的联合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辛建英 张文轩 +3 位作者 韩雨 巩平 徐爱霞 王锡臻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6,141,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在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诊断中的价...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在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疑诊为PCa并取得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行mp-MRI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测。根据病理及Gleason评分,将患者分为csPCa和非csPCa两组,比较两组间PSAD和mp-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开始强化时间(T0)、短暂增强时间、流入速率(wash in rate,WIR)等参数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及构建模型诊断csPCa的效能。结果csPCa组的ADC、T0低于非csPCa组,WIR、PSAD、短暂增强时间高于非csP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ADC、WIR单独诊断cs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02(0.829~0.952)、0.890(0.814~0.942)、0.812(0.724~0.882),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诊断界值分别为0.47 ng/(mL·cm^(3))、0.82×10-3 mm^(2)/s、50.33 s^(-1),敏感度分别为79.1%、67.4%、100.0%,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54.8%。PSAD、ADC、WIR任意两参数(WIR+PSAD、ADC+PSAD、WIR+ADC)及多参数(WIR+PSAD+ADC)联合诊断csPCa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9(0.862~0.970)、83.7%、96.8%;0.940(0.877~0.977)、90.7%、91.9%;0.935(0.870~0.974)、79.1%、95.2%;0.955(0.896~0.986)、90.7%、91.9%。ROC曲线对比分析显示WIR+PSAD+ADC、ADC+PSAD、WIR+ADC联合模型与ADC、WIR单参数诊断csPCa的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IR+PSAD联合模型与WIR单独诊断csPCa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D联合mp-MRI对csPC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主要指标构建的诊断模型可用于预测cs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教育模式预防老年住院患者住院跌倒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倩 贾丽燕 +2 位作者 孙一鑫 马玉磊 于婷婷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干预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预防临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根据便利抽样选取潍坊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7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干预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预防临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根据便利抽样选取潍坊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7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运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提供跌倒预防知识,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预防跌倒知信行情况及跌倒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的知识、态度、行为均高于干预前(P<0.001),且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观察组发生跌倒2例,对照组发生跌倒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认知,改变患者对预防跌倒的态度,从而促使患者采取有效的行为预防跌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老年住院患者 跌倒 知信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功能评估的临床与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岳泽 周秀秀 +2 位作者 葛艳明 董鹏 范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3,共6页
肺功能评估是肺部疾病的诊断、评估及预后重要检查技术,包括肺功能检查(PFT)和一系列影像学评估方法等,能够提供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和间质性肺疾病(ILD)等肺部疾病的肺功能参数,并对肺功能参数进行空... 肺功能评估是肺部疾病的诊断、评估及预后重要检查技术,包括肺功能检查(PFT)和一系列影像学评估方法等,能够提供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和间质性肺疾病(ILD)等肺部疾病的肺功能参数,并对肺功能参数进行空间映射和量化。本文就肺功能评估的临床与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影像学对肺功能评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炎外周血活化蛋白C、血栓素B2、可溶性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9
作者 郑富霞 苗丽君 +4 位作者 黄凤祥 黄仕夫 高增艳 张瑞霞 孟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外周血活化蛋白C(APC)、血栓素B2(TXB2)、可溶性B7-H3(s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研...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外周血活化蛋白C(APC)、血栓素B2(TXB2)、可溶性B7-H3(s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研究组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评分)判定病情程度,分为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对研究组随访30 d,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偏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APC水平低于对照组,TXB2、sB7-H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根据CURB-65评分判定病情程度,其中轻度患者33例,中度患者39例,重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外周血APC水平低于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低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TXB2、sB7-H3水平高于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与CURB-65评分呈负相关,TXB2、sB7-H3与CURB-65评分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随访30 d,预后不良亚组外周血APC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XB2、sB7-H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偏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752、0.738、0.761,敏感度为66.67%、76.19%、66.67%,特异度为78.48%、67.09%、78.48%;三者联合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18,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7.34%,较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显著提升(Z=2.207、2.666、2.109,P=0.027、0.008、0.035)。结论老年肺炎外周血APC、TXB2、sB7-H3与病情程度和预后显著相关,联合检测时能较为可靠地预测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活化蛋白C 血栓素B2 可溶性B7-H3 病情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阴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10
作者 刘玉珍 冯慧敏 张友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11
作者 王鑫 李艾琳 +4 位作者 尉娜 刘家邑 李泉 宋柏林 王锋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9-1355,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参芪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DKD)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药物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isGeNET、PharmGKB、TTD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形成“中药-成分-疾...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参芪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DKD)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药物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isGeNET、PharmGKB、TTD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形成“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GO、KEGG分析预测参芪地黄汤防治DKD的潜在作用机制。采用STZ诱导建立DK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参芪地黄汤组(10.5 g/kg),药物干预6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周称定体质量并检测血糖;末次给药后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总量(24 h-UTP);腹主动脉取血并处死,分离血清,检测生化指标,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I3K、p-PI3K、Akt1、p-Akt1蛋白表达。结果参芪地黄汤核心成分有61种,相关靶点有215个,与DKD共有靶点有176个,关键靶点为AKT1、ESR1、MAPK1、TP53、CASP3等。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184条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治疗DKD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参芪地黄汤能增加DKD大鼠体质量,减少饮水量,调节糖脂代谢,降低24 h-UTP、BUN水平及肾组织p-PI3K、p-PI3K蛋白表达,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结论参芪地黄汤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来发挥良好的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PI3K/AKT信号通路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鉴别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
12
作者 尹金凤 冯勇 +4 位作者 魏学哲 郭君岩 雷明慧 王文娟 刘金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合成MRI(SyMRI)MAGiC序列参数鉴别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66例宫颈癌患者并分为宫颈鳞癌组(n=56)及宫颈腺癌组(n=10),比较组间MAGiC序列定量参数;联合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参数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 目的观察合成MRI(SyMRI)MAGiC序列参数鉴别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66例宫颈癌患者并分为宫颈鳞癌组(n=56)及宫颈腺癌组(n=10),比较组间MAGiC序列定量参数;联合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参数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单独及联合鉴别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的效能。结果宫颈腺癌组病变T1、T2均高于而R1、R2均低于宫颈鳞癌组(P均<0.05);组间质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T1、T2、R1、R2及其联合鉴别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59、0.945、0.961、0.942及0.996,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67~1.396,P均>0.05)。结论SyMRI鉴别诊断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 组织学类型 诊断 鉴别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SERPINA4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高建芳 董晓彤 +2 位作者 赵晴 张云香 孙慧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44,351,共6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SERPINA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CRC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ERPINA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SERPINA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CRC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ERPINA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qRT-PCR法检测11对CRC转移灶及配对原发灶石蜡组织中SERPINA4 mRNA的表达。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SERPINA4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表型:SERPINA4的强阳性率在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为97.10%,原发灶为71.20%,转移灶为39.4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CRC转移灶中SERPINA4 mRNA低表达(P<0.05)。转移灶中SERPINA4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N分期和M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发生部位和T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SERPINA4高表达的转移性CRC患者生存期高于低表达者。结论SERPINA4表达对转移性CRC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SERPINA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巨噬细胞亚群及枢纽基因
14
作者 徐敬尧 王小璐 +3 位作者 侯帅 庞萌 王刚 王炎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5-513,共9页
目的利用单细胞转录组(scRNA-seq)数据分析,高维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hdWGCNA)探索缺血性脑卒中(IS)巨噬细胞亚群。方法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获得不同细胞类型的转录组信息,并选择巨噬细胞进行亚群鉴定。利用hdWGCNA、细胞通讯和拟时... 目的利用单细胞转录组(scRNA-seq)数据分析,高维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hdWGCNA)探索缺血性脑卒中(IS)巨噬细胞亚群。方法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获得不同细胞类型的转录组信息,并选择巨噬细胞进行亚群鉴定。利用hdWGCNA、细胞通讯和拟时序分析等方法探讨IS后巨噬细胞的亚群特征,并结合芯片数据筛选出与IS相关的枢纽基因进行接收者操作特征(ROC)分析验证其诊断价值,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究其潜在功能。结果scRNA数据分析显示IS后巨噬细胞的亚群组成显著变化,其中一个巨噬细胞亚群在卒中组中富集,命名为MCAO-特异性巨噬细胞(MSM)。拟时序分析表明,MSM处于巨噬细胞分化的中间阶段。细胞通讯分析揭示MSM与其他细胞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6/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CL6/CCR1)信号轴可能在神经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hdWGCNA识别出与MSM相关的两个基因模块,显著富集于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LR)和抗原加工等信号通路。通过筛选MSM差异基因与常规转录组数据,识别精氨酸酶1(Arg1)、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4成员D(CLEC4D)和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4成员E(CLEC4E)这3个与IS相关的枢纽基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IS后巨噬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功能,筛选出3个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枢纽基因,可能为完善IS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IS) 巨噬细胞 拟时序分析 高维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hdWGCNA) 细胞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模型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评估
15
作者 王梦蝶 韩硕 +1 位作者 刘志翔 谢海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1-860,共10页
目的构建一个整合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无症状... 目的构建一个整合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完成以下评估:采用SPECT/CT脑灌注显像评估全脑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斑块面积及回声特征,使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在随访1年后评估认知功能变化。以1年随访期间MoCA评分下降2分或以上为认知功能下降,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和非认知功能下降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识别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35例(43.75%)在1年随访期间出现认知功能下降。高血压病史比例(62.9%vs.35.6%,P=0.016)、全脑平均rCBF(0.82±0.09 vs.0.93±0.08,P<0.001)、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 ndex,AI)([8.2±2.1)%vs.(5.9±1.8)%,P<0.001]、斑块面积([24.3±7.6)mm^(2)vs.(17.8±6.5)mm^(2),P<0.001]和低回声斑块比例(62.9%vs.24.4%,P=0.012)在认知功能下降组与非认知功能下降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OR 2.68,95%CI 1.07~6.71,P=0.035)、rCBF<0.85(OR 2.79,95%CI 1.08~7.21,P=0.034)、AI>7%(OR 3.00,95%CI 1.15~7.82,P=0.025)、斑块面积≥20 mm^(2)(OR 2.86,95%CI 1.09~7.52,P=0.033)和存在低回声斑块(OR 2.95,95%CI 1.17~7.44,P=0.022)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个因素构建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预测模型,其ROC曲线的AUC为0.836(95%CI 0.752~0.920,P<0.001),敏感度为0.725,特异度为0.850。危险因素组合分析显示,四因素模型(有高血压病史、rCBF<0.85、AI>7%和斑块面积≥20 mm^(2))与五因素模型(有高血压病史、rCBF<0.85、AI>7%、斑块面积≥20 mm^(2)、存在低回声斑块)的预测效能相近(AUC分别为0.821和0.83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整合了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可有效预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为临床风险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下降 SPECT/CT脑灌注显像 颈动脉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源性栓塞取栓失败后动脉溶栓成功补救1例
16
作者 崔晓梅 贾帅 +3 位作者 李健 王耀振 耿建红 王炎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既往“心房颤动”病史,于2022年7月18日入住心内科拟行射频消融术。术前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心律不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及左心耳未见确切血栓。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2022年7月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既往“心房颤动”病史,于2022年7月18日入住心内科拟行射频消融术。术前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心律不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及左心耳未见确切血栓。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2022年7月20日于局麻下行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顺利。当晚患者家属发现其左侧肢体无力、饮水呛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动脉溶栓 心源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动脉炎症进展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范萍 李爱媛 +3 位作者 赵喆 李现军 战同霞 谢海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目的通过PET/CT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化疗中期较化疗前动脉摄取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水平的变化,反映患者化疗过程中动脉炎症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 目的通过PET/CT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化疗中期较化疗前动脉摄取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水平的变化,反映患者化疗过程中动脉炎症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及化疗中期进行了18F-FDG PET/CT检查。使用最大靶本底比(maximum target-to-background ratio,TBR_(max))及平均靶本底比(mean target-to-background ratio,TBR_(mean))评估颈动脉和主动脉化疗前、化疗中期的动脉炎症水平。颈动脉评估部位包括颈动脉整体测量段(whole carotid artery,CA-WH)和颈动脉最严重病变段(most-diseased segment of the carotid,CA-MDS);主动脉评估部位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分别比较整体患者化疗中期和化疗前左、右侧CA-WH-TBR_(max)、CA-WH-TBR_(mean)、CA-MDS-TBR_(max)和CA-MDS-TBR_(mean),以及主动脉各部位的TBR_(max)和TBR_(mean)的差异。根据超声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分别比较3组患者左、右两侧CA-WH-TBR_(max)和CA-WH-TBR_(mean)的Δ靶本底比(target-to-background ratio,TBR)(化疗中期TBR-化疗前TBR),评估3组化疗期间颈动脉炎症水平变化程度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5例DLBCL患者,其中不稳定斑块组26例(30.6%),稳定斑块组24例(28.2%),无斑块组35例(41.2%)。整体患者中,化疗中期双侧CA-WH-TBR_(max)(左侧P=0.015,右侧P=0.034)、CA-MDS-TBR_(max)(左侧P<0.001,右侧P=0.041)、CA-MDS-TBR_(mean)(左侧P=0.029,右侧P=0.008)、升主动脉TBR_(max)(P=0.010)较化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组左侧CA-WH-ΔTBR_(max)较无斑块组(P=0.005)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组左侧CA-WH-ΔTBR_(mean)较无斑块组(P=0.003)、稳定斑块组(P=0.025)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可加速DLBCL患者双侧颈动脉及升主动脉炎症的进展,PET/CT技术能够识别化疗相关动脉炎症的演变,从而为临床早期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肺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8
作者 高梦瑶 穆华夏 +6 位作者 卜伟晓 季宏志 苏维强 丁淑婷 张震 孔雨佳 王素珍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筛选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患者死亡或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临床特征,构建并验证肺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肺腺癌患者的临床信... 目的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筛选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患者死亡或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临床特征,构建并验证肺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肺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其RNA测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选择关键基因。随机选择7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整个数据集作为验证集。在训练集中,运用弹性网回归分析选择预后相关基因和临床特征,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UC、C-index、校准曲线等方法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结果 弹性网回归分析鉴定出23个因素与LUAD患者的生存状态相关,预测模型选入变量为SEC61A1(P=0.004)、MAP2K1(P=0.026)、MMP1(P=0.001)、SLC2A1(P=0.010)、B4GALT1(P<0.001)、ERO1A(P=0.024)基因及M分期(P=0.003)、N分期(P<0.001)。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764和0.710,C-index分别为0.732和0.704。tdROC曲线及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之间一致性较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风险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风险患者的生存时间(P<0.05)。结论 SEC61A1、MAP2K1基因的低表达,MMP1、SLC2A1、B4GALT1、ERO1A基因的高表达以及原发肿瘤的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加深都可能提升肺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通过弹性网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够为LUAD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弹性网 COX回归分析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效果及对大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19
作者 左慕妍 徐芹艳 +3 位作者 李耀祖 王若国 李永祥 安建雄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 探索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用于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2 h大脑功能连接(FC)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3年4—12月就诊的TRD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13~6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记录治疗前24 h、... 目的 探索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用于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2 h大脑功能连接(FC)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3年4—12月就诊的TRD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13~6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记录治疗前24 h、治疗后24 h、7 d、1个月、3个月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17(HAMD-17),在治疗前24 h以及治疗后2 h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选择杏仁核、海马为种子点,进行全脑FC分析。根据治疗反应将患者分为两组: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结果 治疗后24 h有23例(85.2%)不再有自杀意念,治疗后3个月有11例(26.8%)达到缓解,21例(51.2%)有反应。以杏仁核为种子点,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h颞下回、眶部额下回、中央后回以及补充运动区FC明显减弱(P<0.05);以海马为种子点,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h豆状壳核、颞上回、楔前叶FC明显减弱(P<0.05)。与无反应组比较,有反应组的杏仁核与眶部额下回的FC减弱差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对TRD患者具有快速抗抑郁作用;治疗后2 h杏仁核与颞下回、眶部额下回、中央后回、补充运动区,海马与豆状壳核、颞上回、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难治性抑郁症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创新驱动磁共振发展未来
20
作者 李振 王晓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7-588,共2页
第33届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于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15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本届年会以“Towards a Healthier Footprint”为主题,汇聚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磁共振领域顶尖学者,聚焦医学影像前沿进展,探索磁共振技术和应用... 第33届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于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15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本届年会以“Towards a Healthier Footprint”为主题,汇聚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磁共振领域顶尖学者,聚焦医学影像前沿进展,探索磁共振技术和应用的未来。会议内容涵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新型MRI设备及MRI精准医疗等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多核磁共振 时间依赖扩散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 分子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