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法降解岩藻聚糖制备低分子量岩藻聚糖和岩藻寡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海迪 马冬月 +3 位作者 汲晨锋 辛国松 李文兰 郭守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5-395,共11页
岩藻聚糖是一种主要来源于褐藻和海洋软体动物的硫酸酯化多糖。岩藻聚糖的结构复杂并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备受关注,但其分子量较大难被吸收。相比较而言,低分子量的岩藻聚糖和寡糖更易于被吸收且具有同等或更优的生物活性。因此,岩藻聚... 岩藻聚糖是一种主要来源于褐藻和海洋软体动物的硫酸酯化多糖。岩藻聚糖的结构复杂并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备受关注,但其分子量较大难被吸收。相比较而言,低分子量的岩藻聚糖和寡糖更易于被吸收且具有同等或更优的生物活性。因此,岩藻聚糖的降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降解岩藻聚糖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化学降解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工业化推广应用等独特的优势。当前,化学降解方法主要包括酸降解法和自由基降解法。酸降解法使用的试剂主要有盐酸、硫酸和三氟乙酸,而自由基降解法则主要利用过氧化氢产生的自由基对岩藻聚糖进行降解。本文主要针对化学降解岩藻聚糖的机制和条件进行综述,为低分子量岩藻聚糖和寡糖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聚糖 酸降解 自由基降解 低分子量岩藻聚糖 岩藻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降解法制备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冬月 刘海迪 +3 位作者 汲晨锋 辛国松 李文兰 郭守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81,共10页
岩藻聚糖是一类天然硫酸化修饰的主要由L-岩藻糖(6-脱氧-L-半乳糖)连接而成的多糖,该类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过去几十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多数聚焦在岩藻聚糖,而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 岩藻聚糖是一类天然硫酸化修饰的主要由L-岩藻糖(6-脱氧-L-半乳糖)连接而成的多糖,该类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过去几十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多数聚焦在岩藻聚糖,而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具有更好的水溶解性和生物活性。通过降解岩藻聚糖获得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的方式有多种,酶降解法因具有水解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和副产物少等优点而倍受关注。该文对岩藻聚糖降解酶的分类、来源和制备,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的制备工艺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酶降解法制备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及其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聚糖 酶降解 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蛋白G-Avitag融合蛋白介导生物素对山羊IgG特异性位点偶联标记研究
3
作者 杜悦 张玉敏 +3 位作者 马兰 李梦冉 杨洪鸣 唐金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7-1781,共5页
目的:构建蛋白G C3结构域与Avitag标签肽的3个光敏融合蛋白,介导生物素对山羊IgG特异性位点偶联标记。方法:化学合成含琥珀密码子的蛋白G C3结构域与1个、2个及3个Avitag标签肽的DNA序列,亚克隆至pTXB1质粒构建3个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分别... 目的:构建蛋白G C3结构域与Avitag标签肽的3个光敏融合蛋白,介导生物素对山羊IgG特异性位点偶联标记。方法:化学合成含琥珀密码子的蛋白G C3结构域与1个、2个及3个Avitag标签肽的DNA序列,亚克隆至pTXB1质粒构建3个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分别与pEVOL-pBpF质粒共转化至感受态菌E.coli BL21,利用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制备光敏C^(Bpa)-Avi‐tag、C^(Bpa)-(Avitag)_(2)及C^(Bpa)-(Avitag)_(3)融合蛋白,目的蛋白经金属亲和层析纯化、Avitag/BirA酶体系生物素化后,通过SDS-PAGE电泳、对照实验及竞争ELISA考察其与山羊IgG的共价偶联效率、偶联位点及偶联物抗原结合特性。结果:成功构建3个表达载体并表达设计的3个目的光敏融合蛋白,C^(Bpa)-Avitag、C^(Bpa)-(Avitag)_(2)、C^(Bpa)-(Avitag)_(3),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生物素化融合蛋白C^(Bpa)-Bn与山羊IgG重链偶联效率为85%,且特异性偶联抗体Fc位点;偶联后抗体保持了其抗原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C^(Bpa)-Avitag、C^(Bpa)-(Avitag)_(2)及C^(Bpa)-(Avitag)3融合蛋白,实现了生物素对山羊IgG的Fc位点偶联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G 山羊IgG 可生物素化标签肽 光亲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苦丁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袁浩铭 陈心茹 +2 位作者 刘宇颂 王鑫雨 厉彦翔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0-1169,共10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苦丁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苦丁茶抗NAFLD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苦丁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苦丁茶抗NAFLD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实验验证中,检测关键活性成分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HepG2细胞或AML-12细胞活性、脂质沉积、细胞凋亡和核心靶点表达的影响。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槲皮素(quercetin,QE)、山柰酚(kaempferol,KMP)等苦丁茶有效成分9个,治疗NAFLD潜在靶点101个。PPI网络筛选获得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V-Rel avian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A,RELA)等核心靶点8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对营养水平的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相关,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体外实验证实,苦丁茶活性成分QE与KMP可明显改善PA刺激的HepG2细胞和AML-12细胞活力下降。并且,QE与KMP能够显著抑制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和细胞凋亡。此外,QE与KMP能够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P53和RELA表达。综上所述,苦丁茶可能通过QE与KMP等活性成分调控核心靶点TP53和RELA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苦丁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自由基自旋标记川芎嗪的合成及抗辐射性能评价
5
作者 于清华 吕文静 +1 位作者 吕美 王利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6-1081,共6页
设计合成氮氧自由基自旋标记川芎嗪(NTMP),研究其抗辐射性能。通过川芎嗪甲醛与四甲基羟胺反应合成了4,4,5,5-四甲基-2-(3,5,6-三甲基吡嗪)咪唑烷-1,3-二醇,利用高碘酸钠氧化制备得到了NTMP。通过红外光谱、核磁、质谱表征证实NTMP成功... 设计合成氮氧自由基自旋标记川芎嗪(NTMP),研究其抗辐射性能。通过川芎嗪甲醛与四甲基羟胺反应合成了4,4,5,5-四甲基-2-(3,5,6-三甲基吡嗪)咪唑烷-1,3-二醇,利用高碘酸钠氧化制备得到了NTMP。通过红外光谱、核磁、质谱表征证实NTMP成功合成。评价了NTMP的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MTEC1)的细胞的毒性,辐射前和辐射后分别给药的抗辐射性能,以及100 mg·kg^(-1)的NTMP的小鼠生存率。NTMP对MTEC1细胞在0.1~1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辐射前和辐射后给药对MTEC1细胞均有较好的辐射损伤保护作用。小鼠生存率实验表明NTMP在照射后给药(存活率60%)的抗辐射性能优于辐射前给药(存活率43%)。NTMP在体内外具有较好的辐射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氮氧自由基 抗辐射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冬青苷D抑制肝细胞脂质沉积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薛彩彩 厉彦翔 +2 位作者 乔秀梅 彭金咏 王金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8-1694,共7页
目的探讨苦丁冬青苷D(kudinoside D,KD-D)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ML-12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PA组、PA+KD-D 20μmol·L^(-1)组、PA+KD-D 40μmol·L^(-1)组和PA+KD-D 80μmol&#... 目的探讨苦丁冬青苷D(kudinoside D,KD-D)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ML-12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PA组、PA+KD-D 20μmol·L^(-1)组、PA+KD-D 40μmol·L^(-1)组和PA+KD-D 80μmol·L^(-1)组。除Control组外,其他各组细胞加入PA(0.4 mmol·L^(-1))孵育24 h,KD-D在PA加入前1 h给予。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肝细胞脂质沉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族;MitoSOX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结果不同浓度KD-D明显改善PA诱导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与Control组比较,PA组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增加;与PA组比较,KD-D不同浓度干预的细胞内红色脂滴减少。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提示,KD-D减少P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改善超微结构。此外,KD-D明显降低PA诱导的细胞活性氧水平(P<0.01),降低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含量(P<0.01)。结论KD-D可抑制P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冬青苷D AML-12细胞 棕榈酸 脂质沉积 氧化应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3D色谱固定相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染发剂中多种限用和禁用成分
7
作者 张鹏 李宽 +2 位作者 周进 韩玮娜 和永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0-995,共6页
染发剂(hair dyes,HDs)主要成分为多种苯系物、胺类和酚类化合物,具有致敏性、致畸变性和致癌性等危害,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传统的分析检测方法和商品化色谱柱大多存在定性难度大或定量不准确等问题,亟需开发分析检测新技术和新型... 染发剂(hair dyes,HDs)主要成分为多种苯系物、胺类和酚类化合物,具有致敏性、致畸变性和致癌性等危害,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传统的分析检测方法和商品化色谱柱大多存在定性难度大或定量不准确等问题,亟需开发分析检测新技术和新型固定相。同时,染发剂成分复杂、基质干扰较大,需要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本研究基于3D非极性刚性结构单元三蝶烯(TP),结合极性柔性链聚乙二醇(PEG),设计、合成了蝶烯衍生物TP-PEG,作为色谱柱固定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分析了22种染发剂成分,并对4种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该固定相由非极性3D刚性结构和柔性链状极性结构两部分构成,具有“刚柔并济”的结构特点,扩大了对非极性和极性分析物的选择范围。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分析物在该固定相上均展现了尖锐、对称的峰形,且22种分析物在该色谱柱上都达到了基线分离,为染发剂各成分的检测分析提供了保障。结果表明,22种染发剂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85。各染发剂成分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9.2%~103.2%,RSD均小于5%。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效率高,准确性好,验证了新型固定相优异的分离性能以及建立的GC-MS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3D固定相 三蝶烯 染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碱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姜新宇 李文涛 +3 位作者 宁宇 袁浩铭 王金红 孙善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8期1497-1503,共7页
探讨植物荜茇活性成分之一胡椒碱(piperine,PIP)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雄性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I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探讨植物荜茇活性成分之一胡椒碱(piperine,PIP)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雄性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I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肝脏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IL-18含量,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免疫荧光检测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Keap1和NRF2蛋白表达。结果发现,PIP降低小鼠血清AST、ALT、TG、TC和AKP含量,降低肝脏IL-6、IL-1β、IL-18和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含量(P<0.05,P<0.01)。PIP改善肝脏形态学异常,同时降低肝脏Keap1表达,增加NRF2表达(P<0.05,P<0.01)。综上所述,PIP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碱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