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眼库供体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姜晓月 庄晓云 +4 位作者 杨彪 高利 高华 史伟云 李素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0-738,共9页
目的分析角膜移植手术前后眼库供体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山东省眼库获取的用于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和内皮移植术(EK)的118枚供体角膜,其中99枚(占83.90%)用... 目的分析角膜移植手术前后眼库供体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山东省眼库获取的用于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和内皮移植术(EK)的118枚供体角膜,其中99枚(占83.90%)用于PKP,19枚(占16.10%)用于EK,分析眼库捐献者基本信息及角膜质量检测结果,与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的内皮细胞密度(ECD)进行对比,观察手术前后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分析导致角膜ECD和形态改变的因素。结果在采用PKP的99枚供体角膜中,不同年龄组术前眼库供体ECD和术后1个月植片EC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136、5.936,均P<0.01),其中31~60岁组和>60岁组术前供体ECD和术后1个月植片ECD均低于0~30岁组,>60岁组术前供体ECD和术后1个月植片ECD均低于31~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供体死亡原因组术前眼库供体EC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4,P<0.01),其中外伤意外组术前眼库供体ECD均高于心脑血管疾病组、慢性器官衰竭组和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死亡-取材时间≤6 h组术前眼库供体ECD为(2577.66±284.63)个/mm^(2),高于>6 h组的(2372.46±399.75)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P<0.05)。术后1个月,不同保存-手术时间组EC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01,P<0.01),其中≤3 d组植片ECD均高于>3~6 d组和>6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K组术前供体角膜ECD明显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P<0.01)。术后1个月PKP组植片ECD明显高于E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6,P<0.01)。PKP组和EK组ECD下降率分别为7.14%(0.01%,17.69%)和31.07%(22.11%,4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69,P<0.01)。与无黑区组相比,有黑区组PKP术前眼库供体EC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9,P=0.011);术后1个月,2个组E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9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存-手术时间>6 d、供体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是影响供体角膜内皮出现黑区的危险因素(OR=9.038,P=0.030;OR=6.577,P=0.018)。结论捐献者年龄越大,ECD越低;供体组织保存-手术时间的延长(>6 d)是导致角膜移植术后ECD下降的主要因素,EK术后早期ECD下降率明显高于PKP。保存-手术时间>6 d及供体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是影响供体角膜内皮出现黑区的主要危险因素,生理性角膜黑区对术后ECD可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细胞 眼库 角膜移植术 穿透角膜移植术 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醋酸泼尼松龙点眼对HBV携带者白内障术中疼痛及房水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田帅 唐婷婷 +1 位作者 张景尚 万修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醋酸泼尼松龙干预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白内障术中疼痛及房水中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携带HBV的白内障患者36例。所... 目的探讨术前醋酸泼尼松龙干预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白内障术中疼痛及房水中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携带HBV的白内障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醋酸泼尼松龙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于术前3 d分别使用0.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联合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0.3%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时,采集房水样本,采用人细胞因子抗体阵列检测技术对房水中细胞因子进行检测。采用Wong-Baker量表和术中疼痛表现记录表评估患者术中疼痛程度。结果醋酸泼尼松龙组患者房水样本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5、-2.286、-2.208、-2.134,均P<0.05)。醋酸泼尼松龙组中明显疼痛的比例为16.7%(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7,P<0.05)。醋酸泼尼松龙组患者术中疼痛表现得分为1(1,2)分,低于对照组的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2,P<0.05)。结论术前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进行抗炎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房水中炎性因子水平并减轻HBV携带者白内障术中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炎性因子 白内障 醋酸泼尼松龙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