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1
作者 张铭 王文娟 +4 位作者 郝问 陈吉彬 夏伟 邵一兵 王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风险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表明,OS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起始、演变过程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此,本...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风险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表明,OS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起始、演变过程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此,本文将从OSA与ACS的临床研究现状、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趋势与方向的展望等维度展开综述,以期深入挖掘并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复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进展
2
作者 侯恩静(综述) 刘丽萍(校对)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43-747,共5页
核仁磷酸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1)突变是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dult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核心分子标志,是监测白血病亚临床水平即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理想靶点,对疾病分型、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具... 核仁磷酸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1)突变是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dult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核心分子标志,是监测白血病亚临床水平即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理想靶点,对疾病分型、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整合近期研究进展,讨论靶向治疗、化疗联合CD33单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临床适用范围,强调MRD动态监测在优化长期管理中的价值。特别关注NPM1突变AML的耐药机制,如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髓系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 1,MCL-1)失衡、代谢适应及中国人群(突变频率、共突变谱、治疗反应)的特点。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NPM1突变的分层诊疗框架,同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PM1突变 危险分层 靶向治疗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娜娜 张美刚 +2 位作者 陈湘磊 赵利 吴翠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布鲁氏菌病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是否有脊柱受累,将其分为脊柱受累组和无脊柱受累组,通过多因素log...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布鲁氏菌病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是否有脊柱受累,将其分为脊柱受累组和无脊柱受累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59例,单纯布鲁氏菌病患者65例。脊柱受累组患者年龄≥55岁(χ^(2)=17.71)、从发病到确诊时间≥30 d(χ^(2)=26.17)、腰痛(χ^(2)=52.71)多于无脊柱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无脊柱受累组头痛患者多于脊柱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5);脊柱受累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2.94)、血小板计数(PLT)(t=122.00)、血沉(ESR)(Z=-6.74)、C反应蛋白(CRP)(Z=-5.74)、白介素-6(IL-6)(Z=-2.08)均高于无脊柱受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脊柱受累组乳酸脱氢酶(LDH)低于无脊柱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院外症状时间≥30 d(OR=6.265,95%CI 1.181~33.241)、有腰痛症状(OR=14.885,95%CI 3.144~70.472)、PLT升高(OR=1.013,95%CI 1.004~1.023),ESR升高(OR=1.053,95%CI 1.008~1.100)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分析的最佳截断值为PLT>278.5×10^(9)/L(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59.3%),ESR>16.5 mm/h(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86.4%),二者联合诊断时,AUROC为0.891(95%CI 0.831~0.950),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84.7%。结论当布鲁氏菌病患者出现腰痛症状、从发病到确诊时间≥30 d并伴ESR、PLT明显升高时,建议完善腰椎磁共振检查排除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临床特征 独立临床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天阳 徐文秀 +2 位作者 秦昕宇 邢雪雪 毕玫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6-672,共7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易导致新生儿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在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类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易导致新生儿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在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类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关于铁死亡与新生儿HIBD的研究逐年增多,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新生儿H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有研究指出维生素K2,特别是甲萘醌-4(MK-4)可以通过抑制铁死亡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简要综述铁死亡在新生儿HIBD及小胶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并展望维生素K2,特别是MK-4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新生儿HIBD预后的可能,以期提供一种更加经济、安全且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铁死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甲萘醌-4 小胶质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特殊耳部影像学表现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5
作者 唐宇 张传腾 +4 位作者 王媛 曹海南 李永团 刘文君 高娴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46,共3页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是一种多系统免疫性疾病,该病以肉芽肿、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特征,通常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累及耳部者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以耳科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是一种多系统免疫性疾病,该病以肉芽肿、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特征,通常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累及耳部者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以耳科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描述了该患者特殊的颞骨CT、MRI影像学表现,以提供临床诊断该病的影像学线索,减少临床误诊、漏诊及延误治疗。本研究经青岛市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5-KY-005),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颞骨CT 核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杨笑 孟媛媛 +2 位作者 杨靖仪 王书函 张立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AIS且进行静脉溶栓的37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CSVD影像负荷评分,根据溶栓14 d后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预后良好组(≧18%)和预后不良组(<18%),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静脉溶栓的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压、AIP指数、TyG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CSVD影像负荷评分≧2分(P<0.05)是影响AIS溶栓患者的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SVD影像负荷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74%;AIP AUC为0.95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1.7%;TyG指数AUC为0.918,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82.7%结论AIP、TyG指数、CSVD影像负荷评分可作为评价静脉溶栓后AIS患者早期预后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预后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脑小血管病影像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联合转录组测序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组织细胞通信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雅婷 赵春峰 +2 位作者 王文晶 蒋晓迪 姜雅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房角细胞类型和细胞通信模式变化。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数据集GSE231749(包含POAG的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和健康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分别设为POAG组...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房角细胞类型和细胞通信模式变化。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数据集GSE231749(包含POAG的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和健康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分别设为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采用R包“Seurat”对数据进行降维、聚类、分群和可视化,并通过R包“CellChat”进行了细胞通信分析,确认POAG组和健康对照组细胞通信模式的差异。同时,联合GEO数据库中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集GSE27276(包含POAG的人类房角组织样本17例和健康人房角组织样本19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的差异基因分析,确定具体的细胞通信信号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细胞类型无明显差异,均可分为小梁网细胞、巨噬细胞、黑素细胞、周细胞、施莱姆氏管细胞、有髓施万细胞、无髓施万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细胞间通信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POAG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D74、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HBB等通信概率显著上调,分泌型磷蛋白1(SPP1)-(ITGA8+ITGB1)、SPP1-(ITGA4+ITGB1)、IGF2-IGF2R、CCL8-CCR1、CCL8/26/24/2-ACKR2等信号明显下调;RNA-seq分析证实,POAG组HBB、HBD、HBA、CD74等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小梁网组织中通过MIF/CD74信号上调、SPP1-(ITGA8+ITGB1)、SPP1-(ITGA4+ITGB1)信号下调共同参与纤维化过程,这可能是POAG潜在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RNA测序 单细胞分析 细胞间通信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分泌型磷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与“3+7”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崔娜 王丽静 袁长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与强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接受治疗且可评估疗效的76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与强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接受治疗且可评估疗效的76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接受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或阿扎胞苷)治疗,对照组接受“3+7”强化疗方案。临床观察主要终点为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i)、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总反应率(ORR),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2疗程后CR+CRi率分别为71.05%、65.79%,ORR分别为81.58%、78.95%;在对应方案全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R+CRi率分别为73.68%、78.95%,ORR分别为81.58%、84.2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疗程后两组发生治疗后骨髓抑制比例、程度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持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在众多不良反应中,两组仅感染及低钾血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2.11%、15.79%,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73.68%、94.74%。观察组患者的中位OS为13.13(1.67-53.6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为16.60(0.57-59.67)个月。结论: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组发生治疗后骨髓抑制程度低,但恢复时间长,其缓解率不亚于“3+7”强化疗,且感染率更低,但是“3+7”强化疗方案组低钾血症发生率低,且该方案明显改善患者长期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维奈克拉 去甲基化 安全性 强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吸栓导管治疗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
9
作者 邵立凡 汲武广 +1 位作者 尚遂源 曹广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3-505,共3页
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是肾移植术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1],属于复杂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移植肾静脉回流受阻,肾脏实质水肿,严重影响移植肾脏功能,是肾移植术后灾难性并发症,甚至导致移植肾失去功能,最终造成肾移植手术失败。然... 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是肾移植术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1],属于复杂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移植肾静脉回流受阻,肾脏实质水肿,严重影响移植肾脏功能,是肾移植术后灾难性并发症,甚至导致移植肾失去功能,最终造成肾移植手术失败。然而,关于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原因仍存在争议。Angiojet取栓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合并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报道相对较少。2023年6月我科成功为1例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合并右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Angiojet取栓术治疗成功,右下肢肿胀明显减轻,肾功能逐渐恢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取栓术 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标志物INSM1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潘鑫源 郎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 INSM1)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已在过往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不同部位、不同级别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NENs)中,INSM1多展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 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 INSM1)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已在过往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不同部位、不同级别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NENs)中,INSM1多展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也有部分研究指出了其表达情况中存在不一致性。该文探讨INSM1在不同系统NENs及其他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肿瘤中的具体表达模式,分析其在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应用价值、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INSM1 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儿童肺隔离症疗效的Meta分析
11
作者 姚翔文 王成前 +2 位作者 雷一鸣 张正 王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5-682,共8页
目的手术是治疗儿童肺隔离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本研究通过对VATS和开胸的手术效果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VATS治疗儿童肺隔离症的有效... 目的手术是治疗儿童肺隔离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本研究通过对VATS和开胸的手术效果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VATS治疗儿童肺隔离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中关于VATS与开胸治疗儿童肺隔离症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之日至2024年7月;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纳入了6项回顾性研究,与开胸组相比,VATS手术时间[MD=-10.07,95%CI(-25.56,5.41),P=0.20]、术中出血量[MD=-33.47,95%CI(-63.19,-3.75),P=0.03]、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MD=-2.05,95%CI(-2.68,-1.42),P<0.00001]、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量[MD=-56.41,95%CI(-102.43,-10.40),P=0.02]、术后并发症[OR=0.39,95%CI(0.15,1.05),P=0.06]、术后住院时间[MD=-3.83,95%CI(-5.68,-1.98),P<0.0001]。结论VATS和开胸均为治疗儿童肺隔离症的有效术式,基于本Meta分析结果可以得出VATS是一种更先进、更安全的术式,比开胸更适合用于治疗儿童肺隔离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胸腔镜 META分析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和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王誉静 徐一心 +3 位作者 张丹丹 王姬 王毅 王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关系,并分析CSF1R是否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相关。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计划数据库... 目的探讨脑脊液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关系,并分析CSF1R是否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相关。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计划数据库中收集非痴呆成人的数据,根据NIA-AA标准将参与者分为4组(A-/TN-组、A+/TN-组、A+/TN+组和A-/TN+组),追踪AD不同病理阶段脑脊液CSF1R的动态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SF1R与AD生物标志物和认知的关系,并利用中介模型研究CSF1R与AD病理的潜在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1例非痴呆成人,与A+/TN-组相比,A-/TN+组(P<0.05)和A+/TN+组(P<0.05)脑脊液CSF1R水平增加。脑脊液CSF1R水平与脑脊液tau蛋白(P<0.001)、磷酸化的tau蛋白(P<0.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β淀粉样蛋白无相关性(P=0.123),在认知正常组和轻度认知障碍组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在轻度认知障碍组中,较高的脑脊液CSF1R水平与较低的认知水平相关(P<0.05)。此外,CSF1R和AD病理的关系部分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介导(19.3%~31.4%)。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CSF1R与AD生物标志物和认知存在关联,CSF1R可能通过sTREM2影响AD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和医疗在癌症儿童患者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13
作者 刘福惠 刘福泽 吕祖芳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缓和医疗作为一种有效提高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方法,在我国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仍处于破冰阶段。目前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接受缓和医疗的比例较低,尚缺乏对既往有关儿童恶性肿瘤患儿的临终关怀方法的研究应用的有效整合,暂无明确的... 缓和医疗作为一种有效提高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方法,在我国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仍处于破冰阶段。目前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接受缓和医疗的比例较低,尚缺乏对既往有关儿童恶性肿瘤患儿的临终关怀方法的研究应用的有效整合,暂无明确的干预标准、统一的疾病不同进展阶段患儿相对应的缓和医疗指南。本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缓和医疗在儿科中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了缓和医疗在改善肿瘤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沟通及决策效率、降低住院成本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简要概述了缓和医疗在肿瘤患儿中实际实施中的应用障碍,能够为我国缓和医疗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儿童癌症患者深入开展缓和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临终关怀 癌症 恶性肿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状毛囊角化病
14
作者 罗青 王国颖 +1 位作者 赵平平 房现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3,共3页
报告1例线状毛囊角化病。患者男,28岁。皮肤左侧躯干及左下肢红褐色丘疹伴瘙痒1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侧躯干及左下肢可见粟粒至绿豆大红褐色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左侧腰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表皮内裂隙形成,可见... 报告1例线状毛囊角化病。患者男,28岁。皮肤左侧躯干及左下肢红褐色丘疹伴瘙痒1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侧躯干及左下肢可见粟粒至绿豆大红褐色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左侧腰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表皮内裂隙形成,可见角化不良细胞(圆体及谷粒);真皮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线状毛囊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角化病 线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因素和预后
15
作者 谢虹 王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4-741,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广泛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获益。然而,ICIs在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效果的同时,也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广泛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获益。然而,ICIs在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效果的同时,也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是严重的irAE之一,可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识别CIP的危险因素和寻找预测标志物对于实体瘤患者接受ICIs治疗的前期评估和全程监测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CIP的研究进展,包括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并讨论了CIP的管理和预测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无灌注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
16
作者 夏得喻 张金燕 +4 位作者 王明方 姜清敏 徐登瑞 石雅文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纳入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PDR患者33例(33眼,单纯PDR组)及NVG患者30例(30眼,PDR合并NVG组)。使用SS-OCTA进行眼底检查,并使用ImageJ软件手动勾画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NPA边界。视网膜按照两种方式分区,不同的同心圆分区: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分为四个象限: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象限。统计两组患者各分层、各分区的NPA面积及缺血指数(ISI),比较两组患者SCP层和DCP层不同同心圆和不同象限的NPA和ISI差异,分析NPA的分布特点以及NPA对NVG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DCP层NPA面积、ISI均大于SCP层(均为P<0.001);PDR合并NVG组患者SCP、DCP层的NPA面积、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01)。(2)在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象限,PDR合并NVG组患者SCP层、DCP层的NPA面积和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和DCP层中,颞下象限的NPA面积最大(均为P<0.01)。(3)两组患者在SCP层及DCP层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DCP层中不同环形分区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经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CP层、DCP层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其他区域(均为P<0.05),环区9-12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均为P<0.05),其余环形区域的NPA面积、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ISI与PDR继发NVG的风险均呈负相关(P=0.036、0.038)。D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和ISI增大是PDR继发NVG的危险因素,并增加其发生风险(P=0.029、0.028)。结论PDR患者DCP层鼻下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增加是继发NVG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无灌注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的预测和诊断
17
作者 谢虹 王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3-798,共6页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主的免疫治疗在激活T细胞、解除免疫抑制的同时可诱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随着ICI在实体瘤中的广泛应用,irAE已成为临床常见问题,严重影响免疫治疗持续获益和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应用ICI前需进行患者基...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主的免疫治疗在激活T细胞、解除免疫抑制的同时可诱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随着ICI在实体瘤中的广泛应用,irAE已成为临床常见问题,严重影响免疫治疗持续获益和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应用ICI前需进行患者基线评估,如对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病毒感染等特殊人群评估获益与风险。同时,irAE的预测及早期识别很重要,应结合临床因素,如基础性疾病、既往用药及治疗史;宿主因素,如肠道菌群及特定基因多态性;以及生物标志物,包括肿瘤突变负荷、炎症指标、自身抗体等综合预测irAE。此外,irAE的早期症状,如乏力、咳嗽、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等需要与感染、肿瘤进展、非ICI相关的不良反应鉴别。irAE属于排除性诊断,还需借助影像、病理及多学科会诊等手段鉴别。积极开展irAE的机制研究及前瞻性临床试验有助于推动irAE的精准预测与治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 预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GAS-STING通路和突触融合蛋白17介导的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航 高安邦 +2 位作者 倪莹 马跃 高名同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9-485,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可进一步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其预后。自噬在CIRI的病理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其不同的激活程度以及在CIRI的不同时期,可对脑组织产生保护或损伤...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可进一步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其预后。自噬在CIRI的病理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其不同的激活程度以及在CIRI的不同时期,可对脑组织产生保护或损伤的相反作用。环鸟苷酸-腺苷酸合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通路是先天免疫中重要的效应通路,突触融合蛋白17(syntaxin 17,STX17)是可溶性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因子附着蛋白受体亚家族成员,两者在CIRI过程中对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cGAS-STING通路和STX17在CIRI中调控自噬的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CIRI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通路 突触融合蛋白17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遗传学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吕丹月 高学帅 +5 位作者 张雪 王晨晨 霍菁 李伟 管英俊 陈燕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89,共5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光遗传学是指结合光学与遗传学手段,能够对特定神经元活动进行精确控制的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特异性、非侵入性和可逆性等优势。光遗传学的出现使研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光遗传学是指结合光学与遗传学手段,能够对特定神经元活动进行精确控制的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特异性、非侵入性和可逆性等优势。光遗传学的出现使研究者能够从运动神经元功能、信号转导以及神经回路变化等方面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ALS疾病潜在治疗策略提供新靶点。本文聚焦光遗传学在ALS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解析ALS发病机制提供新视角,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学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元 信号转导 神经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通过下调RhoA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凋亡
20
作者 王明山 刘纲 +2 位作者 李斌 王鑫 刘伟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4-499,共6页
目的:分析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6例GBM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 目的:分析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6例GBM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分析GBM组织中RhoA表达情况及与GB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A-172细胞及U-118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质粒)、Evo组(空载质粒+30μmol/L Evo)、RhoA组(pcDNA3.1-RhoA)和Evo+RhoA组(30μmol/L Evo+pcDNA3.1-RhoA)。采用CCK-8、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Evo对A-172及U-118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Evo对细胞中RhoA、ROCK、MMP-2及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hoA在GBM组织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Evo组可显著抑制A-172及U-118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与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中RhoA、ROCK、MMP-2及CyclinD1的蛋白表达(P<0.05);而Evo+RhoA组则可逆转Evo对GBM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同时逆转对GBM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吴茱萸碱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Rho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胶质母细胞瘤 RHOA 迁移 侵袭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