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栖霞黄燕底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靳立杰 李春稼 +5 位作者 张存艳 迟乃杰 王继林 高继雷 梁云汉 于春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胶东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基性—酸性脉岩和火山岩。其中,中基性脉岩因分布广泛,且与胶东地区成矿期为120 Ma的金矿成因相关而备受关注。前人对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 胶东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基性—酸性脉岩和火山岩。其中,中基性脉岩因分布广泛,且与胶东地区成矿期为120 Ma的金矿成因相关而备受关注。前人对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对于中基性脉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演化尚存争议。本次对胶东地区栖霞市黄燕底村一处闪长玢岩开展研究,根据闪长玢岩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佐证了前人得出的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的岩浆来自地幔源区,且受到俯冲板片流体影响的结论;同时得到闪长玢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38.5±1.7 Ma,佐证了前人关于胶东地区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的结论;同时获得大量继承锆石,结合大于5的La/Sm值,判断闪长玢岩岩浆活动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与前人认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 闪长玢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成因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孤岛镇为例
2
作者 王威 程行 +5 位作者 高旭波 田振环 刘春华 武占辉 李成城 孔淑琼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9-483,共15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经济区。查明区域地下水水质特征和成因机制对于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三角洲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山东省东营市孤岛镇为工作区,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和室...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经济区。查明区域地下水水质特征和成因机制对于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三角洲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山东省东营市孤岛镇为工作区,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和室内分析测试,系统地揭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黄河水、海水、地表水、微咸地下水和地下咸水与卤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_(3)·SO_(4)-Na·Ca、Cl-Na、Cl-Na、Cl·HCO_(3)-Na和Cl-Na型;(2)地表水和微咸水靠近硅酸盐端员,微咸水形成过程中主要发生了阳离子交换和硅酸盐岩溶解作用,同时受白云石和石膏溶解作用的影响,硅酸盐溶蚀起主导作用;(3)咸水主要受硅酸盐岩和蒸发岩溶蚀作用控制,卤水则主要受蒸发岩溶解作用影响,盐分来源均与海水入侵有关;(4)地下水中Cl^(-)的浓度分布大体趋势为从沿海区域向内陆逐渐降低,F^(-)的浓度分布大体趋势为从入海口位置往内陆延伸逐渐降低,Na^(+)、Mg^(2+)、Ca^(2+)和SO_(4)^(2-)的离子浓度分布与TDS浓度(溶解性固体总量)的分布规律整体一致,上述离子组分主要来源于古海水和现代海水入侵作用,而NH_(4)^(+)浓度的分布规律呈现相反的趋势,浓度变化主要受强烈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地下水水化学 水污染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文登ZKCW01干热岩钻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7
3
作者 江海洋 王树星 +3 位作者 康凤新 史猛 范振华 张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17-225,共9页
山东半岛属于中国干热岩潜力靶区之一。基于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热地质等资料,经大地电磁和可控源勘探,确定了干热岩钻孔位置。通过钻探、测井、取芯及岩矿分析测试,全面得到深部文登花岗岩体规模、裂隙储层空间分布、深部地温及... 山东半岛属于中国干热岩潜力靶区之一。基于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热地质等资料,经大地电磁和可控源勘探,确定了干热岩钻孔位置。通过钻探、测井、取芯及岩矿分析测试,全面得到深部文登花岗岩体规模、裂隙储层空间分布、深部地温及地温梯度、花岗岩热物性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等,建立干热岩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发电能力。研究区侵入岩、构造断裂发育,大地热流值为48~85mW/m2,地热异常区地温梯度为5.3~18.59℃/100m,表明研究区具有非常好的深部地热能赋存条件。数值模拟揭示,对研究区4000m储层进行人工激励后,以30kg/s的注入速率,17℃的注入水,运行20年后,产出水温度从168℃降低到149℃,降低了11.3%;流动阻抗在上升至0.076MPa/(kg/s);年发电量3.7~3.4MW,高于法国Soultz的发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干热岩 发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班戈县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春玲 司维兵 +2 位作者 姚翔龙 刘海洋 祁生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虽然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难以评价和量化,承灾体数据难以调查和获取,区域风险评价的质量和精度一直不高,研究进展缓慢;更兼藏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山峰多为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虽然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难以评价和量化,承灾体数据难以调查和获取,区域风险评价的质量和精度一直不高,研究进展缓慢;更兼藏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山峰多为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研究程度极低,基础地质资料及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接近空白,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减灾防灾和应急管理的需求。本文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20年、2021年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基本查明了班戈县2.8×10^(4)km^(2)范围内地质灾害的数量、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并采用“信息量法”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全县地质灾害1∶50000的风险评价,对全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性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表明,班戈县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台面,地广人稀,地质灾害风险程度总体不高,承灾体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因此98%的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镇周边;此评价结果为班戈县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风险管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地质灾害 信息量法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莱芜垂阳矽卡岩型铁矿尾矿中关键金属钴综合利用评价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壮 高继雷 +9 位作者 马明 冯启伟 李春稼 李思远 李勇 林鲁军 付燕刚 高健翁 郝泽江 李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1224,共5页
1研究目的钴是高温合金、电池材料、防腐材料、磁性材料等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机械制造、汽车、化工农业、陶瓷等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从移动电子设备,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再到... 1研究目的钴是高温合金、电池材料、防腐材料、磁性材料等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机械制造、汽车、化工农业、陶瓷等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从移动电子设备,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再到电网储能,钴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重要组成,都是不可或缺。因此,钴被世界上众多国家列为21世纪重要的关键战略资源(Gulley et al.,2018)。现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钴资源进口国(95%依靠进口)和消费国(US Geological Survey,2018),而且钴资源紧缺,保障程度低(蒋少涌等,2019;许德如等,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莱芜 矽卡岩型铁矿 尾矿 关键金属 钴矿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拉宁灶火地区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靳立杰 周汉文 +5 位作者 刘伟 李春稼 王继林 武志敬 赵前 田明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0-1292,共13页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在东昆仑地区广泛出露,对恢复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风化作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特征。研究表明,...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在东昆仑地区广泛出露,对恢复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对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风化作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特征。研究表明,拉宁灶火沟地区的纳赤台群碎屑岩主要由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SiO_(2)含量为54.34%~76.06%,TFe_(2)O_(3)+MgO含量为3.25%~13.8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右倾模式,具有负δEu异常,无δCe异常。其较低的CIA值(53~74)和较高的ICV值(0.96~1.18)指示纳赤台群碎屑岩为干旱—温暖湿润气候下物源区母岩弱风化—中等风化的产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其主要物源应来自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的石英质沉积物源区和长英质火成物源区,且存在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经对比分析认为,新元古代中酸性岩浆岩、早古生代弧花岗岩以及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为其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赤台群碎屑岩组合 风化作用 构造背景 物源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李春稼 张洪瑞 +7 位作者 罗迪柯 靳立杰 高继雷 王子圣 梁云汉 贾鹏飞 刘伟 张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46,共16页
Inkisi组是刚果盆地西南缘最古老的沉积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红褐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杂砂岩。通过对安哥拉东北部Inkisi组长石砂岩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 Inkisi组是刚果盆地西南缘最古老的沉积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红褐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杂砂岩。通过对安哥拉东北部Inkisi组长石砂岩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为研究刚果盆地演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3个年龄峰值区间2350~1900 Ma、1150~850 Ma、850~500 Ma,最年轻的锆石峰值年龄为531±9 Ma,据此,笔者等认为Inkisi组的沉积时代上限应厘定为早寒武世。Inkisi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近源搬运特征,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主微量元素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本文认为,West Congo构造带为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主要物源区,Lufilian构造带、Angola地盾等是其次要物质来源,物源区构造环境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年龄 地层时代 岩石地球化学 Inkisi组 物质来源 安哥拉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淄博城市和近郊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代杰瑞 庞绪贵 +3 位作者 宋建华 董建 胡雪平 李肖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以淄博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并对其产生的生态环境... 以淄博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并对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g、Cd、S、Pb、Se、Org 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明显大于深层,二者间相关性较差,且表层土壤存在明显碱化特征,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影响;单因子评价Cd、Cu、Hg、Ni、Zn都出现污染,其中Cd污染面积最大,达到5.11%,综合污染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污染土壤占9.84%,其形成可能与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有关;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强的重金属是Hg、Cd,局部地段已经达到强、极强潜在生态危害水平,综合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水平整体表现为中等,其轻微、中等、强、很强生态危害的比例分别为29.32%、55.02%、12.85%、2.81%,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强、很强潜在生态危害区分布与各类工业空间布局相吻合,种植的蔬菜中Cd、Pb、Zn、Hg等重金属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需加强对土壤及农产品进行协同监测与评价,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影响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淄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地下水氟富集规律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春华 王威 +5 位作者 杨丽芝 朱恒华 郭艳 马瑜宏 郭晶 刘柏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2-1972,共11页
本文以生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分布典型、地下水类型分布全面的山东省全境为研究区,依托2006~2016年间采集的4321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水化学平衡体系分析,详细研究了山东省高... 本文以生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分布典型、地下水类型分布全面的山东省全境为研究区,依托2006~2016年间采集的4321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水化学平衡体系分析,详细研究了山东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浅层高氟地下水集中连片分布于胶莱盆地和鲁西南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地带,地下水氟含量超过1mg/L的分布面积13227km^(2),最大值22mg/L;深层承压孔隙水高氟区集中分布于平原盆地中心的德州、滨州、菏泽等地深层承压孔隙水水位降落漏斗区,氟含量超过2mg/L的分布面积15086km^(2),最大值7.5mg/L,地下水开采是驱动深层承压孔隙水氟富集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地下水氟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深层承压孔隙水、浅层松散岩类孔隙水、侵入岩变质岩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深层承压孔隙水F-含量与Ca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其他类型地下水F-含量与Ca2+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综合得出:山东省高氟地下水形成受地貌与地质构造部位、含水介质地球化学特性、人类地下水开采等三方面因素共同驱动,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物质来源,淋滤、蒸发浓缩、水岩相互作用使得地下水氟含量进一步升高,氟-钙拮抗作用机制最终决定地下水中氟含量。此研究揭示了控制不同类型地下水氟富集的关键因素,深化了氟在地下水中化学行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富集 驱动机制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页岩气储层特征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春池 彭文泉 +8 位作者 胡彩萍 李政 高兵艳 李志民 张文 王英鹏 高华丽 张贵丽 宋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21-3435,共15页
山东省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层系多、类型多、分布范围广,为探寻页岩气有利储集层系和分布范围,以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富有机质泥页岩岩性特征,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氯仿沥青"A"、干酪根类型、镜质组反射率等... 山东省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层系多、类型多、分布范围广,为探寻页岩气有利储集层系和分布范围,以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富有机质泥页岩岩性特征,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氯仿沥青"A"、干酪根类型、镜质组反射率等有机地化特征,孔隙度、渗透率、矿物成分、岩石密度等岩石物性特征,含气性特征等,对山东省页岩气赋存层位、生成的物质基础、热演化程度、储层特征等形成了系统认识。认为: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新生界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岩石脆性矿物含量高,为页岩气有利储层;利用页岩气储层分布面积、泥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镜质组反射率、含气性等相关评价参数,计算了山东全省页岩气资源潜力为14177.97×10^8m^3,优选了9个页岩气有利区,其中鲁西南有利区、阳谷-茌平有利区、黄河北有利区、贾镇潜凹陷有利区属海陆交互相泥页岩储层,泥页岩层系分布于石炭系—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潍北凹陷有利区、东营凹陷有利区、沾化凹陷有利区、车镇-沾化凹陷有利区、临邑有利区属湖相泥页岩储层,泥页岩层系分别分布于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为今后页岩气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泥页岩 储层特征 资源潜力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泰莱盆地及章丘市土壤中硒的成因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宗军 崔浩浩 +1 位作者 庞绪贵 孙文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133-19135,19138,共4页
通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山东省泰莱盆地及章丘市等地分布有富硒土壤,其最大硒含量达到4.31 mg/kg。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硒含量除了与成土母质有关外,还存在靠近人类聚居地及煤炭矿山附近偏高、远离则含量降低的趋势。当地含... 通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山东省泰莱盆地及章丘市等地分布有富硒土壤,其最大硒含量达到4.31 mg/kg。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硒含量除了与成土母质有关外,还存在靠近人类聚居地及煤炭矿山附近偏高、远离则含量降低的趋势。当地含煤地层石炭系、二叠系均具有富硒特征,白垩系硒含量也较高。土壤中富硒除了与成土母质、成土条件有关以外,可能与燃煤、煤灰排放、煤炭开采活动有关,具有污染成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燃煤 生态地球化学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赋煤特征与聚煤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奎峰 李文平 赵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为揭示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赋煤特征及聚煤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学为指导,结合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赋煤特征、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为五图群李家崖组,其赋存于受断裂控制的... 为揭示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赋煤特征及聚煤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学为指导,结合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赋煤特征、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古近纪煤系地层为五图群李家崖组,其赋存于受断裂控制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中,为煤层与油页岩互层的沉积建造;盆缘断裂构造活动主控黄县聚煤断陷盆地的充填沉积和演化,断陷盆地为陆相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沉积体系可划分出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水下扇体系、滨浅湖-深湖浊积扇体系,以辫状河体系聚煤最为强烈,盆地水域体制的变化控制聚煤作用的发生,聚煤易发生在盆缘断裂活动比较稳定,地形差异较小,盆地水域扩张时期的滨湖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 煤岩特征 断陷盆地 沉积体系 聚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页岩气有利勘探层系与资源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春池 彭文泉 +2 位作者 高兵艳 于得明 杨长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3,共7页
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能源,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主要以游离气、吸附气和溶解气等多种形式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利用地球化学、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地分析山东省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认为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的上古生界山西... 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能源,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主要以游离气、吸附气和溶解气等多种形式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利用地球化学、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地分析山东省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认为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的上古生界山西组—太原组海陆交互相泥页岩、Ⅱ—Ⅲ型的新生界孔二段湖相泥页岩和Ⅰ—Ⅱ型的新生界沙四段—沙三段湖相泥页岩是山东省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层系。以钻探参数井的现场解析气数据为基础,建立以总有机碳含量计算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的湖相和海陆交互相泥页岩、以气油比计算干酪根类型为Ⅰ—Ⅱ型湖相泥页岩的适用于山东省的含气量计算模型。基于已确定的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估算山东省页岩气有利区的资源量为1.42×10^(12)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勘探层系 含气量 资源评价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近海砂矿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玉臣 方长青 +2 位作者 刘长春 杨承海 王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3,共5页
根据砂矿产出的宏观海洋环境、矿种、形成时代、成矿作用和微地貌形态等要素,将山东省主要近海砂矿划分为2大类、13类、32亚类。初步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种有建筑用砂、石英砂、锆石、贝壳、球石、砂金等6个矿种,各类砂矿床约计86个。... 根据砂矿产出的宏观海洋环境、矿种、形成时代、成矿作用和微地貌形态等要素,将山东省主要近海砂矿划分为2大类、13类、32亚类。初步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种有建筑用砂、石英砂、锆石、贝壳、球石、砂金等6个矿种,各类砂矿床约计86个。主要分布在莱州湾—荣成—青岛—岚山头一带的滨、浅海地区。近海砂矿资源将是山东省利用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砂矿 类型 分布 海洋环境 地貌 成矿作用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哥拉西北部CONDA地区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15
作者 周永刚 张洪瑞 +6 位作者 刘治博 罗迪柯 贾鹏飞 于春楠 王子圣 李春稼 靳立杰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1,共15页
本文对安哥拉西北部CONDA地区A型花岗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990±12)Ma,表明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造山纪。样品富SiO... 本文对安哥拉西北部CONDA地区A型花岗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990±12)Ma,表明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造山纪。样品富SiO_(2)(65.20%~70.57%)、K_(2)O+Na_(2)O(6.43%~8.33%),中等的A/CNK(0.94~1.02),w(Al_(2)O_(3))、w(CaO)、w(MgO)分别为13.74%~15.43%、1.84%~3.52%、0.69%~1.75%,K_(2)O/Na_(2)O为1.35~1.51,w(K_(2)O)为3.66%~4.86%,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中等((La/Yb)_N为11.03~30.27),Eu总体表现为负异常(δEu为0.56~1.02),Ce异常不明显(δCe为0.90~1.06)。样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K等,亏损Ba、Sr、Eu,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具有高的Zr、Y、Nb、Ga、Ce含量,Rb/Nb(6.42~10.12)、Y/Nb(1.16~2.31)、10~4Ga/Al值均>2.6,较高的Zr饱和温度(816.0~850.1℃),表明岩体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征。岩浆源区压力较低、温度较高,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CONDA地区的A2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作用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古元古代 A型花岗岩 安哥拉CONDA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城安驾庄岩溶型地热氡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
16
作者 白新飞 胡彩萍 +7 位作者 宋津宇 杨时骄 郄亮 张军 于超 洪欢仁 王涛 宋亮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99,339,共18页
以安驾庄地热田内地热井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Durov图等多种图解、离子组分比率特征、矿物饱和指数计算等方法深入分析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并采取土壤氡气测量、水氡测试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测量等手段,结合地热地质背景综合研究该地... 以安驾庄地热田内地热井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Durov图等多种图解、离子组分比率特征、矿物饱和指数计算等方法深入分析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并采取土壤氡气测量、水氡测试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测量等手段,结合地热地质背景综合研究该地热氡泉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地热水属于SO_(4)·Cl-Na·Ca型,为氟-偏硅酸-氡复合型热矿水,其水化学演化主要受蒸发盐类矿物与碳酸盐类矿物溶解共同控制,硅酸盐矿物溶解参与其中,并受阳离子交换作用制约;地热氡泉形成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四元聚热特征:断裂带深循环水热对流传导聚热、大地热流毯状传导聚热、地震活动生热及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断裂构造破碎带为地热水与氡的运移与富集的优势通道;隐伏富铀S型花岗岩或铀矿化是氡的主要来源;断裂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为氡析出提供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氡泉 复合型热矿水 四元聚热 断裂构造 S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硅等同位素在济南岩体西部岩溶地热流体循环中的指示意义
17
作者 白新飞 朱立新 +10 位作者 胡彩萍 宋津宇 杨时骄 彭文泉 徐蒙 赵彤 于超 宋亮 王涛 洪欢仁 董娜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6-2438,共13页
济北地热田作为鲁西隆起地热区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深受济南岩体的影响,以往研究在地热流体同位素分析方面尚存欠缺。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深入揭示济南岩体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采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对... 济北地热田作为鲁西隆起地热区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深受济南岩体的影响,以往研究在地热流体同位素分析方面尚存欠缺。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深入揭示济南岩体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采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地热流体中D、^(18)O、^(3)H、^(14)C、^(34)S、^(30)Si等多种同位素进行精确测定,并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热流体循环特征,综合分析同位素在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变化规律和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D、^(18)O同位素研究指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热流体的主要补给源,通过同位素高程效应计算和热储层埋深修正确定研究区南侧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裸露山区是主要补给区;氘盈余与3H、14C测年结果清晰指示出济南岩体西部岩溶地热流体的循环途径为南部山区补给区→济南岩体侵入区→灰岩条带区→灰岩隐伏区;^(34)S和^(30)Si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地热流体中同位素的形成机制及与热储层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受济南岩体影响,地热流体循环途径及水-岩作用在不同区域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不仅深化了济南岩体对地热流体循环机制的重要影响作用,而且为济北地热田岩溶地热流体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岩体 同位素 补给区 循环途径 水-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腹地公元750年以来的环境演化及地层划分
18
作者 田臣龙 徐凤琳 田鹏飞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83,共13页
梁山泊遗迹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和区域沉积环境分析,是梁山泊遗迹内工程开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梁山泊遗迹范围内ZK1~ZK4孔岩心为基础,通过沉积物岩性、粒度、孢粉等指标分析,结合^(14)C测年数据建立的地层框架,提出... 梁山泊遗迹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和区域沉积环境分析,是梁山泊遗迹内工程开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梁山泊遗迹范围内ZK1~ZK4孔岩心为基础,通过沉积物岩性、粒度、孢粉等指标分析,结合^(14)C测年数据建立的地层框架,提出了该地区新的地层划分方案,还原了黄淮海平原腹地1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区域上地层岩性、沉积环境、生物群落及地质年龄四方面的对比,将梁山泊第Ⅰ段及第Ⅱ段划分为白云湖组,第Ⅲ段、第Ⅳ段及第Ⅴ段划分为巨野组。梁山泊第Ⅰ段地层(750~900 AD)沉积环境为浅水沼泽沉积环境,气候寒冷干燥;第Ⅱ段地层(900~1200 AD)沉积环境为扰动深水湖泊相沉积环境,气候由寒冷干燥转温暖湿润;第Ⅲ段地层(1200~1300 AD)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沉积环境,气候温暖湿润;第Ⅳ段地层(1300~1500 AD)沉积环境从稳定深水湖泊相沉积环境到扰动深水湖泊相沉积,气候由温暖湿润变为寒冷干燥;第Ⅴ段地层(1500 AD至今)沉积环境从由深水湖泊相转为河流相,气候寒冷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层划分 白云湖组 巨野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氚同位素的济南泉域地下水更新能力研究
19
作者 孟庆晗 邢立亭 +6 位作者 彭凯 朱文峰 刘连 何强 徐冰 潘潍艳 宋其峰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更新能力,基于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氚同位素衰减模型,分析泉水及不同层位地下水年龄,以此精确阐明地下水及泉水年龄和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径流排泄区寒武系地下水年龄在22~85 a,奥陶系地下水年龄在3~22 a,... 为探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更新能力,基于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氚同位素衰减模型,分析泉水及不同层位地下水年龄,以此精确阐明地下水及泉水年龄和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径流排泄区寒武系地下水年龄在22~85 a,奥陶系地下水年龄在3~22 a,地下水更新能力随深度递减,深层含水层循环能力较弱,在地下水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对深层地下水的保护;(2)根据泉水优化模型测得现泉水年龄为15 a,且近30 a泉水年龄逐渐减小,泉水贡献重心逐渐向浅部补给源转变,这既反映现阶段人工补源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又表明深层含水层破坏后恢复缓慢,导致枯水期泉水位仍逼近警戒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域 氚浓度 衰减模型 地下水年龄 循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哥拉地盾Quibala斑状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对Columbia超大陆演化的制约
20
作者 靳立杰 张洪瑞 +6 位作者 罗迪柯 贾鹏飞 刘伟 王子圣 李金镇 周永刚 江振国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9-1222,共14页
2.1~1.8 Ga发生了全球范围的Columbia超大陆汇聚事件,导致Congo克拉通与S2o Francisco克拉通沿Eburnean造山带发生汇聚。作为Congo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哥拉地盾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构造-岩浆事件。本文对安哥拉地盾Quibala地区的斑状... 2.1~1.8 Ga发生了全球范围的Columbia超大陆汇聚事件,导致Congo克拉通与S2o Francisco克拉通沿Eburnean造山带发生汇聚。作为Congo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哥拉地盾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构造-岩浆事件。本文对安哥拉地盾Quibala地区的斑状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Quibala斑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987±20 Ma、1967±6 Ma和1956±12 Ma,限定斑状花岗岩其形成于1987~1956 Ma期间,为古元古代Eburnean期岩浆作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Quibala斑状花岗岩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可能是受到壳幔相互作用影响的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综合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本文认为Congo克拉通与S2o Francisco克拉通的汇聚发生在Columbia超大陆开始形成阶段(2.1 Ga左右),在1987~1956 Ma已转为碰撞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哥拉地盾 Congo克拉通 Quibala斑状花岗岩 A型花岗岩 Columbia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