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与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
18
1
作者
刘明娜
高华
+1 位作者
李娜
史伟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1-857,共7页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期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患者75例141眼病历资料,其中接受LASEK者28例56眼作为LASE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8.29±1.64)D;接受FS-LASIK者47例85眼作为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7.97±1.38)D。采用小数视力法记录术眼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裸眼视力(UCVA);采用主觉验光法测定术眼等效球镜度。评估2个组术眼术后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有效性指数为术眼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安全性指数为术眼术后BCVA与术前BCVA比值,稳定性为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间等效球镜度差异,可预测性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屈光度在±0.50 D以内的眼数比例。结果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LASEK组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8±0.30)D和(0.10±0.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FS-LASIK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0±0.32)D和(0.01±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2个组术后屈光稳定性较好。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在±0.50 D以内者分别占91.1%(51/56)和96.4%(82/85),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术后12个月LASEK组4眼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术后BCVA小于术前。结论LASEK和FS-LASIK矫治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角膜上皮下混浊是引起LASEK术后BCVA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
5
2
作者
杜满
张莉
+2 位作者
李鹏
齐洪梅
鹿秀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
真菌性角膜炎
组织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侧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倩雯
赵灿
+2 位作者
裴力
史伟云
王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8-852,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行外路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单眼外路小梁切除术的3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 d、2 d、3 d、1周、2周、1个月和...
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行外路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单眼外路小梁切除术的3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 d、2 d、3 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对侧未手术眼眼压,与术前基线眼压比较。结果术后1 d、2 d、3 d及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患者对侧眼眼压分别由术前(16.38±4.25)mmHg(1 kPa=7.5 mmHg)升至(18.11±4.03)mmHg、(18.35±5.29)mmHg、(18.03±5.35)mmHg、(17.21±3.33)mmHg、(17.96±3.82)mmHg、(18.57±4.45)mmHg、(17.27±3.7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患者对侧眼眼压开始升高,增幅最大出现在术后1个月(3.36±4.56)mmHg(升高21%)。术后3个月患者对侧眼眼压开始回归基线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对侧眼眼压改变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与术前基线眼压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术后随访期内有11例患者对侧眼眼压控制不佳(继续同术前用药,眼压≥21 mmHg)需要手术或加用降眼压药物。术后对侧眼眼压改变与术前降眼压药物使用时间相关。除术后1 d(P=0.31)外,术前持续用药患者与新用药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对侧眼眼压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单侧外路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对侧眼眼压升高,3个月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术前基线水平。单侧小梁切除术后应加强未手术眼的眼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对侧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与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
18
1
作者
刘明娜
高华
李娜
史伟云
机构
山东
第一
医科
大学
附属
眼科
医院
山东
第一
医科
大学
(
山东省
医学
科学院
)
山东省
眼科
研究所
山东省
眼科学
重点
实验室
-
省
部
共建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培育基地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1-85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30027、81870639)。
文摘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期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患者75例141眼病历资料,其中接受LASEK者28例56眼作为LASE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8.29±1.64)D;接受FS-LASIK者47例85眼作为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7.97±1.38)D。采用小数视力法记录术眼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裸眼视力(UCVA);采用主觉验光法测定术眼等效球镜度。评估2个组术眼术后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有效性指数为术眼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安全性指数为术眼术后BCVA与术前BCVA比值,稳定性为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间等效球镜度差异,可预测性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屈光度在±0.50 D以内的眼数比例。结果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LASEK组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8±0.30)D和(0.10±0.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FS-LASIK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0±0.32)D和(0.01±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2个组术后屈光稳定性较好。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在±0.50 D以内者分别占91.1%(51/56)和96.4%(82/85),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术后12个月LASEK组4眼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术后BCVA小于术前。结论LASEK和FS-LASIK矫治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角膜上皮下混浊是引起LASEK术后BCVA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Keywords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High myopia
分类号
R779.63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
5
2
作者
杜满
张莉
李鹏
齐洪梅
鹿秀海
机构
山东
第一
医科
大学
附属
眼科
医院
山东
第一
医科
大学
(
山东省
医学
科学院
)
山东省
眼科
研究所
山东省
眼科学
重点
实验室
-
省
部
共建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培育基地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基金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院级基金项目(2018-20)。
文摘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关键词
荧光染色
真菌性角膜炎
组织病理
诊断
Keywords
Fluorescence staining
Fungal keratitis
Histopathology
Diagnosis
分类号
R772.2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侧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倩雯
赵灿
裴力
史伟云
王婷
机构
滨州
医学
院
山东
第一
医科
大学
附属
眼科
医院
山东
第一
医科
大学
(
山东省
医学
科学院
)
山东省
眼科
研究所
山东省
眼科学
重点
实验室
-
省
部
共建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培育基地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8-85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编号U20A2038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R2019MH135)。
文摘
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行外路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单眼外路小梁切除术的3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 d、2 d、3 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对侧未手术眼眼压,与术前基线眼压比较。结果术后1 d、2 d、3 d及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患者对侧眼眼压分别由术前(16.38±4.25)mmHg(1 kPa=7.5 mmHg)升至(18.11±4.03)mmHg、(18.35±5.29)mmHg、(18.03±5.35)mmHg、(17.21±3.33)mmHg、(17.96±3.82)mmHg、(18.57±4.45)mmHg、(17.27±3.7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患者对侧眼眼压开始升高,增幅最大出现在术后1个月(3.36±4.56)mmHg(升高21%)。术后3个月患者对侧眼眼压开始回归基线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对侧眼眼压改变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与术前基线眼压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术后随访期内有11例患者对侧眼眼压控制不佳(继续同术前用药,眼压≥21 mmHg)需要手术或加用降眼压药物。术后对侧眼眼压改变与术前降眼压药物使用时间相关。除术后1 d(P=0.31)外,术前持续用药患者与新用药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对侧眼眼压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单侧外路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对侧眼眼压升高,3个月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术前基线水平。单侧小梁切除术后应加强未手术眼的眼压监测。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对侧眼
眼压
Keywords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trabeculectomy
contralateral eye
intraocular pressure
分类号
R77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与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刘明娜
高华
李娜
史伟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杜满
张莉
李鹏
齐洪梅
鹿秀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侧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
张倩雯
赵灿
裴力
史伟云
王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