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智慧护理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钰 陈霞 +3 位作者 张叶 王晓丽 宋晓 刘霞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9,共5页
目的描绘国内外智慧护理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为今后智慧护理的进一步发展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智慧护理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 目的描绘国内外智慧护理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为今后智慧护理的进一步发展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智慧护理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借助CiteSpace 6.2.R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551篇,英文文献1599篇。国内外智慧护理研究发文均逐年增加,研究热点包括数字化技术、患者安全、智慧养老等方面。结论智慧护理研究作为一项新型的护理技术及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相似性与差异性,未来可参考国外研究热点,通过相互借鉴及合作,促进智慧护理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护理 可视化分析 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丧失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及其配偶心理体验的Meta整合
2
作者 李雯 李晓婷 +5 位作者 杨滕 李梦洁 闫路瑶 苟晓瑜 卢楠 李媛媛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围产期丧失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及其配偶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ProQuest、Ovid MEDLINE、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中有关围产期丧失后... 目的系统评价围产期丧失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及其配偶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ProQuest、Ovid MEDLINE、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中有关围产期丧失后再次妊娠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34个研究结果,归纳成8个类别,得出4个整合结果,即复杂情绪体验、应对策略、心理社会调适、困境与需求。结论经历围产期丧失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及其配偶负性情绪尤为突出,需求形式多样,医护人员应重视其心理状况,满足多元需求的同时引导其形成正确认知,帮助其转变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丧失 再次妊娠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研究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趋势分析——以四大医学期刊为例
3
作者 王敏 解智鹏 +4 位作者 王心怡 陈卉芳 钟亚萍 时涛 季吉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四大医学期刊临床研究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现状和趋势,为推动临床工作人员医学统计学的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期刊原始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学方法计数,采用excel 2016、COOC 9.94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四大医学期刊临床研究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现状和趋势,为推动临床工作人员医学统计学的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期刊原始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学方法计数,采用excel 2016、COOC 9.94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952篇文献。四本期刊中的统计学方法以高级统计方法为主,生存分析、列联表和logistic回归为主流统计方法,其中生存分析应用最为广泛,文章占比达81.84%。结论四大医学期刊临床研究中统计方法的应用整体趋于高级化,医疗机构应加强研究设计及高级统计方法的继续教育课程,促进临床问题的解决与科研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医学统计学 现状 医学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框架效应在慢性病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梦洁 苟晓瑜 +3 位作者 卢楠 迟嘉婧 于万慧 杨丽娟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2,共3页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每年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74%[1]。《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指出,慢性病防治重心将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同时要求加强健康教育以实现健康...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每年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74%[1]。《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指出,慢性病防治重心将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同时要求加强健康教育以实现健康行为的转变。目前,大部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高,治疗依从性差,健康行为不乐观[3]。积极有效的健康行为不仅能改变慢性病的结局,对于减轻社会经济负担也有重要意义[4]。信息框架效应是有效的信息定制方法,可通过调整信息的呈现方式来影响个人行为决策,从而促进特定行为[5]。本研究旨在对目标框架效应在慢性病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国内慢性病领域的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框架 目标框架效应 慢性病 健康行为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青少年向成人医疗过渡管理的证据总结
5
作者 韩文静 杨欣茹 +3 位作者 张雪凝 张静 吕芳芳 孔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检索并汇总慢性肾脏病青少年向成人医疗过渡管理相关证据,为提升我国慢性肾脏病青少年过渡期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依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系统检索相关网站与数据库获取慢性肾脏病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管理的相关文献,... 目的:检索并汇总慢性肾脏病青少年向成人医疗过渡管理相关证据,为提升我国慢性肾脏病青少年过渡期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依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系统检索相关网站与数据库获取慢性肾脏病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3日,由经过系统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和2篇系统评价,围绕组建团队、过渡准备、过渡期照护、融入成人医疗4个类别形成23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有关慢性肾脏病青少年向成人医疗过渡管理的证据,可为今后制定我国慢性肾脏病青少年向成人医疗过渡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青少年 过渡期管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备备 李凤 +3 位作者 张淑芳 仲秀玲 刘佳欣 杨丽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112,F0003,共4页
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作用,以及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评估工具、接受现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提出提升老年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度的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老年人接受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改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人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接受度 评估工具 优逝 安宁疗护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爽 黄海燕 +2 位作者 吕芳芳 张玉曼 祝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7,104,共5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循证资源及文献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最...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循证资源及文献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临床决策2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1篇,从评估与监测、钠水限制、容量超负荷处理、提高患者依从性4个方面汇总14条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可结合所在机构环境与患者意愿,选择性应用证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容量管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容量管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7
8
作者 于万慧 崔朝妹 +5 位作者 靳子恒 迟嘉婧 汤俊杰 高晓 张歆睿 杨丽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3-47,共5页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数据库、指南及专业协会网站中涉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管理的文献,检...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数据库、指南及专业协会网站中涉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日。2名经循证训练的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从喂养不耐受的评估与监测、营养制剂、喂养方式、症状处理、管理策略5个方面总结24条最佳证据。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进一步加强患儿的营养管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手术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不同浓度含糖液对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振美 郭晓宇 +1 位作者 史冬立 齐加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不同浓度含糖液对围手术期患者不同时段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190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分为三组,于术日晨分别口服温开水(温开水组,58例)、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不同浓度含糖液对围手术期患者不同时段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190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分为三组,于术日晨分别口服温开水(温开水组,58例)、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组,67例)、12.5%葡萄糖溶液(12.5%葡萄糖组,65例)各350mL,0.5h内饮完。比较三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段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术后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影响。结果三组术前1h、术中、术后6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术后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不同时段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含糖液可适度缓解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性反应,5%葡萄糖溶液可减轻患者术后腹胀,临床术前可选择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禁食 禁饮 葡萄糖溶液 应激反应 血糖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迟嘉婧 李敏敏 +3 位作者 于万慧 李雨欣 汤俊杰 杨丽娟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2,11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早产儿达完全经口喂养(full oral feeding,FOF)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搜集早产儿达FOF时间影响因素的... 目的系统评价早产儿达完全经口喂养(full oral feeding,FOF)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搜集早产儿达FOF时间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8月10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研究人群4929例。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开始经口喂养时间、新生儿医学指数(neonatal medical index,NMI)、新生儿口腔运动评定量表(neonatal oral-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评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正压呼吸支持时间、袋鼠式护理开始时间以及母亲焦虑、抑郁情况是早产儿达FOF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早产儿达FOF时间的影响因素众多,临床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地预防和干预,以帮助早产儿尽快实现FOF,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完全经口喂养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ICU护士道德困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歆睿 汤俊杰 +4 位作者 高晓 刘佳欣 于万慧 迟嘉婧 杨丽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新生儿ICU护士由于工作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极易产生道德困境。目前有多种道德困境评估工具用以评估新生儿ICU护士道德困境,大多数新生儿ICU护士对道德困境认知清晰,道德困境水平较高;护士的权限、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新生儿ICU护士由于工作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极易产生道德困境。目前有多种道德困境评估工具用以评估新生儿ICU护士道德困境,大多数新生儿ICU护士对道德困境认知清晰,道德困境水平较高;护士的权限、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患儿预后的影响、团队合作等情景是新生儿ICU护士道德困境的来源。道德困境使新生儿ICU护士产生了负面心理,降低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应重视新生儿ICU护士道德困境问题,采取措施以改善新生儿ICU护士道德困境,降低道德困境对新生儿ICU护士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道德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及家属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经历的Meta整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丽媛 于子旭 +2 位作者 曲海丽 郭晓宇 杨丽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6期887-892,共6页
目的:整合肿瘤患者及家属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体会、感受等的质性研究,为促进ACP临床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PsycINFO(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 目的:整合肿瘤患者及家属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体会、感受等的质性研究,为促进ACP临床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PsycINFO(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VIP)中相关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取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提炼33个研究结果,形成8个类别,得出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对ACP的接受度;整合结果2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参与ACP后的感受;整合结果3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对ACP实施要素的建议。结论:参与ACP的患者和家属心理比较复杂,初期对抗但接受后以积极感受为主。可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宣传,提高我国公民对ACP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医务人员应进行个体化评估并提供适当的决策辅助模式实施ACP,最终提高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肿瘤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