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桂军 刘君肖 +2 位作者 吴海威 邹虎威 陈占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8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64例患者,原发灶均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4~6周二期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剂量为60~120 Gy)。观察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64例患者,原发灶均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4~6周二期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剂量为60~120 Gy)。观察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13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11例带瘤生存,3年、5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6%、82.8%,3年、5年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1.9%、31.0%,3年、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1%、48.3%,而3年、5年的总生存率为81.3%、72.4%。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 ^(125)I放射性粒子 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 FS-T2WI影像组学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魏依依 魏平 +3 位作者 周伟 姜泽坤 张卫东 李传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119-1122,112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 FS-T2WI的影像组学分析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8例腮腺常见肿瘤患者的治疗前MRI FS-T2WI图像,其中多形性腺瘤63例,Warthin瘤45例,提取肿瘤瘤体区的影像组学特征,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组... 目的探讨基于MRI FS-T2WI的影像组学分析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8例腮腺常见肿瘤患者的治疗前MRI FS-T2WI图像,其中多形性腺瘤63例,Warthin瘤45例,提取肿瘤瘤体区的影像组学特征,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组(多形性腺瘤43例、Warthin瘤30例)和验证组(多形性腺瘤20例、Warthin瘤15例)。使用Python Pyradiomics对所有患者进行特征提取,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训练组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模型,使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所构建模型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效能。结果从MR常规序列FS-T2WI的腮腺肿瘤瘤体区提取了10个重要性排名最高的特征,其中单个特征重要性最高、最具有诊断效能的是平方变换的均匀性。多形性腺瘤的均匀性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是0.065(0.049,0.098),Warthin瘤的均匀度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是0.151(0.124,0.244),该特征的ROC曲线的AUC、最佳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3、0.122、78.1%、82.5%。构建模型后在训练组中反映所构建模型预测效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为0.93±0.05,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74。结论基于MRI FS-T2WI影像组学的分析有助于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多形性腺瘤 WARTHIN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聚醚醚酮材料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伟 白金博 +3 位作者 于连聘 俎廷建 郑培惠 张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8-580,共3页
为了探讨聚醚醚酮材料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聚醚醚酮植入体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患者2例。结果不但精确地重建了患者下颌骨部分缺损,获得了适宜的下颌骨外形及高度,且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炎症及排... 为了探讨聚醚醚酮材料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体化聚醚醚酮植入体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患者2例。结果不但精确地重建了患者下颌骨部分缺损,获得了适宜的下颌骨外形及高度,且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炎症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出现。患者对面形改善较为满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部分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 聚醚醚酮 颌面假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银雪 岳海云 +1 位作者 葛可欣 张东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白花丹素(PLB)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0、12.5、25、50μmol/L PLB组,分别加入含0、12.5、25、50μmol/L PLB的DMSO培养... 目的观察白花丹素(PLB)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0、12.5、25、50μmol/L PLB组,分别加入含0、12.5、25、50μmol/L PLB的DMSO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微量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计算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结果12.5、25、50μmol/L PLB组细胞LDH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50μmol/L PLB组高于12.5μmol/L PLB组,50μmol/L PLB组高于25μmol/L PLB组(P均<0.05)。不同浓度PLB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其中25、50μmol/L PLB组低于12.5μmol/L PLB组(P均<0.05),25μmol/L PLB组与50μmol/L PL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PLB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50μmol/L PLB组高于12.5μmol/L PLB组,50μmol/L PLB组高于25μmol/L PLB组(P均<0.05)。25、50μmol/L PLB组细胞内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12.5μmol/L PLB组,且50μmol/L PLB组高于25μmol/L PLB组(P均<0.05);25、50μmol/L PLB组细胞内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50μmol/L PLB组高于12.5、25μmol/L PLB组(P均<0.05)。25、50μmol/L PLB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对照组,50μmol/L PLB组低于12.5μmol/L PLB组(P均<0.05)。不同浓度PLB组细胞Bcl-2/Bax均低于对照组,Cleaved Caspase-3/Caspase-3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浓度PL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LB可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PLB可能是通过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以及ROS介导的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素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线粒体应激 腺样囊性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上颌区穿翼种植体入路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晓辉 廉亚萍 +3 位作者 孔丽 胡立华 张东升 黄圣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基于对103例锥体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穿翼种植体合适的植体长度和在三维方向上的最佳植入角度。方法选取103例上颌后牙区骨萎缩患者,对每位患者的CBCT影像进行个性化解剖测量,随后选择合适长度的种植... 目的基于对103例锥体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数据进行分析,观察穿翼种植体合适的植体长度和在三维方向上的最佳植入角度。方法选取103例上颌后牙区骨萎缩患者,对每位患者的CBCT影像进行个性化解剖测量,随后选择合适长度的种植体模拟植入,分别测量相对于眶耳平面种植体在矢状方向和冠状方向的角度。结果基于此次分析,翼上颌区种植体以选择≥15 mm的种植体为最佳。相对于眶耳平面种植体矢状面的平均植入角度为(61.57±4.21)°;冠状面的平均植入角度为(80.68±2.89)°。结论充分利用翼上颌区的骨量,使种植体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在行翼上颌区种植手术时,尽量选择植入长度≥15mm的种植体;相对于眶耳平面,种植体在矢状面的植入角度约为61°,冠状面的植入角度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上颌区 锥体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上颌结节 牙列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