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BI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婴幼儿血管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名扬 杨恩黎 +3 位作者 李易铭 耿一鸣 吴海威 张东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 探索TGFBI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质粒转染使TGFBI过表达、小干扰RNA转染使TGFBI敲低对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中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检测TGFBI在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 目的 探索TGFBI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质粒转染使TGFBI过表达、小干扰RNA转染使TGFBI敲低对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中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检测TGFBI在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TGFBI过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并分别将其转染至HemECs细胞中;构建TGFBI小干扰RNA及其阴性对照,并将其转染至HemECs细胞中。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GFBI在TGFBI过表达组(OE组)及其阴性对照组(NC组)、TGFBI敲低组(siTGFBI组)及其阴性对照组(si-NC组) HemECs中的表达水平以验证其转染效果。通过CCK-8试验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活性,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率,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细胞外酸化速率(ECAR)试验检测细胞糖酵解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GFBI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消退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E组TGFBI表达水平高于NC组,si-TGFBI组TGFBI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细胞实验中,OE组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高于NC组,siTGFBI组HemECs细胞活性、增殖率、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低于si-NC组。ECAR试验中,OE组糖酵解水平高于NC组。结论 TGFBI在增殖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消退期。TGFBI的表达上调促进了细胞活性、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且细胞内糖酵解水平上升。TGFBI可能是通过增强糖酵解促进血管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是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TGFBI 质粒 增殖 迁移 管腔形成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通过调控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飞 刘颖 付崇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索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对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将64只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16),分别给予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 mg/kg(对照组)、博莱霉素2 mg/kg(BLM组)、BLM+尾静脉注射1×10^(5) hDPSCs(BLM处理后... 目的:探索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对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将64只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16),分别给予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 mg/kg(对照组)、博莱霉素2 mg/kg(BLM组)、BLM+尾静脉注射1×10^(5) hDPSCs(BLM处理后第3天)(hDPSCs-1组)、BLM+尾静脉注射1×10^(5) hDPSCs(BLM处理后第7天)(hDPSCs-2组)。BLM处理后28 d处死小鼠,取肺组织,HE和Masson染色。用qRT-PCR检测肺纤维化标志基因的表达。ELISA,q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Smad2/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尾静脉注射hDPSCs显著改善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和相关基因的表达。hDPSCs通过抑制Smad2/3的磷酸化抑制TGF-β1和Vimentin的表达,促进E-cadherin的表达。结论:hDPSCs能够通过调节TGF-β1/Smad2/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肺纤维化 TGF-Β SMAD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THDC2、IGF2BP2和HNRNPC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N6-甲基腺苷风险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岳蔷薇 徐乐 张东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4-709,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N6-甲基腺苷(m^(6)A)调节因子模型,进行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评估。方法利用R语言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HNSCC患者进行m^(6)A调节因子风险预后模型构建,然后对不同风险组进行...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N6-甲基腺苷(m^(6)A)调节因子模型,进行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评估。方法利用R语言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HNSCC患者进行m^(6)A调节因子风险预后模型构建,然后对不同风险组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细胞类型富集分析和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HNSCC中15个m^(6)A调节因子表达异常,根据异常表达基因构建了HNSCC YTHDC2、IGF2BP2和HNRNPC三基因独立预后风险模型,其中高风险组免疫抑制相关因子及免疫细胞显著增多,抗肿瘤免疫相关因子及免疫细胞减少,呈现促肿瘤的免疫微环境。结论联合YTHDC2、IGF2BP2和HNRNPC的m^(6)A调节因子风险预后模型可以有效评估HNSCC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浸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N6-甲基腺苷 预后风险模型 肿瘤免疫微环境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