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影像学用于定量脂肪组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增坤 许晓蝶 +1 位作者 王锡明 宋培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及肿瘤等的关键因素。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超声、CT、MRI及PET显像等,可无创定量脂肪组织。本文就多模态影像学用于定量脂肪组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脂肪组织 X线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联合60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
2
作者 孙其中 孟婷 +2 位作者 彭俪颖 韩义成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6例疑诊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对其中43例行常规剂量(120 kVp)、对其余43例行低剂量扫描(60 kVp),记录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6例疑诊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对其中43例行常规剂量(120 kVp)、对其余43例行低剂量扫描(60 kVp),记录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对常规剂量扫描原始图像进行混合迭代重建(HIR)得到A组图像,对低剂量扫描原始图像分别以HIR和AIIR得到B1组、B2组图像。比较3组图像总体质量,显示目标大、小血管及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以及其目标大血管噪声值(SD)、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相比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对比剂用量及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36.52%及77.56%。B2组与A组图像质量各项主观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且均高于B1组(校正P均<0.05);除主动脉弓外,B2组中其余各目标大血管SD均低于A组(校正P均<0.05)。B2组各目标大血管SNR及CNR均高于A组及B1组(校正P均<0.05),而各大血管SD均低于B1组(校正P均<0.05)。结论 AIIR联合60 kVp扫描用于头颈CTA可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深度学习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克建 张濬韬 +4 位作者 任凯旋 房彩云 商慧 焦天宇 曾庆师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4,11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基于MRI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骨转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150名经病理证实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基于MRI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骨转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150名经病理证实的PCa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05例)和测试集(45例),分别在每个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T2脂肪抑制序列(fat saturated 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图像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组内相关系数、特征重要性及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方法进行降维和特征筛选,筛选出的最佳特征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方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去评估四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然后通过德隆检验比较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获得了17个最佳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集中,GLM、XGB、SVM和RF模型的平均AUC分别为0.714、0.845、0.768和0.858;在测试集中,对应的AUC分别为0.796、0.729、0.755和0.765。德隆检验和校准曲线表示四种模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四种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相近。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的GLM、XGB、SVM和RF模型能够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工具预测PCa患者骨转移,为临床诊疗提供潜在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筛查低剂量CT检查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2
4
作者 康承欣 付彬洁 +13 位作者 吕发金 李真林 余建明 雷子乔 付海鸿 马新武 赵雁鸣 刘杰 周高峰 牛延涛 康庄 暴云锋 路青 尹建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肺癌筛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检查方案,合理、规范地应用胸部LDCT检查技术,为胸部LDCT应用于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肺癌筛... 目的:提供一个规范化的肺癌筛查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检查方案,合理、规范地应用胸部LDCT检查技术,为胸部LDCT应用于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了肺癌筛查胸部LDCT检查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根据近年来国内外LDCT肺癌筛查进展,结合我国肺癌流行病学特征,在检查适用对象、扫描技术参数、辐射剂量范围、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了本共识。结果:本共识定义肺癌筛查胸部LDCT的有效辐射剂量应≤1 m Sv,并将受检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18.5 kg/m^(2)、18.5~24.9 kg/m^(2)、≥25 kg/m^(2)分为小BMI、中BMI和大BMI人群,推荐其管电压分别为≤100 kV、100~、120 k V,管电流量分别为20 mAs、30 mAs、30 mAs。重建卷积核建议为标准或中等大小。根据椎体棘突标志制定扫描范围,即当受检者BMI≥21 kg/m^(2)时,扫描范围可从T1棘突上缘至T12棘突下缘,BMI<21 kg/m^(2)时,扫描范围可控制为T1棘突上缘至L1棘突下缘;于深吸气末屏气扫描;推荐采用多平面重组、10 mm层厚最大密度投影、3 mm层厚最小密度投影、多层面容积重建进行图像后处理。结论:本文对肺癌筛查胸部LDCT检查技术达成了全流程技术规范共识,有助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同质化扫描,提升影像结果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筛查 低辐射剂量 CT检查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AKS评分系统对关节腔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石耀 姜晓涵 +3 位作者 王珺楠 陈阳 史荣超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评估关节腔冲洗(joint lavage,JL)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病人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并基于膝关节MOAKS评分系统及临床特征分析JL治疗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目的:评估关节腔冲洗(joint lavage,JL)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病人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并基于膝关节MOAKS评分系统及临床特征分析JL治疗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接受JL治疗的82例KOA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人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疼痛分量表、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MOAKS评分系统对膝关节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应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影响JL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82例病人。JL治疗后出院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52例(62.2%)病人在治疗后6个月NRS评分下降程度≥50%。治疗后6个月WOMAC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022,95%CI:1.003-1.042,P=0.024)、软骨下骨病变评分(OR=1.221,95%CI:1.028-1.450,P=0.023)和关节软骨缺损评分(OR=1.272,95%CI:1.021-1.585,P=0.032)是影响JL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JL对KOA病人的膝关节疼痛治疗有效,长病程、严重软骨下骨病变和关节软骨缺损是JL治疗后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冲洗 骨关节炎 膝关节疼痛 磁共振成像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书苑 杨宝珠 +1 位作者 于鑫鑫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以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临床、CCTA及冠状动脉CT-FFR、FAI,筛选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临床、CCTA特征,以及CT-FFR及右冠状动脉(RCA)FAI建立嵌套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Harrell C指数,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及其拟合优度。结果MACE组22例、无MACE组117例。CT-FFR(HR=3.683)及RCA-FAI(HR=3.261)均为AVR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模型、临床+CCTA、临床+CCTA+CT-FFR模型及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AVR术后MACE的AUC分别为0.636、0.730、0.758及0.817,C指数分别为0.614、0.707、0.733及0.782;其中,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最高、拟合优度最佳。结论CT-FFR及RCA-FAI联合临床及CCTA特征能有效预测AVR术后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血流储备分数 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点CD38/CD138 CAR-T细胞的构建及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
7
作者 潘璐 刘航宇 +4 位作者 王景鸿 孙大玮 赵松柏 鞠吉雨 宋绚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6-1193,共8页
目的:构建靶向CD38和CD138分子抗原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D38/CD138 CAR-T细胞),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CAR-T细胞技术,基于MM细胞高表达CD38和CD138抗原,分别构建靶向CD38、CD138的C... 目的:构建靶向CD38和CD138分子抗原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D38/CD138 CAR-T细胞),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CAR-T细胞技术,基于MM细胞高表达CD38和CD138抗原,分别构建靶向CD38、CD138的CD38 CAR-T与CD138 CAR-T细胞,以及同时靶向CD38与CD138的CD38/CD138 CAR-T细胞,实验分为未处理T、CD38 CAR-T、CD138 CAR-T和CD38/CD138 CAR-T细胞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表型,利用LDH释放法检测各种CAR-T细胞对MM细胞RPMI8226和U266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CD38 CAR-T、CD138 CAR-T和CD38/CD138 CAR-T细胞。CD38/CD138 CAR-T细胞倾向于向记忆表型分化,表达较高水平的增殖分子(CD25)、激活分子(CD27)和较低水平的耗竭分子(PD-1、CTLA-4、TIM-3)(均P<0.001),而且CD38/CD138 CAR-T细胞不易于耗竭和衰老,且表达较低水平的r-H2AX、p-p53、p21和p16蛋白(均P<0.01)。在不同效靶比条件下,CD38/CD138 CAR-T细胞较CD38 CAR-T、CD138 CAR-T细胞对RPMI8226和U266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均P<0.001)。结论:靶向CD38和CD138治疗MM的CD38/CD138 CAR-T细胞在体外具有较优表型及较强的抗肿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CD38/CD138 CAR-T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1 mapping序列的定量参数鉴别肺癌病理类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玮 赵鹏 +7 位作者 郭文秀 林祥涛 张琪 何雨 马文静 杨咏青 汪玉 刁瑞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39,48,共8页
目的评估基于纵向弛豫时间定量序列(T1 mapping)的定量参数预测肺癌病理类型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117例,包括腺癌62例,鳞状细胞癌26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29例,于治疗前行常规MRI、T1 m... 目的评估基于纵向弛豫时间定量序列(T1 mapping)的定量参数预测肺癌病理类型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117例,包括腺癌62例,鳞状细胞癌26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29例,于治疗前行常规MRI、T1 mapping检查。采用B1场校正的3D可变翻转角VIBE序列分别于增强前及增强后5 min采集T1 mapping图像,测量肿瘤大小、增强前T1值(T1pre)、增强后T1值(T1post),并计算增强前后T1值变化△T1、增强前后T1值变化率△T1%。采用SPSS和MedCalc软件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各组各定量参数的差异及多参数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腺癌、鳞状细胞癌和SCLC的ΔT1、ΔT1%和T1po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p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鉴别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T1post、△T1和△T1%值的AUC分别为0.856、0.805和0.864,3个参数的组合可以提高鉴别SCLC和NSCLC的诊断准确度(AUC=0.870,P<0.05)。△T1、△T1%鉴别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AUC分别为0.755和0.767,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度(AUC=0.771,P>0.05)。T1post、△T1%鉴别鳞状细胞癌和SCLC的AUC分别为0.788和0.818,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度(AUC=0.831,P>0.05)。T1post、△T1%鉴别腺癌和SCLC的AUC分别为0.895、0.873,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度(AUC=0.898,P>0.05)。结论T1 mapping可以无创定量地获得腺癌、鳞状细胞癌和SCLC的T1值,可用于区分SCLC与NSCLC以及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腺癌 鳞状细胞癌 小细胞肺癌 定量分析 功能磁共振成像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序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良、恶性实性孤立性肺结节 被引量:28
9
作者 孔芳 段艳华 +1 位作者 宋学林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观察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PN)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HRCT检出的实性SPN患者,其中54例良性(良性组),181例恶性(恶性组)。比较组间HRCT表现差异,包括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征、空泡征、钙化、远端穿行血管、胸膜牵... 目的观察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PN)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HRCT检出的实性SPN患者,其中54例良性(良性组),181例恶性(恶性组)。比较组间HRCT表现差异,包括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征、空泡征、钙化、远端穿行血管、胸膜牵拉征、贴近胸膜及牵拉性肺气肿;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分析良、恶性SPN的影响因素。结果组间毛刺征、胸膜牵拉征、钙化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集束征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最高,敏感度达92.30%。回归分析显示血管集束征是恶性SPN的危险征象,牵拉性肺气肿为其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良、恶性SPN的HRCT表现存在差异,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脂肪抑制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MRI鉴别乳腺黏液癌与黏液样纤维腺瘤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柏 董海平 +2 位作者 徐鸿志 张龄艺 蔡世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MR脂肪抑制(FS)-T2WI(FS-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MRI鉴别乳腺黏液癌(MBC)与乳腺黏液样纤维腺瘤(MF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MBC(MBC组)与22例乳腺MFA(MFA组),比较组间FS-T2WI信号强度(SI)... 目的 对比观察MR脂肪抑制(FS)-T2WI(FS-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MRI鉴别乳腺黏液癌(MBC)与乳腺黏液样纤维腺瘤(MF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MBC(MBC组)与22例乳腺MFA(MFA组),比较组间FS-T2WI信号强度(SI)指数、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MRI表现差异。针对FS-T2WI联合DWI及增强MRI参数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效能。结果 组间FS-T2WI信号SI指数(Z=3.780,P<0.001)、DWI-ADC(t=4.230,P<0.001)、强化均匀与否(P=0.006)、早期强化方式(P<0.001)、强化填充方式(P<0.001)及TIC类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延迟期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基于FS-T2WI联合DW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如下:Logit(P)=-10.434+0.003×ADC+0.748×FS-T2WI SI指数;基于增强MR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Logit(P)=31.666+0.287×强化均匀与否-18.319×早期强化方式+19.945×强化填充方式-36.591×延迟期强化方式+20.225×TIC类型。上述2个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AUC(Z=1.890,P=0.059)、敏感度(χ^(2)=1.050,P=0.305)、特异度(χ^(2)=1.100,P=0.294)和准确率(χ^(2)=0.660,P=0.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T2WI联合DWI可鉴别诊断MBC与乳腺MFA,其诊断效能与增强MRI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癌 乳腺纤维腺瘤 诊断 鉴别 弥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内淋巴积水程度与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金玉 侯博 +1 位作者 巩武贤 巩若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内淋巴积水程度与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1例梅尼埃病患者共172耳,所有入组患者均注射双倍剂量钆剂并在4 h后行MRI延迟扫描,同时患者均行纯音测听(PTA)检查,将患耳PTA检查结果按照中国《梅...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内淋巴积水程度与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1例梅尼埃病患者共172耳,所有入组患者均注射双倍剂量钆剂并在4 h后行MRI延迟扫描,同时患者均行纯音测听(PTA)检查,将患耳PTA检查结果按照中国《梅尼埃病诊断及治疗指南(2017)》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平均听阈≤25 dBHL为临床Ⅰ期、平均听阈>25~40 dBHL为临床Ⅱ期、平均听阈>40~70 dBHL为临床Ⅲ期、平均听阈>70 dBHL为临床Ⅳ期。根据Bernaerts等[3]提出的目测评估方法将耳蜗内淋巴积水程度分为3级、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分为4级。最后将前庭及耳蜗内淋巴积水程度与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实验161例患者(共172耳)的前庭与耳蜗内淋巴积水部位所致听力损失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庭与耳蜗不同积水程度与梅尼埃患者临床分期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内淋巴积水部位和积水程度与患者临床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依靠内耳钆造影MRI检查评估的前庭及耳蜗内淋巴积水部位及积水程度变化可以为患者临床分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12
作者 田瑶天 王翠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7-150,共4页
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 ATC)是常见的化疗药物,具有突出的心脏毒性。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AIC)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准确检测及正确评估AIC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降... 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 ATC)是常见的化疗药物,具有突出的心脏毒性。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AIC)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准确检测及正确评估AIC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降低癌症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空间分辨率高、多序列成像等优势,在AIC的基线评估及跟踪随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包括特征追踪(feature-tracking,FT)技术及mapping技术在内的一系列CMR新技术的发展更是在AIC的早期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CMR在检测和评估AIC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化学疗法 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心肌组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静脉引流形式的双源CT三维成像研究
13
作者 陈瑞欣 苗靖榆 +3 位作者 张翼 柳澄 孟海伟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描述肝静脉引流形式,为肝外科的术前规划与术中操作提供影像解剖学参考。方法回顾性随机收集406例腹部增强CT图像,使用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与最大密度投影(...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描述肝静脉引流形式,为肝外科的术前规划与术中操作提供影像解剖学参考。方法回顾性随机收集406例腹部增强CT图像,使用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与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肝静脉解剖形态,对其进行细致分型。结果(1)肝静脉3大主干汇入下腔静脉的方式分为4型:分别汇入型23.2%(94例),左中合干型75.1%(305例),右中合干型0.7%(3例),共干型1%(4例);(2)肝左静脉分为3型:Ⅰ型7.1%(29例),Ⅱ型80.6%(327例),Ⅲ型12.3%(50例);(3)肝中静脉分为4型:Ⅰ型93.1%(378例),Ⅱ型3.5%(14例),Ⅲ型1.2%(5例),Ⅳ型2.2%(9例);(4)肝右静脉分为3型:Ⅰ型44.1%(179例),Ⅱ型50%(203例),Ⅲ型5.4%(22例)。结论肝静脉解剖类型多样化,VR、MPR及MIP能很好地显示肝静脉属支及其走形,为肝手术的术前规划和术中操作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 分型 三维重建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驱动心血管CT和MRI高质量发展
14
作者 吕滨 徐磊 +2 位作者 王锡明 萧毅 杨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5年第8期1223-1228,共6页
过去40年,心血管CT及MRI快速发展,在技术创新及临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心血管病诊疗向精准化、数据驱动模式发展。目前心血管CT已基本取代有创的经导管心血管造影检查用于诊断心血管病;心血管MRI逐步从常规评估心脏解剖及功能拓展... 过去40年,心血管CT及MRI快速发展,在技术创新及临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心血管病诊疗向精准化、数据驱动模式发展。目前心血管CT已基本取代有创的经导管心血管造影检查用于诊断心血管病;心血管MRI逐步从常规评估心脏解剖及功能拓展至分析心肌细微结构、定量组织病理学和流体力学。本文围绕心血管CT及MRI技术革新、临床应用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15
作者 王锡明 吕滨 +1 位作者 张龙江 徐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5年第8期1218-1222,共5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在过去40年间取得显著进步。从早期电子束CT到现今的光子计数探测器CT,CCTA技术不断革新,其临床应用范围已从单纯解剖学评估拓展至融合解剖学、功能学及组织学的多维度综合评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在过去40年间取得显著进步。从早期电子束CT到现今的光子计数探测器CT,CCTA技术不断革新,其临床应用范围已从单纯解剖学评估拓展至融合解剖学、功能学及组织学的多维度综合评估。本文就CCTA技术发展历程、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