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靶向联合治疗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
1
作者 崔寅玲 曹珊 +4 位作者 薛晓彤 赵晴 周桂芝 刘红 张福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235,共2页
报告1例应用双靶向联合治疗的对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患者。患者男,35岁。全身红斑和鳞屑17年,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红斑片,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诊断:银屑病。治疗:患者曾成功使用IL-17A... 报告1例应用双靶向联合治疗的对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患者。患者男,35岁。全身红斑和鳞屑17年,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红斑片,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诊断:银屑病。治疗:患者曾成功使用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治疗,实现皮损清零。然而,在维持期间患者病情复发。再次应用IL-17A抑制剂后,病情未改善。评估病情后,患者使用司库奇尤单抗和乌帕替尼的双靶向联合治疗方案使病情达成平稳过渡,成功转换为口服乌帕替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靶向联合治疗 乌帕替尼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Janus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孢子丝菌病119例临床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2
作者 缪梦宇 暴芳芳 +14 位作者 张雍 于长平 吴梅 于修路 杨宝琦 施仲香 杨青 赵晴 于功奇 王淑芬 杜文莉 刘永霞 周桂芝 刘红 张福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5-330,共6页
目的:分析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征,为孢子丝菌病诊疗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21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科确诊的119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资料,... 目的:分析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征,为孢子丝菌病诊疗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21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科确诊的119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资料,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型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19例患者中以中老年人(≥40岁)为主,占比93.3%,临床主要表现为固定型(46.2%)和淋巴管型(47.1%)。治疗药物为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与碘化钾,对其中90例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球形孢子丝菌感染,且孢子丝菌对特比萘芬最为敏感,其次是伊曲康唑,而氟康唑敏感性最差。除7例失访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治愈,随访无复发患者。结论:中老年患者是孢子丝菌病的易感人群,临床以淋巴管型及固定型为主,分子鉴定均为球形孢子丝菌,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与碘化钾对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具有较好疗效,不同疾病类型的疗程与疾病类型、患者年龄、感染部位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相关,但个人具体用药仍需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临床分析 流行病学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