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患者保育治疗复发后的再治疗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刘桐 张艳 +3 位作者 王昊宇 王梦真 凌圣洁 张意茗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9-1266,共8页
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中已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部分复发患者仍存在强烈的生育需求要求再次保守治疗,这为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回顾了复发患者再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中已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部分复发患者仍存在强烈的生育需求要求再次保守治疗,这为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回顾了复发患者再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制定再治疗方案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肿瘤特征、生育意愿及全身状况等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再治疗的可行性和个体化策略。其次,AEH/EC的再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仍以大剂量口服孕激素为主,联合二甲双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宫腔镜切除术等能改善治疗结局,应对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基于文献分析,再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81.1%~88.6%,妊娠率为26.5%~50.0%,活产率为14.3%~29.0%,但复发率仍维持在24.5%~45.5%的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初次治疗。这表明,再治疗在控制疾病和实现生育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复发风险仍需高度重视。再治疗过程中需建立严格的监测和随访体系。此外,研究发现年龄>35岁,超重或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病理级别高、临床分期晚等因素与更高的复发风险相关。而CR后妊娠、减重和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建议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减重,并且获得CR后尽早启动辅助生殖技术,以优化妊娠结局并降低复发风险。未来研究应着重探索分子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策略,并深入挖掘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 复发 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