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影像学用于定量脂肪组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增坤 许晓蝶 +1 位作者 王锡明 宋培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及肿瘤等的关键因素。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超声、CT、MRI及PET显像等,可无创定量脂肪组织。本文就多模态影像学用于定量脂肪组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脂肪组织 X线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及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明远 王志龙 +4 位作者 姜方舟 王泽锐 梁逸宁 李一兵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并分析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应用CT引导下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50例7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并分析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应用CT引导下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50例74节椎体,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NRS)、吗啡日消耗量(DMC)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价近期临床疗效,术后CT定期复查评价局部肿瘤控制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纳入性别、年龄、脊柱转移瘤的最大径、转移瘤类型、原发癌Tomita分类、受累椎体水平、骨水泥注射量、注射侧向、病理性骨折和椎体后壁破裂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估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术后1天、1周和1、3、6个月随访NRS分别为(7.24±1.41)、(4.76±1.45)、(3.42±1.34)、(2.86±0.90)、(2.20±0.57)、(1.66±0.72)分;术前、术后1天、1周和1、3、6个月随访DMC分别为(110.40±94.61)、(66.10±51.23)、(47.30±37.49)、(32.90±22.84)、(25.60±18.97)、(15.36±13.43)mg;术前、术后1周和1、3、6个月ADL分别为(40.80±11.45)、(53.20±6.68)、(60.40±5.14)、(62.90±4.75)、(64.80±4.51)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随访NRS、DMC、AD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影像检查随访,有46例患者肿瘤得到控制,局部肿瘤复发率为8%(4/50)。在74节椎体中有17(22.97%)节椎体发生轻度骨水泥渗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理性骨折(OR=9.581,95%CI=2.292~40.055,P=0.002)及椎体后壁破裂(OR=5.105,95%CI=1.041~25.022,P=0.044)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性骨折(OR=35.333,95%CI=4.029~309.840,P=0.001)是皮质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血管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椎体后壁破裂(OR=48.400,95%CI=4.725~495.753,P=0.001)是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内呈进一步改善趋势;联合治疗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病理性骨折及椎体后壁破裂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疗效 骨水泥渗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技术在肺曲霉感染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馥宇 丁海玲 +3 位作者 李浩 孙昊天 杨美 邵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76,共5页
近几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流行性感冒使人们意识到病毒性肺炎会增加患者对细菌和真菌重叠感染的易感性,如肺曲霉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1]。PA有较高的病死率,发病机制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2]。侵袭性肺曲霉病... 近几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流行性感冒使人们意识到病毒性肺炎会增加患者对细菌和真菌重叠感染的易感性,如肺曲霉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1]。PA有较高的病死率,发病机制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2]。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PA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as蛋白 基因编辑 肺曲霉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槲皮苷通过调控海马脑区BDKRB2/PI3K/Akt信号通路对焦虑症大鼠的改善作用
4
作者 郭德第 张艺伟 +5 位作者 王香君 陈玺泰 赵怀伟 宋润蔚 王常瞵 宋春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9-1367,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细胞转录组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讨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IQ)改善焦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库得到焦虑症疾病和IQ作用的共同靶点,利用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细胞转录组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讨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IQ)改善焦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库得到焦虑症疾病和IQ作用的共同靶点,利用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加入皮质酮诱导神经元建立皮质酮损伤模型。培养体系中加入IQ处理,采用转录组学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差异表达通路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验证。利用网络药理学、转录组学结合分子对接推测筛选出IQ治疗焦虑症可能的靶点和信号通路。构建焦虑症大鼠模型,采用IQ干预后评价各组大鼠焦虑状态,并检测海马脑区蛋白表达水平以验证相关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细胞转录组和分子对接分析显示,IQ治疗焦虑症的关键机制可能与BDKRB2/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动物实验显示,IQ可有效改善大鼠焦虑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大鼠在旷场中央区的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百分比以及在Y迷宫的自发轮流得分,并且明显升高海马脑区BDKRB2、PI3K和Akt,降低NF-κB的蛋白表达。结论异槲皮苷能够有效治疗焦虑症,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脑区BDKRB2/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槲皮苷 焦虑症 海马 网络药理学 转录组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患者保育治疗复发后的再治疗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刘桐 张艳 +3 位作者 王昊宇 王梦真 凌圣洁 张意茗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9-1266,共8页
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中已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部分复发患者仍存在强烈的生育需求要求再次保守治疗,这为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回顾了复发患者再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中已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部分复发患者仍存在强烈的生育需求要求再次保守治疗,这为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回顾了复发患者再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制定再治疗方案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肿瘤特征、生育意愿及全身状况等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再治疗的可行性和个体化策略。其次,AEH/EC的再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仍以大剂量口服孕激素为主,联合二甲双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宫腔镜切除术等能改善治疗结局,应对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基于文献分析,再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81.1%~88.6%,妊娠率为26.5%~50.0%,活产率为14.3%~29.0%,但复发率仍维持在24.5%~45.5%的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初次治疗。这表明,再治疗在控制疾病和实现生育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复发风险仍需高度重视。再治疗过程中需建立严格的监测和随访体系。此外,研究发现年龄>35岁,超重或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病理级别高、临床分期晚等因素与更高的复发风险相关。而CR后妊娠、减重和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建议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减重,并且获得CR后尽早启动辅助生殖技术,以优化妊娠结局并降低复发风险。未来研究应着重探索分子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策略,并深入挖掘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 复发 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肺结节消融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侯明远 杜贞华 +1 位作者 王志龙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9-796,共8页
随着低剂量胸部CT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肺结节检出率逐年增加。手术切除是高危肺结节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部分多发肺结节因各种原因在手术上受到限制,消融在治疗多发肺结节上可作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治疗方法。该文对多发肺结节在经皮消融、经... 随着低剂量胸部CT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肺结节检出率逐年增加。手术切除是高危肺结节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部分多发肺结节因各种原因在手术上受到限制,消融在治疗多发肺结节上可作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治疗方法。该文对多发肺结节在经皮消融、经支气管途径消融、消融联合外科手术以及消融联合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肺结节 多原发肺癌 经皮消融 经支气管消融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场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7
作者 邵宝兴 陈良华 郝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目的比较脉冲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与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及Embase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 目的比较脉冲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与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及Embase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使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2篇文献。AF患者3765例,采用PFA治疗1430例,采用CBA治疗2335例。PFA组与CBA组相比,总手术时间(MD=-0.85,95%CI:-1.43~-0.28,P=0.004)、膈神经损伤(OR=0.09,95%CI:0.04~0.24,P<0.001)、食管损伤(OR=0.20,95%CI:0.04~0.90,P=0.03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透视时间(MD=0.31,95%CI:-0.02~0.63,P=0.066)、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OR=0.73,95%CI:0.53~1.01,P=0.057)、心包填塞(OR=2.37,95%CI:0.97~5.81,P=0.05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在≤65岁患者中,PFA在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1,95%CI:0.42~0.89,P=0.01);在>65岁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69~1.56,P=0.853)。结论与CBA相比,PFA手术时间更短、膈神经及食管损伤更少,但X线透视时间、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包填塞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脉冲场消融 冷冻球囊消融 肺静脉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侯明远 王志龙 +1 位作者 李一兵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稳定椎骨,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症状且无需特殊处理,但渗漏引起的一些罕见严重并发症值得警惕。该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稳定椎骨,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症状且无需特殊处理,但渗漏引起的一些罕见严重并发症值得警惕。该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应用于椎体转移瘤的技术特点、骨水泥特性、骨水泥渗漏的类型、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强化术 椎体转移瘤 骨水泥渗漏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儿童卵巢完全扭转坏死1例
9
作者 杨苗苗 韩丽敏 +1 位作者 刘欣宇 刘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496,共2页
女性患儿,9岁,间断下腹痛2周、加重1天;既往体健。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触及直径约9 cm包块,轻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11.6×10^(9)/L)。腹盆腔超声:盆腔右侧5.7 cm×7.9 cm×4.6 cm囊实性包块,边界清... 女性患儿,9岁,间断下腹痛2周、加重1天;既往体健。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触及直径约9 cm包块,轻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11.6×10^(9)/L)。腹盆腔超声:盆腔右侧5.7 cm×7.9 cm×4.6 cm囊实性包块,边界清,内见多发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图1A),CDFI于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扭转 坏死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张明霞 赵芳 +9 位作者 袁丽 李饶 李彩宏 黄金 邢秋玲 莫永珍 肖凌凤 徐蓉 周莹霞 董颖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构建科学的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指标体系,为我国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研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订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 目的:构建科学的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指标体系,为我国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研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订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8和0.946。在第2轮专家咨询中,一、二、三级条目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03~0.151(P<0.05)。最终形成的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岗位设置、制度规范、场地设备、运行管理),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26个。结论: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标准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为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专科护理门诊 专家咨询 指标体系 德尔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心房颤动筛查及相关二级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文程 白雪松 +2 位作者 石万达 焦力群 赵彦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2-418,共7页
缺血性卒中具有高患病率、病死率、复发率的特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及复发风险。作者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房颤筛查及房颤负荷、房颤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了相关的... 缺血性卒中具有高患病率、病死率、复发率的特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及复发风险。作者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房颤筛查及房颤负荷、房颤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了相关的二级预防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筛查房颤,预防患者卒中复发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筛查 标记物 二级预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病超24小时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万达 白雪松 +2 位作者 孔文程 焦力群 赵彦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9-354,共6页
卒中是目前危及人类建康的重大疾病,自2015年以来,机械取栓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的指南倾向于机械取栓治疗时间窗在24 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于超24 h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是否有效尚存在争议。作者回顾... 卒中是目前危及人类建康的重大疾病,自2015年以来,机械取栓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的指南倾向于机械取栓治疗时间窗在24 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于超24 h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是否有效尚存在争议。作者回顾了已报道的相关临床研究,从研究设计的角度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预测因素及影像学筛查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内治疗 时间窗 半暗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影像学评估及其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皓 宋冰欣 +2 位作者 白雪松 焦力群 赵彦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9-564,共6页
椎动脉发育不良(VAH)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相关,但VAH与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上较难鉴别。目前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作者从尸检、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的定义及发生... 椎动脉发育不良(VAH)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相关,但VAH与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上较难鉴别。目前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作者从尸检、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的定义及发生率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卒中 椎动脉发育不良 影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司扑兰单药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随访1年的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芳芳 王杰 +6 位作者 郭晓华 张华炜 王东 刘青峰 甄媛媛 宋纪国 马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了利司扑兰初始和随访期间单药治疗的、治疗年龄≥16 d的、治疗开始和随访期间接受了运动功能评估的不同类型SMA的连续病例。依据利司扑兰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以年龄和体重计算口服剂量服药,观察随访≥6个月,由有评估资质的医生行运动功能评估,评估量表如下: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评估量表(CHOP INTEND)、修订的上肢模块测试(RULM)、汉默史密斯运动功能扩展量表(HFMSE)、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不良事件和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运动功能改善水平(最后一次随访的运动功能评分-基线运动功能评分,或切换量表后最后一次随诊时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4例SM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9例(64.3%),女5例。除1例症状前患儿外,余13例患儿的平均起病年龄为9.0(3.0,12.0)月龄;14例SMA患儿接受利司扑兰治疗的平均年龄为19.5(6.5,39.5)月龄。1例SMN1拷贝数为1,存在点突变,余13例SMN1拷贝数均为0;SMN2拷贝数为1、2、3和4的患儿分别有1例、3例、9例和1例。症状前1例,1型6例,2型5例,3型2例。末次随访与首次给药时间间隔为20(11.8,25.5)个月。13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临床意义,1例运动功能评分有提升,但改善尚不具临床意义。9例SMA患儿有基线及随访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结果;血常规均正常;2例基线时肝功能异常,随访中恢复正常;部分患儿血肌酐水平异常,与SMA疾病本身相关,随访中未见血肌酐水平增高。随访期间可能与药物无关的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1例次,肺炎4例次,腹泻1例次,除1例肺炎为2型SMA,其余不良事件均发生于1型SMA;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颜色改变12例(85.7%),皮疹2例(14.3%),便秘1例(7.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本文报告了1例SMA患儿在出现症状前接受利司扑兰治疗可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发育的病例,也报告了SMN2单拷贝患儿接受利司扑兰同样具有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不同类型的SMA患儿长期接受利司扑兰单药治疗疗效尚好,常见不良事件为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颜色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利司扑兰 症状前 SMN2单拷贝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运动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AMPT表达并上调NAD+/SIRT1通路改善AD小鼠海马线粒体功能
15
作者 赵娜 徐波 +3 位作者 夏杰 王璟 张晨斐 张宪亮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7,共12页
目的:探讨12周有氧跑台运动对APP/PS1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NAMPT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调节NAD^(+)/SIRT1/FOXO1/3a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3月龄野生型C57BL/6小鼠和APP/PS1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sed)、野生型运动组... 目的:探讨12周有氧跑台运动对APP/PS1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NAMPT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调节NAD^(+)/SIRT1/FOXO1/3a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3月龄野生型C57BL/6小鼠和APP/PS1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sed)、野生型运动组(WT-exe)和APP/PS1对照组(AD-sed)、APP/PS1运动组(AD-exe)。运动组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跑台运动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海马Iba-1表达水平及NAMPT与Iba-1共定位水平,透射电镜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IRT1、Ace-FOXO1/3a、PARP1、CD38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PARP1、CD38 mRNA表达水平,ELISA和试剂盒检测NAD^(+)、NADH、IL-1β、IL-6、TNF-α、ATP、H_(2)O_(2)的含量。结果:与WT-sed组相比,AD-sed组小鼠海马NAMPT与Iba-1共定位水平、PARP1、CD38、Ace-FOXO1/3a蛋白表达水平、IL-6、IL-1β、TNF-α、H_(2)O_(2)含量及受损线粒体数量均显著升高,NAD^(+)含量、NAD^(+)/NADH比值、SIRT1蛋白表达水平、mtDNA拷贝数、ATP含量及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降低,而12周有氧跑台运动干预显著改善了APP/PS1小鼠海马上述异常变化。结论:12周有氧跑台运动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AMPT过度表达,降低神经炎症反应,减少PARP1、CD38对NAD^(+)的消耗,上调NAD^(+)/SIRT1/FOXO1/3a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最终起到缓解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衰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跑台运动 线粒体功能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NAD+/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DTA突变与血栓栓塞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敏 赵红玉 +1 位作者 李大启 陈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824,共6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DTA(DNMT3A、TET2和ASXL1)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DTA突变与血栓栓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确诊的62例初诊MPN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检测技术...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DTA(DNMT3A、TET2和ASXL1)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DTA突变与血栓栓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确诊的62例初诊MPN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检测技术对35种MPN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分析MPN患者DTA突变情况及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结果:75.8%(47/62)的患者可检测出非驱动基因突变,每个患者的平均突变数为1.08个,发生突变的非驱动基因主要有TET2(38.7%,24/62)、DNMT3A(9.7%,6/62)及ASXL1(6.5%,4/62)。62例MPN患者中31例(50.0%)检出DTA基因突变,主要与驱动基因伴随出现;≥60岁的MPN患者DTA突变率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P=0.039)。存在DTA突变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为58.1%(18/31),明显高于无DTA突变的MPN患者(19.4%,6/31)(P=0.002)。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的TET2基因突变率为66.7%(16/24),显著高于未发生血栓栓塞患者的TET2基因突变率(21.1%,8/38)(P=0.00)。结论:MPN患者DTA突变发生率较高,主要与驱动基因突变伴随发生。DTA突变的MPN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无DTA突变的患者,尤其是伴有TET2突变的老年患者需警惕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二代测序 DTA突变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逸宁 王志龙 +1 位作者 宋培记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53,共5页
肾上腺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许多微创介入技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微波消融术(MWA)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已成功用于肾上腺肿瘤治疗,并... 肾上腺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许多微创介入技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微波消融术(MWA)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已成功用于肾上腺肿瘤治疗,并得到较广泛认可。因此,MWA是未来肾上腺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可改善局部症状,减轻肿瘤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就MWA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原理和机制、导引方式,临床应用于醛固酮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优势和不足,及相关并发症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微波消融 高血压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遗忘综合征起病的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睿婷 王诗睿 +3 位作者 张潇文 刘首宏 李晓琳 李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6-628,共3页
急性遗忘综合征可表现为短暂或持续的单一遗忘症状,也可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进而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急性遗忘症状并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典型症状,在急诊诊治过程中容易被... 急性遗忘综合征可表现为短暂或持续的单一遗忘症状,也可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进而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急性遗忘症状并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典型症状,在急诊诊治过程中容易被误诊或延迟诊断。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以急性遗忘综合征起病的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期为急诊及神经科医师对类似病例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遗忘 穹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结石与胆源性胰腺炎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玮佳 李振方 +3 位作者 张倩 李聪 王凤娇 赵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6-2120,共5页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胆道疾病、酒精、胰管疾病、代谢障碍如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钙血症、过度进食、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如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根据病因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胆源性胰腺炎、高脂血...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胆道疾病、酒精、胰管疾病、代谢障碍如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钙血症、过度进食、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如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根据病因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胆源性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等。胆源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很多,在全球范围内,胆道结石等胆系疾病仍是胆源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病因。各种病因导致的胆胰管排流不畅及压力异常、胆汁向胰管反流、胰液引流受阻、胰酶异常活化是导致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中心环节。胆道结石所在部位、结石大小、质地、数目、形状等与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腹症 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柴冬雨 秦淑一 +2 位作者 张荣花 邹楠楠 王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mycosis,IP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的105例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合并IPM的患者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mycosis,IP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的105例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合并IPM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时期未合并IPM的病毒性肺炎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发生IPM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合并糖尿病、有恶性肿瘤病史、有胸腔积液、合并细菌感染,以及血清G试验阳性者分别占51.4%(54/105)、25.7%(27/105)、43.8%(46/105)、36.2%(38/105)、23.8%(25/105),对照组分别占35.2%(37/105)、6.7%(7/105)、19.0%(20/105)、13.3%(14/105)、2.9%(3/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4,P=0.018;χ^(2)=14.037,P<0.001;χ^(2)=14.937,P<0.001;χ^(2)=14.722,P<0.001;χ^(2)=19.9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95%CI):2.452(1.164~5.163)]、有恶性肿瘤病史[OR(95%CI):11.688(3.707~36.847)]、有胸腔积液[OR(95%CI):2.484(1.123~5.494)]、合并细菌感染[OR(95%CI):3.341(1.410~7.920)],以及血清G试验阳性[OR(95%CI):13.649(3.267~57.029)]是病毒性肺炎患者并发IP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应警惕其中合并糖尿病、有恶性肿瘤病史、有胸腔积液、合并细菌感染、血清G试验阳性者并发IPM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肺疾病 真菌性 共病现象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