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接触碎栓、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
1
作者 陈海波 万云云 +3 位作者 管清龙 王开东 刘成龙 李同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5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术,明确血栓部位后通过旋转猪尾巴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溶栓药物尿激酶来开通肺动脉。比较患者CDT前后...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5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术,明确血栓部位后通过旋转猪尾巴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溶栓药物尿激酶来开通肺动脉。比较患者CDT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力、BNP、D-二聚体、RV/LV横径比值。通过PESI评分评价肺栓塞严重程度,PESI分级3和PESI分级4属于中危组,PESI分级5属于高危组。结果术后症状即刻缓解210例,完全开通200例,部分开通15例。术前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BNP、D-二聚体、RV/LV横径比值分别为(46.24±5.32)mmHg、(90.36±3.23)%、(8000.12±750.56)pg/mL、(7.5±2.3)mg/L、1.63±0.22;术后1周分别为(26.12±3.36)mmHg、(98.74±2.12)%、(240.35±33.52)pg/mL、(1.75±0.36)mg/L、1.11±0.1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前有咯血、休克及晕厥症状,在CDT术后1周均消失,而呼吸困难、胸痛及心悸症状和各项体征在CDT术后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PESI分级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心律失常、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行肺动脉增强CT检查肺动脉主干显影良好,无血栓充盈缺损影。结论CDT治疗急性肺栓塞时能够及时快速开通阻塞的肺动脉,恢复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纠正低氧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碎栓 经导管溶栓 急性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郑修竹 朱春雨 +3 位作者 梁彦博 车明昊 陈玥 秦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9-805,共7页
目的探索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价值。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Normal组、Model组、Positive组(雌二醇)及ORI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用去卵巢法对除Norma... 目的探索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价值。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Normal组、Model组、Positive组(雌二醇)及ORI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用去卵巢法对除Normal组外的各组构建PMOP小鼠模型。8周干预后,用HE染色对胫骨近端骨组织行病理学观察;Micro CT评估小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小梁微观结构特征;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用16S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16S rDNA)测序技术探究各组肠道微生物种类的丰度及其目别、属别的相对丰度。结果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小鼠骨组织结构破坏明显,BMD水平显著降低(P<0.05),ALP、TRACP-5b显著增加(P<0.05)。与Model组比较,ORI组骨组织结构损伤明显改善,BMD水平显著升高(P<0.05),ALP、TRACP-5b明显降低(P<0.05)。此外,ORI通过促进益生菌繁殖和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对肠道菌群构造产生积极调节作用,有助于恢复并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结论ORI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PM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冬凌草甲素 去卵巢小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评价不同栓塞材料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1
3
作者 管清龙 陈海波 +3 位作者 刘成龙 曹耿飞 张海潇 崔传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4例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TACE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栓塞材料,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行IVIM-DWI检查。根据IVIM-DWI序列设定的固定b值,分析不同栓塞材料下单指数模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双指数模型纯弥散系数(D值)、伪弥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及不同栓塞治疗材料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对比分析ADC值、D值、D*及f值变化。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等4个临床参数和治疗前后ADC值、D值、D*值、f值共8个功能学定量指标参数,确定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VIM参数对预测值的诊断价值和Cut-off值。结果 治疗后载药微球组ADC值显著高于碘化油组,载药微球组、碘化油组D*值显著低于PVA颗粒组,载药微球组f值显著低于碘化油组(均P<0.01)。稳定组中载药微球组疗效明显优于碘化油组和PVA颗粒组,进展组中碘化油组比载药微球组和PVA颗粒组更易出现疾病进展。稳定组治疗前f值显著高于进展组(P=0.005),治疗后ADC值显著高于进展组(P=0.029)。ROC分析显示,载药微球组、碘化油组、PVA颗粒组分别中位随访30、19、26个月,总平均生存时间为25个月,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D值(AUC 0.878)、D*值(AUC 0.554)及治疗后D值(AUC 0.791)、D*值(AUC 0.552)、f值(AUC 0.467)是TACE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治疗前后D值诊断效能更高,治疗前D值<0.505×10-3mm2/s、治疗后D值<0.785×10-3mm2/s时预测为疗效差。结论 治疗前后D值是预测不同栓塞材料TACE治疗HCC疗效的最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康 张琰 +3 位作者 赵慧 邵龙 冯玲玲 赵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0-1455,共6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正逐渐降低,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仍高于一般人群,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将面临更大风险。AD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正逐渐降低,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仍高于一般人群,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将面临更大风险。AD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其神经病理学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的过度生成与清除失衡,以及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等。AD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样,该病毒也可能导致其感染者出现A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机体后,通过引起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衰老、DNA损伤反应、自噬失调、脉络丛稳态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及氧化应激等对AD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AD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阿尔茨海默病 免疫反应 炎症 细胞衰老 自噬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CT值筛查骨质疏松及预测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姣姣 于希越 秦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3,共5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增加,而筛查骨质疏松及预防骨折工作开展仍不充分,仍然有较多骨折患者从未接受过骨密度的检查。常规CT的广泛使用为骨质疏松增加了一种补充筛查方法,可以通过椎体CT值诊断骨质疏松及预测骨质疏...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增加,而筛查骨质疏松及预防骨折工作开展仍不充分,仍然有较多骨折患者从未接受过骨密度的检查。常规CT的广泛使用为骨质疏松增加了一种补充筛查方法,可以通过椎体CT值诊断骨质疏松及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且无需额外的辐射、费用、时间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论述了椎体CT值以及常规CT结合人工智能诊断骨质疏松及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常规CT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