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肺切除术在肺毛霉菌病治疗中的价值
1
作者 朱建坤 孟倩 +1 位作者 孔康宝 金锋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1,共8页
目的: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全肺切除术在肺毛霉菌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肺毛霉菌”“肺切除术”“Mucormycosis”“Pneumonectomy”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4—2024年,共检索出10例患者通过全... 目的: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全肺切除术在肺毛霉菌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肺毛霉菌”“肺切除术”“Mucormycosis”“Pneumonectomy”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4—2024年,共检索出10例患者通过全肺切除术治疗肺毛霉菌病。本研究总结10例患者的特点,并对肺切除术在肺毛霉菌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感染程度均属于深度感染,有1例出现余肺播散感染迹象,10例患者中有8例术后病理查到肺动脉受侵,其中2例形成肺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患者查到主支气管受侵,其中1例累及隆突,1例出现主支气管胸膜瘘。10例患者中,6例合并糖尿病,术后4例获得长期治愈,2例在围手术期间死亡。有3例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1例患者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又合并糖尿病,均于随访过程中死于血液系统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结论:肺毛霉菌病具有快速进展和侵犯大血管及中心气道的特性。当出现深度感染、累及肺动脉干及分支、侵犯主支气管等情况时,可作为实施全肺切除术的适应证。应积极控制基础病,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及术后加强监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肺切除术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1q21获得/扩增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史镜铂 于丽明 +1 位作者 郑伟 崔思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2,共9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特点之一是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1q21的额外拷贝(1q21+)被认为是MM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会出现在约40%的新诊断MM患者中。尽管多项研究表明1q21+是MM一项独立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特点之一是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1q21的额外拷贝(1q21+)被认为是MM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会出现在约40%的新诊断MM患者中。尽管多项研究表明1q21+是MM一项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MM预后评估系统将1q21+视作高危因素,但其预后价值仍存争议。1q21不同拷贝数之间的差异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耐药性和疾病的早期进展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临床治疗中也变得愈发重要,目前已应用的多种治疗方案也无法完全克服1q21+的不良预后效果。本文将从发生机制、预后意义、临床治疗等方面对1q21+型M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核型 染色体1q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豁免腋窝清扫后区域淋巴结放疗的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逯永晋 石志强 +2 位作者 李彤 王永胜 邱鹏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6,共9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步朝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方法。然而,对于...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步朝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方法。然而,对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未行ALND的患者是否需要区域淋巴结照射(regional lymph node irradiation,RNI),临床上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分析SLN阳性未行ALND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评估RNI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了2014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SLNB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依据术后放疗是否包括区域淋巴结[内乳和(或)腋窝和(或)锁骨上下]照射野,分为RNI组和no-RNI组,并进行一系列随访。此外,根据乳房手术方式、肿瘤分子分型以及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将患者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亚组,比较各亚组之间RNI的临床价值。主要终点为无区域复发生存(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RFS),次要终点为无浸润性疾病复发生存(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iDFS)和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本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本研究筛选了83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356例患者最终纳入分析,其中RNI组186例,no-RNI组17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状态、肿瘤位置、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管血管侵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NI组患者的阳性SLN数量、肿瘤T分期和全乳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TM)占比显著高于no-RNI组(P=0.006、P=0.043、P<0.001)。中位随访38个月后,RNI组未观察到任何复发或转移病例,而no-RNI组的复发转移率为3.5%(6/170)。其中,4例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2例发生远处转移。RNI组在iDFS方面优于no-RNI组(P=0.017),但LRRFS和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和P=0.356)。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P=0.033)、分子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P=0.020)的患者在LRRFS方面可能从RNI治疗中获益。结论: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肿瘤直径较大、分子分型为TNBC或non-SLN高转移风险的患者,RNI在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淋巴结残留肿瘤负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手术方式制定个体化的RNI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区域淋巴结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用安罗替尼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庞敏 盛立军 +4 位作者 宿超 安玉姬 宋鹏远 张亚非 梁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559-2562,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单用安罗替尼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维持治疗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确诊的已给予一线化疗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4~6个周期,处于稳定状态SCLC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分析探讨单用安罗替尼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维持治疗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确诊的已给予一线化疗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4~6个周期,处于稳定状态SCLC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安罗替尼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KPS评分、NSE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PFS为5.2个月(95%CI:4.8~5.6),对照组的PFS为3.0个月(95%CI:2.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SE水平在治疗第4、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在治疗第6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其中3/4级的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4%;两组总不良反应及3/4级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安罗替尼对广泛期SCLC维持治疗效果确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小细胞肺癌 维持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护人才流失隐患及其动机干预启示--基于后代从医意愿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小兰 赵鹏 李欢欢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0,共9页
在突发公共疫情的社会背景下,医护人才流失隐患应引起重视。该群体培养后代从医的意愿水平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动机行为特质的医护人员是否由于迥异的心理不安全感,在后代从医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592个从事... 在突发公共疫情的社会背景下,医护人才流失隐患应引起重视。该群体培养后代从医的意愿水平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动机行为特质的医护人员是否由于迥异的心理不安全感,在后代从医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592个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医护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不同成就目标个体存在迥异的心理不安全感,且受医护的工龄、教育程度及所属科室影响,三种动机主体的后代从医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不安全感在成就目标导向与后代从医意愿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我国医疗组织管理层如何通过动机行为规律干预医护人才流失带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不安全感 后代从医意愿 成就目标导向 医护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房泽辉 戚元刚 王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特征性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DSRCT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总结病变CT特点(肿块位置、密度、强化特点,腹膜、腹水及脏器受侵等)。结果:14例DSRCT... 目的:总结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特征性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DSRCT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总结病变CT特点(肿块位置、密度、强化特点,腹膜、腹水及脏器受侵等)。结果:14例DSRCT患者中,男11例(78.5%),女3例(21.4%),年龄9~42岁,平均(21.1±29.8)岁。肿块位于盆腔(膀胱后方)者12例(85.7%);增强扫描14例(100%)肿块均呈持续强化;腹膜增厚者14例(100%),其中结节样、肿块样增厚10例(71.4%),絮状、饼状增厚9例(64.3%);10例(71.4%)合并少量腹水;8例(57.1%)发生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共10例(71.4%)发生远处转移(肝、肺、骨转移)。结论:DSRCT好发于青年男性,盆腔肿块并持续强化、少量腹水、腹膜增厚为其特征性CT表现,可与淋巴瘤腹膜侵犯、腹膜转移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软组织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建营 常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97-901,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肌少症(sarcopenia,SA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均较高,且伴随更高的治疗不良反应率及更差的预后。HC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对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均...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肌少症(sarcopenia,SA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均较高,且伴随更高的治疗不良反应率及更差的预后。HC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对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均与肌少症密切相关。本文就国内外关于HCC和肌少症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肌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的CT影像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景亮 禚孝丽 +3 位作者 李叶琴 徐威 王翠艳 付国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7-902,共6页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传统化疗效果不佳,针对特定驱动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取得巨大突破,改写了肺癌临床治疗实践。肺癌CT影像特征与驱动基因突变的关联分析一...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传统化疗效果不佳,针对特定驱动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取得巨大突破,改写了肺癌临床治疗实践。肺癌CT影像特征与驱动基因突变的关联分析一直是肿瘤影像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是近年影像组学研究方法的进步给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视角。本文对不同驱动基因突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渐变性淋巴瘤激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等)和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人群的CT影像特征(肿瘤位置、直径、形态、肿瘤密度、胸膜播散、淋巴结转移等)和影像组学特征(CT衰减能量、肿瘤主方向、归一化灰阶不均匀特征、最大二维直径列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对CT影像特征在不同驱动基因突变中的鉴别作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驱动基因 CT影像特征 影像组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lncRNA H19对支原体感染肺炎小鼠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 李伟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689-1695,共7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lncRNA H19对支原体感染肺炎(MPP)小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MP组、si-NC组和si-H19组。si-NC组、si-H19组鼻腔分别滴入...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lncRNA H19对支原体感染肺炎(MPP)小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MP组、si-NC组和si-H19组。si-NC组、si-H19组鼻腔分别滴入阴性对照siRNA、lncRNA H19 siRNA。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鼻腔滴入MP菌液构建MPP模型,对照组滴入等量培养基。1次/d,连续3 d。同时构建支原体感染A549细胞模型,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MP组、si-NC组、si-H19组、pcDNA-NC组和pcDNA-H19组。各组分别转染对应的RNA及质粒。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使用MP菌液感染A549细胞。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qRT-PCR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lncRNA H19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细胞单克隆形成、MTT法及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Nrf2、HO-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支原体感染肺炎小鼠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MP组、si-NC组双肺塌陷呈灰白色,镜下肺泡大量增生,内有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Bax、MMP-9、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CyclinD1、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敲减lncRNA H19后,si-H19组情况较MP组肺部损伤有所改善,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Bax、MMP-9蛋白水平降低,CyclinD1、Bcl-2、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P<0.05)。同时支原体感染A549实验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实验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MP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能力提高,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CyclinD1蛋白水平降低(P<0.05);敲减lncRNA H19后,si-H19组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凋亡能力降低,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蛋白水平降低,CyclinD1、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lncRNA H19后,pcDNA-H19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能力提高,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蛋白水平升高,CyclinD1、Nrf2、HO-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lncRNA H19在支原体感染肺炎小鼠肺组织中表达上调,敲降lncRNA H19能够减轻小鼠肺部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 lncRNA H19 肺炎支原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苏碱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祚云 王婧 +1 位作者 傅瑞雪 李琳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0-627,共8页
目的分析水苏碱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以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水苏碱处理人胶质瘤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Horche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 目的分析水苏碱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以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水苏碱处理人胶质瘤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Horche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包被基质胶)实验检测人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2、MMP7、MMP9的mRNA及蛋白水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TGF-β信号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结果水苏碱可抑制人胶质瘤细胞活力,并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水苏碱可诱导人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水苏碱可减少穿过基质胶包被小室的侵袭细胞数,并抑制MMP2、MMP7、MMP9的mRNA及蛋白水平;水苏碱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结论水苏碱可抑制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信号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苏碱 胶质瘤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