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齐静 高杉杉 +2 位作者 张帆 赵子恒 李坤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也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全球范围内NAFLD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治疗不及时可能会逐渐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但目前我国未有正式批准上市的NAFLD治疗药物,所以针对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也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全球范围内NAFLD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治疗不及时可能会逐渐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但目前我国未有正式批准上市的NAFLD治疗药物,所以针对该病的治疗逐渐成为热点。目前,全球针对NAFLD的治疗研究包括但不限于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维生素E、他汀类降脂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抑制剂、糖聚乙二醇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FGF21类似物、法尼醇X受体激动剂、益生菌、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激动剂等。2024年3月,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口服活性的THR-β激动剂Resmetirom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与饮食控制和运动联合用于中期至晚期肝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成人患者的治疗,虽然Resmetirom未在中国上市,但也为NAFLD的治疗提供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维生素E 降脂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伴早期食管癌的治疗
2
作者 孙文聪 赵莹莹 +3 位作者 雷晓斐 徐昌青 李坤 杨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87-89,共3页
目的 总结1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伴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EVB伴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中年男性,因“黑便2 d,腹痛、呕血5 h”入院,既往有“酒... 目的 总结1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伴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EVB伴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中年男性,因“黑便2 d,腹痛、呕血5 h”入院,既往有“酒精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病史2年余,“食管中上段黏膜病变,早癌可能”病史2年余,“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手术史4月余,“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手术史9 d,饮酒史30余年,平均每日饮酒量折合乙醇约200 g。入院后行急诊内镜检查提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给予药物止血、输血、保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首次入院3个月后患者返院复查,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EVB、早期食管癌,既往有EVB史,符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手术适应证,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指征。排除禁忌证,于首次入院3个月后行TIPSS,术后随访2月余,首次入院4个月胃镜检查显示曲张静脉直径较前缩小。排除禁忌证,于首次入院6个月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预防性套扎术,套扎后接着进行早期食管癌ESD,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0个月,病情稳定。结论 对于肝硬化并发EVB伴早期食管癌的患者,在对黏膜病变处采取内镜治疗等手术操作前可先行TIPSS,TIPSS可同时改善食管和胃底静脉的曲张程度,能减少内镜手术中及术后再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食管癌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HD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肝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吕晓雪 唐文轩 +2 位作者 贾伟 李双玲 杨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PKHD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基因突变位点及诊疗方法,旨在为临床诊疗此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KHD1基因突变致CHF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目的探讨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PKHD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基因突变位点及诊疗方法,旨在为临床诊疗此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KHD1基因突变致CHF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起病,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遗传学检查诊断为CHF,基因检测显示PKHD1基因存在双重杂合突变(c.7445G>A及c.7769T>G);经内镜、介入、药物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到发病后1年,未见复发。结论CHF较为罕见,容易被误诊或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患者有消化道出血,且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时需考虑PKHD1基因致CHF的可能,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突变 先天性肝纤维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旭 李坤 王小宁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慢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肝性脑病最常见,脊髓受累相对罕见,如肝性脊髓病,通常与广泛的门静脉系统分流有关,因此也称为分流性脊髓病,这种分流可能是手术引起的,也可能是自发的,或两者兼有。肝性脊髓病的主要症状是对称性下... 慢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肝性脑病最常见,脊髓受累相对罕见,如肝性脊髓病,通常与广泛的门静脉系统分流有关,因此也称为分流性脊髓病,这种分流可能是手术引起的,也可能是自发的,或两者兼有。肝性脊髓病的主要症状是对称性下肢无力,并逐渐向痉挛性瘫痪转变,很少累及上肢。体征主要有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通常无感觉或括约肌功能损害。起病多隐匿,诊断标准以排除性诊断为主,在高度怀疑的临床背景下,需排除各种结构性和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降血氨及其他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肝移植治疗对早期患者可完全逆转,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脾动脉栓塞、分流阻断术、分流限制术和粪便菌群移植等。其中粪便菌群移植(FMT)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可行方法,但局限性于没有更多FMT试验,尚无法确定这一方法能否取得更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脊髓脱髓鞘 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 肝移植 粪便菌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导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报道
5
作者 何倩倩 李坤 +1 位作者 厉国栋 张玲芬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目的 分析应用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患者的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例晚期HCC患者,治疗前均无心脑血管病变证据,均在应用靶向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对二者的发病... 目的 分析应用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患者的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例晚期HCC患者,治疗前均无心脑血管病变证据,均在应用靶向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对二者的发病过程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例HCC患者经索拉非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其中1例患者出现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并发生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经治疗后好转,已停用索拉非尼。另外1例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经早期识别、干预后症状好转并继续给予索拉非尼治疗,但患者最终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临床应用索拉非尼治疗HCC时应早期识别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索拉非尼 心肌梗死 脑血管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支架选择和门静脉压力梯度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厉国栋 侯仁惠 +2 位作者 张玲芬 李坤 阴秀丽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肝硬化失代偿期往往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缓解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一项重要介入技术,但肝性脑病、分流道失功等术后并发症限制了其... 肝硬化失代偿期往往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缓解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一项重要介入技术,但肝性脑病、分流道失功等术后并发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支架、最佳的支架穿刺位置和初始支架位置以及控制门静脉压力梯度在合理范围,有助于减少TIPS相关并发症,但在临床操作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从而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支架 门静脉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侯仁惠 李坤 +1 位作者 厉国栋 张玲芬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100-103,共4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腹水、肝肾综合征、静脉曲张出血等。抗凝治疗能够实现门静脉血栓再通,从而恢复血流并预防与血栓进展有关的并发症发生。传统抗凝药物包括未分离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其在预防和治...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腹水、肝肾综合征、静脉曲张出血等。抗凝治疗能够实现门静脉血栓再通,从而恢复血流并预防与血栓进展有关的并发症发生。传统抗凝药物包括未分离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其在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合并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已被众多临床研究证实。但静脉注射未分离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患者依从性较差且院外使用极不方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华法林虽然是国内外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使用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治疗窗窄且其抗凝作用易受食物和药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不断涌现,学者们对肝硬化后PVT抗凝治疗的研究逐渐转向了NOACs。目前,NOACs主要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达比加群酯。这些NOACs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依从性较好,并且其治疗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传统抗凝药物相当。但目前NOACs用于治疗肝硬化后PVT的相关研究较少,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形成 肝硬化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文轩 吕晓雪 杨静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5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突变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1例LPL基因突变致HTG-AP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基因突变位点以及诊治情况。结果该病例为青年女性,因“上腹痛伴恶心... 目的分析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突变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1例LPL基因突变致HTG-AP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基因突变位点以及诊治情况。结果该病例为青年女性,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 d”入院。入院前1 d暴饮暴食后出现中上腹持续性绞痛,呈阵发性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同时伴恶心、呕吐。既往因异位妊娠予甲氨蝶呤治疗。门诊急查血淀粉酶342.4 U/L、血脂肪酶3132.0 U/L;腹部CT平扫符合胰腺炎并周围渗出表现。入院后立即予中高流量吸氧、液体复苏、醋酸奥曲肽抑制胰液分泌、乌司他丁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持续胰岛素泵入快速降脂、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入院后3 h,患者病情急性加重,考虑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静脉采血可见乳糜血,TG达到63.66 mmol/L,诊断为HTG-AP。经DNA测序发现,该患者LPL:NM_000237.2:c.89-1G>C、LPL:NM_000237.2:c.900G>A;p.(Gly300=)杂合突变,其父母上述两个位点DNA测序结果均未见异常,考虑该患者LPL基因突变为后天突变。在前述治疗基础上,予血浆置换、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后该患者因妊娠停用贝特类药物,于发病16个月后TG升高至4.8 mmol/L。结论本例HTG-AP患者为青年女性,因暴饮暴食急性起病且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绞痛,呈阵发性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同时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等严重并发症;LPL:NM_000237.2:c.89-1G>C、LPL:NM_000237.2:c.900G>A;p.(Gly300=)杂合突变导致HTG-AP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脂蛋白脂肪酶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