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和不同级别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魏令珍 曾庆师 +3 位作者 陈金明 李美霖 刘家皓 王怀臻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7-211,共5页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具有易复发和手术中出血概率高的特点,必须积极地进行周密的术前与术中准备及系统的术后治疗,而与之影像学表现相似的脑膜瘤多为良性,术中不易出血且预后较好,因此手术或治疗前准确区分S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具有易复发和手术中出血概率高的特点,必须积极地进行周密的术前与术中准备及系统的术后治疗,而与之影像学表现相似的脑膜瘤多为良性,术中不易出血且预后较好,因此手术或治疗前准确区分SFT和脑膜瘤至关重要。本文系统综述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区分颅内SFT和高级别脑膜瘤、低级别脑膜瘤以及血管瘤型脑膜瘤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病理生理机制,深入探讨该序列在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等方面的优势和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并在术前评估及术中决策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以期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脑膜瘤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评估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孔雅晴 曲倩倩 +2 位作者 明蕾 王哲 邓凯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2,共7页
目的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 APT)成像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成像在评估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EA)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39名病理证实EA的患者接受... 目的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 APT)成像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成像在评估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EA)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39名病理证实EA的患者接受了盆腔磁共振检查(其中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9例),扫描序列包括APT、IVIM。测量并比较各级别之间APT值和IVIM各衍生参数值(f,D,D*)的差异,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鉴别效能。最后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PT值、IVIM各衍生参数值和组织学分级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Ⅱ级和Ⅲ级EA的APT值(3.17%±0.43%、3.45%±0.42%)显著高于Ⅰ级EA的APT值(2.66%±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1),Ⅱ级和Ⅲ级EA的f值(0.170%±0.049%、0.150%±0.011%)显著低于Ⅰ级EA的f值(0.220%±0.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10)。APT值、f值以及二者联合诊断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E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8、0.70、0.83;0.86、0.81、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T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系数rs=0.578(95%CI:0.27,0.79;P<0.001),f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系数rs=-0.416(95%CI:-0.66,-0.11;P=0.008)。结论 APT值和f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APT值和f值对EA病理级别的鉴别效能无显著差异,APT成像和IVIM成像有助于术前预测EA组织学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子宫内膜腺癌 病理分级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孔雅晴 曲倩倩 +2 位作者 明蕾 王哲 邓凯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是一种新型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它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的一个分支,通过检测组织内源性蛋白质或多肽中的酰胺质子-水质子交换速率反映细胞内蛋白质浓度及pH值变化。本文拟对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的...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是一种新型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它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的一个分支,通过检测组织内源性蛋白质或多肽中的酰胺质子-水质子交换速率反映细胞内蛋白质浓度及pH值变化。本文拟对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坤健 王新怡 +3 位作者 毛慧敏 郭宇 王心雨 张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91-95,100,共6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W-MRI)技术识别缺血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基本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卒中患者斑块特征与缺血性事件长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经临床证实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均在3.0T磁共振...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W-MRI)技术识别缺血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基本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卒中患者斑块特征与缺血性事件长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经临床证实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均在3.0T磁共振上行常规MRI及VW-MRI扫描。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常用的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复发风险的工具SPI-Ⅱ评分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低危风险组、中危风险组、高危风险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导致MCA狭窄责任斑块的基本影像学特征(斑块的偏心指数、面积、长度、强化幅度);进一步评估斑块特征参数与卒中长期复发风险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危风险组和高危风险组责任斑块的偏心指数、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均高于低危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危风险组和高危风险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基本特征与卒中长期复发风险评分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r=0.43,r=0.55,r=0.42,r=0.41,P<0.05)。结论:MCA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与卒中患者长期复发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脑铁沉积的定量磁敏感图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毛慧敏 王新怡 +2 位作者 陈坤健 郭宇 王心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0,共5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测量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大脑深部灰质核团的铁含量。材料与方法纳入33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GE 3.0 T MR进行QSM... 目的采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测量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大脑深部灰质核团的铁含量。材料与方法纳入33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GE 3.0 T MR进行QSM和常规MRI检查。将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QSM图像,分别测量病侧和对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及丘脑的磁敏感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灰质核团间磁敏感值的差异。再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将33例患者分为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闭塞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病侧灰质核团间磁敏感值的差异。结果33例受试者病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磁敏感值较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两侧磁敏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三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用QSM技术发现一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病侧灰质核团铁含量均较对侧增高,进一步加深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敏感图 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pCASL及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联合应用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晓一 史浩 王均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4,89,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labeling,3D-pCASL)技术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labeling,3D-pCASL)技术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35例SAE患者和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MRI、3D-pCASL及DKI扫描,测量SAE组表现阳性病灶区(额、顶叶及双侧脑室额、枕角旁白质)、SAE组表现正常白质区(邻近病灶区的正常脑白质及胼胝体膝/压部、颞叶白质)及对照组相应脑区3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轴/径向扩散系数(axial/radial diffusivity,Da/Dr)值、峰度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y fraction of kurtosis,FAk)值、平均峰度系数(mean kurtosis,MK)值、和轴/径向峰度系数(axial/radial kurtosis,Ka/Kr)值,测量SAE组中病灶区、胼胝体膝/压部、颞叶白质区及对照组相对应区域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两技术参数值与患者的简易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两种技术在SAE中的诊断价值。结果SAE组所有白质病灶区、颞叶白质和胼胝体压部的CBF、FA和峰度参数值显著降低、扩散参数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应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E组胼胝体膝部的FA、FAk、Kr和CBF值显著降低,扩散参数值显著增高(P<0.05)。SAE患者的顶、颞叶白质的CBF值和双侧脑室额角旁白质的FA、Kr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96/0.392,P=0.003/0.020;r=0.488/0.437,P=0.003/0.009)。曲线下面积较大的为:胼胝体膝部的FA(0.957,P<0.001),胼胝体压部的CBF(0.946,P<0.001),联合颞叶白质的FA/MD/Dr/CBF(0.986,P<0.001)。结论DKI和3D-pCASL技术可敏感检测SAE患者在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微结构的潜在性变化,间接反映患者的DKI/ASL参数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效提高SAE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结构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Binswanger’s病 扩散峰度成像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克建 张濬韬 +4 位作者 任凯旋 房彩云 商慧 焦天宇 曾庆师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4,11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基于MRI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骨转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150名经病理证实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基于MRI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骨转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150名经病理证实的PCa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05例)和测试集(45例),分别在每个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T2脂肪抑制序列(fat saturated 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图像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组内相关系数、特征重要性及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方法进行降维和特征筛选,筛选出的最佳特征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方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去评估四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然后通过德隆检验比较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获得了17个最佳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集中,GLM、XGB、SVM和RF模型的平均AUC分别为0.714、0.845、0.768和0.858;在测试集中,对应的AUC分别为0.796、0.729、0.755和0.765。德隆检验和校准曲线表示四种模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四种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相近。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的GLM、XGB、SVM和RF模型能够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工具预测PCa患者骨转移,为临床诊疗提供潜在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鼻窦多形性横纹肌肉瘤1例
8
作者 毛慧敏 王新怡 +1 位作者 孙青 张晓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7-988,共2页
1病例简介女,46岁,主诉:左侧鼻面部胀痛2个月,伴麻木感10 d。既往有鼻部外伤史。体格检查:鼻根部可见长约3 cm瘢痕。CT平扫图像见图1A、B,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见图1C~G,CT及MRI检查均考虑左侧上颌窦恶性肿瘤可能。行内镜下左侧上颌窦... 1病例简介女,46岁,主诉:左侧鼻面部胀痛2个月,伴麻木感10 d。既往有鼻部外伤史。体格检查:鼻根部可见长约3 cm瘢痕。CT平扫图像见图1A、B,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见图1C~G,CT及MRI检查均考虑左侧上颌窦恶性肿瘤可能。行内镜下左侧上颌窦病变活检术,病理图像见图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横纹肌肉瘤 多形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系膜淋巴结影像与病理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玉萍 李盼盼 +2 位作者 吴瑞 洪宇 宋歌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2-165,共4页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常见的转移方式,与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其中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是其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区域淋巴结。直肠系膜内准确的淋巴...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常见的转移方式,与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其中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是其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区域淋巴结。直肠系膜内准确的淋巴结定性不仅可以获得准确的淋巴结分期、评估全系膜切除手术的环周切缘情况,还可以提供直肠癌复发风险信息,从而综合评估患者预后。因此,术前诊断直肠系膜内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非常有意义。但目前淋巴结诊断比较困难,除了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影像学表现上的重叠性外,主要是术后解剖结构的改变导致了影像与病理淋巴结定位困难,从而导致术前诊断与术后验证的准确性降低。实现直肠癌淋巴结的影像学与病理对应是提高术前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关键。本文主要总结了直肠淋巴结的影像与病理对应方法,通过对比每种方法的利弊,以寻找一个简单可靠的对术前影像学和术后标本淋巴结进行验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系膜 淋巴结 区域转移 影像病理对应 准确性 预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