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天阳 徐文秀 +2 位作者 秦昕宇 邢雪雪 毕玫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6-672,共7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易导致新生儿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在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类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易导致新生儿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在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类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关于铁死亡与新生儿HIBD的研究逐年增多,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新生儿H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有研究指出维生素K2,特别是甲萘醌-4(MK-4)可以通过抑制铁死亡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简要综述铁死亡在新生儿HIBD及小胶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并展望维生素K2,特别是MK-4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新生儿HIBD预后的可能,以期提供一种更加经济、安全且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铁死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甲萘醌-4 小胶质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相关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通路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苑锡哲 朱稳文 +5 位作者 王汝霞 沈鑫 杨沛瑾 王守燕 郭依 钟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37,共3页
冠心病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炎症性血管疾病。根据2023年的流行病学数据,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作为一个关键信号转导因子,能够通过感知... 冠心病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炎症性血管疾病。根据2023年的流行病学数据,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作为一个关键信号转导因子,能够通过感知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调节下游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多种细胞反应,包括细胞生长、代谢、迁移、增殖、生存、蛋白质合成、细胞衰老、凋亡以及自噬等过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mTOR调节相关蛋白 磷酸肌醇3-激酶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 研究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脂肪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守燕 卢俊泽 +5 位作者 钟霞 沈鑫 郭依 冯婷婷 苑锡哲 王汝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5-109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AS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并且涉及到很多细胞类型,如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等[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AS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并且涉及到很多细胞类型,如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等[1]。目前主要认为AS是由于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改变、炎症、氧化应激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异常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趋化素 网膜素 白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4
作者 侯明远 杨甜甜 +4 位作者 王慧 王增坤 王泽锐 左太阳 宋培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3-1956,共4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成为评估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后效果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但其诊断准确性高度依赖图像质量。本文针对冠状动脉支架C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文昌 李子腾 +4 位作者 尹作震 周广达 张风君 于功昌 师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3-1672,共10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适应病症及其选穴规律分析,为临床应用该补泻手法提供参考。方法以“烧山火”为关键词,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2001-2021年烧山火手法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穴位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适应病症及其选穴规律分析,为临床应用该补泻手法提供参考。方法以“烧山火”为关键词,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2001-2021年烧山火手法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穴位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62篇,涉及疾病84种,涉及腧穴总数132个,总取穴频次共计582次,治疗疾病前4位分别是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周围性面瘫、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型颈椎病,取穴频次前3的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留针时间频次前3位是30 min、不留针、20 min。结论烧山火手法对于筋骨关节之痹症、中风相关疾病疗效显著且取穴方法有规律可循,其文献分析可为临床应用该手法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手法 数据挖掘 取穴规律 痹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在战伤性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鹏 卜琼 +5 位作者 曹国定 刘鹏 方万顺 刘俊 刘军 李旭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骨创伤是最常见的战创伤类型,不同于普通开放性骨创伤,高能量武器导致的战伤性骨创伤具有出血部位深、伴凝血功能障碍、多菌种感染和骨缺损面积大等特点,战场救治较困难。介孔氧化硅(MSN)是一种新型无机纳米生物材料,因其超高的比表面... 骨创伤是最常见的战创伤类型,不同于普通开放性骨创伤,高能量武器导致的战伤性骨创伤具有出血部位深、伴凝血功能障碍、多菌种感染和骨缺损面积大等特点,战场救治较困难。介孔氧化硅(MSN)是一种新型无机纳米生物材料,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孔隙率和易修饰的特性,被广泛用于出血救治和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相较传统的战伤性骨创伤救治材料,MSN具有局部持续止血,广谱、缓释抗感染和机械支撑力较强的优势,目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复合化和多功能化,经过表面官能化的MSN材料兼具止血和感染性骨缺损修复功能。但MSN材料尚存在体内生物分布不明确、大剂量使用具有肝肾毒性的问题;在制备工艺方面,也存在促骨生成的最佳材料孔径和形状选择不明确的问题。基于战伤性骨创伤的实际救治需求,该文对新型MSN材料的多功能性、易操作和便携性等军用材料特性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可修饰 骨创伤 战场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CT及PET-CT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敏 刘建鹏 +4 位作者 韩明山 张春艳 吕荣彬 刘芳菲 刘树永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CT及PET-CT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13~47岁,平均(28.75±12.02)岁,所有...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CT及PET-CT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13~47岁,平均(28.75±12.02)岁,所有病例均接受了CT检查,3例病例进行CT强化扫描,3例病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1)分布位置:12例病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增大,集中分布在颈部Ⅱ~Ⅴ区,2例伴有腋窝淋巴结增大,2例伴腹盆部淋巴结增大(为PET-CT检查发现)。(2)淋巴结形状(225个淋巴结):椭圆形淋巴结占43.7%,圆形淋巴结占39.1%,长条状淋巴结占17.2%。(3)淋巴结的短径分布情况(225个淋巴结),多数在10mm以下。(4)淋巴结强化方式:多数为均匀强化,少部分出现环形强化,动脉期CT值约为(74.66±13.45)HU,静脉期CT值约为(92.72±15.76)HU,延迟强化显著。(5)50组淋巴结的18F-FDG代谢情况:淋巴结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集中分布在5~10,平均值为6.85±2.76,且SUVmax值与淋巴结短径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好发于颈部,CT及PET-CT检查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最终确诊依赖于临床资料、影像及病理的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 计算机体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