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长久 刘杰克 +4 位作者 青浩渺 郭玲 胡仕北 周鹏 何乐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61例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双能量CT资料。双能量图像采用LBI[融合系数为1(80 kV)和0.6(M0.6)]、NBI和VMI+(40 keV、55 keV)技术重建。比较5组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肿瘤CT值、噪声]和主观图像质量(肿瘤边界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0 keV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评分均明显高于80 kV、M0.6、NBI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80 kV、M0.6、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噪声明显低于80 kV、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双能量CT中,采用VMI+技术(40 keV)能提供更好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采用NBI技术能提供更低的噪声和更好的整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喉鳞状细胞癌 非线性融合图像 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模态超声提高乳腺BI-RADS 4类结节诊断准确率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蕾 王瑞先 +5 位作者 张志扬 赵璇 张倩 徐茳蕾 陈文琪 刘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701-704,709,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对乳腺BI-RADS 4类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完成乳腺常规二维超声检查(2D-US)、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的共271例BI-RADS 4类患者,将其中100例有病理...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对乳腺BI-RADS 4类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完成乳腺常规二维超声检查(2D-US)、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的共271例BI-RADS 4类患者,将其中100例有病理结果者纳入本研究。对患者的CEUS、ARFI结果进行分析,探讨2D-US、CEUS、ARFI及联合诊断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100个结节,研究发现良恶性组之间患者年龄、结节大小、结节形态、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造影后肿块范围较二维有无扩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触诊组织成像(VTI)中选取应变率比值(SR)作为诊断的敏感指标,以6.50作为SR截断值,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9.6%、80.4%、80.4%、79.6%;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IQ)中选取横向剪切波速度(SWV)作为诊断的敏感指标,以3.45 m/s作为截断值,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74.0%、71.4%、72.6%、72.9%。综合分析,多模态超声对BI-RADS 4类结节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PPV、NPV较高,分别为82.4%、91.8%、87%、91.3%、83.3%。与2D-US相比,曲线下面积(AUC)从0.69提高到0.92(P<0.05),所以联合超声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常规超声。结论:联合应用2D-US、CEUS、SR、SWV检查可有效提高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减少对乳腺良性结节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年人体重及体重指数估算胸腹部CT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 被引量:5
3
作者 鄢迪 陈斌 +1 位作者 章群 石丽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1-1177,共7页
目的提出基于成年人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估算胸部、上腹部、腹部-盆腔CT检查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接受CT扫描的受检者的临床及CT资料,筛选出其中无明显... 目的提出基于成年人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估算胸部、上腹部、腹部-盆腔CT检查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接受CT扫描的受检者的临床及CT资料,筛选出其中无明显病变的419例,按扫描部位分为胸部扫描组153例、上腹部扫描组94例、腹部-盆腔扫描组172例。对CT扫描范围内最中间的横断面图像进行数据测量及计算,测量前后径与横径,计算有效直径(ED)和基于ED的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SSDE);测量横断面积及平均CT值,计算水等效直径(Dw)和SSDE。分析成年人体重及BMI与相关CT检查部位SSDE与SSDE的相关性。使用线性回归建立各部位成年人体重及BMI与SSDE、SSDE的回归方程,得出基于成年人体重及BMI估算胸部、上腹部、腹部-盆腔CT检查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的具体转换系数。结果在3组中,体重及BMI均与SSDE及SSDE呈正相关(r=0.688~0.858、0.847~0.872、0.813~0.867,P<0.001)。在胸部扫描组中,可使用BMI估算SSDE,其转换系数为0.666;在上腹部扫描组中,可使用体重估算SSDE,体重和BMI与SSDE的转换系数分别为0.198和0.534;腹部-盆腔扫描组中,建议仅使用BMI估算腹部-盆腔CT检查的SSDE,其转换系数为0.702。结论用体重及BMI估计胸部、上腹部、腹部-盆腔基于ED或Dw的成年人SSDE的方法简单、有效,上腹部的剂量估计直接用体重更加便捷,用BMI估计胸部基于Dw的成年人SSDE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CT剂量指数 有效直径 水等效直径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