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4870对安丝菌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堃钰 张佩佩 +5 位作者 付加芳 康妮 宗工理 马欣 张少伟 曹广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360,共7页
目的探究珍贵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pretiosum)中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4870对A.pretiosum中安丝菌素P-3(AP-3)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以A.pretiosum X47菌株为出发菌株,构建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 目的探究珍贵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pretiosum)中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4870对A.pretiosum中安丝菌素P-3(AP-3)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以A.pretiosum X47菌株为出发菌株,构建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4870中调控基因CNX_RS34870的缺失突变菌株;利用HPLC分析及生物活性测定分析出发菌株X47与CNX_RS34870突变菌株(ΔRS34870)的AP-3产量差异;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菌株之间各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分析CNX_RS34870对菌株AP-3生物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与出发菌株X47相比,ΔRS34870菌株在液体发酵条件下AP-3生物合成量显著下降,在第6天时,ΔRS34870菌株AP-3产量降低了36.94%。转录水平分析显示ΔRS34870菌株中1524个基因的转录较X47明显不同,其中AP-3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asm1、asm2、asm30、asm32、asm33、asm34、asm35和asm37基因以及与初级代谢中与AP-3前体合成相关的pgk基因出现了显著下调。结论CNX_RS34870是菌株AP-3生物合成的正调控基因,可通过调控AP-3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以及影响初级代谢从而影响AP-3的产生。本研究将为了解AP-3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以及工业菌株的遗传改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束丝放线菌 双组分转导系统 安丝菌素 生物合成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苯丙氨酸的工程益生菌构建及其喂养苯丙酮尿症小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欣 付加芳 +2 位作者 林赓 张佩佩 曹广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5-81,共7页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低蛋白饮食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而采用工程益生菌治疗尚处于研发阶段。为了探究工程益生菌对PKU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基于大肠埃希菌Nissle 1917(EcN)菌株,构建了一株表达...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低蛋白饮食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而采用工程益生菌治疗尚处于研发阶段。为了探究工程益生菌对PKU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基于大肠埃希菌Nissle 1917(EcN)菌株,构建了一株表达苯丙氨酸裂解酶的工程益生菌EcN-PAL。通过λ-Red同源重组系统在EcN中导入经优化设计的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并通过体外降解实验和小鼠喂养实验验证其功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工程益生菌EcN-PAL成功表达苯丙氨酸裂解酶,并且可降解苯丙氨酸和有效降低PKU小鼠的血液苯丙氨酸浓度。该研究成功构建的工程益生菌EcN-PAL对苯丙氨酸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动物实验证实可有效治疗PKU小鼠,为用于PKU患者的益生菌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λ-Red同源重组系统 工程益生菌 苯丙氨酸降解 苯丙酮尿症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霉素C基因簇大片段敲除促进克拉维酸合成
3
作者 康妮 付加芳 +3 位作者 张佩佩 张堃钰 宗工理 曹广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F613-1为出发菌株,构建头霉素C基因簇中orf10、blp、lat、pcbAB和pcbC 5个完整基因片段(cep)的基因缺失突变菌株,探究头霉素C和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CA)生物合成的关系。方法通... 目的本研究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F613-1为出发菌株,构建头霉素C基因簇中orf10、blp、lat、pcbAB和pcbC 5个完整基因片段(cep)的基因缺失突变菌株,探究头霉素C和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CA)生物合成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出发菌株F613-1和两株cep片段基因缺失突变菌株(△cep::apra-2和△cep::apra-4)中的头霉素C产量,同时通过HPLC检测上述菌株的生物量以及CA产量,分析头霉素C和CA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出发菌株F613-1相比,△cep::apra-2和△cep::apra-4菌株的表型没有明显变化;固体发酵168h,F613-1菌株中头霉素C产量为0.8875g/L,△cep::apra-2和△cep::apra-4菌株中的头霉素C产量均为0;液体发酵144h,突变菌株△cep::apra-2和△cep::apra-4中CA产量的分别为4.28和4.26g/L,较F613-1(3.16g/L)分别提高了35%和34%。结论在头霉素C生物合成能力缺失的情况下,CA产量明显提高,说明头霉素C和CA的生物合成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这对于探究CA与头霉素C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的证据,并且为提高CA产量提供新思路,对CA的工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链霉菌 头霉素C基因簇 克拉维酸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NC55的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林赓 马欣 +4 位作者 谢雨欣 王杰 谢欣茹 付加芳 曹广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06,共6页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广泛应用于发酵饮品及食品领域。该实验室从发酵食品中分离获得一株嗜酸乳杆菌,将其命名为嗜酸乳杆菌NC55,该研究通过抗生素敏感实验、有害代谢产物实验及动物实验对NC55菌株进行安全性评价。结...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广泛应用于发酵饮品及食品领域。该实验室从发酵食品中分离获得一株嗜酸乳杆菌,将其命名为嗜酸乳杆菌NC55,该研究通过抗生素敏感实验、有害代谢产物实验及动物实验对NC55菌株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NC55菌株对多数抗生素敏感,未携带质粒,不存在耐药性通过质粒传递的可能。NC55菌株无氨基脱羧酶活性,菌株表现为不溶血。动物实验过程中小鼠生命活动正常,解剖发现主要脏器无病变,未发现细菌移位现象;致畸试验显示小鼠胚胎发育正常。综上,嗜酸乳杆菌NC55在抗生素敏感实验、质粒检测、溶血实验及动物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可被认为是应用于人和动物的潜在有益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安全性评价 抗生素敏感实验 溶血实验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养单胞菌膜孔蛋白D0Y85_RS06780对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刘亚豫 任钊锐 +4 位作者 谢欣茹 王祯 王高扬 曹广祥 付加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6-432,共7页
目的探究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G4菌株中膜孔蛋白D0Y85_RS06780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作用。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同源建模预测D0Y85_RS06780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大肠埃希菌构建D0Y85_RS06780基因的异源表达菌株,通过检测抗生... 目的探究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G4菌株中膜孔蛋白D0Y85_RS06780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作用。方法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同源建模预测D0Y85_RS06780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大肠埃希菌构建D0Y85_RS06780基因的异源表达菌株,通过检测抗生素MICs探讨D0Y85_RS06780对细菌抗生素抗性的作用,同时分析外排泵抑制剂对D0Y85_RS06780功能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Studio的CDOCKER技术分析D0Y85_RS06780与抗生素和外排泵抑制剂的结合情况。结果同源分析表明D0Y85_RS06780为膜孔蛋白,异源表达D0Y85_RS06780导致重组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黏菌素和四环素抗性,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能够抑制其功能,分子对接显示D0Y85_RS06780能结合多黏菌素、四环素和利血平。结论Stenotrophomonas sp.G4菌株中膜孔蛋白D0Y85_RS06780与其抗生素耐药性有关。本研究将为D0Y85_RS06780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联提供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养单胞菌 膜孔蛋白 耐药性 异源表达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