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洁 荆丽丽 +2 位作者 代云海 刘廷 刘立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1-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次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再手术...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次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再手术发生率、再手术时间以及发生原因等。结果将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36例(42眼)患者纳入本研究。计划外再手术占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后发性白内障(54.76%,23/42)、继发性青光眼(21.43%,9/42)、瞳孔闭锁(14.29%,6/42);其他原因有人工晶状体异位(7.14%,3/42)、视网膜脱离(2.38%,1/42)。计划外再手术发生率在0~3个月龄组为13.29%,显著高于4~12个月龄组(3.82%)和>12个月龄组(1.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低月龄(≤3个月)白内障手术、一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和瞳孔闭锁均高度相关(均为P<0.05)。结论后发性白内障、瞳孔闭锁和继发性青光眼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低月龄(≤3个月)患者行白内障手术与计划外再手术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术后并发症 计划外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网组织表面力学特性及其各向异性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常金龙 王川 +3 位作者 李坦 闫义涛 韩苗苗 刘志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 探讨小梁网组织表面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并使用各向异性模型模拟,验证各向异性模型的合理性。方法 对2只大鼠的4个小梁网样本在表面不同位置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压痕实验,并使用本课题组提出的各向异... 目的 探讨小梁网组织表面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并使用各向异性模型模拟,验证各向异性模型的合理性。方法 对2只大鼠的4个小梁网样本在表面不同位置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压痕实验,并使用本课题组提出的各向异性小梁网力学模型对小梁网组织表面不同位置处测得的弹性模量进行模拟实验。结果 测试得到的小梁网组织表面弹性模量会随着位置不同而变化,并且在小梁网中段达到最小值;各向异性小梁网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这一现象。结论 各向异性小梁网力学模型在描述小梁网力学特性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同时,该模型可以解释对小梁网组织进行单轴拉伸与AFM压痕实验获得的弹性模量之间的巨大差别。因此,各向异性小梁网模型是对小梁网力学特性的一种更好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网 弹性模量 压痕测试 各向异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与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明娜 高华 +1 位作者 李娜 史伟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1-857,共7页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期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患者75例141眼病历资料,其中接受LASEK者28例56眼作为LASE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8.29±1.64)D;接受FS-LASIK者47例85眼作为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7.97±1.38)D。采用小数视力法记录术眼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裸眼视力(UCVA);采用主觉验光法测定术眼等效球镜度。评估2个组术眼术后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有效性指数为术眼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安全性指数为术眼术后BCVA与术前BCVA比值,稳定性为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间等效球镜度差异,可预测性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屈光度在±0.50 D以内的眼数比例。结果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LASEK组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8±0.30)D和(0.10±0.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FS-LASIK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0±0.32)D和(0.01±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2个组术后屈光稳定性较好。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在±0.50 D以内者分别占91.1%(51/56)和96.4%(82/85),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术后12个月LASEK组4眼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术后BCVA小于术前。结论LASEK和FS-LASIK矫治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角膜上皮下混浊是引起LASEK术后BCVA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角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维纳 杨玲玲 谢立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4-228,共5页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角膜病变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糖尿病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愈合延迟、角膜水肿、角膜敏感性下降、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等。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很多,包括异常代谢产物蓄积、炎...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角膜病变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糖尿病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愈合延迟、角膜水肿、角膜敏感性下降、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等。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很多,包括异常代谢产物蓄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角膜缘干细胞异常等。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关于糖尿病角膜病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皮损伤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变,病理机制主要是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核因子-κB(NF-κB)是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调控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凋亡相关基因、生长因子等靶基因的表达。已有大量研究报道,NF-κB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角膜上皮的慢性炎症和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同时也参与调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F-κB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糖尿病角膜病变 核因子 ΚB 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杜满 张莉 +2 位作者 李鹏 齐洪梅 鹿秀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 真菌性角膜炎 组织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阿米巴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冯莉娟 贾艳妮 +3 位作者 李凤洁 董春晓 史伟云 王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9-625,共7页
目的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AK)角膜移植术后复发高风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对山东省眼科医院因AK行角膜移植术的AK患者28例28眼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因局部及全身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明... 目的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AK)角膜移植术后复发高风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对山东省眼科医院因AK行角膜移植术的AK患者28例28眼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因局部及全身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而接受角膜移植术,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者13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LKP)者15眼。术中用环钻钻取病变角膜,环钻直径均大于病变范围0.5 mm,总结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病变复发部位、时间、体征,对术后AK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复发患者给予局部及全身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药物效果欠佳者采用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上述治疗无效者则再次接受LKP或PKP,观察AK复发后的治疗效果。结果28眼AK者中角膜移植术后复发者7眼,占25%,其中13眼行PKP者中术后复发2眼、15眼行LKP者中术后复发5眼,2种术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6)。术前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史者术后复发率为57.14%(4/7),明显高于术前无糖皮质激素应用史的14.2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术前角膜溃疡直径≥8.2 mm者术后复发率为50.00%(5/10),明显高于溃疡直径<8.2 mm者的1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K术后复发始于植床边缘者占85.71%(6/7),复发病灶位于植片下方植床区者占14.29%(1/7)。AK复发者7眼中治愈6眼,其中LKP术后复发者中2眼长期药物应用后治愈,2眼经扩大范围的LKP治愈;PKP术后复发者中1眼经结膜瓣遮盖术后治愈,1眼行扩大直径范围的PKP后治愈。结论AK手术治疗后复发高风险因素包括术前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感染病灶过大,AK复发后根据患眼不同临床特征选择个体化治疗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阿米巴角膜炎/治疗 感染 角膜移植术 复发 危险因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端赛多孢菌感染性角膜溃疡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大鹏 陈华波 刘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1-652,共2页
患者,男,74岁,因左眼石头崩伤后眼红、眼痛、视力下降 1周至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周前不慎被石头崩伤左眼,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曾于当地诊断为细菌性角膜溃疡,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加重,遂于青岛... 患者,男,74岁,因左眼石头崩伤后眼红、眼痛、视力下降 1周至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周前不慎被石头崩伤左眼,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曾于当地诊断为细菌性角膜溃疡,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加重,遂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角膜溃疡 细菌性角膜溃疡 视力下降 眼科医院 地塞米松 妥布霉素 自觉症状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溃疡患者与正常人结膜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晴 董燕玲 黄钰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1-706,共6页
目的分析致角膜溃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正常人结膜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的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5株来自经培养证... 目的分析致角膜溃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正常人结膜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的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5株来自经培养证实的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株来自正常人结膜囊细菌培养。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P≤0.05且差异倍数≥2为条件筛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利用基因本体(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2个组间共发现270个DEGs,其中138个表达上调,132个表达下调。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发现,编码α溶血素、δ溶血素、毒力因子EsxA和LysR家族转录调节器的基因在角膜溃疡分离株中均显著上调。GO富集分析显示,DEGs的功能主要涉及与代谢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代谢最显著。KEGG通路分析表明,多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双组分信号系统、丙酮酸代谢、嘌呤代谢等途径对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机制至关重要。结论角膜溃疡患者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正常人结膜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之间存在差异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相关的基因或通路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 角膜炎/微生物学 结膜囊 转录组测序技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在角膜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华(综述) 谢立信(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飞秒激光以其精确度高、安全性好及微创伤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手术及白内障手术等眼科领域并日臻成熟。近年来其在穿透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及角膜内皮移植术中已取得积极开展和应用,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 飞秒激光以其精确度高、安全性好及微创伤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手术及白内障手术等眼科领域并日臻成熟。近年来其在穿透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及角膜内皮移植术中已取得积极开展和应用,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飞秒激光在促进角膜移植手术发展的同时,尚存在适应证范围较窄、疗效不确切、设备昂贵、个性化设计缺乏大数据支撑及智能化的问题,仍需要不断优化改进以保证术后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简化参数设计、减少消耗成本。本文就飞秒激光在不同角膜移植手术应用的适应证、参数设计、临床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飞秒激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侧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倩雯 赵灿 +2 位作者 裴力 史伟云 王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8-852,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行外路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单眼外路小梁切除术的3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 d、2 d、3 d、1周、2周、1个月和... 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行外路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单眼外路小梁切除术的3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 d、2 d、3 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对侧未手术眼眼压,与术前基线眼压比较。结果术后1 d、2 d、3 d及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患者对侧眼眼压分别由术前(16.38±4.25)mmHg(1 kPa=7.5 mmHg)升至(18.11±4.03)mmHg、(18.35±5.29)mmHg、(18.03±5.35)mmHg、(17.21±3.33)mmHg、(17.96±3.82)mmHg、(18.57±4.45)mmHg、(17.27±3.7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患者对侧眼眼压开始升高,增幅最大出现在术后1个月(3.36±4.56)mmHg(升高21%)。术后3个月患者对侧眼眼压开始回归基线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对侧眼眼压改变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与术前基线眼压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术后随访期内有11例患者对侧眼眼压控制不佳(继续同术前用药,眼压≥21 mmHg)需要手术或加用降眼压药物。术后对侧眼眼压改变与术前降眼压药物使用时间相关。除术后1 d(P=0.31)外,术前持续用药患者与新用药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对侧眼眼压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单侧外路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对侧眼眼压升高,3个月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术前基线水平。单侧小梁切除术后应加强未手术眼的眼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对侧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