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体节理粗糙度定量化评价新模型
1
作者 陈世江 刘宏伟 +3 位作者 李涛 岳虎 刘建刚 余江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目的】岩体节理粗糙度对其剪切、渗流等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其精准定量化表征对节理岩体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成果表明统计参数中一阶导数均方根与岩体节理粗糙度最具相关性,是表征节理粗糙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采样间隔... 【目的】岩体节理粗糙度对其剪切、渗流等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其精准定量化表征对节理岩体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成果表明统计参数中一阶导数均方根与岩体节理粗糙度最具相关性,是表征节理粗糙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采样间隔严重影响其表征结果。【方法】鉴于此,深入分析一阶导数均方根表征节理粗糙度的缺陷,提出节理轮廓线上参与计算相邻点有效间距,改进采样间隔趋于最小采样精度时考虑坡向一阶导数均方根算法,建立考虑采样间隔改进参数评估节理粗糙度的统一模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所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1)在采样间隔趋于最小采样精度时,改进一阶导数均方根表征节理粗糙度更有效。(2)采样间隔在[2.13 mm,10.1 mm]范围内,不同间隔下38组类岩石节理面4个方向上的粗糙度评估值与实际值平均偏差不超3.0;其中180°方向的标准差低至1.249。(3)构建的节理粗糙度评价新模型初步解决了一阶导数均方根参数表征节理粗糙度受采样间隔严重影响而不便应用的缺陷,为精准量化岩体节理粗糙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该研究方案也为其他统计参数在节理粗糙度精准评估中的普适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岩体节理 粗糙度 统计参数 统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下煤-岩结构体能量耗散与损伤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谭 张尚波 +2 位作者 陈光波 秦忠诚 李青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9-659,共11页
为了研究不同煤-岩高度比的煤-岩结构体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能量演化与损伤变形特征,进行了单轴循环加载试验,引入耗能比,探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能量耗散特征;并通过耗散能量法和声发射法对煤-岩结构体的损伤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基于两种... 为了研究不同煤-岩高度比的煤-岩结构体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能量演化与损伤变形特征,进行了单轴循环加载试验,引入耗能比,探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能量耗散特征;并通过耗散能量法和声发射法对煤-岩结构体的损伤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基于两种损伤变量计算方法的特点,提出了联合损伤变量计算法,进而探讨结构体损伤变量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耗能比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同一应变水平下,煤-岩高度比越大,耗能比越大。煤-岩结构体产生相同耗能比时,煤-岩高度比越小的结构体产生的应变也越小。通过联合计算法得到的损伤变量演化规律与结构体的实际劣化过程吻合程度较高,能有效反应结构体在载荷作用下裂隙的发育、扩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载荷 煤-岩结构体 能量耗散 损伤特征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yle-CycleGAN-VC的非平行语料下的语音转换 被引量:3
3
作者 高俊峰 陈俊国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3-139,159,共8页
非平行语料下的语音转换(Voice Conversion,VC)是指在非平行语音数据集的情况下改变源语音特征到目标语音特征的映射技术。由于非平行数据的缺陷,所以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平行语料下的语音转换,而有关非平行语料的研究提出的模型架构存在... 非平行语料下的语音转换(Voice Conversion,VC)是指在非平行语音数据集的情况下改变源语音特征到目标语音特征的映射技术。由于非平行数据的缺陷,所以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平行语料下的语音转换,而有关非平行语料的研究提出的模型架构存在局限性,在特定说话人下进行训练得到的模型无法适用于任意说话人下的语音转换,且转化效果有待提高。对此,借鉴两种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变体StyleGAN和CycleGAN的结构特点,对生成器网络的层重新设计,添加辅助特征提取神经网络,提出一种称为Style-CycleGAN-VC的新模型,实现了非平行语料下任意说话人之间的任意语音转换。实验表明,与CycleGAN-VC模型相比,该模型对训练的特定说话人的语音转换效果有所提高,对任意说话人的语音转换效果与其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转换 非平行语料 生成式对抗网络 Style-CycleGAN-VC 语音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矿地球物理方法的人工智能采矿技术研究——评《采矿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瑞源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据信息技术业已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现代产业中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产环境、保障作业安全等的重要手段,推动诸多行业的创新发展。在采矿领域,以人力为主的开采技术因其效率低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据信息技术业已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现代产业中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产环境、保障作业安全等的重要手段,推动诸多行业的创新发展。在采矿领域,以人力为主的开采技术因其效率低下、安全风险高等问题,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所取代,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更是为采矿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采矿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一书由窦林名、牟宗龙、陆菜平、曹安业、巩思园编著,本书立足于采矿地球物理学这一采矿科学的分支部分,从基本任务与学科内容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矿业开采中的各种原理和技术,以及不同技术的适用环境、优势不足等内容,对于现代采矿行业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具有十分务实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引入人工智能促进采矿技术革新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有助于科研、技术人员进行更加深层的技术研发,同时也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或者相关从业人员的自学提供一定的参与作用。从本书的内容上看,主要彰显出三个方面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适用环境 地球物理 矿业开采 采矿技术 作业安全 技术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