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考虑粗糙度的复合微织构轴承动力特性分析
- 1
-
-
作者
王丽丽
张伟
段敬东
李国清
葛雪
-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机械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山东科大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4-550,621,622,共9页
-
基金
山东省矿山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基金资助项目(2022KLMM304)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701016)。
-
文摘
为了提高滑动轴承旋转摩擦副的动力学性能和优化轴承结构,综合考虑表面粗糙度和复合微织构等因素,建立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计算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考虑表面粗糙度时的复合微织构轴承的稳定性。针对圆形复合矩形微织构轴承,计算了不同粗糙度下轴承的油膜压力和临界速度,分析了不同复合微织构深度下的轴承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及临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织构轴承可以获得更大的临界速度,提高轴承的稳定性;复合微织构轴承的稳定性随织构深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圆形和矩形织构无量纲深度分别为0.2和0.3附近稳定性最佳;相较于不考虑粗糙度时,采用均方根偏差为0.209μm时的考虑粗糙度的复合微织构轴承稳定性更佳,但最佳织构深度有所减小。
-
关键词
复合微织构轴承
织构深度
动力学特性
临界速度
表面粗糙度
-
Keywords
compound micro texture bearing
texture depth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critical speed
surface roughness
-
分类号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周向超前割缝辅助碟形滚刀楔裂破岩性能
- 2
-
-
作者
江红祥
张晓迪
高魁东
王欧国
宋申
李洪盛
-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机械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9-1703,共15页
-
基金
山东省矿山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22KLMM10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BK20231497)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BK20211531)。
-
文摘
碟盘滚刀基于底切破岩模式而具有较好的硬岩破碎性能,为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硬岩巷道机械化掘进效率,以碟盘滚刀为对象,探究了周向超前割缝预裂岩石辅助碟盘滚刀楔裂破岩性能。通过碟形滚刀楔裂破岩实验,明确了碟形滚刀楔裂破岩机理,揭示了周向超前割缝对岩石断裂特性的影响机制,并以滚刀载荷、岩石破碎体积和破岩比能耗为指标综合评价了切削参数和割缝参数对滚刀破岩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得到了各因素对破岩性能的影响显著性及滚刀最优破岩性能时对应的参数匹配关系。结果表明:根据滚刀载荷波动和岩石断裂造成的声发射振铃变化特征可将碟形滚刀楔裂破岩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压密阶段、应力积聚阶段和崩落阶段;相同切削厚度条件下,与无割缝条件相比,割缝深度和割缝宽度分别为16 mm和3 mm时碟形滚刀破岩载荷和滚刀应力分别降低40%和20%。基于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得到的破岩性能最优条件下切削厚度、割缝深度和割缝宽度的匹配关系为30、16和3 mm,其中切削厚度对碟形滚刀破岩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割缝深度次之,割缝宽度的影响程度最小。滚刀破岩载荷和岩石破碎体积均与切削厚度呈正相关关系,破岩比能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30 mm切削厚度下得到最小值;各指标随着割缝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最佳割缝深度为16 mm;当割缝宽度超过3 mm时,各指标受缝宽的影响不显著。周向超前割缝预裂岩石对提高碟形滚刀楔裂破岩性能具有较好提升效果,同时益于改善碟形滚刀受载条件、延长刀具服役寿命,进而为碟形滚刀掘进装备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
关键词
碟形滚刀
超前割缝
底切破岩
破岩机理
破岩性能
-
Keywords
disc cutter
pre-slotting assistant
rock cutting with undercutting
rock fracture mechanism
rock breaking performance
-
分类号
TD421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