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音 谭云亮 +2 位作者 赵同彬 陈静 李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29,272,共5页
依托矿业工程学科优势,以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实验内容多元化、实验项目层次化、实验课程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 依托矿业工程学科优势,以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实验内容多元化、实验项目层次化、实验课程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将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矿业特色鲜明、国内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队伍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缺陷防控冲击地压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潘立友 魏辉 +2 位作者 陈理强 段大勇 刘宏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在对冲击地压显现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冲击地压的防控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高应力与高能量冲击地压的工程缺陷防控方法。针对冲击地压煤层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缺陷的定义与分类,详尽地论述了工程缺陷对冲击地压防控的力学机制;分析... 在对冲击地压显现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冲击地压的防控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高应力与高能量冲击地压的工程缺陷防控方法。针对冲击地压煤层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缺陷的定义与分类,详尽地论述了工程缺陷对冲击地压防控的力学机制;分析了含有缺陷介质体的冲击危险煤层应力分布特征,并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工程缺陷防控冲击地压的机理及具体应用情况,对缺陷体的能量释放范围和程度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在深部与强冲击能量区域冲击地压治理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 冲击地压 力学机制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的煤体数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刚 杨鑫祥 +2 位作者 张孝强 薛娇 李文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22-3328,3344,共8页
为了建立能够表征煤体真实孔隙结构的数字模型,进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μCT225k VFCB高精度CT系统扫描得到了大柳塔煤矿长焰煤CT数据,可观测到的最小孔隙直径为1.94μm。使用基于Matlab语言的三维重建程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了一... 为了建立能够表征煤体真实孔隙结构的数字模型,进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μCT225k VFCB高精度CT系统扫描得到了大柳塔煤矿长焰煤CT数据,可观测到的最小孔隙直径为1.94μm。使用基于Matlab语言的三维重建程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了一种将煤体CT三维数据转换为CAD数字模型的方法。以Ansys建立的煤体有限元模型为例,对煤体瓦斯渗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煤体孔隙内的速度及压力分布规律,并计算了沿X、Y、Z方向的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微观尺度下(<100μm)煤体渗透系数呈现各向异性,其受煤体结构的影响较明显。提出的基于CT三维重建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构建的煤体CAD数字模型不仅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也可以被EDEM等离散元分析软件所使用,拓宽了煤体CT三维数据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煤体在微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逆向工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馆中人员安全疏散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聂文 于海明 +3 位作者 刘贞刚 王云 张琦 马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针对现今公共活动中的人群踩踏事故频发问题,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紧急情况下建筑物中人群逃生规律及设施优化方法。设置人员体质、移动余值、出口逃生条件等因素,扩展元胞自动机(CA)行人流模型。利用Matlab语言实现可视化模拟。对莱... 针对现今公共活动中的人群踩踏事故频发问题,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紧急情况下建筑物中人群逃生规律及设施优化方法。设置人员体质、移动余值、出口逃生条件等因素,扩展元胞自动机(CA)行人流模型。利用Matlab语言实现可视化模拟。对莱阳市某体育馆进行人流疏散模拟,分析得到其安全设施的最佳设定参数,实现优化目的。结果表明:该体育馆仿真疏散完成总时间为103.5 s,可引发踩踏事故的疏散危险期长达49.0 s,疏散危险期长度为判断踩踏事故发生可能性的重要指标;出口宽度、数量均与疏散时间呈负相关,且均存在疏散能力饱和点。据此提出将宽度改建为2.5 m、数量增加到6个的优化方案,此方案疏散危险期为9.0 s,疏散总时间缩短到33.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CA) 安全疏散 模拟仿真 体育馆 设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承压水上采煤可行性分析及安全开采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申建军 刘伟韬 +1 位作者 王现伟 刘云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7,70,共5页
针对深部矿井承压水上采煤导致的底板突水问题,在深部开拓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和安全开采评价。通过对某矿区深部扩大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域煤矿可开采。利用底板岩体渗流模型及修正的水力参数,基于FLAC3D各向异性渗透... 针对深部矿井承压水上采煤导致的底板突水问题,在深部开拓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和安全开采评价。通过对某矿区深部扩大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域煤矿可开采。利用底板岩体渗流模型及修正的水力参数,基于FLAC3D各向异性渗透模型进行应力场-渗流场耦合模拟,得出底板破坏深度。结果表明:正常区段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为25 m,受构造破坏区段底板破坏深度为50 m。根据突水系数法对安全开采深度及工作面斜长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可行的水害防治措施。保持0.06 MPa/m的突水系数,采取疏水降压措施,把水头疏降到-950 m标高时,15煤层工作面的开采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性分析 应力场 - 渗流场耦合 数值模拟 底板破坏深度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富强 相啸宇 +2 位作者 张玉宝 王成武 张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81,共4页
针对沿空留巷坚硬顶板条件,在传统巷旁密集单体支柱切顶支护的基础上,提出了"锚索+单体液压支柱"巷旁主动强力切顶支护技术。巷旁先采用密集单体支柱支护,然后打锚索支护,构成强力切顶结构,待采空区顶板垮落后,将密集支柱回出... 针对沿空留巷坚硬顶板条件,在传统巷旁密集单体支柱切顶支护的基础上,提出了"锚索+单体液压支柱"巷旁主动强力切顶支护技术。巷旁先采用密集单体支柱支护,然后打锚索支护,构成强力切顶结构,待采空区顶板垮落后,将密集支柱回出,支设新的一排柱距较大的单体支柱。通过力学分析得到了巷旁单体支柱和实体煤的支护阻力大小,并对木城涧煤矿六槽东四壁运输巷进行沿空留巷试验。围岩监测数据表明:一次采动后沿空留巷顶底板移近量达125mm,两帮移近量达到52mm;二次采动对顶底板及两帮的移近量影响较小,仅分别增加了40mm、5mm。可见,采用"锚索+单体液压支柱"巷旁支护对坚硬顶板沿空留巷的围岩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坚硬顶板 巷旁锚索 单体液压支柱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塑性BK-MC锚固模型二次开发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同彬 姜耀东 +1 位作者 张玉宝 刘姗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1-886,895,共7页
黏弹性Bolt-Kelvin(简称B-K)锚固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由于无法描述岩体进入塑性阶段的力学行为特性,使得该流变模型的采矿工程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引入修正Mohr-Coulomb(简称M-C)屈服准则对B-K锚固流变模型进行改进。首... 黏弹性Bolt-Kelvin(简称B-K)锚固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由于无法描述岩体进入塑性阶段的力学行为特性,使得该流变模型的采矿工程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引入修正Mohr-Coulomb(简称M-C)屈服准则对B-K锚固流变模型进行改进。首先推导了黏弹塑性BK-MC锚固模型的有限差分增量迭代计算格式;然后基于FLAC3D中UDM接口程序,采用VC++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流程,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编译态链接库DLL进行加载和调用;最后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对开发BK-MC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并应用于口孜东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分析中。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到的巷道表面位移演化过程与现场实测结果的规律性更趋于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新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研究采矿工程的流变问题时,考虑岩体进入塑性阶段的力学行为特性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Mohr-Coulomb屈服准则 黏弹塑性模型 锚固岩体 FLAC3D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水 曹庆贵 俞凯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5,共4页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从通风网络、通风动力、通风设施和通风管理4个方面选取14个影响通风安全的指标建立了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根据相关规范和专家意见,对各指标进行评价赋值,利用信息熵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从通风网络、通风动力、通风设施和通风管理4个方面选取14个影响通风安全的指标建立了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根据相关规范和专家意见,对各指标进行评价赋值,利用信息熵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安全等级判定。实例表明,该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是一种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确知测度理论 矿井通风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大桥施工动态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卫民 董淑喜 +3 位作者 吴立荣 郭艳培 姜言泉 翟文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64-170,共7页
针对海上施工建设单位多、人员复杂、受气象灾害影响大,而目前没有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现状,提出青岛海湾大桥施工动态安全预警系统。该系统分为8个模块,从静态的管理机构、动态的现场安全状况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其中,静态... 针对海上施工建设单位多、人员复杂、受气象灾害影响大,而目前没有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现状,提出青岛海湾大桥施工动态安全预警系统。该系统分为8个模块,从静态的管理机构、动态的现场安全状况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其中,静态的管理机构是管理的基础;动态的现场安全状况是全面、及时反映施工现场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环境预警,而且有利于实现施工建设业主、施工方和监理方3方的相互监督。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涵盖施工建设工程3方的预警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的安全管理、环境灾害预警和办公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预警 隐患 海上施工 环境风险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升可缩式钢管混凝土支柱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军 杨光 +2 位作者 黄万朋 张涛 邢鲁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52-3068,共17页
针对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顶升可缩式钢管混凝土支柱的巷旁支护技术。设计了顶升可缩式钢管混凝土支柱结构与留巷工艺,为验证该支柱增阻让压性能,开展了不同让压结构的可缩承载试验,研究表明:杨木可缩阶段承载力200 kN... 针对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顶升可缩式钢管混凝土支柱的巷旁支护技术。设计了顶升可缩式钢管混凝土支柱结构与留巷工艺,为验证该支柱增阻让压性能,开展了不同让压结构的可缩承载试验,研究表明:杨木可缩阶段承载力200 kN、极值承载力700 kN,松木可缩阶段承载力500 kN、极值承载力900 kN,钢筋网柱可缩阶段承载力400 kN、极值承载力750 kN,以松木的压缩率最高,达到77.7%,可见,松木更适合作为让压结构。通过分析钢管混凝土短柱和长柱承载力试验结果,验证了钢管混凝土支柱高承载力特征,修正了支柱承载力长细比折减系数,优化了顶升可缩式钢管混凝土支柱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文献分析选取了合理的巷旁支护阻力和压缩量计算方法,以鲁西煤矿3_(下)A02工作面沿空留巷为例,进行了巷旁支护阻力和压缩量计算分析,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开展了顶升可缩式钢管混凝土支柱结构设计、支柱受力分析和工程实践研究。实践表明采用单排φ299 mm×10 mm顶升可缩式钢管混凝土支柱+一排φ21.6 mm×10300 mm控顶锚索的巷旁支护,辅以挡风帘+网喷层的采空区隔离方案,能够保证沿空留巷长期稳定,该技术具有顶升初撑效果好、增阻变形能力强、支护承载力高等特点,在基本顶沉降运动剧烈的留巷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若进一步配合采空区侧切顶卸压和支柱外壳钢管回收复用,留巷效果将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支柱 顶升接顶 木结构可缩性 沿空留巷 长短柱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姚庆国 赵丽霞 张学睦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4,共5页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定性指标难以量化,无法对系统做出合理评价的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对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评价。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建立相对于结果的评语集;然后通过调查法得到模糊综...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定性指标难以量化,无法对系统做出合理评价的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对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评价。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建立相对于结果的评语集;然后通过调查法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进而将各级指标的权重值与相对应的评价矩阵进行关系合成,得到各级评价向量;再将各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得到指标量化后的评价结果。通过某一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实现指标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化,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评价指标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大数据分析及职工不安全行为预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红果 曹庆贵 +1 位作者 王树立 张寿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4-18,共5页
针对现代化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从大数据的理念出发,定义了矿井大数据的概念;对矿井大数据的来源与分类进行了概述和归纳。提出矿井大数据的两个重要潜在价值:以大量历史数据为支撑总结形成的规律与经验,以实时数据信息为基... 针对现代化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从大数据的理念出发,定义了矿井大数据的概念;对矿井大数据的来源与分类进行了概述和归纳。提出矿井大数据的两个重要潜在价值:以大量历史数据为支撑总结形成的规律与经验,以实时数据信息为基础进行危险的预判预控。以职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为目标,通过分析挖掘矿井实时监测数据信息的潜在价值,尤其是数据内部隐含信息所表征出的危险程度,构建基于大数据处理的职工不安全行为预判控制模式。提出以数据吻合度和突变点为基础的数据处理模式和流程,并设计职工不安全行为预控的三种作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大数据 潜在价值 数据处理 不安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物元理论的深部开采底板突水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伟韬 刘云娟 申建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5-31,共7页
基于可拓学理论和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底板突水各因素的权系数,选取了影响底板突水等级的1 2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特征,运用可拓学理论建立物元模型进行底板突水安全性评价,并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对山东华... 基于可拓学理论和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底板突水各因素的权系数,选取了影响底板突水等级的1 2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特征,运用可拓学理论建立物元模型进行底板突水安全性评价,并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对山东华秦矿业有限公司深部31 5采区进行了底板突水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深部开采区域突水等级为Ⅳ级,涌水量偏高,约为800~1 100 m3/h,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底板突水 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 模糊物元模型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理论的沟通满意度对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姚庆国 郭秀菊 张学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为探究沟通满意度对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以组织愿景、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及非正式沟通、沟通氛围、媒介质量、个人反馈作为沟通满意度的变量,提出沟通满意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假设,基于SEM理论构建了沟通满意度与矿工... 为探究沟通满意度对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以组织愿景、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及非正式沟通、沟通氛围、媒介质量、个人反馈作为沟通满意度的变量,提出沟通满意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假设,基于SEM理论构建了沟通满意度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对239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沟通满意度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呈显著负相关(-0.627);沟通满意度在上行沟通、平行及非正式沟通、沟通氛围、个人反馈4个维度上与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关系显著,而其在组织愿景、下行沟通、媒介质量3个维度上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该研究从新的视角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模型 沟通满意度 不安全行为 煤矿矿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其军 程久龙 牟龙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9,22,共4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针对目前的矿井供电系统存在的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根据煤矿供...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针对目前的矿井供电系统存在的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根据煤矿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供电系统的动态安全分析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和论述;介绍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功能要求、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对各部分的实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矿井电网动态安全分析系统的框图及系统最终要反映的信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电网 安全分析系统 技术实现 动态分析 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煤炭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士强 李跃 +2 位作者 张翼 任一鑫 蒋蓬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3,40,共9页
以2005-2015年山东省煤炭产业有关统计数据为依据,首先运用spss21.0对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人均生产总值、人口强度、企业规模和企业数量6个因素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个具有相关性的因素对碳排放的直接... 以2005-2015年山东省煤炭产业有关统计数据为依据,首先运用spss21.0对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人均生产总值、人口强度、企业规模和企业数量6个因素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个具有相关性的因素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最终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企业规模扩大对煤炭产业碳排放量具有抑制作用,能源强度和企业数量因素对煤炭产业碳排放量具有推动作用;各个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与总通径系数差距较大,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碳排放的间接影响在总影响效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 碳排放 驱动因素 通径分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煤巷锚网索联合支护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满慎刚 贾红果 张广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
结合某大断面巷道(断面面积34.125m2)的现场工程实际,采用自然平衡拱理论计算围岩塑性区破坏深度,并据此设计锚杆索支护相关技术参数。采用FLAC2D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实测等方法验证支护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现场工程实测表明:巷道开掘50m后... 结合某大断面巷道(断面面积34.125m2)的现场工程实际,采用自然平衡拱理论计算围岩塑性区破坏深度,并据此设计锚杆索支护相关技术参数。采用FLAC2D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实测等方法验证支护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现场工程实测表明:巷道开掘50m后,巷道变形趋于稳定,顶底板累计变形量为114mm,两帮累计移近量为91mm,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巷道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平衡拱 大断面 锚网索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方法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洪良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年第6期155-160,F0003,共7页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当前一些城市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问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以山东省的东营市2007-2011年间的生态数据为例,运用TOPSIS方法,构建相应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当前一些城市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问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以山东省的东营市2007-2011年间的生态数据为例,运用TOPSIS方法,构建相应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营市生态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TOPSIS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科技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颜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5,共5页
将煤炭行业的科技创新过程分解为科技研发和科技转化两个子过程,构建链式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针对每个子过程设置具体的投入产出观测指标,收集煤炭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数据,计算其整体科技创新效率及分阶段的科技研发效率和科... 将煤炭行业的科技创新过程分解为科技研发和科技转化两个子过程,构建链式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针对每个子过程设置具体的投入产出观测指标,收集煤炭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数据,计算其整体科技创新效率及分阶段的科技研发效率和科技转化效率,并与经典的数据包络分析CCR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科技转化效率较高,但是由于低效的科技研发投入使得科技资源运用仍然处于无效状态,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 科技过程 分解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链式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损伤的岩石本构模型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忠喜 赵增辉 代春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05-311,共7页
含结构面的岩体在应力加载-卸载作用下破坏机理非常复杂,建立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含结构面的岩体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分析岩体在三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发现含结构面岩体的峰值随着围岩的增加而升高,在单轴... 含结构面的岩体在应力加载-卸载作用下破坏机理非常复杂,建立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含结构面的岩体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分析岩体在三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发现含结构面岩体的峰值随着围岩的增加而升高,在单轴压缩下,岩体的峰后强度几乎为零;且含结构的面岩体存在损伤阀值点,得出了岩体损伤劣化行为发生的原因.根据微元统计理论建立了损伤变量与岩体劣化破坏之间的概率密度关系,通过引入修正系数调整了岩体因含有结构面的初始损伤,并拟合出围压与峰前弹性模量的非线性关系,推导出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方程.与已有损伤本构方程进行数据对比,发现本方程可更加准确描述结构面的损伤演化特征,通过FISH语言实现对FLAC3D的二次开发,将本构方程程序化,并以此研究分析了青岛某交叉隧道施工中的沉降问题,发现采用损伤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反映出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风化花岗岩的损伤劣化效应.建立的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方程对实际施工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结构面岩体 损伤本构方程 交叉隧道 数值分析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