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仿真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于群 陈佳泰 +3 位作者 曹娜 何剑 屠竞哲 张一驰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了探究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运行特性以及风险演化特征,考虑现代电网跨区域异质互联、信息化的特征,建立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仿真模型。采用异质元胞自动机分别对电力网和信息网进行建模,基于电网线路、变压器等元件... 为了探究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运行特性以及风险演化特征,考虑现代电网跨区域异质互联、信息化的特征,建立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仿真模型。采用异质元胞自动机分别对电力网和信息网进行建模,基于电网线路、变压器等元件的负载率以及潮流容限,制定电力网内的故障传播规则,以信息网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为基础,定义信息网内的故障传播数学模型。在构建随机分布式拒绝服务网络攻击和蓄意分布式拒绝服务网络攻击情景的基础上,以IEEE 39节点和IEEE 118节点系统为例,仿真模拟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遭受网络攻击时的运行状态以及电力网、信息网在不同耦合程度下遭受网络攻击时的损失负荷和损失节点数。仿真结果表明:攻击者知晓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网架结构越清晰,越能实施精准攻击,从而使系统损失最大化;电力网和信息网的耦合程度越紧密,系统遭受网络攻击后的损失越严重,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 异质元胞自动机 故障传播规则 网络攻击 耦合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掘锚一体机的快速自动铺网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成军 李杰 +5 位作者 张坤 潘格格 马健 郭刚 毕经龙 杜明超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1,共9页
传统铺网作业高度依赖人工,不仅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高,而且效率低下,成为制约采掘平衡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煤矿井下机器人标准化铺网,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升铺网作业效率,减轻工人劳动负荷,增强作业安全性,进而促进煤矿生产... 传统铺网作业高度依赖人工,不仅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高,而且效率低下,成为制约采掘平衡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煤矿井下机器人标准化铺网,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升铺网作业效率,减轻工人劳动负荷,增强作业安全性,进而促进煤矿生产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采取了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井下特殊环境和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辅助掘锚一体机铺网作业的遥控机械手结构。该结构采用七轴关节型机械臂,搭配顶部抓手,以实现锚网的多角度、高精度铺设。此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机械臂的动力学性能、运动轨迹规划及受力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迭代优化机械臂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算法,确保其在复杂井下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针对机械臂的运动控制,开发了一套自适应调整策略,使机械臂能够根据实际工况(如巷道形状、锚网材质等)自动调整运动参数,实现精准、高效的铺网作业。结果表明:自动化铺网设备显著提高了铺网作业的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铺网方式,效率提升超过20%。通过自动化作业,实现了减员33%以上的目标,有效缓解了煤矿井下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高难度登高作业,降低了工伤风险,劳动强度降低超过80%。同时,自动化铺网过程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显著提升了作业安全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完善,该技术有望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煤矿生产向更加安全、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铺网 遥控机械臂 运动轨迹规划 锚固技术 自适应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组出力变化量与最大调节速率关系的自动发电控制指令优化调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婉颖 王建东 +1 位作者 魏梦瑶 尚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4,共7页
随着新能源并网容量的增加,电网的调频波动现象加剧,为加快消除电网频率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组出力变化量与最大调节速率关系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指令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机组的实发功率历史数据,... 随着新能源并网容量的增加,电网的调频波动现象加剧,为加快消除电网频率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组出力变化量与最大调节速率关系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指令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机组的实发功率历史数据,采用分段线性表示方法自动查找具有连续增、减变化趋势的数据段,计算每个数据段的出力变化量和对应的调节速率形成数据样本集合,从集合中筛选出可以描绘机组出力变化量与调节速率关系的样本点,由多项式拟合得到机组出力变化量与最大调节速率之间的关系式;然后,以负荷调节时间最小化为目标,考虑机组出力变化范围及机组不同出力变化量下对应调节速率的约束条件,得到电网AGC指令的优化分配结果;最后,通过仿真和工业案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也验证了机组在频率波动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降低频率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优化 自动发电控制 分段线性表示 调节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恒速剪切下砂岩粗糙结构面的力学行为及嗣后渗流特性
4
作者 蔚立元 武东阳 +2 位作者 苏海健 袁紫宸 鞠明和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8,共17页
为了探究岩石粗糙结构面的动态剪切力学响应以及损伤结构面的渗流特性:首先,采用动态恒速剪切系统对砂岩粗糙结构面开展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力学试验,分析了剪切速率以及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对峰值抗剪强度以及滑移特征的影响;随后,... 为了探究岩石粗糙结构面的动态剪切力学响应以及损伤结构面的渗流特性:首先,采用动态恒速剪切系统对砂岩粗糙结构面开展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力学试验,分析了剪切速率以及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对峰值抗剪强度以及滑移特征的影响;随后,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动态剪切前后粗糙结构面的损伤特征,并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损伤结构面渗流试验,探究动态剪切作用后损伤结构面的嗣后渗流特性。动态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结构面的动态峰值抗剪强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剪切速率对剪切刚度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由50 mm/s增加至210 mm/s,粗糙度系数为12.43的砂岩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由8.49 MPa下降至6.88 MPa。此外,在相同剪切速度条件下,砂岩结构面的动态峰值抗剪强度随着结构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损伤砂岩结构面高程分布频率均随着剪切速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同粗糙度条件下,结构面损伤程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导致裂隙开度降低,进而影响结构面的渗透性能。渗流试验结果表明,动态剪切作用后的损伤砂岩结构面水力梯度和体积流量关系符合Forchheimer方程。此外,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损伤结构面的渗透系数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粗糙度系数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恒速剪切 砂岩粗糙结构面 剪切速率 峰值抗剪强度 损伤特征 渗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什议价模型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调度
5
作者 杨明 李明冰 +3 位作者 张玉敏 孙鹏凯 李竞锐 王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9-48,共10页
针对现有碳交易机制采用固定价格刻画单一利益主体的交易行为,无法反映多利益主体在碳市场的博弈竞争关系,以及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中碳排放特性难以精准表达而无法有效引导用户节能减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纳什议价模型的PIES低... 针对现有碳交易机制采用固定价格刻画单一利益主体的交易行为,无法反映多利益主体在碳市场的博弈竞争关系,以及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中碳排放特性难以精准表达而无法有效引导用户节能减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纳什议价模型的PIES低碳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通过构建考虑储能设备的扩展碳排放流模型,实现对PIES源-网-荷-储全过程碳排放流动路径的精确描述。基于此,在园区内部构建基于节点碳势定价机制的需求响应模型,利用节点碳势的时空分布差异,引导用户改变其用电行为,实现节能减排;其次,在多个园区之间,基于合作博弈的思想,采用纳什议价模型刻画各利益主体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博弈过程。最后,通过对电网14节点-热网6节点-天然气网6节点(E14-H6-G6)测试系统的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可有效刻画各利益主体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博弈竞争关系,并利用节点碳势的时空分布特性引导用户节能减排,提高PIES运行的低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优化调度 碳排放流 节点碳势 碳交易 纳什议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电混合储能的港区微网能量管理方法
6
作者 尹靖元 姜一鸣 韦统振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7,共10页
针对港区源、荷不确定性引发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的港区混合储能日前-日内调度策略。首先,分析岸桥-船舶调度对港口电力调度的影响,建立交通-电力耦合的港口负荷模型;其次,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新能源和负荷的日前-日内不... 针对港区源、荷不确定性引发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的港区混合储能日前-日内调度策略。首先,分析岸桥-船舶调度对港口电力调度的影响,建立交通-电力耦合的港口负荷模型;其次,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新能源和负荷的日前-日内不确定性模型;最后,在不确定环境中以碳交易成本、港区一日运行成本、弃风弃光惩罚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优化,通过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港区新能源消纳水平,减少碳排放量,提高港区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 可再生能源 不确定性分析 优化调度 泊位-岸桥联合分配 碳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Markov跳变随机系统的Pareto最优控制
7
作者 王乐 崔凯 +2 位作者 蒋秀珊 赵东亚 张维海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目前针对多个主体、多个目标的带有Markov跳变的线性随机系统的控制问题的研究较少且较为浅显.本文研究了具有乘性噪声的连续时间线性Markov跳变随机系统的Pareto最优控制问题.假设多个主体、多个性能指标由状态和控制变量中的二次部分... 目前针对多个主体、多个目标的带有Markov跳变的线性随机系统的控制问题的研究较少且较为浅显.本文研究了具有乘性噪声的连续时间线性Markov跳变随机系统的Pareto最优控制问题.假设多个主体、多个性能指标由状态和控制变量中的二次部分和线性部分的线性组合而形成,证明了Pareto最优与加权和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特殊的单目标加权和最优控制问题.基于Pareto博弈理论与广义Itô公式,系统的Pareto有效策略可以通过一组耦合的广义Riccati微分方程与一组耦合的线性微分方程求解,并且可以得到每一个控制器的Pareto解.最后,本文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跳变 随机系统 Pareto控制 最优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系统的实时安全性评估技术
8
作者 何潇 刘泽夷 +2 位作者 胡嵩乔 刘畅 周东华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70,共22页
动态系统的实时安全性评估(Real-time safety assessment,RTSA)在防止潜在安全事故导致重大损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系统功能和操作环境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开发有效的实时安全性评估技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鉴于此,阐述动态系统实时安... 动态系统的实时安全性评估(Real-time safety assessment,RTSA)在防止潜在安全事故导致重大损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系统功能和操作环境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开发有效的实时安全性评估技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鉴于此,阐述动态系统实时安全性评估的概念定义,从环境的平稳性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式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一种分类框架,给出相应的问题描述,较系统地回顾了动态系统实时安全性评估技术的现有进展,讨论针对不同实际系统的部署策略,分析现有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实时安全性评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安全性评估 动态系统 安全事故 非平稳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参数优化的新能源基地构网型储能规划
9
作者 谭玲玲 张文龙 +3 位作者 康志豪 叶平峰 高业豪 张玉敏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161,共15页
偏远新能源基地缺乏常规电源支撑,频率安全问题突出,配置构网型储能可有效提升其频率稳定性。但固定的频率支撑参数无法充分发挥构网型储能的频率支撑能力,导致维持频率稳定所需的配置容量增加。为此,以新能源基地频率安全为基础,提出... 偏远新能源基地缺乏常规电源支撑,频率安全问题突出,配置构网型储能可有效提升其频率稳定性。但固定的频率支撑参数无法充分发挥构网型储能的频率支撑能力,导致维持频率稳定所需的配置容量增加。为此,以新能源基地频率安全为基础,提出了计及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参数优化的构网型储能双层优化配置方法。上层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考虑新能源直流外送典型场景下的运行约束,得出构网型储能配置方案;下层针对预想功率扰动,以多频率安全指标最优为目标,优化储能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参数,在充分发挥构网型储能频率支撑能力条件下校验配置方案的频率稳定性。最后,以西北地区的历史数据为典型场景,验证了所提优化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基地 构网型储能 频率安全 频率响应 虚拟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 被引量:4
10
作者 吉兴全 姜海洋 +3 位作者 张玉敏 杨明 蔡富东 王成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现有微型相量测量单元(μPMU)优化配置方法未充分考虑实际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频繁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特性提出零注入相的概念,分... 现有微型相量测量单元(μPMU)优化配置方法未充分考虑实际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频繁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特性提出零注入相的概念,分析了其对网络局部可观测性的影响;将零注入相纳入μPMU配置规则可有效减少网络完全可观所需的μPMU配置数量。其次,为应对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导致部分区域不可观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三相不平衡配电网动态重构的μPMU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将动态重构求解得到的典型拓扑结构作为μPMU的配置依据,并考虑三相和单相μPMU的配置成本差异,在实现μPMU组合配置成本最小化的同时提高系统量测冗余度。最后,以IEEE 34节点和IEEE 12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适应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并显著降低μPMU配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网络重构 微型相量测量单元 三相不平衡 零注入相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解与多任务学习模型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短期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玉敏 孙猛 +3 位作者 吉兴全 叶平峰 杨明 蔡富东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88-3499,I0007-I0009,共15页
为解决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多元负荷序列间耦合特性紧密复杂、准确预测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解与多任务学习模型的IES多元负荷短期预测方法。首先,为处理原始负荷序列的强随机性特征,采用多元变分... 为解决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多元负荷序列间耦合特性紧密复杂、准确预测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解与多任务学习模型的IES多元负荷短期预测方法。首先,为处理原始负荷序列的强随机性特征,采用多元变分模态和样本熵将多元负荷序列同步分解重构出高、中、低3种频段的模态分量;其次,构建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多任务学习混合预测模型动态分配耦合特征,对于复杂度较高的中高频序列,采用单编码器-多解码器结构的多任务Transformer模型充分挖掘负荷波动信息,对于低频序列,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提取平稳分量特征。最后,将各分量预测结果叠加得到多元负荷最终预测结果。基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Tempe校区的多元负荷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电、冷、热负荷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61%、0.80%及0.83%,相比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求解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多任务学习 多元变分模态分解 多头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网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敏 杨子震 +3 位作者 叶平峰 吉兴全 杨明 李文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54-2964,I0016-I0020,共16页
针对传统输电网和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独立的调度方式致使“源-网-荷”各环节资源协同潜力挖掘不充分,难以实现输-配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电网络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优化调度方法。... 针对传统输电网和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独立的调度方式致使“源-网-荷”各环节资源协同潜力挖掘不充分,难以实现输-配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电网络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剖析电力市场机制下输-配电网间的耦合机理,构建考虑机组组合的输电网市场出清模型,以发挥“源侧”应对电力负荷波动的能力;以节点边际电价为引导信号,提出同时考虑ADN网络重构和需求侧响应的输配协同双层优化模型,旨在挖掘ADN在“网侧”和“荷侧”的双侧协同潜力,从而提高输-配电网中“源-网-荷”各环节资源间的协同能力。其次,针对输-配模型上、下层级的物理特点,采用随机规划L形算法,引入虚拟变量实现输配协同模型的解耦,基于对偶理论,获取反映资源利用情况的对偶乘子集合,进而计算次梯度参数并生成仿射割集,优化输-配耦合变量,加速模型收敛,实现对输-配协同模型的分布式高效求解。最后,以6节点输电网和7节点配电网构成的T6+D7系统和118节点输电网和8个20节点配电网构成的T118+8*D20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输配系统的整体经济性提升了8.68%,所提模型和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协同 电力市场 机组组合 需求响应 网络重构 L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量谐波电流作用下变压器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斌涛 吴书煜 +2 位作者 汲胜昌 张喆 周明宇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62,共9页
流过变压器绕组的谐波电流对振动造成巨大影响,基于此,文中着重研究了谐波电流对振动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推导,从电磁激励方面阐明了变压器绕组振动谐波产生的原因;搭建变压器谐波加载系统,对比了不同含量谐波电流作用下绕组振动特性... 流过变压器绕组的谐波电流对振动造成巨大影响,基于此,文中着重研究了谐波电流对振动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推导,从电磁激励方面阐明了变压器绕组振动谐波产生的原因;搭建变压器谐波加载系统,对比了不同含量谐波电流作用下绕组振动特性与振动特征参量变化规律;基于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了振动特征参量随时间顺序、电流大小顺序的变化规律以及谐波对振动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谐波电流造成绕组振动增大、振动谐波含量增加,不同振动特征参量与谐波电流总畸变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应用振动法对变压器绕组进行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必须计及电流大小与谐波总畸变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谐波电流 振动特性 振动特征参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碳市场决策协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博弈调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玉敏 李竞锐 +3 位作者 吉兴全 吴海波 李森茂 文福拴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5-59,共15页
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独立运行,但在价格上存在传导效应。针对传统的电、碳独立市场交易机制不能充分激励多主体节能减排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碳市场决策协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双层博弈调度模型。首先,分析电、碳市场衔接运行的机... 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独立运行,但在价格上存在传导效应。针对传统的电、碳独立市场交易机制不能充分激励多主体节能减排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碳市场决策协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双层博弈调度模型。首先,分析电、碳市场衔接运行的机理,通过将碳市场离散化为与电力市场相同的交易时间尺度,进行电-碳市场决策协同机制设计。其次,在PIES内,建立PIES主从博弈优化模型,供能侧基于扩展的碳排放流(ACEF)制定考虑碳势增长率的负荷节点边际定价策略,用户跟随售能价格信号进行需求响应。在多PIES之间,基于纳什议价理论,建立多主体电-碳协同合作博弈优化模型,促进各PIES实现碳减排和降低运行成本。针对上述分布式优化问题,采用改进的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具有多PIES协同实现整体节能减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 双层博弈 调度 分布式算法 电-碳市场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元胞自动机的电网连锁故障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于群 张敏 +3 位作者 曹娜 贺庆 石良 易俊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95,102,共7页
为了减小电网连锁故障发生的频率及规模,考虑初始故障后元件及电网运行状态的变化和故障传递程度,结合模糊理论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构造基于模糊元胞自动机的电网故障模型,并基于潮流传输原理提出连锁故障演化过程中减少停电事故的切负荷... 为了减小电网连锁故障发生的频率及规模,考虑初始故障后元件及电网运行状态的变化和故障传递程度,结合模糊理论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构造基于模糊元胞自动机的电网故障模型,并基于潮流传输原理提出连锁故障演化过程中减少停电事故的切负荷控制规则和无功补偿控制规则,进而确定控制策略使用的时间、位置及调整量。基于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停电事故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控制策略后,电网承受100次故障的天数由4300 d增加到7000 d,同时一定次数的电网事故中产生较大损失负荷的故障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连锁故障 模糊规则 元胞自动机 自组织临界性 停电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多时间尺度电压无功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16
作者 吕常智 王松 +3 位作者 尹靖元 霍群海 黎家明 韩立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9-389,共11页
为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引起的电压波动的问题,引入一种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FOVRT)拓扑结构,通过FOVRT进行调压和无功的协调配合,可实现电网无功调控设备的高效利用。首先分析FOVRT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含FOVRT... 为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引起的电压波动的问题,引入一种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FOVRT)拓扑结构,通过FOVRT进行调压和无功的协调配合,可实现电网无功调控设备的高效利用。首先分析FOVRT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含FOVRT的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电压无功动态优化模型。日前阶段考虑离散型设备的小时级无功优化,根据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预测数据,得到离散型补偿设备在不同时段内的最优调节方案;结合FOVRT连续无级调压能力,在日内阶段考虑分布式电源与FOVRT无功出力进行分钟级无功优化,实现网络损耗和节点电压偏差最优。最后,在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算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验证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配电网 无功优化 多时间尺度 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元胞自动机的电网故障演化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于群 张敏 +2 位作者 曹娜 贺庆 石良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82-2686,共5页
为了构建与实际电网更加接近的电网故障模型,将模糊理论及元胞自动机(CA)理论相结合,提出并建立了用于模拟电网故障演化的模糊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定义了模型中元胞状态、电网状态及故障传递程度的模糊规则库,同时进行了基于IEEE39节点系... 为了构建与实际电网更加接近的电网故障模型,将模糊理论及元胞自动机(CA)理论相结合,提出并建立了用于模拟电网故障演化的模糊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定义了模型中元胞状态、电网状态及故障传递程度的模糊规则库,同时进行了基于IEEE39节点系统的电网故障传播演化过程仿真。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电网的自组织临界性(SOC),同时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不采用模糊规则的电网故障模型其损失负荷幂律特性曲线斜率绝对值增大了17%,电网更加稳定,该模型与电网实际运行情况更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元胞自动机 电力系统 大停电 自组织临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旋流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正中 许焕奇 +2 位作者 雷倩 李世光 王庆礼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8-101,共4页
为了提高旋流器的底流浓度,对细砂与水的混合液进行浓缩试验。验证了给料压力与溢流口压力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与旋流器的底流浓度正相关。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种浓缩型旋流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LC为主控制器,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 为了提高旋流器的底流浓度,对细砂与水的混合液进行浓缩试验。验证了给料压力与溢流口压力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与旋流器的底流浓度正相关。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种浓缩型旋流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LC为主控制器,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对给料压力与溢流口压力之间差值的跟随;采用西门子TD400C文本显示器,实现了实时显示、人机对话和系统报警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浓缩旋流器的工作效率,并消除了以往通过盲目增加给料压力来提高浓缩旋流器底流浓度而产生的安全隐患,证明了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模糊PID 自动控制 旋流器 人机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对重力仪托车运动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牟宗磊 李清孟 +5 位作者 冯金扬 王启宇 吴书清 李春剑 要佳敏 胡若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31-2241,共11页
激光干涉式绝对重力仪在地球科学、资源勘探、地质调查、地震监测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测量过程需要利用托车实现落体的平稳释放和承接,托车的运动控制精度直接影响重力测量结果。为了提高绝对重力仪托车运动控制精度,设计... 激光干涉式绝对重力仪在地球科学、资源勘探、地质调查、地震监测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测量过程需要利用托车实现落体的平稳释放和承接,托车的运动控制精度直接影响重力测量结果。为了提高绝对重力仪托车运动控制精度,设计改进S型曲线绝对重力仪托车运动控制策略,并对绝对重力仪托车的运动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在有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基础上构建伺服电机传动系统传递模型。接着,设计改进S型的托车运动曲线,对比分析托车理想位移曲线与实际位移曲线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基于自主研发的NIM-3A型绝对重力仪,搭建激光干涉信号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托车运动数据,并对实测托车运动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改进S型托车运动曲线,使托车实际运动位移与托车理想位移之间的决定性系数R2>0.99,实际托车运动前0.05 s的位移标准差减小约1/2,重力测量数据的有效率提高9.3%。研究成果可为优化激光干涉型绝对重力仪的性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涉型绝对重力仪 托车运动 改进S型曲线 有刷直流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与改进目标级联法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
20
作者 吉兴全 孙辰昊 +3 位作者 张玉敏 杨明 叶平峰 韩学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输配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呈现多时间尺度耦合、非凸非线性特征,其本质上是非确定性多项式难问题。随着系统可调节资源的增加,控制变量呈指数增长,“维数灾”现象愈加明显,仅基于物理模型的求解策略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为此,提出... 输配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呈现多时间尺度耦合、非凸非线性特征,其本质上是非确定性多项式难问题。随着系统可调节资源的增加,控制变量呈指数增长,“维数灾”现象愈加明显,仅基于物理模型的求解策略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智能体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IMATD3)和Peaceman-Rachford(PR)目标级联(ATC)法的输配协同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根据PR分裂方法改进ATC法中主-子系统的信息迭代策略,提出基于PR-ATC的输配协同日前调度方法;通过多智能体与输配网络的离线交互提取连续调度策略的时序特征,并基于物理模型并行计算各系统调度问题,形成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离线训练和基于物理模型的在线应用联合调度决策方法。以T6-D7-D7和IEEE 118-D9-D33-D69输配网络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协同优化调度 输电网 主动配电网 Peaceman-Rachford目标级联法 深度强化学习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