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立华 曾庆田 李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7,共4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从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创...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从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科技创新实践体系改革等方面出发,构建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患者动态低频振幅变化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2
作者 马强 张亚楠 +3 位作者 任延德 牛宗仁 乔雅倩 唐岳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45,共6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动态低频振幅(dALFF)技术,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局部脑自发活动的动态改变,并分析dALFF变异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心理门诊的42例单胎初产PPD...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动态低频振幅(dALFF)技术,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局部脑自发活动的动态改变,并分析dALFF变异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心理门诊的42例单胎初产PPD患者和年龄、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BMI)和产后时间相匹配的36例健康单胎初产妇(HC组)进行数据采集。基于Matlab平台的REST plus V1.2工具包,对rs-fMRI数据实施预处理。采用ALFF结合滑动时间窗技术计算两组dALFF值,并对其进行双样本t检验。所有受试者在MR扫描前完成EPDS自评量表,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脑区的dALFF值与EPDS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相较于HC组,PPD组dALFF变异性显著增高的脑区包括左侧颞极:颞上回(TPOsup.L)、左侧颞上回(STG.L)、左侧颞极:颞中回(TPOmid.L)、左侧后扣带回(PCG.L)、左侧小脑4/5区(CRBL45.L)、右侧小脑6区(CRBL6.R);dALFF变异性显著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眶内额上回(ORBsupmed.R)、左侧嗅皮质(OLF.L)、右侧尾状核(CAU.R)、右侧眶部额下回(ORBinf.R)、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双侧杏仁核(AMYG.L&AMYG.R)(GRF校正,设定体素阈值P<0.005与簇阈值P<0.05,双尾)。上述异常脑区的dALFF值与EPDS评分之间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PD患者存在局部脑自发活动动态变化,主要涉及边缘系统、社会行为网络(SBN)、情绪网络(AN)、执行和注意网络(EAN)及默认模式网络(DMN)相关脑区,尤其是杏仁核,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为进一步阐明PPD潜在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动态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红雨 李军 +1 位作者 袁博 周宇超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为改善阴暗复杂环境下图像质量,综合利用偏振图像的全局信息和纹理细节,提出多尺度特征提取与双重融合策略网络(scal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dual fusion strategy, SFE-DFS-Nest),用于强度图像与偏振度图像的融合。首先,构建编码器,... 为改善阴暗复杂环境下图像质量,综合利用偏振图像的全局信息和纹理细节,提出多尺度特征提取与双重融合策略网络(scal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dual fusion strategy, SFE-DFS-Nest),用于强度图像与偏振度图像的融合。首先,构建编码器,实现源图像多尺度特征提取。其次,浅层特征通过轻量化Transformer融合,深层特征通过残差网络融合。最后,构建解码器,用于融合特征重建。与现有图像融合网络相比,该网络针对不同尺度特征采用不同融合策略。结果表明,经过该网络融合后的阴暗复杂环境图像,主观视觉上图像观察舒适性较佳。并且通过选取方法的对比,融合后的图像在客观评价指标上,皆优于选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E-DFS-Nest网络 偏振图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干渠流速测量技术综述
4
作者 范迪 周钰慧 +3 位作者 孙慧敏 李一鸣 吴晓洁 卫阿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897-7908,共12页
干渠及河流流速测量是水资源管理及洪涝预测的重要依据。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干渠流速测量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阐述了其算法的一般框架及各部分功能,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粒子图像测速法、粒子跟踪测速法、时空图像测速法、光流法,以... 干渠及河流流速测量是水资源管理及洪涝预测的重要依据。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干渠流速测量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阐述了其算法的一般框架及各部分功能,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粒子图像测速法、粒子跟踪测速法、时空图像测速法、光流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测流方法的原理、技术和发展情况,最后给出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指明未来可能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干渠流速测量 深度学习 粒子图像测速 时空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蒽醌太赫兹吸收光谱模拟
5
作者 张同军 郝建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3,共7页
蒽醌是一种平面结构的具有大环共扼体系的有机化合物,在染料、造纸、生物和医药等众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研究蒽醌在太赫兹频段的特征吸收和其分子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对蒽... 蒽醌是一种平面结构的具有大环共扼体系的有机化合物,在染料、造纸、生物和医药等众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研究蒽醌在太赫兹频段的特征吸收和其分子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对蒽醌晶体的太赫兹吸收谱进行了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首先利用THz-TDS系统测量了室温下蒽醌晶体在0.5~3.0 THz频段的特征吸收谱,发现蒽醌晶体在该频段内有6个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0.95,1.05,2.09,2.25,2.49和2.78 THz处。为深入解析蒽醌在太赫兹频段实验特征谱的产生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对蒽醌单分子模型和晶胞模型进行了理论模拟计算。使用Gaussian09软件对蒽醌单分子模型进行的理论计算,采用了基于DFT的B3LYP杂化泛函方法和6-311G(d,p)基组,几何结构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在相同水平上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单分子模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MS8.0软件包中适合计算周期性结构的CASTEP模块对蒽醌晶胞模型进行理论计算,采用了基于平面波赝势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BE、PW91,WC,PBEsol和RPBE五种交换相关泛函,几何结构优化和晶格动力学计算在相同水平上进行。将蒽醌单分子和晶胞的理论模拟结构参数(键长、键角)分别与其X射线衍射实验测量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发现基于PBE方法获得的固态仿真结果中分子的结构参数与X射线衍射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最好。同时用PBE和RPBE方法获得的理论仿真谱与实验吸收谱比较吻合。因此,基于PBE和RPBE的计算结果对实验特征吸收峰进行了振动模式指认。研究结果表明,蒽醌晶体在太赫兹频段的特征吸收主要来源于晶体中由C—H…O分子内氢键主导的蒽醌环和苯环基团的整体振动以及由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引发的集体振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 太赫兹 密度泛函理论 晶胞 振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nable reflective spin-decoupled encoding metasurface based on Dirac semimetals
6
作者 HAO Xiao-yu ZHENG Si-yu +6 位作者 WANG Yu LIU Yang LIU Meng ZHANG Yu-ping ZHANG Jin-juan ZHAN Yi ZHANG Hui-yun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8-978,共11页
Multiple functional metasurfaces with high information capacity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This study proposes a 2-bit tunable spin-decoupled coded metasurface designed for the terahertz ba... Multiple functional metasurfaces with high information capacity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This study proposes a 2-bit tunable spin-decoupled coded metasurface designed for the terahertz band,which utilizes the tunable properties of Dirac semimetals(DSM)to create a novel multilayer structure.By incorporating both geometric and propagating phases into the metasurface design,w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When the Fermi level(EF)of the DSM is set at 6 meV,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is manipulated by the gold patch embedded in the DSM film,operating at a frequency of 1.3 THz.When the EF of the DSM is set at 80 meV,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is manipulated by the DSM patch,operating at a frequency of 1.4 THz.Both modes enabl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beam splitting under left-rotating circularly polarized(LCP)and rightrotating circularly polarized(RCP)wave excitation,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vortex beams with distinct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mode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old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enhancing information capacity and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ing metasurface dirac semimetal spin decoupling circular polarization TUNAB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光纤耦合环镜及其光谱调控特性研究
7
作者 郭传臣 杨敏 +4 位作者 崔倩倩 林政 魏石磊 李丽君 孙佳佳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在微纳光纤耦合器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微纳光纤耦合环镜结构,对其光谱与环镜内光偏振态、锥区微纳光纤长度以及周围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理论仿真与实验研究。【方法】理论上,分析了微纳光纤耦合器的基本原理,仿真了... 【目的】在微纳光纤耦合器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微纳光纤耦合环镜结构,对其光谱与环镜内光偏振态、锥区微纳光纤长度以及周围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理论仿真与实验研究。【方法】理论上,分析了微纳光纤耦合器的基本原理,仿真了弱耦合和强耦合情况下的微纳光纤耦合器光场分布特性以及微纳光纤环镜的光谱偏振可调控特性。实验验证了光谱偏振可调控特性、自由光谱范围调控特性以及波长调控特性。【结果】结果显示,当圆环形偏振控制器的1/2波片角度在-90~90°调谐过程中,干涉光谱的周期和峰值波长保持不变,消光比随波片角度的改变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在波片偏转45°时达到最小,90°时达到最大;随着腰锥长度的增加,微纳光纤耦合器环镜梳状谱的通道间隔和自由光谱范围逐渐减小;周围折射率在1.3320~1.3355范围内变化,波长随折射率的增大而发生红移,灵敏度可达18350 nm/RIU。【结论】可见,通过对微纳光纤耦合器内部耦合的光偏振态、微纳锥区长度和耦合器结构周围介质折射率等的调控,可以实现相应输出光谱的改变,这为构建新型全光纤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不仅可以作为激光器中的波长选择和调控元件应用于激光器,优化激光输出特性,还可应用于生物医学等传感领域来实现液体成分的高精度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光纤耦合器 光纤环镜 光谱 强耦合 梳状谱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Transformer和注意力金字塔的行人重识别方法研究
8
作者 徐岩 刘香兰 +2 位作者 潘旭光 李芳 赵海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针对行人重识别技术中难以捕捉不同尺度特征图的显著区域,以及在非重叠摄像机中将多尺度特征汇总到全局视图中仍存在挑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Transformer和注意力金字塔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引入基于Transformer的特征校准模块... 针对行人重识别技术中难以捕捉不同尺度特征图的显著区域,以及在非重叠摄像机中将多尺度特征汇总到全局视图中仍存在挑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Transformer和注意力金字塔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引入基于Transformer的特征校准模块和深度监督聚合方法组成TFCNet,从全局角度以循环自适应的方式将骨干网络的各层级不同尺度的特征进行聚合。然后,设计一种串行融合注意力模块,在计算时能够结合通道和空间的信息交互。同时,引入注意力金字塔,设计一种多尺度串行融合注意力金字塔结构,采用由粗到细的金字塔方法学习到更多不同尺度特征图的显著区域,提取更多有识别性的行人特征。最后,采用多重损失函数对网络进行总体优化,并在三个主流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TRANSFORMER 特征聚合 注意力金字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eFPGA的乘加运算单元设计
9
作者 李春锋 卢丽珍 +2 位作者 余彬 舒毅 范迪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针对当前嵌入式可编程逻辑阵列(eFPGA)中实现神经网络模型时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乘加运算单元设计结构,以提升乘加单元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eFPGA高空间并行性。乘加运算单元在保留传统e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核心乘加功能... 针对当前嵌入式可编程逻辑阵列(eFPGA)中实现神经网络模型时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乘加运算单元设计结构,以提升乘加单元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eFPGA高空间并行性。乘加运算单元在保留传统e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核心乘加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对常用INT8/16/32量化位宽数据的单指令多数据SIMD运算结构支持,并对位宽扩展后的部分积生成器、压缩树分割方法及并行前缀加法器结构进行了优化,以降低核心乘加单元通路延迟。乘加运算单元采用UMC 28 nm工艺实现,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乘加单元满足功能正确性要求,在神经网络应用测试电路综合结果上的资源利用率提升1.37~3.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可编程逻辑阵列 数字运算单元 乘加器 BOOTH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迹矩阵的分解模型挖掘方法
10
作者 刘鑫 王路 +2 位作者 王康 刘聪 杜玉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7-1828,共12页
模型挖掘是流程挖掘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分析事件日志生成业务流程模型。然而,现有模型挖掘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日志时效率较低。为更好地分析模型并提高效率,分解模型挖掘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旨在将复杂流程模型分解为更小、... 模型挖掘是流程挖掘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分析事件日志生成业务流程模型。然而,现有模型挖掘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日志时效率较低。为更好地分析模型并提高效率,分解模型挖掘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旨在将复杂流程模型分解为更小、更简单的子模型。精简流程结构树(RPST)是一种以有向图为输入,以单入单出片段构成的层次树状结构为输出的图分解技术。但应用RPST挖掘模型在质量上有所欠缺,为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并提高模型质量,提出基于足迹矩阵的分解模型挖掘方法。根据日志间次序关系得到足迹矩阵,提出关系精简流程结构树(R-RPST)的概念,用于分解活动间因果依赖图。根据分解后的图片段生成子日志,利用已有挖掘方法得到子模型,最后基于足迹矩阵判断边界活动的分支结构合并子模型。所提方法已基于ProM平台实现,利用BPI Challenge、ETM等公开真实日志及仿真日志与已有模型挖掘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时间效率较高,得到的模型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挖掘 分解 精简流程结构树 足迹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nect深度信息的虚拟手驱动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农亮 王伟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99,共8页
为提升人机交互真实性与沉浸感,实现人手直接参与交互的目的,采用Aiolos库与朴素贝叶斯算法追踪的方法,获取手部数据驱动虚拟手。通过Kinect获取深度图像与骨架信息等原始数据,以校准方程和最小二乘法对原始数据标定,结合Aiolos库与朴... 为提升人机交互真实性与沉浸感,实现人手直接参与交互的目的,采用Aiolos库与朴素贝叶斯算法追踪的方法,获取手部数据驱动虚拟手。通过Kinect获取深度图像与骨架信息等原始数据,以校准方程和最小二乘法对原始数据标定,结合Aiolos库与朴素贝叶斯算法追踪手部数据,经指数平滑后跨平台传输的数据流与TransformBone控制器绑定虚拟手骨骼,最终获得利用手部追踪数据驱动虚拟手的结果。提出的虚拟手驱动方式与受限的传统交互方式相比,可发挥人手多自由度优势,对于虚拟现实研究中交互性与沉浸感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KINECT 贝叶斯算法 Aiolos库 虚拟手 驱动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 被引量:4
12
作者 乔雅倩 王玉龙 +3 位作者 白培瑞 王成健 任延德 毕玉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7-1002,共6页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ESRD患者(ESRD组)与33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基于颅脑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动态功能连接(dFC)参数进行组间比较,评估ESRD患者dFC与网络拓...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ESRD患者(ESRD组)与33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基于颅脑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动态功能连接(dFC)参数进行组间比较,评估ESRD患者dFC与网络拓扑结构异常,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ESRD组时间分数与平均驻留时间在状态二下升高、状态三下减低(P均<0.05),其异常功能连接主要见于默认模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皮质下核、执行和注意网络、视觉网络、小脑网络内及网络间。ESRD组网络密度及双侧颞上回节点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ESRD组状态二、三下的功能连接及图论属性异常参数与其临床指标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ESRD患者存在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的脑动态网络时间属性及网络拓扑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竭 慢性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增强与LST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惠兴胜 于树坤 +2 位作者 纪威 刘士彩 孙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14-227,共14页
滚动轴承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信号处理技术难以在噪声和其他部件的干扰下检测到微弱的早期故障特征,且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对人工提取特征较为依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ALIF)和改进差分进化粒子群优化的多... 滚动轴承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信号处理技术难以在噪声和其他部件的干扰下检测到微弱的早期故障特征,且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对人工提取特征较为依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ALIF)和改进差分进化粒子群优化的多点优化最小熵解卷积(IDEPSO-MOMEDA)算法,对滚动轴承的故障冲击成分进行增强。利用ALIF分解信号,根据峭度-相关系数准则对分解的信号进行重构;利用IDEPSO对MOMEDA进行参数寻优,对重构后的信号进行冲击增强;最后,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对滚动轴承实现端到端的智能故障诊断,以解决人工提取特征的不足。通过滚动轴承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LSTM、ALIF-LSTM、ALIF-IDEPSO-MOMEDA-RNN、ALIF-IDEPSO-MOMEDA-DBN进行对比分析,使用所提方法ALIF-IDEPSO-MOMEDA-LSTM的故障诊断准确率可达99.78%,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ALIF) 多点优化最小熵解卷积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SMIC掩星观测的顶部电离层标高特征分析
14
作者 韩超 庞岗 +7 位作者 靳睿敏 甄卫民 王丹丹 马雪纯 朱庆林 陈龙江 陈丽 白培瑞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1,共9页
顶部电离层是指F2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所在高度以上的电离层区域。掩星观测能够提供地面到低轨卫星轨道高度处的整个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对于顶部电离层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标高是构建顶部以上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模型的重要参数。本文使用... 顶部电离层是指F2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所在高度以上的电离层区域。掩星观测能够提供地面到低轨卫星轨道高度处的整个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对于顶部电离层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标高是构建顶部以上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模型的重要参数。本文使用2007—2020年的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COSMIC)掩星观测数据,提取有效电子密度剖面数据的顶部标高,分析了其随地方时、季节、经纬度和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顶部标高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并且表现出强烈的太阳活动依赖性;顶部标高在纬度上的变化强烈依赖于地方时,同时在东西经向上表现出明显的波状结构,且这种经度波状结构在南北半球具有不同的形态;顶部标高在夏季半球具有显著的东西经向差异,南半球夏季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掩星 顶部电离层 电子密度剖面 太阳活动 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RAN切片场景联合用户关联和动态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赓 邢治薇 +1 位作者 沈斐 曾庆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7,共15页
为了解决6G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高密度低地球轨道卫星-无线接入网(LEO-RAN)切片场景的联合用户关联和动态资源分配算法。考虑不同切片的最小速率、最大时延及资源比例等约束,以频谱效率(SE)和不同切片服务... 为了解决6G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高密度低地球轨道卫星-无线接入网(LEO-RAN)切片场景的联合用户关联和动态资源分配算法。考虑不同切片的最小速率、最大时延及资源比例等约束,以频谱效率(SE)和不同切片服务水平协议(SLA)满意率(SSR)的加权和作为优化目标,建立用户关联和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首先设计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的网络切片算法确定切片资源比例,然后采用基于拉格朗日对偶的用户关联算法确定最优的用户关联策略,最后通过轮询调度机制将资源分配给用户。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满足不同切片差异化SLA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SE。与基于MADDPG-RA、MATD3-LG、MATD3-RA、MASAC-LG和MASAC-RA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系统效用分别提升了2.0%、2.3%、5.7%、8.7%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卫星通信 网络切片 用户关联 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系统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优化SVM的道岔故障诊断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波 孟庆虎 何晖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0,共10页
针对道岔故障难以模拟导致的故障样本少、故障诊断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混合蛙跳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基于小样本数据进行道岔故障诊断。支持向量机需要对参数择优选择,否则会造成过拟合或者欠拟合现象。将差分进化算法及模拟... 针对道岔故障难以模拟导致的故障样本少、故障诊断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混合蛙跳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基于小样本数据进行道岔故障诊断。支持向量机需要对参数择优选择,否则会造成过拟合或者欠拟合现象。将差分进化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与混合蛙跳算法相融合,解决了混合蛙跳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并将其用于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提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故障诊断能力。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模型比支持向量机模型与混合蛙跳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平均故障诊断准确率提高了34.28%,比仅融合差分进化算法的混合蛙跳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平均故障诊断准确率提高了5.71%。故障诊断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基于小样本数据的道岔故障诊断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故障诊断 支持向量机 混合蛙跳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FOA-PSO-GMM的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波 赵梦莹 何晖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针对轨道电路系统庞大、故障种类繁多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高斯混合模型,对轨道电路的多种故障类型进行诊断。该模型通过融合细菌觅食优化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找寻适合EM算法的初始值,利用合适的初... 针对轨道电路系统庞大、故障种类繁多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高斯混合模型,对轨道电路的多种故障类型进行诊断。该模型通过融合细菌觅食优化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找寻适合EM算法的初始值,利用合适的初始值有效避免EM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提高模型的故障诊断能力。通过对实测数据的训练和测试实验表明,本模型比传统高斯混合模型的故障诊断准确率提高了31.85%,比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模型的故障诊断准确率提高了9.4%,即本模型对轨道电路的故障诊断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电路 故障诊断 高斯混合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和CST联合仿真的电磁超表面自动设计方法
18
作者 高睦志 姜大伟 +3 位作者 王士铨 王斌 邢兰昌 朱高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1,共5页
为实现电磁超表面器件的批量设计及其优化过程快速演示,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和CST联合仿真技术。利用Matlab调用CST软件的API接口,采用随机二进制矩阵自动生成超表面模型,开展器件的快速自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效、省时... 为实现电磁超表面器件的批量设计及其优化过程快速演示,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和CST联合仿真技术。利用Matlab调用CST软件的API接口,采用随机二进制矩阵自动生成超表面模型,开展器件的快速自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效、省时且准确等优点,能解决传统超表面设计方法优化周期长、工作量大等问题,在电磁超表面器件的课堂教学和大规模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仿真 自动设计 电磁超表面 批量设计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程模型分解的分布式合规性检查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晓林 刘聪 +3 位作者 李会玲 郑凯 程龙 曾庆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84-2896,共13页
合规性检查是流程挖掘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发现业务流程日志行为和模型行为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对齐(Alignment)是当前合规性检查的标准技术之一,能精确定位日志行为和模型行为之间的偏差。然而,随着事件日志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增长,... 合规性检查是流程挖掘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发现业务流程日志行为和模型行为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对齐(Alignment)是当前合规性检查的标准技术之一,能精确定位日志行为和模型行为之间的偏差。然而,随着事件日志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增长,对齐通常非常耗时且难以在合理的时间内返回结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流程模型分解的分布式合规性检查方法,首先,将各类流程模型统一转换为流程树模型,并利用流程树的结构特性将流程树分解为子树,以减少对齐方法的搜索空间;其次,在分布式平台Spark上计算轨迹和子模型的最优对齐,从而加快对齐的计算;最后,通过多个日志进行实验对比。所提方法均已在PM4PY和Spark分布式环境中实现,并且可以作为一种框架与其他合规性检查方法结合使用。通过公开日志数据集将所提方法与已有基于A*的对齐方法和托肯重演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提高业务流程合规性检查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性检查 流程树 对齐 分解 分布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RHO-Net:一种有效去除皮肤镜图像毛发遮挡的深度学习模型
20
作者 杜红萱 刘庆一 +3 位作者 任延德 王艳 张亚楠 白培瑞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2-672,共11页
基于皮肤镜图像的自动分析对早期检测和诊断皮肤癌具有重要意义,而毛发遮挡对图像特征提取和皮肤病变诊断性能提出挑战。本研究提出一种融合拉普拉斯金字塔结构的多尺度级联深度学习模型(MSCRHO-Net),可以有效应对皮肤镜图像不同形式的... 基于皮肤镜图像的自动分析对早期检测和诊断皮肤癌具有重要意义,而毛发遮挡对图像特征提取和皮肤病变诊断性能提出挑战。本研究提出一种融合拉普拉斯金字塔结构的多尺度级联深度学习模型(MSCRHO-Net),可以有效应对皮肤镜图像不同形式的毛发遮挡问题。首先,利用拉普拉斯金字塔获得图像空间不同尺度的关键特征。对每个尺度设计一个级联块,以由粗到精的方式逐步预测无毛发图像,实现高精度的毛发提取并更好地保留图像边缘细节;然后,构造感知损失与SSIM损失相结合的损失函数,提高图像细节恢复的质量,得到更加清晰的去毛发图像。就所提模型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ISIC2017(训练图像共4750张,合成测试图像400张,真实测试图像223张)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MSCRHO-Net无需大量的参数学习,能够有效去除皮肤镜图像中的毛发。SSIM和PSNR均值指标分别达到了0.9584和35.49,与其他传统毛发去除方法相比性能有显著性提升(P<0.05)。MSCRHO-Net对复杂毛发结构表现出高度适应性和鲁棒性,可以有效应对病变纹理破损、图像模糊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图像 毛发去除 拉普拉斯金字塔 感知损失 递归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