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充氢参数对高强钢材料氢脆的影响
1
作者 耿磊 翟建明 +4 位作者 于宇新 宋明 何仁洋 孙金全 迟凡翔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15-521,共7页
材料氢脆一直是石油化工与能源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材料的高压气态氢脆、电化学氢脆相关的氢脆机理、试验方法替代及不同充氢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问题,均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为系统开展材料氢脆的表征与机理研究... 材料氢脆一直是石油化工与能源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材料的高压气态氢脆、电化学氢脆相关的氢脆机理、试验方法替代及不同充氢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问题,均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为系统开展材料氢脆的表征与机理研究,本工作基于电化学充氢参数对材料慢应变速率拉伸性能开展了研究。选用X80、4130X高强钢,研究了不同充氢参数、拉伸试验条件对材料强度和塑性的影响,并利用SEM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对材料氢脆断裂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氢条件对材料弹性阶段的行为影响不大,但对其塑性、强度均有显著的影响;相较于同等条件下的原位充氢拉伸试验,10 mA/cm^(2)充氢电流密度下预充氢8 h对高强钢材料的拉伸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对4130X拉伸性能影响显著,这归因于两种钢的不同微观组织结构对氢脆敏感性的差异。氢环境下材料拉伸应变速率越低,高强钢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降低越显著。SEM结果表明,氢的介入导致断口形貌由韧窝向脆性解理形貌转变,随着氢与拉伸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解理断口形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充氢 慢应变速率拉伸 氢脆 X80 4130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薄膜电容器应用的高储能密度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2
作者 尹训茜 倪金哲 +2 位作者 孙大宇 陈昭伟 贾芷若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46-2259,共14页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朝着多功能化、集成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传统介电材料很难满足电力电子设备对高能量密度以及小设备体积和重量的需求。高储能密度的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因其优异的加工性能、良好的可设计性和介电性能而受到了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朝着多功能化、集成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传统介电材料很难满足电力电子设备对高能量密度以及小设备体积和重量的需求。高储能密度的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因其优异的加工性能、良好的可设计性和介电性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首先介绍了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及界面;然后,从低含量填料填充、核壳结构(改性)填料填充、聚合物电介质表面处理和多层结构构建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高储能密度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体系的构建策略;最后,指出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电介质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储能性能 核壳结构 多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岳丽杰 杨克森 +1 位作者 韩金生 谢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2,共8页
针对材料类学生教学需求,以科研项目为牵引,设计了稀土合金化增强耐候钢表面锈层保护性能的实验教学案例。该实验案例以海洋大气环境下耐候钢耐蚀性能亟待提高这一实际工程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现场大气曝露腐蚀实验、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 针对材料类学生教学需求,以科研项目为牵引,设计了稀土合金化增强耐候钢表面锈层保护性能的实验教学案例。该实验案例以海洋大气环境下耐候钢耐蚀性能亟待提高这一实际工程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现场大气曝露腐蚀实验、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实验来评价耐候钢的耐腐蚀能力。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物理方法和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方法,研究分析了稀土耐候钢在近海大气环境下表面锈层的形貌、物相组成、合金元素分布及其电化学腐蚀行为。利用综合实验结果分析了特定腐蚀环境下稀土耐候钢的耐蚀性能和耐蚀机理。该实验教学案例以“问题提出-材料制备-腐蚀行为分析-耐蚀性能评价”为主线,综合性强,涉及材料合金成分设计、电化学腐蚀机理、表征技术、电化学分析等众多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一体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钢 耐蚀性能 表面锈层 教学案例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亚胺键的兼具阻尼和自修复性能的聚氨酯材料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光超 邵春妍 +2 位作者 姬依婷 田秀娟 白瑞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共11页
以乙二胺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双亚胺键结构的芳香类化合物乙二胺席夫碱(ESS),红外光谱和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该化合物成功合成。然后以ESS为扩链剂制备了聚氨酯(EPU),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其结构组成,热失重分析和动态力学... 以乙二胺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双亚胺键结构的芳香类化合物乙二胺席夫碱(ESS),红外光谱和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该化合物成功合成。然后以ESS为扩链剂制备了聚氨酯(EPU),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其结构组成,热失重分析和动态力学热分析研究了聚氨酯的热稳定性及阻尼性能,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及光学显微观察对自修复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了亚胺键以及不同添加比例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U的有效阻尼温域可达到-5~100℃。根据时温等效原理,有效频率范围可以外推至0.1~103Hz,表现出优异的阻尼性能。EPU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1.97~16.89 MPa,断裂伸长率为726%~498%。同时EPU在温和的刺激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自修复性能,40℃修复12 h,可恢复87.9%的力学性能。60℃修复5 min,表面划痕可以愈合,在酸性条件下,EPU的修复能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键 聚氨酯材料 阻尼性能 自修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W)C增强Ni基耐磨涂层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5
作者 迟静 王淑峰 +1 位作者 李敏 吴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通过Ti、W和C的原位反应,制备了不同Ti、W配比的(Ti,W)C/Ni涂层,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等离子高温熔池中,Ti、C会优先反应生成TiC,随着W扩散进入TiC而形...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通过Ti、W和C的原位反应,制备了不同Ti、W配比的(Ti,W)C/Ni涂层,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等离子高温熔池中,Ti、C会优先反应生成TiC,随着W扩散进入TiC而形成(Ti,W)C。在镍基黏结相的质量分数一定(60%)的情况下,当原料中Ti、W原子配比由Ti_(0.5)-W_(0.5)增至Ti_(0.9)-W_(0.1)时,(Ti,W)C的生成量增多,颗粒形貌由规则多边形转变为近圆形,其对应涂层(Ti_(0.9),W_(0.1))C-Ni具有最佳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磨损体积仅为Ni基合金涂层的18%。原位自生(Ti,W)C的高硬度、圆润颗粒形貌,以及γ-(Fe,Ni)枝晶细化,有效提升了涂层抵抗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碳化物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边坡锚固用钢表面涂层的热处理与耐蚀耐磨性能
6
作者 耿城 晁铁彦 +1 位作者 葛玉伟 李辉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为了提升公路边坡锚固用钢的表面耐蚀和耐磨性能,采用化学镀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锚固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B涂层,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表面涂层显微形貌、物相组成、疏水性、硬度、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0℃和350℃热... 为了提升公路边坡锚固用钢的表面耐蚀和耐磨性能,采用化学镀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锚固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B涂层,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表面涂层显微形貌、物相组成、疏水性、硬度、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0℃和350℃热处理后涂层表面致密性提高,450℃热处理后涂层表面致密性降低,局部颗粒产生裂纹;热处理前和250℃热处理后锚固用钢表面涂层呈非晶态特征,升高热处理温度至350℃及以上时涂层主要由Fe、Ni_(2)B、Ni_(3)B和Ni_(4)B_(3)相组成,呈晶态特征;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后,锚固用钢表面涂层的硬度有不同程度增大,热处理温度为350℃时涂层的硬度最大(832 HV)。350℃热处理涂层的磨痕深度明显小于热处理前、250℃热处理和450℃热处理涂层,耐磨性较好;相较于热处理前锚固用钢表面涂层,350℃热处理涂层的腐蚀电位发生正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减小,450℃热处理涂层的腐蚀电位发生负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增大,350℃热处理涂层的耐蚀性最好。适宜的锚固用45#钢表面涂层的热处理温度为350℃,此时表面涂层的硬度最高,耐蚀和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锚固用钢 涂层 热处理 耐蚀 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装饰用6063铝合金的表面改性与防腐性能研究
7
作者 曲泓颖 赵婉彤 李明超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为了提升室内装饰用6063铝合金的表面性能,采用化学刻蚀、阳极氧化和表面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对6063铝合金基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对比分析了化学刻蚀时间(0、1、3和5 min)对表面改性膜层显微形貌、润湿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提升室内装饰用6063铝合金的表面性能,采用化学刻蚀、阳极氧化和表面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对6063铝合金基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对比分析了化学刻蚀时间(0、1、3和5 min)对表面改性膜层显微形貌、润湿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刻蚀处理后会在6063铝合金基体表面形成形状不规则、尺寸不等的腐蚀坑,化学刻蚀处理后6063铝合金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和与水滴的接触角都有所增加,且化学刻蚀时间越长、表面粗糙度越大,化学刻蚀3 min后试样与水滴的接触角达到151°。6063铝合金在化学刻蚀、阳极氧化和修饰处理后,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已成功自组装到阳极氧化膜表面形成硅烷膜。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结果保持一致,即相较于未经化学刻蚀的试样,经过化学刻蚀处理后再进行阳极氧化和表面修饰处理的试样的耐蚀性能都会有所提高,且经过3 min化学刻蚀试样的耐蚀性能最好,适宜在室内装饰用6063铝合金的表面改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装饰 6063铝合金 化学刻蚀 阳极氧化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激光熔覆NiCrMo/WC涂层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成伟琦 崔洪芝 +2 位作者 周明昊 王辰宇 吕玉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9,共9页
目的提高高铁制动盘的耐磨性,研究不同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制。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NiCrMo/WC-xNb复合涂层,研究Nb含量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不同磨损情况下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复合涂层的物相主要包括γ-Ni、σ-... 目的提高高铁制动盘的耐磨性,研究不同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制。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NiCrMo/WC-xNb复合涂层,研究Nb含量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不同磨损情况下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复合涂层的物相主要包括γ-Ni、σ-CrMo基体相,以及NbC、WC、MoC、Cr23C6等碳化物相。随着Nb含量的增加,涂层内枝晶组织细化,原位生成四边形和花瓣形的NbC强化相。WC、NbC及基体相的硬度(21.69~10.17 GPa)和弹性模量(457.95~293.32 GPa)呈梯度分布,可以有效传递载荷,减少WC在磨损过程中的破损。NbC与WC协同强化,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添加质量分数9%Nb的涂层的硬度达到67HRC。与未添加Nb的涂层相比,不同载荷下的磨损体积平均降低了30%。通过添加Nb,在30N载荷下涂层的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在50N载荷下,涂层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磨损频率的增加导致涂层磨损加剧,其耐磨性下降。结论在复合涂层内原位生成NbC强化相,可有效提高NiCrMo/WC-Nb复合涂层在不同磨损载荷下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BC WC 协同强化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三元共聚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欣 管永 +2 位作者 邵晓瑜 赵丽芬 何海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5-169,174,共6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以天然石墨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溶液预共混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三元共聚尼龙(CO-PA)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对复合材料衍射峰的分析及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形态分析未发现堆积的氧化石墨...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以天然石墨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溶液预共混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三元共聚尼龙(CO-PA)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对复合材料衍射峰的分析及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形态分析未发现堆积的氧化石墨烯,表明氧化石墨烯在三元共聚尼龙中得到较好的分散。力学性能分析,GO质量分数为0.6%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相比于纯的三元共聚尼龙提高了17.21%;断裂伸长率随着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气体透过率测试表明氧化石墨能明显增加复合材料气体阻隔性。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温度随着GO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尼龙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合成(TiB_2-Al_2O_3)/Ni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曹丽丽 崔洪芝 +1 位作者 吴杰 汤华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90-2796,共7页
通过Ni、Al、TiO2和B203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合成(TiB2-Al2O3)/NiAl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组织结构,并对典型组织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由NiAl、TiB2和A1203这3种相组成。基体由NiAl和A1203组成,而TiB2... 通过Ni、Al、TiO2和B203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合成(TiB2-Al2O3)/NiAl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组织结构,并对典型组织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由NiAl、TiB2和A1203这3种相组成。基体由NiAl和A1203组成,而TiB2颗粒规则,尺寸2~59m,呈簇状镶嵌在A1203中,少量弥散分布在NiAl基体上。分析认为TiB2的晶体结构、含量、所处NiAl熔体环境以及极快的冷却速度是影响其生长形态和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Al2O3 NIAL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原位冶金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1
作者 迟静 李惠琪 +4 位作者 王淑峰 李敏 李建楠 王梅 高旭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2-1268,共7页
利用直流电弧原位冶金技术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对其物相组成、微观组织、W与C反应过程和WC生长形态演变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主要硬质相为WC和W2C;当自耗电极长度增加时,WC含... 利用直流电弧原位冶金技术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对其物相组成、微观组织、W与C反应过程和WC生长形态演变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主要硬质相为WC和W2C;当自耗电极长度增加时,WC含量降低,但晶粒尺寸增大,最大晶粒尺寸约为100μm。在原位冶金过程中,W和C元素通过溶解进入熔池发生扩散反应,逐步形成W2C和WC。WC生长形态由六棱柱演变为三棱柱,生长方式为小平面晶体台阶侧向长大;当达到临界过冷度时,WC晶粒迅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复合材料 粗晶 直流电弧原位冶金 生长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的择优取向与LiCoO_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比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永翀 徐兴军 +4 位作者 崔宏芝 代克化 宋兆爽 江卫军 其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48-195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分析.平面反射和透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表明,目前商品LiCoO2样品XRD图谱的(104)和(003)衍射峰强度比(I(10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分析.平面反射和透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表明,目前商品LiCoO2样品XRD图谱的(104)和(003)衍射峰强度比(I(104)/I(003))主要反映了LiCoO2晶体c轴方向的择优取向,而不是Li、Co原子的占位有序程度.I(104)/I(003)比值越小,晶体择优取向度越高.晶体无择优取向LiCoO2粉末材料的衍射峰强度比I(104)/I(003)应为95%左右.因此,不能用I(104)/I(003)的比值大小作为实际LiCoO2材料晶体内Li、Co原子排列是否有序的主要证据.澄清了长期有争议的关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COO2 择优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践项目的材料腐蚀与防护综合性实验设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岳丽杰 曹梅青 +1 位作者 夏鹏程 谢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设计了一个研究先进高锰TWIP钢的腐蚀行为及防腐蚀设计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包含腐蚀实验方案设计、腐蚀机理分析、材料表面Ni-P合金镀层制备及其性能分析等。在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中,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 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设计了一个研究先进高锰TWIP钢的腐蚀行为及防腐蚀设计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包含腐蚀实验方案设计、腐蚀机理分析、材料表面Ni-P合金镀层制备及其性能分析等。在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中,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具体环境下材料的腐蚀机理和防腐蚀技术,同时掌握多种腐蚀实验研究手段和测试方法。由于实验项目带有研究性质,该实验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与防护 化学镀 TWIP钢 综合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如良 刘赟 +2 位作者 黄玉东 刘丽 郎咸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9-74,共6页
为研究碳纤维表面涂层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是否发生界面反应,采用测量反应焓的方法分析不同升温速率下树脂和固化剂、树脂和上浆剂、上浆剂和固化剂等体系的反应情况.实验结果显示,Kissinger方法、Flynn-Wall-Ozawa方法和Crane方法求... 为研究碳纤维表面涂层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是否发生界面反应,采用测量反应焓的方法分析不同升温速率下树脂和固化剂、树脂和上浆剂、上浆剂和固化剂等体系的反应情况.实验结果显示,Kissinger方法、Flynn-Wall-Ozawa方法和Crane方法求得的上浆剂和固化剂的系统活化能为47.25 kJ/mol,而树脂和固化剂的系统的活化能为49.64 kJ/mol.由此表明,碳纤维的表面涂层与固化剂是反应的,且碳纤维表面的涂层优先与固化剂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浆剂 碳纤维 动力学 界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鲲 张惠 张守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29,共5页
稀土氧化物RO_x由于特殊的结构而成为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最理想的强化相之一,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Cu-RO_x优良的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然而Cu-RO_x的制备异常困难;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 弥散强化铜 铜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加热反应合成TiB_2-B_4C-Fe_3(C,B)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洪芝 张珊珊 +2 位作者 王晓彬 赫庆坤 宋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3-428,共6页
以Ti、B4C和Fe粉为原料,采用等离子束加热反应合成TiB2-B4C-Fe3(C,B)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物相、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物相主要有TiB2、B4C以及Fe3(C,B)。由于等离子束的快速加热、冷却以及散热具有方向性,板条状... 以Ti、B4C和Fe粉为原料,采用等离子束加热反应合成TiB2-B4C-Fe3(C,B)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物相、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物相主要有TiB2、B4C以及Fe3(C,B)。由于等离子束的快速加热、冷却以及散热具有方向性,板条状TiB2晶粒沿散热最快的方向生长,与白色的Fe3(C,B)相间分布,未反应的B4C被挤压在板条之间;等离子束电流影响单位时间内输入试样的热量,电流越大越有利于TiB2的长大,但降低复合材料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B4C-Fe3(C B)复合材料 等离子 显微组织 反应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传输材料联苯喹喔啉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廷希 隋鹏 +3 位作者 高苏苏 孔娜 袁成前 赵玉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15,24,共4页
通过联苯甲酰与氨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联苯喹喔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电性能。将联苯喹喔啉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ITO/α-NPD/Alq/DDPQL/LiF/A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性能在13.5V时最高亮度为12100cd/m2,在13.0V时最大电流... 通过联苯甲酰与氨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联苯喹喔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电性能。将联苯喹喔啉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ITO/α-NPD/Alq/DDPQL/LiF/A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性能在13.5V时最高亮度为12100cd/m2,在13.0V时最大电流效率为4.97cd/A,外部量子效率为1.92%,最低驱动电压为3.5V。表明该化合物具备优良的电子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电子传输材料 缩合反应 联苯喹喔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型综合性实验设计 被引量:13
18
作者 迟静 吴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8-212,共5页
设计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研究型综合性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多种技术检测WC-Ni复合材料,根据基础知识分析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微区成分,并拓展实验内容,结合制备工艺探讨材料形成机理。各... 设计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研究型综合性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多种技术检测WC-Ni复合材料,根据基础知识分析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微区成分,并拓展实验内容,结合制备工艺探讨材料形成机理。各实验小组的研究材料不同,通过数据共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验模式与科研方式一致,有助于学生明晰材料研究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实验设计 WC-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爆合成-自发熔渗TiC/Fe_3Al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与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迟静 李敏 +2 位作者 王淑峰 郭延章 吴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0-1327,共8页
采用热爆合成-自发熔渗方法快速制备TiC/Fe_3Al复合材料,通过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分析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探讨TiC的生成及长大机制,并对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C热爆合成为TiC多孔压坯,Fe_3Al熔体自发... 采用热爆合成-自发熔渗方法快速制备TiC/Fe_3Al复合材料,通过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分析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探讨TiC的生成及长大机制,并对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C热爆合成为TiC多孔压坯,Fe_3Al熔体自发渗入压坯孔隙;TiC在熔体中进行溶解-析出,结晶为初生TiC和共晶TiC。进入TiC晶格的Fe优先吸附在{100}晶面上,使其表面能降低,初生TiC形貌由{111}八面体转变为{100}立方体。TiC生长机制为小平面晶的台阶侧向生长,自发熔渗较快的冷却速度使生长台阶增多,形成叠层生长。TiC/Fe_3Al复合材料的滑动磨损率为2.7×10^(-7) g/s,比Fe_3Al的下降31.7%。磨损机理研究表明TiC有效抑制了剥层磨损,使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3Al 热爆合成 自发熔渗 生长机制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钎料—非晶合金作为功能材料应用的新思路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春芝 李辉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19-9025,共7页
非晶态钎料具有长程无序、近程有序的结构特点,使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强耐蚀性等。同时,获得的薄带状钎料适用于窄间隙焊接,在宇航、军工、体育器材、电子仪表等领域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为阐明非晶态钎料在钎... 非晶态钎料具有长程无序、近程有序的结构特点,使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强耐蚀性等。同时,获得的薄带状钎料适用于窄间隙焊接,在宇航、军工、体育器材、电子仪表等领域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为阐明非晶态钎料在钎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综合评述了非晶态钎料的成分优化设计,钎料特性、钎焊工艺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指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 钎料 功能材料 钎焊 窄间隙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