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0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速往复变化下基于SESF的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方法
1
作者 李博 陈录平 +1 位作者 韩瑞 王金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2,298,共8页
转速往复变化易导致故障模式与信号征兆间的映射关系异常复杂,对于设备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挑战。提出一种基于SE注意力机制引导的稀疏滤波(SE Attention Guided Sparse Filtering,SESF)方法,用于转速往复变化下机械设备的故障智能诊断。... 转速往复变化易导致故障模式与信号征兆间的映射关系异常复杂,对于设备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挑战。提出一种基于SE注意力机制引导的稀疏滤波(SE Attention Guided Sparse Filtering,SESF)方法,用于转速往复变化下机械设备的故障智能诊断。首先通过SE注意力机制改进稀疏滤波算法,随后对转速往复变化信号样本进行无监督特征提取,对训练的权值矩阵进行自适应筛选和加权,引导模型聚焦于最具类别区分度的区域,从而提高模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最后采用两组特殊设计的转速往复变化工况下的齿轮和轴承试验来验证提出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可克服转速往复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不同机械故障的准确识别,并获得比其他方法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注意力机制 稀疏滤波 转速往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柱塞泵冲击测试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万丽荣 王天超 +1 位作者 王成龙 刘志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23,共3页
针对工程机械专用柱塞泵冲击试验的工程需求,研究了柱塞泵冲击测试技术,提出了抗冲击测试方案,建立了基于PLC和ADAM高速采集模块集成的信号采集系统,开发了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的测试系统软件,完成了液压元件冲击测试系统的工程应用... 针对工程机械专用柱塞泵冲击试验的工程需求,研究了柱塞泵冲击测试技术,提出了抗冲击测试方案,建立了基于PLC和ADAM高速采集模块集成的信号采集系统,开发了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的测试系统软件,完成了液压元件冲击测试系统的工程应用。通过近两年的运行,证明了该冲击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冲击 LAB WINDOWS/CVI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顶梁焊接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鑫 刘长润 +2 位作者 李旭 李军涛 王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9-175,共7页
针对液压支架顶梁焊接过程中焊接工艺不完善、焊接难度大的现状,设计一种五自由度焊接机械臂,以保证顶梁的焊接效率和质量。基于改进D-H参数建模方法,对顶梁焊接机械臂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求解;采用蒙特卡罗法对液压支架顶梁焊接机械... 针对液压支架顶梁焊接过程中焊接工艺不完善、焊接难度大的现状,设计一种五自由度焊接机械臂,以保证顶梁的焊接效率和质量。基于改进D-H参数建模方法,对顶梁焊接机械臂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求解;采用蒙特卡罗法对液压支架顶梁焊接机械臂的有效工作空间进行分析;使用MATLAB中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对焊接机械臂进行建模和轨迹规划分析和仿真,得到各关节的角位移、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曲线;使用Adams得到机械臂的实时跟踪轨迹,经验证可知MATLAB的轨迹规划是正确的。分析仿真结果可得,设计的顶梁焊接机械臂轨迹平稳并连续,满足运动学要求,为后续顶梁焊接机械臂的动静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以及运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机械臂 运动学 工作空间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成分滤波器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宗振 韩宝坤 +2 位作者 李舜酩 鲍怀谦 王金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204,共8页
针对噪声环境下旋转机械微弱复合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噪声干扰下基于固有成分滤波器(intrinsic component filtering,简称ICF)的旋转机械故障检测和分离方法。ICF通过最小化样本间特征的L1/2范数和样本内特征的L3/2范数来实现样... 针对噪声环境下旋转机械微弱复合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噪声干扰下基于固有成分滤波器(intrinsic component filtering,简称ICF)的旋转机械故障检测和分离方法。ICF通过最小化样本间特征的L1/2范数和样本内特征的L3/2范数来实现样本之间特征的一致性和样本内部特征的稀疏性,并训练出最优滤波器组,是一种无监督多维盲解卷积算法。首先,构建输入信号的Hankel训练矩阵,通过权值矩阵与Hankel矩阵的乘积模拟卷积过程,再利用固有属性滤波器实现特征学习;其次,通过峭度信息选择最优滤波器;最后,根据滤波后的时域波形和包络谱实现故障诊断。仿真和试验信号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故障诊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无需任何先验经验,可以实现强噪声环境下的微弱故障的分离,同时具备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无监督学习 固有成分滤波器 微弱信号检测 复合故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取机械臂的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志海 田绍鲁 +1 位作者 代振锐 高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18,225,共6页
以DOBOT Magician机器人机械臂为研究对象,为降低其质量,减少材料消耗,采用尺寸优化和拓扑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建模软件建立三组机器人小臂的参数化模型,将其导入Workbench中进行应力分析和弯曲刚... 以DOBOT Magician机器人机械臂为研究对象,为降低其质量,减少材料消耗,采用尺寸优化和拓扑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建模软件建立三组机器人小臂的参数化模型,将其导入Workbench中进行应力分析和弯曲刚度分析,对三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危险工况。然后以质量、变形和应力为目标参数对危险工况下小臂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对目标参数影响最大的参数,并以这些参数为设计变量,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和拓扑优化方法对小臂代理模型进行尺寸和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保障精度和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小臂的轻量化设计,使其质量降低了32.8%,最大应力值降低了21.1%,最大变形减小了24.3%,弯曲刚度增加31.8%,成功实现了小臂的轻量化。同时,该研究也为类似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设计 有限元法 灵敏度分析 响应面优化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姿态感知的综放支架主动控顶空间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庆良 雷小万 +3 位作者 孟昭胜 万丽荣 班新亮 胡雨龙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5-660,共16页
综放支架是综放采场关键支护与主动放煤装置,其主动触支顶煤行为可有效引导顶煤智能有序破碎。为开展支架主动扰控顶煤理论及相关研究,明确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触支工作空间,提出一种综放支架各部件相对空间姿态及绝对空间位姿动态感... 综放支架是综放采场关键支护与主动放煤装置,其主动触支顶煤行为可有效引导顶煤智能有序破碎。为开展支架主动扰控顶煤理论及相关研究,明确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触支工作空间,提出一种综放支架各部件相对空间姿态及绝对空间位姿动态感知方法,以期提升综放支架对顶煤碎放过程可控性。首先,借助Denavit-Hartenberg(D-H)方法建立了综放支架空间姿态数学模型,分析得到支架顶梁和放煤机构在各关节节点坐标系与本体坐标系下坐标,明确了综放支架各关键部件之间的相对姿态及运动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放工作面全局感知模型并求解得到了支架的绝对空间位姿数据,获得了工作面顶板、底板倾角对综放支架空间支护姿态影响。其次,提出并计算了综放支架顶梁触支空间和放煤机构支护空间分布模型,获得了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调控范围,同时使用初值优选的Levenberg-Marquardt(L-M)优化算法探究支架主动触顶姿态的调控方法与立柱的有效驱动行程。最后,搭建了支架姿态数据采集系统,依托山东省菏泽市赵楼煤矿7303综放工作面获取了支架运动过程中真实空间姿态参数数据,对比理论解算数据与传感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空间位姿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解算的顶梁姿态与传感器测量结果重合率达98.26%,为进一步提高支架的空间位姿感知技术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综放开采 综放支架 触支空间 顶煤调控 触顶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巡检机器人复杂斜巷通过性能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庆军 胡程量 +1 位作者 姜海燕 张金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0-324,共5页
为提高移动机器人在矿井巷道等复杂环境中的越障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与RecurDyn仿真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分析和优化摆臂履带式巡检机器人坡道越障能力和越障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对所涉及的巡检机器人最大越障高度和稳定... 为提高移动机器人在矿井巷道等复杂环境中的越障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与RecurDyn仿真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分析和优化摆臂履带式巡检机器人坡道越障能力和越障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对所涉及的巡检机器人最大越障高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在坡度角为(0~35)°工况下,随坡度的增加理论最大越障高度从349mm逐渐减小至221mm,且当坡度角大于30°时,机器人在越障中易处于不稳定状态,故在越障控制时须考虑稳定性因素的影响。该结论可为所涉及巡检机器人的设计和自主越障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坡道越障 运动学建模 斜巷 RECURDYN 虚拟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FF-AAKR和CNN-BILSTM滚动轴承寿命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永超 刘嵩寿 +2 位作者 陈昱锡 杨海昆 陈庆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7-573,共7页
针对滚动轴承寿命预测精度低,构建健康指标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特征融合(adaptively spatial feature fusion,ASFF)和自联想核回归模型(auto associative kernel regression,AAKR)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 针对滚动轴承寿命预测精度低,构建健康指标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特征融合(adaptively spatial feature fusion,ASFF)和自联想核回归模型(auto associative kernel regression,AAKR)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BILSTM)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首先,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提取多维特征,利用单调性和趋势性筛选敏感特征;其次利用ASFF-AAKR对敏感特征进行特征融合构建健康指标;最后,将健康指标输入到CNN和BILSTM中,实现对滚动轴承的寿命预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寿命预测模型优于其他模型,该方法具有更低的误差、寿命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自适应特征融合 自联想核回归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剩余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M-CNN模型的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超 杨海昆 +2 位作者 刘嵩寿 赵帅 陈庆光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1,共6页
针对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时存在特征提取困难及预测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RB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轴承原始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变换构建幅值谱;其... 针对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时存在特征提取困难及预测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RB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轴承原始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变换构建幅值谱;其次,通过RBM挖掘幅值谱中的深度全局特征;然后,通过建立早期故障阈值点划分退化阶段;最后,利用深度CNN对轴承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使用辛辛那提大学轴承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BM-CNN模型的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小,预测准确度最高,达到90.05%,验证了RBM-CNN模型在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使用寿命 寿命预测 玻尔兹曼机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转动副润滑间隙的多连杆机构动力学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修龙 王爱郭 王景庆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为改善含运动副润滑间隙多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以二自由度七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转动副润滑间隙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推导出含润滑间隙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为优化变量,建立含润滑间隙机构... 为改善含运动副润滑间隙多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以二自由度七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转动副润滑间隙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推导出含润滑间隙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为优化变量,建立含润滑间隙机构动力学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动力学优化使滑块的加速度降低25%,转动副间隙A、B处的运动副元素之间的作用力分别减小14.8%、18.2%,有效提高了含转动副润滑间隙机构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动力学特性 润滑间隙 多连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硅酮粉改性PE-UHMW发泡材料
11
作者 秦升学 蓝文康 +2 位作者 张弘斌 周海萍 刘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7,共6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由于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其泡沫材料非常适用于超低温保温和吸油分离等领域。然而,PE-UHMW的极高熔体强度使泡孔增长困难,材料可发泡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硅酮粉改性PEUHMW,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改性前后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由于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其泡沫材料非常适用于超低温保温和吸油分离等领域。然而,PE-UHMW的极高熔体强度使泡孔增长困难,材料可发泡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硅酮粉改性PEUHMW,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改性前后PE-UHMW进行发泡,研究了硅酮粉含量对PE-UHMW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硅酮粉后,改性PE-UHMW熔体流动性得到提高,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加工,材料发泡倍率、泡孔密度与泡孔均匀性显著提高,泡孔尺寸减小。当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时,改性PE-UHMW具有较好的熔体加工与发泡的综合性能。此外,研究了不同饱和压力和发泡温度对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的PE-UHMW发泡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减小;而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发泡倍率先增加后降低,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增大。当饱和压力为20.68 MPa、发泡温度为130℃时,硅酮粉质量分数为4%的PE-UHMW泡沫的泡孔密度为1.25×10^(9)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9.33μm,而纯PE-UHMW泡沫的泡孔密度为3.54×10^(6)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69.59μm。硅酮粉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E-UHMW的熔体加工性能和发泡性能,有利于促进PE-UHMW在泡沫材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硅酮粉 熔体加工 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铣削参数对机器人颤振稳定性影响与优化
12
作者 田和强 安金昌 +1 位作者 马洪强 孟德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8-996,共9页
为解决骨科手术机器人铣削中的颤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根据再生型颤振理论,建立了动态铣削力模型,并采用零阶频域法构建颤振稳定域模型,同时绘制了叶瓣图,以分析铣削参数的影响。以骨骼去除率为优... 为解决骨科手术机器人铣削中的颤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根据再生型颤振理论,建立了动态铣削力模型,并采用零阶频域法构建颤振稳定域模型,同时绘制了叶瓣图,以分析铣削参数的影响。以骨骼去除率为优化目标,通过实验验证确定的最佳铣削参数,显著减少了颤振,并提高了手术的稳定性和效率。这项研究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铣削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再生型颤振 动态铣削力模型 零阶频域法 颤振稳定性 叶瓣图 铣削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展示柜风冷系统降噪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13
作者 韩宝坤 叶国强 +3 位作者 徐玉峰 万彦斌 杜华东 王金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针对立式冷藏展示柜风冷系统的气动噪声问题,利用Lighthill声类比理论、FW-H(Ffowcs Williams-Hawkings)声波波动方程和有限元软件Fluent对其风道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轴流风机的流场特性、气动噪声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针对立式冷藏展示柜风冷系统的气动噪声问题,利用Lighthill声类比理论、FW-H(Ffowcs Williams-Hawkings)声波波动方程和有限元软件Fluent对其风道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轴流风机的流场特性、气动噪声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扇两侧的压力差导致少量气体沿叶顶间隙回流至进风口,将风扇压力面叶尖处的涡流噪声由进风口带出,增加风冷系统的气动噪声,气动噪声声功率主要分布在风道板壁面入口处、轴流风机叶顶区域。通过正交实验确定9种风冷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各参数变化对风冷系统气动噪声、进风口质量流率的影响。对进风口直径、导风圈高度、叶顶间隙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半消声室中进行噪声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立式冷藏展示柜上4个监测点噪声明显降低,其中,后测点的总声压级降低5.79 dB(A),研究结果可为立式冷藏展示柜风冷系统降噪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风冷系统 轴流风机 结构优化 气动噪声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对旋式主通风机缝-槽耦合机匣处理扩稳性能研究
14
作者 陈庆光 刘海秀 +1 位作者 王钦昌 林先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1,共7页
以扩稳性能良好的逆角向缝机匣处理为基础,通过在缝的不同轴向位置增设周向槽,得到三种逆角向缝-周向槽耦合机匣处理,并将其应用于FBCDZ-No20型矿用对旋式主通风机。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逆角向缝和三种缝-槽耦合机匣处理对风机扩稳... 以扩稳性能良好的逆角向缝机匣处理为基础,通过在缝的不同轴向位置增设周向槽,得到三种逆角向缝-周向槽耦合机匣处理,并将其应用于FBCDZ-No20型矿用对旋式主通风机。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逆角向缝和三种缝-槽耦合机匣处理对风机扩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逆角向缝机匣处理可有效提高对旋风机的稳定裕度,采用三种逆角向缝-周向槽耦合机匣处理,都可进一步提高风机的稳定裕度,但也会引起峰值效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当周向槽位于逆角向缝的前端时,扩稳效果最好,但效率损失也最大。随着周向槽向缝的尾端移动,扩稳能力逐渐减弱。实施缝-槽耦合机匣处理后,前级叶片吸力面与压力面之间压差的显著变化使得叶顶泄漏流的驱动力增大,而且由于对前级叶顶通道内气流的抽吸和喷射作用,吹除了叶顶通道内的低速气流,减轻了流动堵塞,增大了叶顶泄漏流的轴向速度,改善了叶顶区域流场,延缓了失速的发生,因而提高了风机的稳定裕度。然而,气流在缝-槽耦合机匣处理内部产生的流动损失,以及由机匣处理产生的射流与叶顶通道内气流之间的掺混所引起的流动损失,都导致风机峰值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旋风机 逆角向缝 缝-槽耦合机匣处理 稳定裕度 扩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叠网格技术柔性旗帜与流体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15
作者 杜小振 郭东兴 +3 位作者 王文秀 韩艺 刘晓彤 王淑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83,共11页
为研究分析自然界与风能采集领域中柔性旗帜与空气流固耦合运动特性,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和二维柔性板轴向不可拉伸假设推导旗帜颤振非线性理论模型,研究了旗帜与空气之间的耦合运动,分析长度、质量比和风速对其运动特性影响。利用双向... 为研究分析自然界与风能采集领域中柔性旗帜与空气流固耦合运动特性,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和二维柔性板轴向不可拉伸假设推导旗帜颤振非线性理论模型,研究了旗帜与空气之间的耦合运动,分析长度、质量比和风速对其运动特性影响。利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及重叠网格技术对旗帜随风摆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流场中旗帜运动行为及周围流场特性。结果表明:临界颤振风速随旗长增加而减小,摆动位移随风速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质量比越大,颤振频率越小,斯特劳哈尔数受其影响较小;旗帜尺寸一定时,风速较小,摆动位移、频率较小,风速超过临界颤振风速发生大幅度颤振现象;旗帜周围漩涡会经历产生、脱落和消失过程,周围压力及速度会随漩涡运动过程发生变化。可见采用基于重叠网格技术的数值模拟方法可有效解决柔性旗帜大变形问题,实现理论与数值仿真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旗帜 流固耦合 重叠网格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板增强振荡水柱式浮标波浪能采集理论与仿真分析
16
作者 杜小振 王文秀 +3 位作者 郭东兴 李驰骋 刘晓彤 范开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59-4466,共8页
波浪进入浮标中空气室形成振荡水柱捕获波浪能,同时浮标受到波浪冲击作用产生垂荡和摇晃,削弱水柱相对位移。采用含增重环的双层凹面阻尼板抑制浮标运动和增强气室压强。基于微振幅波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阻尼板增强振荡水柱式浮标波... 波浪进入浮标中空气室形成振荡水柱捕获波浪能,同时浮标受到波浪冲击作用产生垂荡和摇晃,削弱水柱相对位移。采用含增重环的双层凹面阻尼板抑制浮标运动和增强气室压强。基于微振幅波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阻尼板增强振荡水柱式浮标波浪能采集理论模型,计算浮标垂荡位移和气室空气压强特性。借助AQWA软件建立阻尼板和振荡水柱浮标有限元仿真模拟,模拟波浪对浮标水动力影响。采用Fluent软件的流体体积方法和明渠造波方法实现了气室压强仿真并与理论计算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阻尼板可有效增加附加质量和浮标惯性,抑制浮标运动,从而提升气室水柱的相对运动。理论计算气室空气压强参数,为阻尼板振荡水柱式浮标波浪能采集系统和绿色低碳能源转换结构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板 波浪能 水动力分析 振荡水柱 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17
作者 陈修龙 张昊 樊慧凯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0-498,共9页
为了掌握球面副磨损间隙对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考虑多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以3SPS-S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球面副间隙处的磨损模型,通过计算磨损... 为了掌握球面副磨损间隙对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考虑多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以3SPS-S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球面副间隙处的磨损模型,通过计算磨损深度,并对磨损表面进行重构,得到磨损后的球头与球窝,建立考虑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数值结果,对比分析磨损前/后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变化,并分析初始间隙值、有/无负载对磨损后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磨损后的非规则间隙对并联机构动态特性带来不利的影响,且增大间隙值和引入负载降低了并联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并联机构 动力学响应 球面副 磨损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洗水旋流器的市政污泥洗砂应用
18
作者 杨兴华 冯建宇 +2 位作者 李晓宇 李晓娇 张家舜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59,71,共7页
市政污泥中45—200μm粒级内的颗粒有机物质量分数高且黏性大,导致洗砂效果差、难以满足建筑用砂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冲洗水旋流器增强对污泥颗粒的搓洗效果,进而提高洗砂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对常规旋流器与冲洗水旋流器的分离... 市政污泥中45—200μm粒级内的颗粒有机物质量分数高且黏性大,导致洗砂效果差、难以满足建筑用砂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冲洗水旋流器增强对污泥颗粒的搓洗效果,进而提高洗砂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对常规旋流器与冲洗水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设置条件下,加入冲洗水后,旋流器内部的剪切力场明显增强,强化了泥砂的搓洗效果,有机质在底流产物中的质量分数减少。开展污泥洗砂实验,实验结果证实,经冲洗水旋流器处理后,底流砂石产物中的有机物质量分数下降了8.02%,砂石富集率增加了19.29%。最后,进一步探讨冲洗水位置和冲洗水流量对洗砂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冲洗水旋流器 洗砂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与冰霜-势场法的AGV路径规划
19
作者 李学艺 莫凡 +2 位作者 葛淑磊 吴宗坤 杨通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2,共7页
针对生产车间中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在路径规划时难以兼顾全局最优与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和冰霜-势场法的路径规划方法。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可以高效地规划AGV运行的全局路径;提出的冰霜-势... 针对生产车间中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在路径规划时难以兼顾全局最优与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和冰霜-势场法的路径规划方法。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可以高效地规划AGV运行的全局路径;提出的冰霜-势场法可以使AGV在避让障碍物的同时缩短局部路径的长度。仿真实验证明,相较于传统蚁群算法及其变体,改进的蚁群算法规划的路径长度短5.71%且收敛速度更快;以轴加工车间为例通过仿真表明,相较于D*算法与传统人工势场法,所提出的路径规划方法兼顾路径的全局最优与局部最优,且路径长度缩短6.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AGV 蚁群算法 冰霜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可控扩散模型的缺陷图像生成算法
20
作者 陈广庆 陈雅惠 +2 位作者 周鹏 刘梓煜 陈玉伦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0,共9页
工业场景下,缺陷工件的获取和标注非常困难,对工件缺陷检测带来极大的阻碍。通过少量真实缺陷样本生成大量缺陷样本,极大地缓解了缺陷样本稀缺的问题,但是现有的缺陷生成方法普遍存在生成缺陷样本的表观真实性差和与掩模对齐性差的问题... 工业场景下,缺陷工件的获取和标注非常困难,对工件缺陷检测带来极大的阻碍。通过少量真实缺陷样本生成大量缺陷样本,极大地缓解了缺陷样本稀缺的问题,但是现有的缺陷生成方法普遍存在生成缺陷样本的表观真实性差和与掩模对齐性差的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控扩散模型AnomalyAlign来生成与掩膜高度对齐的逼真工业缺陷图像。AnomalyAlign在继承文生图大模型Stable Diffusion的先验知识基础上,提出了强语义对齐文本提示生成器,通过该生成器获取语义层面上与真实图像更加对齐的文本提示,促进了模型的收敛;同时,AnomalyAlign还提出了一种缺陷对齐损失来提高生成的缺陷图像和掩模之间的对齐性。通过MVTec-AD上的大量实验验证,AnomalyAlign可以生成与掩模高度对齐的逼真且多样化的缺陷图像,并有效地提升了下游缺陷检测任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缺陷检测 可控扩散模型 图像生成 微调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