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域文学史学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乔力 武卫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相对于学理观念的形而上,在文学史学科建构机制里,有关研究方法乃至更带有具体操作性的编撰模式,当属于形而下层面,是特定运思方式与表现行为的实施。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到按时代为序,作家、作品加社会文化... 相对于学理观念的形而上,在文学史学科建构机制里,有关研究方法乃至更带有具体操作性的编撰模式,当属于形而下层面,是特定运思方式与表现行为的实施。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到按时代为序,作家、作品加社会文化背景三要素组合式的主流模式,而地域文学史对之接纳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主流—流变”以统领观照全局的研究模式。这里,不平衡性特征的生成基础,审美创变的价值认定尺度,最终直捷外化为具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史 研究方法 “主流—流变”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域文学史学的架构基础与范畴界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武卫华 乔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瞻性的学术本体意识及规范。它大致包含有四个方面:空间维度,即区界范围的确认;创作主体,即本籍贯作家的选择准则;客籍作家在地域文学史里的归属;创作载体,即某些特别作品(非本籍贯与无主名作者)的纳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史学 架构基础 范畴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观词的艺术精神及词史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乔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77,共5页
秦观词中所占分量不大的较单纯的应歌娱人之制为第一类,虽亦直承花间派风貌特征与价值取向而来,却洗涤秾艳绮靡色调而转趋于清丽柔曼,有的更暗暗透露出开始朝第二类融入的消息。第二类词或径直在习常的恋情别思里写进一己的真实情怀感受... 秦观词中所占分量不大的较单纯的应歌娱人之制为第一类,虽亦直承花间派风貌特征与价值取向而来,却洗涤秾艳绮靡色调而转趋于清丽柔曼,有的更暗暗透露出开始朝第二类融入的消息。第二类词或径直在习常的恋情别思里写进一己的真实情怀感受,或藉旧有范式以讬寓自我主体的新内涵。这虽在词史中已早具精彩先例,而秦观后来居上,于艺术表现方面多所拓展深化,将之提升到新的高度,它们占了秦词的大多数。第三类亦较少,其向诗化回归的艺术精神与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之举桴鼓相应;唯秦观取径甚偏狭,仅注重到个体人生遭际和感情意绪的抒发,风格沉咽凄怨,是用整个生命悲剧来铸就,并无须再饰辞以成深曲隐约之姿,却最大可能地强化、张扬了词的容量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词 三种类型 艺术精神 词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鸿魁 《语言科学》 2005年第4期76-82,共7页
聊斋俚曲中的很多词语跟现代淄川方言相同。许多语音材料显示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方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第一,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第二,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 聊斋俚曲中的很多词语跟现代淄川方言相同。许多语音材料显示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方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第一,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第二,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外的上声字,还有古浊平和全浊入声字。但聊斋俚曲却有阴、阳、上、去四声。推测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方言属性 淄川方音 山东官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意识的高扬:论北宋中后期词的两种艺术精神及创作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是唐宋词的极盛阶段。作为第一个颠峰,其标志是出现了变革词风、扩张词境、提高词的文化品位的苏轼。他一改艳科娱人的旧传统,全面向“诗”的道路回归,抒怀言志,使词深深浸润了士大夫文人的雅致。另一个标志... 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是唐宋词的极盛阶段。作为第一个颠峰,其标志是出现了变革词风、扩张词境、提高词的文化品位的苏轼。他一改艳科娱人的旧传统,全面向“诗”的道路回归,抒怀言志,使词深深浸润了士大夫文人的雅致。另一个标志是接受、改造并再发展传统的周邦彦。他专心于章法、语词、典故、声韵等纯艺术的精整完美,建立了可以供人借鉴效法的一套规范,化天然作人工,故号称“集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神 北宋中后期 主体意识 苏轼 周邦彦 曲子词 黄庭坚 士大夫文人 晁补之 创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少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6,共5页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李少群(一)庐隐无疑是现代文坛上最具感伤色彩的女作家。正如苏雪林所说,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①对社会旧传统势力...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李少群(一)庐隐无疑是现代文坛上最具感伤色彩的女作家。正如苏雪林所说,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①对社会旧传统势力的抗争,对于女性命运的思索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意识 《海滨故人》 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 个性主义 时代女性 女性文学 女作家 作品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潮的契机: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特色与艺术实践
7
作者 乔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4-28,共5页
高潮的契机: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特色与艺术实践乔力首先须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分期观念,主要依据文体自身的发展演变进程,并适当考虑有关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所以此"前期"之说,系指太祖赵匡胤立国(建隆元年,960)到... 高潮的契机: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特色与艺术实践乔力首先须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分期观念,主要依据文体自身的发展演变进程,并适当考虑有关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所以此"前期"之说,系指太祖赵匡胤立国(建隆元年,960)到英宗赵曙治平末(四年,1067)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过渡特色 艺术实践 曲子词 晏几道 柳永词 士大夫文人 欧阳修 《花间集》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鲁迅被专制利用问题——为谢泳先生解惑兼与林贤治先生商榷
8
作者 曹振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6,共4页
所谓鲁迅被利用的问题,鲁迅生前就有不少说法,实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最近谢泳先生读林贤治先生《人间鲁迅》一书之后,产生的“很多困惑”,以及林先生对此的答复,其实无非还是鲁迅被利用问题,只不过这次成了被“专制”利用罢... 所谓鲁迅被利用的问题,鲁迅生前就有不少说法,实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最近谢泳先生读林贤治先生《人间鲁迅》一书之后,产生的“很多困惑”,以及林先生对此的答复,其实无非还是鲁迅被利用问题,只不过这次成了被“专制”利用罢了①。谢先生认为林先生把鲁迅写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毛泽东 林贤治 利用问题 鲁迅研究 国民党 新时代 胡适 政治势力 《鲁迅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