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李述森
-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127,共6页
-
文摘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二重性内涵。一方面,基于道德原则,它并不希望资本主义长期存在下去,而是主张通过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尽快推翻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从生产力原则出发,它又为无产阶级革命设置了限制条件,强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潜力耗尽以前,资本主义是不应当被消灭的。就发展脉络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在早期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较强烈,革命性的一面较强;而到后期,则逐渐承认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其进行改良的可能性,大大弱化了暴力革命的思想。列宁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单一内涵的思想理论体系,一直强调它坚决否定资本主义的革命性的一面;着力挖掘的是马恩的早期思想,而对他们后来思想的发展变化,则基本上采取了淡化或回避的立场。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二重性内涵
列宁
俄国民粹派传统
-
Keywords
Marxism
dual connotation
Lenin
tradition of Russian populism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论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观的差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述森
-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2,共6页
-
文摘
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的看法上是存在着深刻差异的。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立场是肯定基础上的否定的话,那么在列宁那里则是否定的一面始终占据绝对主导。列宁早年虽也曾发表过一系列肯定资本主义进步意义的言论,但那与其说是为了肯定,不如说是为了更有效、彻底地否定。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观的这种巨大差异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走向:马克思恩格斯能够与时俱进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那些被事实证明是不正确的理论观点,而列宁则始终坚守传统观念,最终走上了在极端落后的俄国通过暴力革命阻断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道路。
-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资本主义观
差异
-
Keywords
Marx-Engels
Lenin
view of capitalism
difference
-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构成的扩展
- 3
-
-
作者
关娜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研究”(CXLX11_016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中国的运用研究”(12BKS010)
-
文摘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在不断扩展,主要表现为维持劳动者自身再生产的生活资料不断丰富、劳动者养育子女的活劳动投入与所需费用的增加、劳动者自身教育培训费用的增加以及劳动者对发展资料与享受资料的需求增加。因此,劳动者收入的增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实现劳动力价值构成的扩展,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解决民生问题,正是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任务所在。
-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构成
扩展
实现
-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
-
题名重大历史事件对列宁思想发展演变的影响
- 4
-
-
作者
李述森
-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5-94,共10页
-
文摘
列宁一生的思想发展与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紧密相关。几乎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影响了列宁思想的发展演变。1905年革命推动列宁提出了工农民主专政这种半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推动列宁提出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腐朽论;1917年二月革命的发生,推动列宁提出了俄国必须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论;十月革命的发生推动列宁提出了俄国革命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论断。列宁思想之所以会随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不断发展变化,是由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的,我们既要看到列宁思想在主导方面的正确性,也要认识到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其思想的局限性。
-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列宁思想
发展演变
-
Keywords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Lenin' s thought
radicalization
-
分类号
A8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