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生与流动:儒家“仁”学与西方生命哲学的对话
1
作者
刘云超
杨传召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1,共9页
儒家“仁”学以动态创生性为核心,展现为生生不息的道德创造力与生命实践。《周易》“生生之德”为“仁”奠定宇宙论根基,“仁”德推己及人的扩展路径与柏格森“生命冲动”的创造性进化形成跨时空呼应,二者均强调生命在突破既有形式中...
儒家“仁”学以动态创生性为核心,展现为生生不息的道德创造力与生命实践。《周易》“生生之德”为“仁”奠定宇宙论根基,“仁”德推己及人的扩展路径与柏格森“生命冲动”的创造性进化形成跨时空呼应,二者均强调生命在突破既有形式中实现自我超越。在体验性维度上,“仁”以情感感通为内核,与狄尔泰的“生命体验”、柏格森的“直觉”共同揭示道德判断的情境性与非对象化特质。在整体性层面,“万物一体”的生态智慧与怀特海“机体哲学”的共生思想密相契合,消解主客对立,重构天人关系。超越性维度则通过礼乐实践与境界提升,在直面生死有限性中实现文化永生,与尼采“永恒轮回”、海德格尔“向死而生”构成张力性对话。儒家“仁”学在与西方生命哲学的互鉴中,既彰显伦理实践的动态开放,又为现代生命哲学提供整合个体创造与宇宙共生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生命哲学
生成性
整体性
超越性
体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庄道家自我人生哲学的四大思想范式
被引量:
3
2
作者
涂可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6,共10页
老子和庄子不仅从外在的更为广泛的宇宙、自然本体论视角关照人生问题,还立足于主体内在自我角度、更多地从自我与他人对待的关系视域诠释人生大问题,由此建构了旨在批判社会异化现象、独特而丰硕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这一人生智慧创造...
老子和庄子不仅从外在的更为广泛的宇宙、自然本体论视角关照人生问题,还立足于主体内在自我角度、更多地从自我与他人对待的关系视域诠释人生大问题,由此建构了旨在批判社会异化现象、独特而丰硕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这一人生智慧创造了四大思想范式:一是为而不恃、无己虚己的无我忘我观;二是守柔谦下与反对自伐的自我克制观;三是自化自正、不为物驭、独立遗世和与世俗处的自为自由观;四是贵己贵身与保身全生的重生爱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道家
自我
人生哲学
思想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从彦理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刘云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168,F0003,共8页
罗从彦是道南学脉的代表性人物,程朱理学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一生不求闻达,重经世实践,世人多不闻其名。罗从彦的理学思想有三个核心命题:静处观心、躬行尽性与知其所止。这三个命题相互衔接,彰显了其理学思想的精神实质。静观说...
罗从彦是道南学脉的代表性人物,程朱理学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一生不求闻达,重经世实践,世人多不闻其名。罗从彦的理学思想有三个核心命题:静处观心、躬行尽性与知其所止。这三个命题相互衔接,彰显了其理学思想的精神实质。静观说强调“以主静为宗”,躬行说重视道德实践,知止说主张识时、敬畏。这些思想对于人们的现代生活选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从彦
静观
躬行
知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的性化:荀子与儒家心学初成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恒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16-24,共9页
“善解荀子”与“统合孟荀”是近年“荀学热”中涌现的新见,这对于重新认识荀子、消弭荀孟之间的思想张力大有推进之功,但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荀孟对峙”的刻板印象。从语言哲学角度看,尽管荀孟在概念使用上存在错位,但其对广义人性的...
“善解荀子”与“统合孟荀”是近年“荀学热”中涌现的新见,这对于重新认识荀子、消弭荀孟之间的思想张力大有推进之功,但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荀孟对峙”的刻板印象。从语言哲学角度看,尽管荀孟在概念使用上存在错位,但其对广义人性的理解一脉相承。荀子从所谓“性恶”出发,通过“以伪别性”将“善”的问题引向了“心”,“心”不仅是恶的来源,也是善的依据,呈现出多维立体结构。同时,荀子也意识到“心”作为德性之源并不能保证德行的实现,主张以外在的师法礼义治气养心、化性起伪。荀子对“心”的完整结构及其限度的发现使滥觞于孔孟的儒家心学至此方谓初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心学
心的性化
以性释心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生与流动:儒家“仁”学与西方生命哲学的对话
1
作者
刘云超
杨传召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7BZX066)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儒家“仁”学以动态创生性为核心,展现为生生不息的道德创造力与生命实践。《周易》“生生之德”为“仁”奠定宇宙论根基,“仁”德推己及人的扩展路径与柏格森“生命冲动”的创造性进化形成跨时空呼应,二者均强调生命在突破既有形式中实现自我超越。在体验性维度上,“仁”以情感感通为内核,与狄尔泰的“生命体验”、柏格森的“直觉”共同揭示道德判断的情境性与非对象化特质。在整体性层面,“万物一体”的生态智慧与怀特海“机体哲学”的共生思想密相契合,消解主客对立,重构天人关系。超越性维度则通过礼乐实践与境界提升,在直面生死有限性中实现文化永生,与尼采“永恒轮回”、海德格尔“向死而生”构成张力性对话。儒家“仁”学在与西方生命哲学的互鉴中,既彰显伦理实践的动态开放,又为现代生命哲学提供整合个体创造与宇宙共生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仁
生命哲学
生成性
整体性
超越性
体验性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庄道家自我人生哲学的四大思想范式
被引量:
3
2
作者
涂可国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伦理学比较视域中的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研究”(14BZX04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老子和庄子不仅从外在的更为广泛的宇宙、自然本体论视角关照人生问题,还立足于主体内在自我角度、更多地从自我与他人对待的关系视域诠释人生大问题,由此建构了旨在批判社会异化现象、独特而丰硕的自我人生哲学思想。这一人生智慧创造了四大思想范式:一是为而不恃、无己虚己的无我忘我观;二是守柔谦下与反对自伐的自我克制观;三是自化自正、不为物驭、独立遗世和与世俗处的自为自由观;四是贵己贵身与保身全生的重生爱生观。
关键词
老庄
道家
自我
人生哲学
思想范式
Keywords
Laozi and Zhuangzi
Taoist
self
philosophy of life
paradigms of thought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从彦理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刘云超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168,F0003,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7BZX066)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罗从彦是道南学脉的代表性人物,程朱理学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一生不求闻达,重经世实践,世人多不闻其名。罗从彦的理学思想有三个核心命题:静处观心、躬行尽性与知其所止。这三个命题相互衔接,彰显了其理学思想的精神实质。静观说强调“以主静为宗”,躬行说重视道德实践,知止说主张识时、敬畏。这些思想对于人们的现代生活选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罗从彦
静观
躬行
知止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的性化:荀子与儒家心学初成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恒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16-2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
文摘
“善解荀子”与“统合孟荀”是近年“荀学热”中涌现的新见,这对于重新认识荀子、消弭荀孟之间的思想张力大有推进之功,但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荀孟对峙”的刻板印象。从语言哲学角度看,尽管荀孟在概念使用上存在错位,但其对广义人性的理解一脉相承。荀子从所谓“性恶”出发,通过“以伪别性”将“善”的问题引向了“心”,“心”不仅是恶的来源,也是善的依据,呈现出多维立体结构。同时,荀子也意识到“心”作为德性之源并不能保证德行的实现,主张以外在的师法礼义治气养心、化性起伪。荀子对“心”的完整结构及其限度的发现使滥觞于孔孟的儒家心学至此方谓初成。
关键词
荀子
心学
心的性化
以性释心
孟子
Keywords
Xunzi
heart-mind theory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heart-mind to human nature
to explain heart-mind with human nature
Mencius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生与流动:儒家“仁”学与西方生命哲学的对话
刘云超
杨传召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老庄道家自我人生哲学的四大思想范式
涂可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罗从彦理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刘云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心的性化:荀子与儒家心学初成
张恒
《齐鲁学刊》
CSSCI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