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数字化水平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宇 高新月 于童飞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8,共9页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2000—2023年中国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分析了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的数字化...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2000—2023年中国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分析了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了出口产品的质量。(2)机制分析显示,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创新能力越高,企业数字化水平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显著;同时,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数字化水平对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也越大。(3)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对外资、合资和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相较于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强。研究结果为推动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水平 出口产品质量 生产率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智慧农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2,132,共1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智慧农业技术和装备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了智慧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基于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运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智慧农业的影响并梳理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空间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智慧农业技术和装备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了智慧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基于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运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智慧农业的影响并梳理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空间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农业均表现出集聚性;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智慧农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不仅能直接促进智慧农业发展,而且还会通过推动农业机械化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式促进智慧农业发展;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还会存在非均衡效应,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智慧农业的影响会受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其他地区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会显著提升富裕地区的智慧农业水平。最后在全力提升耕地质量背景下,从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智慧农业发展相融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推动农业机械化等三方面提出了发展智慧农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智慧农业 非均衡效应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分工深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清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8-75,共8页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标志是政治权威衰退而经济权威上升、农业劳动力者大量减少而务工人员迅速增加、民间权威人物从老年人转向年轻人、家族的影响日渐衰落而新兴组织和政府的影响逐渐增强。所有这些变化...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标志是政治权威衰退而经济权威上升、农业劳动力者大量减少而务工人员迅速增加、民间权威人物从老年人转向年轻人、家族的影响日渐衰落而新兴组织和政府的影响逐渐增强。所有这些变化都肇始于农村的产业分化和相应的劳动分工,新产业的出现导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村的收入分配出现了新的格局,也使很多农村劳动力获得了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得以独立于家庭或家族。很多农村家庭因收入的变化而发生了地位升降。农村专业化促生了很多新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而替代了传统的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和职业分化 农村阶层 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4
作者 樊祥成 《乡村论丛》 2022年第2期31-38,共8页
完善而高效的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农业生产分工专业化的产物,体现出从农业生产内部化到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规律。本文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产生发展基本逻辑的基础上,以山东为例探讨了... 完善而高效的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农业生产分工专业化的产物,体现出从农业生产内部化到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规律。本文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产生发展基本逻辑的基础上,以山东为例探讨了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供给特点、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 服务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成利 孙学涛 刘雪燕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7,共9页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土地流转不仅受农户家庭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影响。利用“百村千户”调研数据,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分析农村基础...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土地流转不仅受农户家庭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影响。利用“百村千户”调研数据,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能源动力类和水利设施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以促进农户土地转出的方式抑制农户土地转入;交通运输类农村基础设施不会对农户土地转入产生影响,但会促进农户土地转出;而信息通讯类和医疗卫生类农村基础设施不仅不会影响农户土地转出,而且也不会影响农户土地转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劳动力 农业现代化 适度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孙学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96,共11页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取代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题。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取代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题。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各维度及其综合指标,同时采用SAR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开放维度和共享维度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并且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均处于波动上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红利,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形关系;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中存在着动态均衡效应,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会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和开放维度影响相对较大。通过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的测度以及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推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经济 测度体系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绿色发展的乡村共同富裕路径研究——以潍坊市洼里村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任万明 樊祥成 《乡村论丛》 2021年第4期77-86,共10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探索村庄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对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潍坊市坊子区洼里村多年来统筹利用村庄发展资源,在技术集成、人才集聚、村企共建、分配激励...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探索村庄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对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潍坊市坊子区洼里村多年来统筹利用村庄发展资源,在技术集成、人才集聚、村企共建、分配激励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乡村共同富裕模式。考察洼里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分析该村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路径,对我国其他村庄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共同富裕 分配激励 村企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特性、农户销售渠道选择与增收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冷伯阳 韩一军 陈景帅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1,共12页
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是促进农户增收的关键,探讨农户销售渠道选择的驱动因素及其增收效应,对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保障农户种植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淮海5个小麦主产省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和中介... 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是促进农户增收的关键,探讨农户销售渠道选择的驱动因素及其增收效应,对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保障农户种植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淮海5个小麦主产省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交易特性对小麦种植户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及由此导致的农户种植收益差异。研究发现,交易特性对农户销售渠道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资产专用性提高、交易频率及生产不确定性增加促使农户选择组织化程度及利益联结程度较高的销售渠道;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与粮食经纪人销售渠道相比,收储点、合作社和加工企业销售渠道均能提高农户种植收益,且加工企业销售渠道的增收作用最大;从农户禀赋来看,收储点、加工企业销售渠道的增收作用在农地经营规模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农户中更加明显。收储点销售渠道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合作社销售渠道通过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来提高农户种植收益,而加工企业销售渠道可以通过上述两种途径促进农户增收。因此,应提高专用性资产和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户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以提升农户的市场交易能力和交易地位;着力提高销售渠道关系稳定性,充分发挥合作社、加工企业的联农带农作用,进一步拓宽和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农户获取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特性 销售渠道选择 种植收益 多元有序Probit模型 CMP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秦庆武 王新志 崔向东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近几年来,山东各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发展模式 经验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景帅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基于河北、山东两省570份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 基于河北、山东两省570份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促进农户农地转入和增加农业机械投入来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从农户禀赋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增效作用在家庭老龄化程度较高、农地经营规模较大和丘陵山区农户中表现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增效作用随项目年限的增加呈现倒“U”型趋势,定期管护有助于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作用效果。据此,建议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以全面激活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农地流转 机械投入 定期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协调促进还是冲突抑制
11
作者 刘冰冰 刘爱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33,共10页
使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将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分析两类政策工具搭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政府补贴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和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代表的竞争政策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但税收优... 使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将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分析两类政策工具搭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政府补贴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和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代表的竞争政策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但税收优惠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不明显;考虑政策叠加效应后发现,补贴政策和竞争政策共同实施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冲突抑制作用,而税收优惠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叠加的冲突效应不显著;在不同行业竞争水平条件下,政策叠加效应呈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得出,政府补贴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对周边城市创新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而竞争政策会产生负向溢出效应。提出推动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协调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间关系,协同推动企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创新 竞争政策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孙学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耕地短板弱项的方式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本文基于村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耕地短板弱项的方式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本文基于村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水平,但对农业产前服务没有显著影响;与欠发达村庄、丘陵村庄和传统村庄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够提升发达村庄、平原村庄和现代村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效率提升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学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0,共10页
基于2002—2017年1682个县域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非均衡效应,即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富裕县域农地效率的提升,但不... 基于2002—2017年1682个县域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非均衡效应,即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富裕县域农地效率的提升,但不会对贫困县域农地效率产生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还受到地形差异的制约,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既能够实现要素转移又能够实现效率提升,而山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仅能实现要素转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地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升农地效率需要考虑地形的约束;农村劳动力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地形差异 非均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非农就业对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学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利用中国1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本文测算县域的农地效率水平,并运用SARAR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县域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地效率水平相对较低,总体上表现出“中等水平陷阱”;县域非农就业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农就... 利用中国1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本文测算县域的农地效率水平,并运用SARAR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县域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地效率水平相对较低,总体上表现出“中等水平陷阱”;县域非农就业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农就业能够提高县域农地效率;非农就业对农地效率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即非农就业主要影响东部和中部县域的农地效率,对西部县域农地效率并未产生影响。本文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非农就业 农地效率 Hybrid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历史任务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祥成 许英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延续和创新,是“三农”政策的优化与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夯实全面建成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延续和创新,是“三农”政策的优化与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步推进、同步实现。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的困扰,还面临要素供给瓶颈、农村现代化建设滞后等堵点和难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创新推进机制,把握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努力走出一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式现代化 工农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向法律的转化与制度专业化假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清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 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用道德的形式。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制约。社会分工程度越高,则个体搭便车动机越强,采用法律约束就越有利。随着社会分工水平的日益加深,有一个原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约束转化为法律约束的趋势,即制度专业化趋势。制度专业化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制度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的理性 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和转化 制度专业化 制度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对策——基于城乡共享体制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爱梅 陈宝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72,共7页
如何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及政策在协调推进城镇化与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成为当前国家发展中的突出难题。从国内外城乡经济社会运行的轨迹来看,协调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的成果表明... 如何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及政策在协调推进城镇化与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成为当前国家发展中的突出难题。从国内外城乡经济社会运行的轨迹来看,协调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的成果表明,目前制约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的关键因素是对城乡二元体制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的惯性作用导致政府对城乡分而治之,使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制度性阻碍。因此,以城乡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享体制,是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共享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内涵特征、属性差异及演化逻辑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新志 杜志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1,共9页
家庭农场所具有的内在制度优势,是现阶段中国"最适宜""最合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新时代国家农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与小农户相比,家庭农场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博弈时具备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组织治理效率较... 家庭农场所具有的内在制度优势,是现阶段中国"最适宜""最合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新时代国家农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与小农户相比,家庭农场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博弈时具备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组织治理效率较高。从行为动机上看,家庭农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更加注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经营特征上看,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化水平更高,更加具备生态自觉性和合作意识,更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整体上进入了"制度化的半工半耕的小农经济形态",农业经营主体的兼业化、低质化趋势愈发严重,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打破小农经济的这种制度锁定状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降低小农户向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演化的交易成本,使小农户沿着"纯农户—家庭农场"或者"纯农户—兼业户—家庭农场"的路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家庭农场 农业规模经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新志 张清津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发达国家都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美国实行了农产品价格补贴、贸易补贴和生态补贴政策,保障了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欧盟在价格补贴的基础上,为规避WTO规则,实施了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体系,并增加支持农村发展的内容;... 发达国家都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美国实行了农产品价格补贴、贸易补贴和生态补贴政策,保障了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欧盟在价格补贴的基础上,为规避WTO规则,实施了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体系,并增加支持农村发展的内容;日本通过高筑贸易壁垒来保护农业,其中农协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国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特别是生态补贴,积极促进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注意保护农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政策 农业补贴 农业生态补贴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性资本与中国宗教市场中的改教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清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灵性资本"是一个用来解释宗教现象的新概念,是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对资本概念的又一发展。灵性资本包含了来世、健康、社会资本、公共服务、经济态度和宗教的外部经济六个要素。由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看,宗教信仰是个体基... "灵性资本"是一个用来解释宗教现象的新概念,是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对资本概念的又一发展。灵性资本包含了来世、健康、社会资本、公共服务、经济态度和宗教的外部经济六个要素。由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看,宗教信仰是个体基于最大化动机而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个体信奉宗教是为了获得灵性资本,而改教则是放弃灵性资本较低的宗教,改信灵性资本较高的宗教。中国社会中基督徒数量的大量增长,是一种从传统的民间信仰皈依基督教的改教现象,而且这种改教几乎是不可逆的。这说明,基督教所提供的灵性资本高于传统的民间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宗教 基督教 灵性资本 改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