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重构·认知挑战·伦理嬗变:当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现实 被引量:3
1
作者 陆晓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以Chat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前所未有地提升了人工智能应用的社会整体渗透率,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语义理解、信息整合、事实验证、指令执行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甚至... 以Chat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前所未有地提升了人工智能应用的社会整体渗透率,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语义理解、信息整合、事实验证、指令执行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创造性”工作,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检索工具的技术范式。在人机普泛化的深度交互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了人机主体的重构,其所展现出的“想象”能力、拓展能力和合作能力不仅开始挑战人类的认知优越感,而且引发了新时代媒介伦理的嬗变。因此有必要以前瞻性视角对其进行深入阐释,并积极应对由此产生的新型伦理问题,以期更妥善地处理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主体 媒介伦理 ChatGPT DeepSe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城中村”隔离问题 被引量:23
2
作者 陆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55,159-160,共7页
从社会空间理论出发去研究、解释和反思城中村的发展变化和城乡关系的变迁,是城中村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角和范式。从居住空间的隔离来看,城中村不断被挤占和侵蚀,导致其日益成为更加封闭、排斥、区隔的空间实体,形成"屋以类聚"... 从社会空间理论出发去研究、解释和反思城中村的发展变化和城乡关系的变迁,是城中村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角和范式。从居住空间的隔离来看,城中村不断被挤占和侵蚀,导致其日益成为更加封闭、排斥、区隔的空间实体,形成"屋以类聚"的居住格局;从社会空间的隔离来看,这种隔离表现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意识形态、社会认同等各个方面,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拉大,形成了"人以群分"的社会分层结构。本文试图从空间层面上提出实现社会融合的路径和措施,包括集中居住模式和多元混居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间的社会融合。而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的空间生产也是重构一个平等的社会空间的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居住空间 社会空间 隔离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传 周文升 王百全 《山东经济》 2000年第4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山东 农产品 对外贸易 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再思考
4
作者 王海传 周文升 《政法论丛》 2002年第2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 保证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教训 条件 基本规律 经济行为 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5
作者 栾晓平 李松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3-37,共5页
在市场均衡、法律法规健全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能够同时实现和谐,从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和谐也是可以同时实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加强社... 在市场均衡、法律法规健全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能够同时实现和谐,从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和谐也是可以同时实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市场均衡 法律法规 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语境·媒介场域——中国新主流电影文化实践的双维审视 被引量:31
6
作者 陆晓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新主流电影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要求和审美取向,同时也深受以互联网等为基础的新媒介传播理念的影响。因此,在时代语境与媒介场域这双重维度之中考察审视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表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展态势和多重文... 新主流电影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要求和审美取向,同时也深受以互联网等为基础的新媒介传播理念的影响。因此,在时代语境与媒介场域这双重维度之中考察审视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表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展态势和多重文化属性进而指导未来实践。由是观之,新主流电影之“新”主要凸显为两点:一是其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为基本理念和精神支柱来引导电影创作,并以开阔的艺术视野将世界电影优长兼收并蓄,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产业规律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文化品格;二是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新媒介挖掘创作素材、创新呈现形式、提升传播流量,并不断调整运作方式以适应更具不确定性的新媒介场域以应对挑战,呈现出与以往中国电影迥然不同的全新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语境 媒介场域 新主流电影 文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传 周文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两部著作中就正义的内涵、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认为当这个体系中的规范能使各种利益要求达到恰当的平衡时,制度就是正义的。制度的正义理论既表现为一... 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两部著作中就正义的内涵、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认为当这个体系中的规范能使各种利益要求达到恰当的平衡时,制度就是正义的。制度的正义理论既表现为一个规范体系,也表现为一个理论体系。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对于我国进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取向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制度正义理论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中国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度的人性基础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海传 周文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7,共5页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基于不同的人性预设对制度的内涵作了不同的界定。制度是人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为了调整、规范自身的行为、关系而约定或制定的规则体系。制度的人性基础在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这种人性基础既...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基于不同的人性预设对制度的内涵作了不同的界定。制度是人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为了调整、规范自身的行为、关系而约定或制定的规则体系。制度的人性基础在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这种人性基础既有其客体性,又有其主体性。在制度的人性基础问题上存在着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错误观点。制度的人性基础的当下意义取决于制度在社会转型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我国的制度现状:构建新的制度体系和破除旧的制度体系的艰巨性。制度基于主体性经历了从"神本"、"物本"到"人本"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制度经济学 社会学 人性基础 经验主义 唯理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域文学史学的架构基础与范畴界定 被引量:6
9
作者 武卫华 乔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瞻性的学术本体意识及规范。它大致包含有四个方面:空间维度,即区界范围的确认;创作主体,即本籍贯作家的选择准则;客籍作家在地域文学史里的归属;创作载体,即某些特别作品(非本籍贯与无主名作者)的纳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史学 架构基础 范畴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道德批判的内容及其一般原则——兼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文广 李玉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95,共4页
对于封建道德的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为外显的特征。由于鲁迅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及其实际上已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角色,道德批判同样是鲁迅思想革命的主要内容。鲁迅道德批判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世俗人生的各... 对于封建道德的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为外显的特征。由于鲁迅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及其实际上已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角色,道德批判同样是鲁迅思想革命的主要内容。鲁迅道德批判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世俗人生的各个方面,饱含着深湛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性。其中鲁迅判断事物和道德观念的价值准则也被完整地呈现。这些,对于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道德批判 内容 原则 当代意义 道德观念 价值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惊”与“沉浸”: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复合审美经验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陆晓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中国新主流电影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并非对艺术风格和类型样式的简单混搭或者杂糅,而是倡导在电影创作中利用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闯入"观众的固有经验,突破观众惯常的意识防护机制,从而完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与此同时,... 中国新主流电影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并非对艺术风格和类型样式的简单混搭或者杂糅,而是倡导在电影创作中利用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闯入"观众的固有经验,突破观众惯常的意识防护机制,从而完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与此同时,这种审美经验还强调通过超现实感官体验和情感契合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进入深陷其中的心理状态。前者带给观众的是"震惊",而后者则是"沉浸"。以此为基础,意欲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范畴中获得传播能量的新主流电影还要在审美特质中选取最大公约数,通过审美的普遍价值来凝聚最广泛意义上的电影观众,并利用类型结合与虚实交融,最终为观众提供打破固有认知的复合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震惊” “沉浸” 审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期刊与美育思潮的流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晓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5-182,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育的发展流变,与现代期刊的传播倡导密切相关。自1901年蔡元培将“美育”概念引入现代中国后,《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东方杂志》等综合教育期刊就对其大力推介和探讨,着眼于“情感教育”,侧重其社会功能成为当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育的发展流变,与现代期刊的传播倡导密切相关。自1901年蔡元培将“美育”概念引入现代中国后,《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东方杂志》等综合教育期刊就对其大力推介和探讨,着眼于“情感教育”,侧重其社会功能成为当时美育思潮的突出特征。五四运动之后,以两种《美育》期刊为代表的艺术教育期刊勃发繁荣,刊发了大量专业艺术类文章,推动了美育的实践转向,“艺术教育”基本成为美育的代名词。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新中国建立,与美育相关的文章散见于《中学生》《文学杂志》等各类型期刊上,对前期思想做了综合深化,“人生的艺术化”成为中国现代美育思潮中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期刊 现代美育 情感教育 艺术教育 “人生的艺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文升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90,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问题、人的主体性问题等陆续进入我国入学研究的视野,成为我国入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学研究的新视角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入地把握人学研究的规律,着眼于在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问题、人的主体性问题等陆续进入我国入学研究的视野,成为我国入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学研究的新视角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入地把握人学研究的规律,着眼于在制度创新、文化建设、扩大交往等方面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项新的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研究 人的主体性 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甜 曹守新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71,共11页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为中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文章依托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发展演变情况,并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为中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文章依托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发展演变情况,并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这种动态影响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位于国家级战略区域内的企业、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非国有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未发挥预期效果;(3)作用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影响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合作网络两条渠道扩充国内外研发资本存量,进而拉动国内创新效率的提升。由此,文章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扩充研发资本存量角度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创新效率 吸收能力 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鲁迅《野草》的几个意象的解析(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玉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8,共4页
 由于《野草》文本的象征性及其内涵的繁复沉厚、歧义丛生,因此出现了诸多对它的误读误解。剥离并澄清这些附加在《野草》和鲁迅身上的因误读而形成的观念,回到《野草》的具体文本,从《野草》的具体文本出发进行解析,对于准确地全面地...  由于《野草》文本的象征性及其内涵的繁复沉厚、歧义丛生,因此出现了诸多对它的误读误解。剥离并澄清这些附加在《野草》和鲁迅身上的因误读而形成的观念,回到《野草》的具体文本,从《野草》的具体文本出发进行解析,对于准确地全面地整体地认识其思想趋向,进而全面地整体地揭示、把握鲁迅的心理———精神结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解析 意象 精神结构 象征性 文本 误读 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经贸增长方式探析
16
作者 栾晓平 《山东经济》 1996年第4期49-52,共4页
对外经贸增长方式探析栾晓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对外经贸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以每年平均16.5%的速度递增。1996年我国进... 对外经贸增长方式探析栾晓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对外经贸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以每年平均16.5%的速度递增。199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300b亿美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方式 增长机制 科学技术 资源配置 产业 宏观调控 企业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蓄增长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17
作者 栾晓平 《山东金融》 1996年第6期30-32,共3页
储蓄增长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栾晓平“八五”期间,我国储蓄率平均为35%左右,位居世界之首,居民储蓄余额由1990年的7034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2800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的迅速增长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来源,为... 储蓄增长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栾晓平“八五”期间,我国储蓄率平均为35%左右,位居世界之首,居民储蓄余额由1990年的7034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2800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的迅速增长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来源,为银行信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增长率 储蓄存款 储蓄总量 储蓄超常增长 客观经济规律 即期消费 信贷部门 贷款利率 高储蓄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人学研究综述
18
作者 周文升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人学研究有两条发展道路 :一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中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日益清晰。二是学界围绕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问题、人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性等问题把对人学问题的研究逐步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人学研究有两条发展道路 :一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中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日益清晰。二是学界围绕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问题、人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性等问题把对人学问题的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二者相互促进 ,使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进入新的世纪 ,我国人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的全面发展 ,学术界就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内涵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从发展先进生产力、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扩大交往等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的探讨。同时 ,学术界提出要高度关注“马克思的问题域” ,处理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另外 ,学术界还从人与环境、人的实践的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关系等方面尝试总结关于人的发展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人的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