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降雨分配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优势种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英锋 贾文丽 马澍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36-42,共7页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固碳速度更快,被称为地球上的“蓝色碳汇”,该生态系统拥有高初级生产力及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气候改变情况下,湿地土壤的水分与盐分含量因为大气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而发生变化,进而干扰植株代谢...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固碳速度更快,被称为地球上的“蓝色碳汇”,该生态系统拥有高初级生产力及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气候改变情况下,湿地土壤的水分与盐分含量因为大气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而发生变化,进而干扰植株代谢,最终改变该地植株的生理特性。2019-2020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春季大气降水增多时,2019与2020年芦苇与白茅的生长指标(株高、株数、盖度)会增大,而碱蓬的植株高度则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降雨分配 水盐运移 植被特征 滨海湿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深度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英锋 于洋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7-23,共7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逐渐加剧。生态补水作为修复湿地的重要措施,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措施会使湿地呈现不同的淹水深度,进而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以及生物量。为了解不同淹...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逐渐加剧。生态补水作为修复湿地的重要措施,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措施会使湿地呈现不同的淹水深度,进而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以及生物量。为了解不同淹水深度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我们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模拟不同淹水深度实验(对照、淹水0 cm、淹水5 cm、淹水10 cm、淹水20 cm、淹水30 cm、淹水40 cm),发现淹水深度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在淹水处理中,淹水0 cm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淹水5—40 cm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差异。另外,淹水深度增加了地上总生物量和地下总生物量,且地下总生物量占比显著高于地上总生物量。此外,淹水深度显著增加了粗根和细根生物量,且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上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管理优化和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深度 物种丰富度 生物量 黄河三角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白鹳卫星跟踪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陈丽霞 程雅畅 +3 位作者 路峰 岳修鹏 张国钢 孙戈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6,共7页
【目的】利用东方白鹳卫星跟踪数据,分析不同繁殖种群、跟踪器型号、佩戴方式以及跟踪器重量对跟踪器工作时长和个体生存概率的影响,为未来鹤鹳类等大型水鸟的跟踪器设计和佩戴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于2014—2022年,分别在三江平原、... 【目的】利用东方白鹳卫星跟踪数据,分析不同繁殖种群、跟踪器型号、佩戴方式以及跟踪器重量对跟踪器工作时长和个体生存概率的影响,为未来鹤鹳类等大型水鸟的跟踪器设计和佩戴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于2014—2022年,分别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为149只东方白鹳幼鸟佩戴卫星跟踪器。跟踪器重量为相应跟踪幼鸟体重的0.76%±0.23%,均不超过跟踪个体体重的3%。利用专门针对时间-事件数据的生存率分析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幼鸟死亡和跟踪器失效的影响。【结果】跟踪器重量占鸟体重的比例越大,个体的死亡风险越高;随着技术进步,新设备的年失败率相较上一年降低27%;不同种群、佩戴方式等因素对幼鸟的生存概率和设备故障率无显著影响。【结论】应优先选择对动物行为影响最小的跟踪器,跟踪器应朝着体积和重量更小、使用寿命更长、可定时脱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幼鸟 生存率 跟踪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黄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展航 张树岩 +6 位作者 侯玉平 朱书玉 王立冬 施欣悦 李培广 韩广轩 谢宝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60-1369,共10页
互花米草入侵(Spartina alterniflora)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为了探究不同入侵年限互花米草对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选择黄河口盐沼互花米草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采集不... 互花米草入侵(Spartina alterniflora)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为了探究不同入侵年限互花米草对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选择黄河口盐沼互花米草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采集不同入侵年限互花米草湿地(SA3,2016年入侵;SA8,2011年入侵;SA13,2006年入侵)及邻近未入侵的光滩(SA0)的0—100 cm土壤,测定其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含量,分析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入侵显著提升了0—10 cm土壤TC和0—20 cm土壤TN含量,但对土壤TP含量影响很小;(2)SA3、SA8和SA13的0—10 cm土层TC含量分别比光滩高18.9%、27.6%和57.6%,TN含量分别比光滩高1.39、2.37和3.66倍;(3)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w_((C))/w_((N))的影响很小且没有明显规律,使浅层土壤的w_((C))/w_((P))和w_((N))/w_((P))增加,但降低了深层土壤的w_((C))/w_((P))和w_((N))/w_((P)),在0—10 cm土层,土壤w_((C))/w_((P))和w_((N))/w_((P))由大到小排序均依次为SA13>SA8>SA3>SA0,而在0—100 cm土层,土壤w_((C))/w_((N))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SA0>SA8>SA13>SA3,w_((C))/w_((P))依次为SA13>SA8>SA0>SA3,w_((N))/w_((P))依次为SA13>SA0>SA3>SA8。在0—100 cm土壤中,pH、电导率、容重、含水量是影响碳氮磷含量的重要环境因子,w_((C))/w_((N))与土壤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而w_((C))/w_((P))和w_((N))/w_((P))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综上,互花米草入侵改变了黄河口盐沼湿地土壤碳、氮含量,进而影响土壤养分资源配比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黄河口 营养元素 生态化学计量 全碳 滨海湿地 入侵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程对盐沼湿地互花米草生长与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闫振宁 梅宝玲 +5 位作者 张桂萍 韩广轩 谢宝华 张树岩 周英锋 刘展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3-1191,共9页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中国后,对潮间带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危害巨大,对河口湿地生态、景观、经济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有效防治互花米草是不可或缺的。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北方受互花米草侵害最...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中国后,对潮间带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危害巨大,对河口湿地生态、景观、经济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有效防治互花米草是不可或缺的。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北方受互花米草侵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研究在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开展互花米草移栽试验,2019年6月,在由海向陆方向上,把互花米草实生苗(种子萌发苗)与克隆苗(根茎萌发苗)移栽至高程范围为65.5—114.7 cm的不同地点,定期调查移栽点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同时进行潮汐与土壤性质监测,揭示潮间带不同高程对互花米草幼苗生长与扩散的影响,确定互花米草存活的高程阈值。结果表明:(1)随着高程升高,黄河三角洲潮间带的潮汐淹水时长和淹水深度有显著差异;(2)在黄河三角洲,影响互花米草生长与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为高程和潮汐共同作用的平均淹水时间、平均淹水深度和土壤盐度;(3)总体而言,互花米草实生苗与克隆苗的生长状况随高程升高而变差,实生苗可在盐地碱蓬分布区存活,克隆苗可在高程更高的芦苇和柽柳分布区存活;(4)在由海向陆方向上,短期内互花米草可快速扩散至盐地碱蓬分布区,经过长期适应后,互花米草可能扩散至芦苇分布区甚至柽柳分布区。因此,中国北方互花米草防控刻不容缓,首先应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种子的有性繁殖,限制或阻止其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扩散,其次,应加快互花米草控制步伐,否则,经过长期适应之后,互花米草很可能继续向陆地方向扩张,与本土植被芦苇和柽柳产生直接竞争,扩大其对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黄河三角洲 潮间带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