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拉穆仁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艺颖 陈新闯 +5 位作者 董智 郭建英 陈阳 安淳淳 李欣 李质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9,139,共10页
[目的]为探究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群落的改变,解析群落特征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控制放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禁牧(... [目的]为探究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群落的改变,解析群落特征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控制放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禁牧(CK)下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揭示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1)植物群落物种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LG的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HG的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且不同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以LG最高。(2)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趋势与大团聚体含量一致,在0—5,5—10 cm土层表现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LG最高、MG最低)。(3)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均匀度指数(J′)、地上生物量、容重是影响大团聚体含量、MWD和GMD的显著性因子(p<0.05)。[结论]放牧强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J′)、地上生物量、土壤容重的变化而引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该结果为希拉穆仁草原放牧强度选择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植被群落 多样性指数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条件下凋落物分解对海岸带防护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子胥 胡丁猛 +3 位作者 卢昱存 吴其聪 董智 高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301,共9页
[目的]为阐明抚育间伐条件下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碳(SOC)组分的变化特征,揭示抚育间伐条件下凋落物分解对防护林SOC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抚育间伐3年后,以3种林分(麻栎林、黑松林和麻栎-黑松林)的海岸带防护林凋落物和表层(0—20 cm... [目的]为阐明抚育间伐条件下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碳(SOC)组分的变化特征,揭示抚育间伐条件下凋落物分解对防护林SOC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抚育间伐3年后,以3种林分(麻栎林、黑松林和麻栎-黑松林)的海岸带防护林凋落物和表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室内化学性质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分析方法,表征3种抚育间伐强度(对照0,轻度15%,重度30%)下凋落物分解特征和SOC组分,并分析其关系。[结果]重度抚育间伐显著增加麻栎和麻栎-黑松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的质量剩余,较对照分别增加22.36%和4.18%,代表凋落物分解速率的K值变化特征趋势则与之相反;麻栎林和麻栎—黑松林的SOC、矿物结合有机碳(MAOC)和SOC稳定性均随抚育间伐强度升高显著增加;在抚育间伐条件下,SOC及其稳定性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氮、磷残留率极显著相关,与凋落物分解速率不相关。[结论]抚育间伐降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但增加凋落物碳、氮和磷的残留率,尤其在重度间伐条件下。抚育间伐提高SOC的稳定性,SOC及其稳定性的变化主要受凋落物氮和磷的残留率影响,其中磷残留率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人工林 枯落物分解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