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MATEL-ISM的城市灾害韧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陈为公 张娜 +2 位作者 张友森 程准 张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7,共7页
提高城市灾害韧性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确定城市灾害韧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DEMATEL(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与ISM(解释结构模型法)相结合,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明晰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与层次结构,绘制原因结果图,构建多级... 提高城市灾害韧性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确定城市灾害韧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DEMATEL(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与ISM(解释结构模型法)相结合,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明晰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与层次结构,绘制原因结果图,构建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从而直观的呈现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城市灾害韧性影响因素可划分为7级3阶的多级递阶结构,其中,城市管治能力是最关键的根本影响因素,应急信息完善度是最重要的中间影响因素,经济调节能力是最有效的直接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韧性 影响因素 DEMATEL法 IS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碳排放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姜吉坤 祝胜来 +2 位作者 曹吉昌 李晓冬 薛雅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2,共7页
分析新型城镇化和碳排放水平之间的耦合机制,对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构建新型城镇化和碳排放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山东省2009—2018年新型城镇化和碳排放水平的... 分析新型城镇化和碳排放水平之间的耦合机制,对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构建新型城镇化和碳排放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山东省2009—2018年新型城镇化和碳排放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得分从2009年的0.040上升到2018的年0.910,碳排放水平呈波动变化趋势。(2)新型城镇化与碳排放水平耦合协调度呈倒“U”型趋势,2017年达到耦合协调度峰值,新型城镇化与碳排放水平耦合协调度先后经历拮抗—磨合—协调阶段。未来,随着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城市建设持续推进,需要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控制碳排放水平,降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保障新型城镇化与碳排放水平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碳排放水平 耦合协调度 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3
作者 朱雪欣 倪晨曦 +1 位作者 刘雅南 杨一佳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维度构建了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等方法对我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及其... 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维度构建了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等方法对我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及其跃迁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四大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2)区域间差异是我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东部与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尤为显著。(3)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省份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本省份向高水平跃迁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重心迁移 跃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SR-可拓云理论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估
4
作者 汤青慧 刘硕 张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为解决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估过程中模糊性、随机性等问题,以有效提升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水平,构建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可拓云理论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估方法。首先,以WSR方法论为基础,围绕“物理”“事理”“人理”分... 为解决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估过程中模糊性、随机性等问题,以有效提升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水平,构建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可拓云理论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估方法。首先,以WSR方法论为基础,围绕“物理”“事理”“人理”分析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影响因素,结合韧性吸收、抵抗、恢复和适应能力,从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组织管理、物质技术和人员因素5个方面构建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盲数理论构建盲数矩阵并计算定性指标综合得分,结合可拓云理论得出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等级;最后,以青岛地铁某站为例开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等级为Ⅳ级,处于较高韧性水平,可信度因子θ=0.0034<0.01,表明评估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WSR-可拓云理论评估模型可为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 可拓云理论 地铁车站 火灾安全韧性评估 盲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PPP项目风险初步分担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为公 李艳娟 +1 位作者 刘艳 闫红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0,共6页
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大、寿命周期长、过程不稳定的特点,项目参与方都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而风险的初步分担作为整个分担体系的基础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大、寿命周期长、过程不稳定的特点,项目参与方都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而风险的初步分担作为整个分担体系的基础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PPP项目各参与方对风险的直接控制力、化解能力以及承担偏好为评价指标,提出将向量夹角余弦定义为余弦距离,代替欧式距离对TOPSIS方法进行改进,构建PPP项目风险初步分担模型,将其运用在解决PPP项目风险分担问题上,并提出风险分担的判定标准,最终确定各风险的承担方。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 风险初步分担 TOPSIS 余弦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变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汤青慧 刘硕 刘文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6-1355,共10页
为进一步提升地铁车站火灾安全管理水平,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了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概念。以随着火灾发展阶段依次涌现的韧性吸收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表征为核心,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识别影响因素,建立地铁车站... 为进一步提升地铁车站火灾安全管理水平,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了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概念。以随着火灾发展阶段依次涌现的韧性吸收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表征为核心,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识别影响因素,建立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权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将贴近度原则和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确定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等级,构建基于改进变权物元可拓的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评价模型,解决了以往韧性评价过程中未考虑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最后应用该模型对青岛某地铁车站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铁车站火灾安全韧性等级为Ⅱ级“较高韧性”,但略有偏向Ⅲ级“一般韧性”的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通过对比改进模型与传统物元可拓模型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模型可以为提升地铁运营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地铁车站 火灾安全韧性评价 物元可拓模型 变权理论 贴近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脆弱性的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安全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为公 杨慧迎 高志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69-2078,共10页
为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建立一种考虑脆弱性的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体系。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思想,对影响装配式建筑安全水平的因素进行识别,构建考虑脆弱性的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C-OWA... 为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建立一种考虑脆弱性的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体系。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思想,对影响装配式建筑安全水平的因素进行识别,构建考虑脆弱性的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C-OWA算子对指标客观赋权。在此基础上,将向量夹角余弦方法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相结合构建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价模型,在得出安全等级的基础上判断影响装配式建筑安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而有效定位系统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以持续优化系统自身防御能力。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对青岛市3个项目进行实证分析,3个项目安全等级分别为Ⅰ级(非常安全)、Ⅰ级(非常安全)、Ⅱ级(很安全),与项目实际安全水平基本相符,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装配式建筑 全寿命周期 安全评价 脆弱性 向量夹角余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物元可拓的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建波 秦娜 +3 位作者 黄文静 张薇 王政权 张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2-109,共8页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不足、评价结果精确度不高等问题,提出改进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以期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风险因素集进行降维处理,从人员管理、施工技术、机械材料和...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不足、评价结果精确度不高等问题,提出改进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以期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风险因素集进行降维处理,从人员管理、施工技术、机械材料和环境四方面,建立了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综合考虑准则权重和次序权重,结合OWA算子和简单关联函数法确定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考虑风险因子量化的模糊性,引入三角模糊数,基于物元可拓评价方法构建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对青岛地铁1号线安安区间应用所建模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评价等级为“低风险”。其中,技术风险和环境风险所属风险等级相对较高,该项目盾构施工时应重点监测水位变动等地质环境,并严格做好密封防水等施工技术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法 施工风险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OWA算子 关联函数 物元可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PC构件质量风险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冠权 王越 +1 位作者 奚浩 王志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6,共6页
PC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是一个涉及多指标的复杂过程,将PC构件质量风险归纳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及材料机械风险6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组合赋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将贴近度原则和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 PC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是一个涉及多指标的复杂过程,将PC构件质量风险归纳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及材料机械风险6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组合赋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将贴近度原则和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建立PC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某PC构件企业进行质量风险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风险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构件 质量风险评价 改进物元可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